-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乌石山志
乌石山志
坐卧游行书,径五寸,镌山南。道光元年建,已月结,夏日晓峰居士吴湛恩作行书,一寸。
道光纪元岁次辛巳重九,唐仲冕、陶山吴荣光、伯荣同登。楷书,径三寸,镌邻霄台。
德 泉楷书,镌山上。道光甲申僧□□□。
彭 石篆书,径一尺,镌霹雳岩北。筠川为蒹秋题行书,四寸,道光十三年镌。详《古迹》。
瀍 井篆书,径一尺,镌山南麓井上。筠川书行书,二寸,道光二十一年镌。详《古迹》。
道光壬寅秋朔,山志成,邑人郭柏苍同刘永松、黄宗彝、弟柏芗会觞于此,永松书石。篆书,径一尺四寸,镌金刚迹东。
世事浑如一局棋,我来况是白头时。千年丘壑聊伴客,自笑还题石上诗。光绪辛巳,蒹秋题《沁泉山馆》诗,书镌光禄吟台石侧。光绪七年,邑人郭柏苍隶书,径五寸,镌闽山光禄吟台石南。
沁 泉篆书,径五寸,镌闽山光禄吟台大潭下。光绪辛巳但寤轩老人得泉于此。隶书,二寸,光绪七年,邑人郭柏苍镌,详《古迹》,互见《志余》。
古丰井篆书,径七寸,镌闽山漾月池旁古方井上。
清 郎隶书,二寸,光绪七年,邑人郭柏苍镌,详《古迹》。
石 泉篆书,径六寸,镌闽山南眺雨楼下井上。
苍 作隶书,二寸,光绪七年邑人郭柏苍镌,详《古迹》。
隐 泉行书,径五寸,镌闽山西秋翠院古井上。辛已苍书篆书,二寸,光绪七年,邑人郭柏苍镌。
泽香古井行书,径五寸,镌闽山光禄吟台南古井上。光绪年柏苍书篆书,二寸,光绪八年镌。
壬午蒹秋得法祥院石隶书,径二寸,镌法祥院发食台石上,石置闽山西南秋翠院隐泉旁。
闽山保福寺石盆隶书,径四寸,镌闽山西南光禄坊保福寺大饮盆上。光绪八年,青郎记于日夕佳楼隶书,二寸,邑人郭柏苍镌。
宋法祥院淅米盆篆书,径三寸,镌闽山后方井营日夕佳楼前,法祥院石盆上。土中得法祥院四石盆,光绪壬午郭蒹秋镌石。隶书,二寸,光绪八年,邑人郭柏苍镌。其一即宜和六年石盆,详《古迹》。
宋法祥院衲盆隶书,径三寸,镌闽山南眺雨楼前,法祥院石盆上。光绪癸未人日,梦鸯藤馆主人蒹秋书。行书,二寸,光绪九年邑人郭柏苍镌。
闽县叶大泳、陈懋侯、陈建侯、侯官刘大受于沁泉山馆煎茶坐月澈晓,时光绪癸未初秋壬辰。篆书,径七寸,镌闽山光禄吟台前,沁泉大潭侧。
癸未十一月丙戌夕,淡月疏星,与菉泉丈话别于闽山鹤磴荔阴中,可庄王仁堪题。行书,径六寸,镌光禄吟台前,大潭上。
绕闽山梅花十五树,光绪甲申人日,闽县郭媄宜,妹问琴、拾珠、问琴媳陈闺瑛,拾珠女陈闺瑜、闺琬、闺琛,犹女王珪如,侯官郭凤楣、妹凤楹,沁园主人叶叔艳,冒冻历览,围炉谈诗于柳湄小榭,夜分而罢。拾珠识之。篆书,径八寸,镌闽山光禄吟台前大潭上。郭媄宜,长泰教谕,闽县陈为舟妻。郭问琴,龙溪训导,闽县叶大泳妻。郭拾珠,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闽县陈懋侯妻。陈闺瑛,湖北武昌府,闽县陈建侯女。陈闺瑜、闺琬、闺琛、陈懋侯女。王珪如,举人王修文女。郭凤楣,侯官举人刘大受妻。凤楹,河北道侯官郭溶女。叶叔艳,翰林院侍读、广东学政、闽县叶大焯女。
白海南浮青嶂外,乌山西望碧云重。草书,径四寸,镌鸦浴池下。按:二句见杨贞《邻霄台》诗,以下皆国朝刻,年月无考。
贝子以三十六,身在平□,千方重刻石,□□下山去,□□天地□□□□士□□□。楷书,径二寸,镌石天东。
德 泉萧震书,镌山南麓。震,侯官人,官御史。
胎 英萧震,楷书,镌石天南。
饮 岚隶书,径一尺五寸,镌清泠台西。
广陵禹之鼎行书,二寸。按:之鼎,字上吉,江都人,康熙中授鸿胪寺序班。
汲 云行书,径六寸,镌华严岩南。有介书。行书三寸。
吞 江行书,径六寸,镌华严岩南,亦许友书。
半 泉隶书,径一尺,镌清泠台西。
竹 垞,行书,径一寸。按:朱彝尊,字竹垞,秀水人。
二隐峰楷书,径五寸,镌山北麓。按:此系康熙间陈学孔书。
开封赵胜非奉使闽浙,癸巳季春二十九日登邻霄,由冲天回,憩于道山,会稽石安素同来。楷书,径四寸,镌道山亭右。
赵榜眼读书处隶书,径一尺二寸,镌山北麓。按:赵榜眼名晋,字柱国,闽县人,康熙癸未及第。
“节当系颈肘桁杨,昼夜微吟欲断肠。蒙难以身尝百苦,先生在岳作《百苦吟》。诸艰历试佐三纲。肯教河朔遭涂炭,愿共鸱夷入海洋。乌石山前增怅望,几回洒泪代椒浆。血染闽疆遍毒痛,孤臣失陷笑捐躯。悔将心腹轻输贼,为贼臣刘秉政所卖。恨泄机关反被俘。结义五人同毕命,幕客稽留山、林能任、王幼誉、沈天成等。系囚三载少完肤。可怜稿葬空陈迹,日夕山头听鹧鸪。白马陈师欲乞灵,相逢挥涕饮新亭。见危致命无旋踵,视死如归乐就刑。自信素丝曾未染,终令臣节有余馨。零丁大义谁知已,昨夜三山看落星。威名草木已先知,其奈残疆一木支。身后褒忠原有录,生前堕泪想遗碑。钟情不少勾留处,公抚浙时,题“勾留处”三字,于湖心亭。绝命今成男子奇。于岳坟头添石友,归求大道有余师。”戊子仲夏登道山亭,瞻礼少保忠贞范公遗像,浙西后学顾永年拜稿。草书,镌范公祠后,碑嵌壁。
春日游道山联句:“春社年年此日新,董馥斋。高山仰止快同人。舒理臣。离奇景物岩前出,张子仁。浓淡烟霞树里陈。□□□。绿酒樽中浮紫气,碧仙阁上远红尘。韩酉山。城南城北连江水,云去云来护翠茵。董馥斋。花满平原飞锦绣,莺呼垂柳动丝纶。□□□。下帷拥座论文静,拔茹穿松坐啸频。舒理臣。最是泛游饶胜□,并观偕乐足芳辰。张子仁。舞雩归咏和风暖,我辈何如点也真。”董馥斋,楷书,径寸许,镌冲天台后石壁,按:韩酉山名书。
疑 刻
霸 石楷书,径五寸,镌石。
闽 山篆书,径二尺,镌今玉尺山旁,篆书,四寸,署“雪楼程师孟书”。《榕阴新检》载“此为林南山伪刻”。详《志余》。
邻霄台楷书,径三尺,镌石。
金刚迹楷书,径三寸,镌邻霄台东。
鸦浴池楷书,径三寸,镌山上。
霹雳岩楷书,径一尺五寸,镌山半,相传宋程师孟书。
蟠桃坞楷书,径二尺,镌道山亭右。
天章台篆书,径二尺三寸,镌道山亭左。
望潮峰楷书,径一尺四寸,镌天香台南。
天香台楷书,径一尺五寸,镌望潮峰西。
降魔石楷书,径五寸。镌东峰岩。
舒啸岩隶书,径六寸。镌小洞天左。
避俗岩篆书,径一尺,镌小洞天右。野 舟 为东泉题行书,二寸。
第一山摹米芾行书,字径二尺,镌天王岭。米芾书行书,三寸。
蒙 泉楷书,径□寸,镌山北麓。
沁洌泉隶书,径六寸,镌山北。用 岩行书,寸余。
浣尘泉楷书,径五寸,镌福字坪右。
墡泉井楷书,径五寸,镌山西麓井上。
仙 床隶书,径五寸,镌小洞天下。
环翠石隶书,径一尺,镌山北。
秩山书隶书,二寸。
圆天石楷书,径一尺,镌邻霄台后。
醉薰台行书,径一尺,镌山南麓。□□四十三年甲□。行书,三寸。
住提僧惠摄楷书,径五寸,镌华严岩左,李阳冰《般若台记》下,盖当时重修李篆时所勒,今拓《般若台记》者亦兼及之。周明辨辛酉重修篆书,径四寸,想亦重修李篆时所勒。
丁亥仲冬子西□□梦锡同来。□书,径□□,镌山上。
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八百年。但使儿孙能守分,不令沧海变桑田。楷书,径四寸,镌鳞次台侧。
“蓬壶分得片云奇,影出遥天海色移。绕麓烟霞扶□□,当空日月落鸦池。尘藏孤迳含幽邃,水抱诸峰入望微。我欲登临凭作赋,越王台古正凄其。”西蜀内江王三锡。草书,径五寸,镌石天北。
“一别林泉十七秋,归来剩得雪盈头。眼中看尽升沉事,总备青藤日醉游。”癸卯中秋。行书,径四寸,镌二隐堂后。
“一勺清泉一撮山,疏□草树自回环。梦中时化□□鹤,飞入长松不肯还。”行书,径三寸,镌二隐堂后。
“卜宅山隈六世余,儒风世守旧门闾。开成三径莳花木,待与儿孙好读书。”行书,径二寸,镌二隐堂后。
“迢递乌山景,巍峨自古今。登临一玩久,清趣满胸襟。”富峪李赞题。楷书,径二寸半,镌石天北。
傲首今依孤嶂伴,野心已被白云留。楷书,径八寸,镌二隐堂后。
海阔天空楷书,径一丈二尺,镌邻霄台下。
禅关西景楷书,径一尺二寸,镌邻霄台后。
云霤万壑篆书,径一尺四寸,镌二隐堂后。
风月吟台行书,径二寸,镌二隐峰旁。
山水之间隶书,径四寸,镌二隐堂后。
心月孤圆行书,径五寸,镌清尘岩旁。
孤禅静室行书,径五寸,镌清尘岩旁。
第一奇峰楷书,径一尺二寸,镌山麓。
山水清音楷书,径一尺二寸,镌邻霄台后。
介景亭楷书,径一尺二寸,镌观音岩西。
一局台篆书,径二寸,镌天秀岩侧。
罗浮岭楷书,径八寸,镌山上。
上池泉楷书,径四寸,镌山麓。
虎 符楷书,径九寸,镌霸石。
列 岫楷书,径一尺,镌冲天台后。
石 丈隶书,径八寸,镌榕树坪。
辋 川楷书,径一尺,镌金鱼池石壁。
石 麟行书,径八寸,镌桃石。叶圭书。行书,三寸。
豹 雾行书,径一尺四寸,镌二隐峰旁。
片 石楷书,径八寸,镌冲天台北。
玄 岩楷书,径四寸,镌蟠桃坞。
云 禅行书,径四寸,镌清尘岩旁。
苍 岩行书,径二尺,镌山麓。
豹 园楷书,径一尺五寸,镌山麓。
净 岩行书,径七寸,镌山麓。
染 月楷书,径一尺一寸,镌山麓。
云 岫楷书。径一尺,镌山上。
云 窝草书,径五寸,镌二隐峰旁。
岩 春楷书,径一尺六寸,镌山上。
真 境楷书,径一尺五寸,镌山北,余字蚀入土中。
《乌石山志》卷之六终 于麓古天开园画楼,开镌匠吴大擀
《乌石山志》卷之七
人 物
昔之志方舆者,必传人物,一丘虽小,讵独不然?是山为灵秀所钟,代出伟人,时栖侨客,若周见素之忠义,朱元晦之理学、吴朝宗之高隐,匪特争光日月,亦足生色林峦,后之人飞鞚来游,岂无如登岘首而吊叔子,过酒垆而思黄公者乎!志人物。
唐
周 朴 字太朴,一字见素,吴兴人。唐季避地居福州乌石山之神光寺,与寺僧灵观、侯官令薛逢友善,双峰寺法主李中丞瓒、大沩寺僧懒安亦与朴为禅悦之交。性喜吟诗,尤尚苦涩。黄巢入闽,求得朴,曰:“能从我乎?”朴曰:“我不臣天子,安能从贼?”巢怒,杀之,涌白膏尺余。郡人义其节,立祠乌石山邻霄台侧,祀朴及神光寺僧灵观、侯官令薛逢,名曰“三贤祠”。宋绍兴初,张浚帅闽,疏于朝,赐庙号“刚显”。明万历间,闽县徐山人辑其诗一卷,为《周太朴集》。道光间,侯官郭柏苍增修重梓。朴诗多见诗话,兹不载。详卷四“刚显庙”条下。
薛 逢 字陶臣,会昌中进士,咸通中为侯官令,与吴兴处士周朴、神光寺僧灵观友善,逢与灵观,创亭乌石山向阳峰侧,人题其峰曰“薛老峰”。详卷二“薛老峰”条下。周朴《薛老峰》诗曰:“薛老峰头三个字,须知此与石齐生。直教截断苍苔色,浮世人侪眼始明。”相传“向阳峰”三字乃苔纹自然成字,故朴诗云云。《闽书》云,逢有《元日田家》诗:“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帘晚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飞迎路女郎来。”想闽中诗也。后人立祠乌石山邻霄台侧,祀逢及周朴、灵观,名曰“三贤祠”。
宋
卓祐之 字长吉,闽县人,居闽山巷。景祐元年进士,历秀州判官,生而正直,自谓死当为神,及卒,里人即其宅祀之。建炎三年,建寇猖獗;端平中,邵武山寇发;重庆中,汀寇发,祐之皆示灵异歼贼。朝廷立庙,赐侯爵。乾隆二十四年,卓道异立碑闽山庙,称神为秀州推官,挈眷回闽,举家没于溪滩,乡人即其宅祀之。苍按:闽山庙左右塑滩神十像,没于溪滩之说出自卓氏子孙,自非讹传。详卷四“闽山庙”条下。
湛 俞 字仲谟,闽县人。宝元元年进士,知安邱县。治平中召以为屯田郎中,后为本路转运判官。年五十休致,居于闽之馆前乡,《三山志》:“馆前乡在城内,闽王时五诸侯馆所。”人因名其地为“旌隐坊”,寻复迁于城南宿猿洞,三召不起,刘康夫为撰《山居记》。参《三山志》、《八闽通志·隐逸传》。按:俞隐乌石山宿猿洞,与郡人陈襄登山题咏为乐,刘康夫为撰《山居记》。俞于洞之前后辟二十五景,著为《二十五咏》。 罗源林迥《留题宿猿洞》诗所谓“荔枝影里安吟榻,菡萏香中系钓舟”即其地也。熙宁初,三召不起,郡守程师孟高其节,勒诗于洞曰:“永感无心恋搢绅,十年不起卧龙身。一朝黄纸除书下,八郡衣冠尽望尘。”师孟又与运使张徽、运判沈绅唱和,题于洞石。后俞卒,人辑其稿一卷,为《湛郎中集》。按:俞侄庸,字伯遇,皇祐五年进士,官惠州司理。俞孙存,字公中,元祐三年进士,官建州司理。《闽书·英旧志》:“湛俞,传孙存,建州司理。”《选举志》湛存,又误载俞子。《八闽通志》:“绍兴十二年,特奏名湛峣,存子。淳熙五年湛循,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