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汀志

  畜之属 牛、马、骡、驴、羊、犬、彘、鸡、鹅、鸭。
  禽之属 莺、雉、乌、鹊、雀、鸠、鸽、鹰、鹞、鹘、天色、白色。鸂■〈涑鳥〉、杜鹃、啄木、山鹧、鹭鸶、山胡、山和尚、画眉、提壶、鸲鹆、十二红、布谷、伯劳、白鹇、吐绶鸡、鹳、百舌、。
  兽之属 虎、豹、熊、象、鹿、塵、麇、麂、豺、猴、兔、獭、野猪、毫猪、竹■〈鼠留〉、穿山甲、山羊。
  鱼之属 鲫、鲤、鲈、鳝、鳜、鲇、鲪、鳗、鰌、鰄、鳒、鲢、龟、鳖、鳊、抱石。

  ○山 川
  汀界闽粤西南徼,崇岗复岭,深溪窈谷。山联脉于章贡,水趋赴于潮阳。千山腾陵余五百里,然后融结为卧龙山;四水渊汇几数百折,然后环绕而流丁。于是山之斗绝者宽舒而端重,水之湍激者清泚而深沉。隽游名宦,例以山水郡称赏,昔元丰郡守陈公轩诗云:“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又云:“山遭庾岭为南徼,水与潮阳作上流。”郡倅郭公正祥诗云:“城池影浸水边水,鼓角声传山外山。”诵者可以想见山川胜概云。
  郡城内
  卧龙山 山脉分支于赣之宁都东北为虎头山,历石城界,走五百里为大琴坪,为茅坪,又为上、下三田,过瑞金界,委蛇至石含源过脉。白鹤仙云:“汀洲地脉艮来,常二龙过水,石含当是也。”由长龙、温地、翠峰、狮岩直渡横溪,屹然平田中一山盘踞,不与群阜属,如龙卧状,实州治主山也。登山椒洞见井邑,他山皆拱揖俯伏其下。旧经云:“亦名无境山。”《郡县志》:“在州治之后,实为主山。州之四山环卫拱揖,皆朝此也。”
  东山 在城内正东,乃卧龙山之首。古松偃蹇,鹤鹳来巢。上有鄞江台,旁有五显庙,乃古迹。
  横冈岭 在汀州城内东北,乃卧龙山之左支,横于中路,故名。
  金乳泉 在汀州宅堂东,卧龙书院之右,即三瑞堂旧基。大中祥符间,郡守赵公遂良就州后创庵,延定光佛往来憩息,赵指庵前枯池曰:“劳师出水。”师即以石书偈四句投池中。“山矿生金乳,地官辟开门,石矿水直出,供养天心尊。”未信宿间,清泉衍出,郡人采偈语中语,名曰“金乳”。池心甃为一井,绍兴间,郡守张公宪武字演翁,创小亭覆之,仍为之铭,曰:“六祖卓锡,曹溪发源;定光说偈,卧龙涌泉。”见匾曰“演翁泉”。
  魁星井 在仪门外西南州院前。
  巨星井 在州厅西甲仗库内。
  禄星井 在州后园西北东山堂前。
  文曲井 在州厅东南佥厅前。
  廉星井 在州东南判厅前左。
  武曲井 在州东南省仓后。
  开星井 在州东北塔院前。旧传白鹤仙迁郡之初,谓形如斗,令于城内按斗象掘地为七井,以七星名之。
  邓长史井 在福寿楼南街城下。郡人邓正己开凿。掘至丈余,遇盘石,闻其下有泉声,邓令匠者甃之,工毕,以铁杵撞石,石穿泉迸,四时不竭。
  长汀县
  南山 在长汀县南三里。山脉自石含分支,由湘洪峡过鸡笼嶂,历高坑,起鹦鹉石,又里许秀峙为南山,实州治朝山也。白鹤仙云一龙湘洪峡里过,却在南山饮水浆”是也。文殊院、同庆寺,左翼军驻扎寨在其下。元丰间,郡守陈公轩有诗云:“渡溪缘石磴,问寺转松岗。”又有与郡倅郭公祥正游南山倡和长篇。见《鄞江集》。豫章洪刍有诗云:“烟花淡荡连三里,云树低迷过一州;冈献卧龙春色老,气横野马日光浮。”
  拜相山 在长汀县东南二里。俯挹卧龙山如人拜状,故名。白鹤仙云“谭子岗头拜相山”是也。
  圆珠山 在长汀县正南三里。白鹤仙云“二龙争珠”是也。绍兴间,郡守张公宪武有诗云:“万叠崇岗揖卧龙,一峰圆顶翠连空。”今为六祖道场。绍定间,郡守李公华书匾“倚松”二字。
  玉女山 在长汀县南十五里。四时花卉不绝,月明籁寂,隐有音乐声,旧传王氏女修真之所。下有通仙桥。《郡县志》:“高插青云。”
  灵蛇山 在长汀县南百八十里。山旧多蛇,下有佛庐及蛇山庙。《九域志》载为胜迹。《寰宇记》:“在州南三百八十里。”
  马鞍山 在城之巽方五里。
  展旗山 在长汀县西七里。
  莲花山 在长汀县东十里。
  笔山 在长汀县东十五里。
  鸡笼山 在长汀县北五十里。旧经云:“高十五里。”《九域志》载为古迹,本郡富国先生王中正成道之所〔1〕。马鞍而下,五山皆以形得名。《舆地纪胜》郡倅郭公祥正诗:“神仙之府名鸡笼,千寻翠玉擎寒空;秀色凌风入城郭,半衔晓日金濛濛。”〔1〕
  濑溪障山 在长汀县西三十里。
  赤坑障山 在长汀县南五十里。
  翠峰山 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壁立千仞,绀碧可爱。
  七宝山 在长汀县东南二百里。旧出七宝,故名。下有上宝场,今废。
  西峰 在长汀县西,乃卧龙山之右支。上有西峰、法林、罗汉三刹。
  宣岩 在长汀南五里。崇、观间,宣明隐居之地。洪刍有诗云:“一纶涵碧磻溪钓,千穗垂黄谷口耕。”又云:“路侧似逢君子屩,岁寒空老大夫松。”
  石燕岩 在长汀县南。昔有遇骤雨于其下者,见飞燕数十集石上,雨止视之,皆化为石,故名。《舆地纪胜》:“石燕岩在城南七里。”
  通济岩 在长汀县东十里。大观中,僧惟秀奉伏虎香火于其间,祈祷响应。
  狮子岩 在长汀县东南九十里宣德南。双石为门,定光佛常振锡于此。云:“后百年有天火发,非吾久居之地。”遂去之。自是僧徒不遑宁处。
  霹雳岩 在长汀县拜相山限。旧传迅雷一声,岩洞遂辟,中有丹灶犹存。今为佑圣道院。
  云谷岩 在长汀县驻扎寨中南山之趾。
  朝斗岩 在长汀县南山崦。缘石扪萝而上,俯视城市。有佑圣、广祐、福善王祠,祈祷必应。长汀宰陈显伯有诗云:“分明贮秋汀一角。”三山林乔有诗云:“醮坛夜朝斗在目,石室昼卧云生胸。”
  佛岭 在长汀县东南五里。乃邓长史趺视之处。
  东庄岭 在长汀县东五里。下有民田千顷,故名。
  白叶岭 在长汀县南十五里。上有白鹤庵。
  枣木岭 在长汀县南二十里。
  构木岭 在长汀县东二十里。
  大息岭 在长汀县东五十里。
  归岭 在长汀县东南五十里。往莲城路。
  分水岭 在长汀县南五十里。
  白头岭 在长汀县西二十里。旧经云:“常有白云笼其巅。”故名。
  新路岭 在长汀县西六十里,抵瑞金县,乃汀赣分界之所。嘉定间,郡守邹公非熊修隘以备赣寇,名罗坑隘。《郡县志》:“新路岭,在县西六十里。峭险壁立,砂砾崎岖,行者病焉。岭背即隶江西,此乃天所以限闽中也。”
  湘溪岭 在长汀县东南三十五里。
  流源大岭 在长汀县东南四十里。
  蘘荷岭 在长汀县南百余里。地产蘘荷,故名。见《九域志》。
  桑溪岭 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
  苍玉洞 在长汀县东三里,东禅寺前道旁。两石对峙如门,中间玲珑岌嶪,奇怪万状,不减灵隐天竺。石有数名:曰石门、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峰、狮子、马鞍之类。名胜篇章最多,姑举其概:运使蒋公之奇绝句云:“苍玉门径阔,白云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郡倅郭公祥正云:“片片水崖裂,淙淙雪浪深。举头看白鹭,相伴洗尘心。”郡守谢公洞云:“溪瘦玉声小,山横翠色深。”郡守陈公轩云:“截断苍山百尺崖,峥嵘相倚洞门开。天生只隔红尘路,不碍溪云自往来。”蔡隽云:“向来曾醉呼猿洞,乱石穿云拥坐隅。谁料七闽烟瘴底,半岩风物似西湖。”旧东庄潭沿其旁,后湮塞,今远徙教场后矣。
  仙隐洞 在长汀县云骧阁下。石径沿溪,嶔崎深窈。外有两石夹一小石,天然成门,内颇宽博。嘉定间,郡守赵公崇模开辟,以发天秘,创溪堂及数小亭其间。继而郡守林公岊创洞天书院及白鸥亭。今并废,惟有《白鸥亭记》脍炙人口。
  乌石鼻 在长汀县惠民桥之上流。
  石壁 在长汀县南二十里。下有庵。
  白面石 在长汀县西五十里。
  寅湖 在长汀县东二里。周回百步,以其居郡寅位,故名。中有小山,虽水溢不没。湖光绀碧可鉴,春生冬涸。郡人钟伯澹有诗云:“百丈平湖一点山,碧琉璃涌小蒲团。”长汀宰钱厚濒湖创亭。宝祐间,郡守周公留重创。
  辛湖 在长汀县西一里。周七十步,居郡辛位,故名。
  子地湖 在长汀县东十五里。居郡子位,故名。乃东禅寺常住,今垦为田。
  青草湖 在长汀县东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广不盈丈,生草四时常青,故名。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地无一勺水,安得有湖名?世事果如此,风波平地生。”
  正溪 自宁化界李地发源,出石含,历谢地、新桥、湘洪峡,迤逦至东庄潭分为二派。其一派流有年桥〔2〕,一派流济川桥。至高滩角复合。阴阳家谓之随龙水是也。
  东溪 自翠峰发源,会鄞坑水,流高洋桥,至张陂与正溪合。
  北溪 自横坑发源,曰横溪。过攀桂桥而下,与正溪合。
  西溪 自大原发源,过杉岭至南拔桥东流。白鹤仙云“辛兑抱城归巽辰”是也。尤一郡风水所关。治平五年,筑城堑濠,官砌石陂于南拔桥下,引一派东注迄崇善坊兴云桥,与正溪合。一派又东至于西田,过富文坊洲湖庙前与正溪合。
  小湘溪 自长汀县东南原发源,至湘洪庙前与正溪合。
  梓步溪 在长汀县东五十里大息岭左发源,至南田与正溪合。
  南溪 在长汀县南二十五里。其流不一,至侧桥合。溪归西南,过普济桥至南口与正溪合。《寰宇记》:“溪水在长汀,去州东四十里,地名石涵内流出,从城过,直至广南潮州。通小船。”
  龙潭 在城东云骧阁下东岸。建龙王庙,遇旱则筑坛而雩。祥符间,数为民害,郡守赵公遂良请定光佛书偈正之。偈云:“天风毗地势,地水转势头;沙石立未堆,水心主巨州。”其患遂止。
  东庄潭 旧在东庄岭下,今水徙流于都教场后。
  百步潭 在长汀县东十里。
  麻潭 在长汀县南十里,郡之众流皆会于此。山势蟠亘,过此折为九曲。
  曲潭 在长汀县南三十五里。
  大潭 在长汀县南六十五里。
  鱼梁滩 在长汀县东二十里。
  法林袈裟泉 在长汀院西法林院。旧传有老僧讲《法华经》。一夕,窗牖皆明,出见龙蟠石上,僧以袈裟覆之。蚤作,袈裟入石丈余,石裂为泓如袈裟状,甘泉坌溢。自郡守陈公轩、郡倅郭公祥正烹茗泉上,倡和长篇凡八,郭命名“新泉”,泉价顿高。陈诗云:“逗石无声下无冗,停之不盈酌不竭。银瓶送响落清甃,镜奁破碎冰壶冽。”又云:“奇哉江南郭夫子,一顾能令泉价美。”郭云:“惜哉无名人不闻,惟有寒泉弄清泚。”后守、倅多有题咏,不能尽纪。嘉泰间,郡守赵公彦橚游此,庖流触以腥秽,泉流遂竭。后醮谢之,阅日乃复澈清,有碑记其异。
  汤泉 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曰何田市。周数十丈,能熟生物。绍兴间,县丞江灏力请于郡,层石池之,钩流渠之,又疏寒泉以破其烈,异向为两浴室,使男女有别。旁结庵,名“无垢”,环绕皆汤,惟佛殿后正中有井泉清冽,后因作露台于其上,泉遂堙塞,识者惜之。长汀尉李格为之记。一在长汀县南百里安仁保,由石窦中涌溢如拖绅,溉田甚袤。
  玉泉 在长汀县东南七十里。清泚而甘,流为瀑布。有僧卓庵其下,前后植茶,其品甚高,与建溪相伯仲,号玉泉茶。
  鄞江井 在长汀县东金花坊。深仅三尺许,溉田甚袤。秤之,重于他水。春秋则外水入而不溢,夏冬则内水出而不竭,人甚异之。
  南亭井 在长汀县南富文坊。甃为八角,阔丈许,引手可掬。
  郑家陂 在长汀县东二里。
  西田陂 在长汀县西一里。
  南拔桥陂 在长汀县西二里。以石障堤,引水入官濠东流。
  官陂 在长汀县东二里。积水之所。
  中陂 在长汀县东二十五里。横截鄞坑水,下灌民田,广袤数十里。
  张家陂 在长汀县东十五里。
  何田大陂 障刘源溪水;又曰中陂,障黄坑涧水;抱山数曲。三水合流出何田市心,疏为数十圳,分溉民田,皆成膏沃,不减白渠之利。
  放生池 因长汀县东云骧阁下龙潭为之,刻三大字于石。
  磜角 在长汀县东五里。高岩怒湍,溉田甚广。
  磜头 在长汀县南四十里。峭壁数十仞,瀑布之声如雷。
  上渡 在长汀县南三里。后创桥,名镇南桥,俗号上渡桥。
  游绳渡 在长汀县南五里。后创桥,名南安,俗号下渡桥。
  宁化县
  南山 在宁化县南。《郡县志》:“南山在宁化县南,高百余仞。”
  翠华山 在宁化县北。
  宝山 在宁化县北四十里。
  凤凰山 在宁化县北三十里。
  瑞花岩 在宁化县灵隐洞东北十里。旁有僧舍,谓之下岩。
  龙池岩 在宁化县南四十里。旧经云:“昔有龙蟠于此。”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苍龙蜕骨去已久,山根一穴如天开。寄言俗客不可入,往往白昼生风雷。”
  西岩 在宁化县东北五十里。由林田寺而南行五里许,渡小涧,登石梯,循羊肠而上,一门呀豁,石龙当户,旁有小穴,外险中广若龙之势。又有石笋屹立如晨门,石乳下垂,俯映笋末,有泉涓涓自乳而笋,无毫发差。由门而入,空洞如砥,可坐千人。中有数石室:其一若僧龛,置观音像,谓之宝陁石;其一如方丈,初入黮暗,坐久忽明;又其一曰乳穴,非烈炬不可入,中横石案,旁有泉一泓,其音琮净,乡人祷旱,取水于是,出岩即雨,谓之“圣水”;又其一,匍匐乃入一小穴,其间宽明,丹灶俨然,谓之“丹室”;其旁有龙井,尝有人以绳坠石下闯,其深叵测;又其一如堂奥,冷气逼人,不容久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