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汀志

  双井泉 在武平县北三十里当峰岭上。泉两泓自石眼出,故名。
  热水泉 在武平县南三十里。
  龙泉井 在武平县禅果院佛殿后,乃定光佛所凿。水色澄澈,重于他水。旧志云:“后因欲行经界,造薄院中,或有污浊触之,一夕,龙斗于井,飞腾而去,自是色味俱变。庆元间,龙复见,水泉汹涌,少顷莹彻。尝之,果甘冽如故。”
  灵洞山 石井三。旧传葛真人炼丹井。
  黄田陂 在武平县西七里。
  放生池 在武平县西门外。
  云磜 在武平县东二十里,亦名“白水磜”。水色如练。
  清流县
  屏山 在清流县北。隔溪之主山。
  南极山 在清流县南四里。县之朝山。
  东华山 在清流县东三里。
  方山 在清流县溪西四五里。
  铁石山 在清流县东百里。旧产铁,故名。《郡县志》:“在县东七十里。旧来〔11〕产铁,因以名之。”
  梦溪山 在清流县东南百二十里梦溪团。
  丰山 在清流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罗村团。昔人以其丰大而顶如磨,故呼为丰山。磨上常有云雾蒙翳,秋霁全体方露,崭岩峭绝,人迹不到,惟采石耳、龙须者间及阿麓。淳熙间,邑有道人刘姓者,一日,与其徒五人奋身欲登绝顶。于是嬴十日粮,腰斤秉燧,诛棘扪萝以进。可半日,见美棕数千章,已而渐有迂径,若人所经行之地。凡六日乃至。其巅坦平如砥,可坐数十人。上有田池、棋局、丹灶,池有珍禽异藻,平地有础石散乱如故居废址。纵目遐眺,仿佛见宁化、将乐、沙县之远,真神仙宅。刘尝挟毫楮而往,每遇佳处,辄赋一诗,惜其不传耳。
  灞涌岩 在清流县东北七里。有深泉怪石,茂林修竹,为一方胜概。旧有精舍,创于未县之前。岩乃定光古佛命名。邓远举有诗云:“翠云卧石千岩冷,黄叶呼风万里秋。”
  蒋公岩 在清流县北五里。丛石嵯峨,外险中宽。绍兴初,有蒋道人居其所,能辟谷,后不知所往。
  狮子岩 在清流县北归仁里。
  七峰岩 在清流县东六十里。环列七峰,故名。
  黄杨岩 在清流县南三百三十里,与沙县接境。岩有三:其一在淳化寺中,有石龙,鳞爪具备;其二在半山,有虚白洞,上通天日,中架钟楼,最上为第三岩,有龙井,下透两岩,深不可测。左右前后多产黄杨木,故名。
  侍郎岩 在清流县,去黄杨岩仅二三里。〔12〕
  滴水岩 在清流县明溪之侧。有石大如牛心,中有滴水,虽亢旱不竭,故名。
  艰隔岭 在清流县东一百十里。下有九龙滩,鹾运往来,陆逾是岭二十五里,乃复登舟。
  玉华西洞 在清流县东北六十里曰嵩溪,介石燕、灵龟二洞间。巑岏聱岈,腾突撑拒,如猛兽蹲伏。中有石窗、石龛、石莲,又有观音、狮子、象。乾道间,道人晏荣圣始开辟,创为佛庐。绍兴间,提刑刘公峤按行,有诗云:“洞南石燕接灵龟,狮子峥嵘气与齐。碧眼方瞳人不识,三山正在玉华西。”绍定间,招捕使陈公鞾平寇经过,名刻于石。郡守林公岊、长汀宰陈显伯、天台戴复古皆有题咏。《汀州志》:“石燕洞在其西,灵龟洞在其东。”《舆地纪胜》:“玉华洞在清流县东北六十里,曰玉华西洞。”
  石燕洞 在清流县玉华洞之西。
  灵龟洞 在清流县玉华洞之东。
  狮子洞 在清流县东北一百里小安铺之侧。怪石蹲踞,宛如怒猊。中有数石室,一柱屹立,文如雕镂。洞外草木葱笼,真有尘外景象。
  正溪 源于宁化县。过县下梦溪,经九龙滩,趋沙县而东。
  梦溪 在清流县南一百二十里。
  沙溪 在清流县归仁里。通沙县。
  六龙滩 在清流县东一百一十里。乱石聱牙,横亘盘互,舟楫不能通。清流县溪,滩濑栉比。环县数里有十二滩。仓盈团有九滩,梦溪团除六龙滩外,犹有五滩。
  汤泉 在清流县东南者三:曰“池溪”,曰“丘源”,曰“嵩口”。
  东庵泉 在清流县庵山之麓。清冽胜于他泉,最宜烹茗。
  放生池 在登真观前。
  《舆地纪胜》:“佛日洞,与石燕洞相望。中有石观音圣像。九龙滩,在清流县,乃溪水最险处。纲船过者必遵陆空舟而行。”
  莲城县
  白云山 在莲城县南一百二十里。《舆地纪胜》:“白云山,在莲城县西一百里”。
  金鸡山 在莲城县南一十五里。
  龙子岗 在莲城县西十里。
  天马山
  三仙山
  狮子山
  金柜山
  已上四山,皆在莲城县东七里。
  笔架山 在莲城县南五十里。
  石门岩 在莲城县东五里。两石对峙成门。绍兴间,雪峰僧倚岩结庵,名曰“宿云”。绍熙间,令黄荦创总宜亭,令赵汝樵创悠然阁。邑士李仲虺题《如梦令》小词云:“门外数峰围绕,帖石路儿弯小。花老不禁风,委地乱红多少?人悄,人悄,隔叶数声啼鸟。”多为识者称赏。《舆地纪胜》:“石门岩,在莲城县东七里。双石对峙,壁立万仞。”
  鹫峰岩 在莲城东南七里。势如腾云,旁有瀑布泉,又有石仓。
  灵峰岩 在莲城县南二十五里。巨石巍峨,清溪环绕,中有洞穴,成于天然。
  西宝岩 在莲城县西十五里。淳熙间,始创佛庐其中。
  滴水岩 在莲城县东北七里。石窦有线溜,直透泻岩下。又有石井,深不盈尺,储不溢,汲不竭。旧传定光古佛尝驻锡于此。
  南峰岩 在莲城县南百里。淳熙间,结庵其中。
  虎忙岭 在莲城县西南六十里。半山有庵为行人茇憩之所。山峻且长,谓虎过之亦仓皇也,故名。
  东田石 在莲城县东五里。峭壁巉岩,高插霄汉,盘礴数十里,溪流环绕其下。绝顶坦夷,石泉流溢,宋朝开国侯彭孙居焉。外有石梯、石苍,仅容一人。官置三寨其上,每遇寇警,必移民于此,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有定光道场,名曰“白云洞天”,及彭侯庙、及三君子堂。堂奉招捕使陈公鞾、郡守李公华、郡倅王公杆。〔13〕
  迎春石窠 在莲城县东田石上。
  清溪 在莲城县南。发源长汀磜,由新林院前过北团入清流界。
  瑞泉 在莲城县前东畔。
  汤泉 在莲城县南九十里。
  三龙井 在莲城县南二十里。有云雾腾起,雨即至。旧传有三龙居其间,故名。
  南团陂三。
  北团陂六。
  席湖围陂三。
  姑田团陂五。
  河源下里陂七。
  放生池 在莲城县西一里。
  校 注:
  〔1〕 查《舆地纪胜》最后一句作“半街晓日金濛濛”。
  〔2〕 “有年桥”系“惠民桥”之误。
  〔3〕 乾隆《汀州府志》作“紫金山”。
  〔4〕 乾隆《汀州府志》作“石牌岭”。
  〔5〕 乾隆《汀州府志》作“在县东北在城里”。
  〔6〕 《九域志》作“香岭”。
  〔7〕 《舆地纪胜》载:“梁山,在武平县东三十里。嵯峨险峻,其形叠出耸云霄间。山上有仙岩,有天莲池,有覆釜石。”
  〔8〕 《舆地纪胜》载:“蛟塘,在武平县。其水无源,其深无际。昔常有蛟为民患,洎南安师建院于岩下,其毒遂弭。”
  〔9〕 《舆地纪胜》载:“灵洞山,在武平县。下有灵石、汤泉,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见《九域志》,而《鄞江志》无之。”
  〔10〕 《舆地纪胜》载:“去武平县八十里。”《鄞江志》云:“定光佛所开。”
  〔11〕 《九域志》载:“宁化有铁石山。”清流县置于绍圣、元符间,故《临汀志》中,宁化无铁石山,清流县则记有铁石山。因清流县乃分长汀、宁化地所置。
  〔12〕 《舆地纪胜》载:“侍郎岩,在清流县。旧传熙、丰间侍郎张公驾、杨公时、谏议陈公雍读书,故名。”按“读书”后应增一“处”字。
  〔13〕 乾隆《汀州府志》载:“莲峰山,在县东北。高峻险绝,石壁巑岏,盘亘数十里。其上平旷,可容万人,宋彭孙常居之。有石梯、石巷,仅容一人。官置三寨于此,遇寇警,则移民以避之。又有定光道场,号曰‘白云洞天’。元马周卿标为十三景,隶书岩壁间:曰苍玉峡’,曰‘豸冠’,曰‘云栈’,曰‘天梯’,曰‘桃源’,曰‘清如许’,曰‘芙蓉波’,曰‘金字泉’,曰‘白云深处’,曰‘天光咫尺’,曰‘苍谷’,曰‘凌虚’,曰‘小崆峒’。又有香炉石、九老亭、迎春石。立春日,人皆诣石祷祝。刘玉成诗序云:‘汀郡诸胜,紫金弘而敞,朝斗窈而清,滴水奇而秀,语大观则不若莲峰也。’”


  ○亭 馆
  郡境山明水秀,川迥谷深,登临亭榭虽不多,而景趣皆胜绝,览者率徘徊不忍去,他郡未必有也。
  云骧阁 在州济川门东罗城上。接龙山,瞰龙潭,恍若滕王阁,为鄞江杰观。先名“清阴”,郡守陈公轩云:“瓦流双润碧,帘压乱山青。佛刹盘深崦,渔蓑散晚汀。”后改“延清阁”,又改“集景楼”。绍兴间,提刑刘公峤行郡,登而喜之,改名“云骧”。隆兴间,郡守吴公南老改名“双清”。庆元间,郡守陈公晔复今名。后郡守陈公暎以匾字乃墨客俗书,遂别书“云骧”二大字并绝句镌于石。嘉泰间,郡守陈公铸诗云:“云头落日半规明,林际炊烟一抹横。”绍定间,郡守李公华重修,推官李昂英为记。然卑湫且弊。宝祐间,郡守朱公诜鼎新之。阁前后皆奇石巑岏,门左一石,高广丈余,不丽于土,旁有小石撑拄之,势甚岌岌。长老相传,旧亡是,一夕大雨雷飘至。名“飞来石”。
  盟鸥阁 在上杭县东。
  清溪阁 在莲城县东擢桂桥畔。淳祐间,令罗应奇重创。
  苍玉亭 在州城东东禅寺苍玉洞群石中。宣和间,提刑林公遹命名“岩节”。隆兴间,郡宁吴公南老惜亭背石,移而面之,揭今名。庆元间,郡守陈公晔犹以亭去石近,移退石十五丈有奇,前浚方池,引郑家陂水于其中。端平间,郡守李公华重创,长汀丞王九万为之记。
  翠微亭 在苍玉洞群石之巅。乾道间,郡守谢公知几创。绍定间,郡守李公华重创。近燎于野烧,有基在。
  横翠亭 在东禅寺中门之左。崇宁间,郡守陈公粹创,僧刻崇宁间洪刍二绝句于柱云:“风枝雨叶春无赖,石径茅茨昼不开,绿竹笋高人未觉,紫荆花谢我重来。”又云:“海棠红映梨花白,竹杖芒鞋绕屋櫩。深处提壶安好语,无人沽酒引陶潜。”又《陪郡守陈公轩游东山》诗中句云:“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是沙鸥。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宝庆间,郡守林公岊诗云:“山中有寺寺有阁,阁外之山横翠来。”和者甚众。《舆地纪胜》:“横翠亭,山光野色,横在目前。”
  水月亭 在颁条门外二里许方湖。先皆是平田,宝庆间,郡守林公岊筑堂三楹,匾曰“正雅”,为郡士丽泽讲习之所,自为记。绍定间,郡守李公华规而广之,改今名。绕堂为荷荡柳堤,景趣雅胜。长汀丞王九万为之记。堂之南,隔水为景星庵。
  寅湖亭 在州东北三里许。嘉定间,郡守汪公端中命长汀宰钱厚创。后因寇攘,废。宝祐间,郡守周公晋重创。
  悠然亭 在宁化县治南街之左。据城瞰溪。
  福寿楼 在州东福寿坊。旧以创塔余材为之,岁久屋老,宝祐间,郡守朱公诜捐俸募缘重创。
  《舆地纪胜》:“雅歌楼,在州治。谢公楼,张九龄诗云:‘谢公楼上好醇酒,三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1〕芙蓉台,在长汀县治。”
  校 注:
  〔1〕 乾隆《汀州府志》载:“谢公楼,在府南。”光绪《长汀县志》载:“康熙时人马繁禧《谢公楼赋》,中云:‘其右者石笋嶙峋,若拱若揖,烟霞缭绕,万象咸集,惟杰阁之凌虚,号云骧而崨岋。侍其左者,岩洞奥窔,石磴盘结;斧劈蚕丛,秋蛇绾结。’”则谢公楼在云骧阁之左。

  ○祠 庙
  民思邵伯,勿剪甘棠,盖见棠犹见其人也。至于肖像而祠之,如庾桑于畏垒,朱邑于桐乡,尤表其民见思之切。然必道义足以励世俗,功德足以铭人心,祠之立出于公而非出于私,庶不至如广人立《遗爱颂》,反贻谄谀之讥云。《礼》云:“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今郡所事多合于《礼》,未可谓闽俗机鬼云。
  郡城内
  二先生祠 在州学之右。嘉定间,郡守赵公崇模创。奉徽国文公朱先生、郡人考功杨先生。时朱先生以道学倡于建,杨先生往师焉,为朱门高弟。赵并为立祠于学,教授李以称为之记。宝祐间,令李务行创于上杭学之右,权令何衍创于莲城县学之右。
  王朝奉祠 附于二先生祠。公名格,郡人。学旧有祠堂,后废。宝祐间,教授赵与沐重立,因附焉。事迹详见《遗逸》门。
  崇德祠 在州学明伦之左。奉郡守郑国博强、陈删定晔、陈判院暎、邹大夫非熊、罗司直勋、傅寺丞康、林大卿岊、王权府杆、李徽猷华、戴大夫挺、姚权院元特,皆有德于士民者也。
  唐郡守钟令公祠 在开元寺法堂右。名翱,南唐时人也。守是邦,捐田于寺,至今祠焉。六邑僧舍亦多崇奉者。
  张知郡祠 在塔院。公名曰昌,绍兴间守郡,政尚宽和,民不忍犯,呼为张佛子。塔乃其合颖,故祠。
  知郡郑国博强祠 在南台二王庙。
  陈、刘二录参祠 在南台二王庙。陈名希造,乃通判吉老之子,殁于王事。刘名师尹,弃官辨长汀安仁保冤狱,民深德之。并为立祠于庙。事迹详见《名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