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两河清汇
两河清汇
武进县知县 水利主簿
无锡县知县 水利主簿
常州府并无阻滞漕船并无额夫及动用钱粮苏州府【吴县 长州县】水利通判
吴县知县 水利典史
长州县知县 水利典史
吴江县知县 水利典史
浙江嘉兴府 嘉兴县 秀水县
桐乡县
崇德即石门县
德清县
浙江杭州府 钱塘县 仁和县
以上各县知县各县管河官
运河五节河 湖 闸
京口闸南行丹徒丹阳等处原无水源借江为源潮长则开京口闸以放舟潮退则下板以蓄水
镇江府南四十五里丹徒镇减水闸设以减运河之水然亢旱之时每日潮长入漕亦可济运潮退戽之亦燃眉之小济也
丹阳小夹冈大夹冈系凿山通道两水淋漓易致壅淤其每患浅澁者黄泥坝吕城闸尹公桥等处但宜每岁打坝挑濬
丹阳西北开家湖 练湖
丹阳迤北运渠借江潮通运潮大则盈潮小则涸惟有练湖一区可以引导但亦无泉源夏秋滛雨聚会成湖遇亢旱漕涸湖亦干矣湖水入漕势皆东流于漕渠无益矣
镇江府至丹阳九十里
丹阳县南七里桥金坛河溧阳髙淳等处水由此河出可以济运
丹阳县南犇牛闸 巡检司 为丹阳县武进县通江潮作木闸蓄水 栅口陵口浅
丹阳县南沙子湖运河
武进县北江隂河东仓桥一带每岁捞濬
丹阳县至常州府武进县九十五里
髙桥巡检司宜兴县九里河之水出济运道宜溧粮船由此河出
常州府至无锡县九十里锡山驿前浅
无锡县锡山驿望亭巡检司为武进常州二县之界无锡县至苏州府九十里
浒墅钞闗 浒墅闗分 部差
浒墅钞闗南花园村桥东风桥
苏州府东南马路桥常属运粮由此河
苏州府渡僧桥若偶遇水浅由石桥进至花园村枫桥出入运河
永宁桥南通沙湖昆山太仓嘉定粮船由此河
夹浦桥系吴松江并三湖十八荡其流防出水势犇腾桥故屡建屡坍今设官渡船
夹浦桥外为黄天荡金鸡堰诸水
苏州府至吴江县四十一里 吴江县临洞庭山太湖松陆驿 自三里桥至驿前甚浅
吴江县至平望驿四十五里
平望驿前甚浅每年加工疏濬松江府及浙江各府运舟由此出
平望驿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四十五里
苕霅二水成河湖州府粮运由此河出平望驿至苏州
金桥铺通嘉善县支河及平湖县支河
嘉兴府北青山巡检司 青山第一闸 青山第二闸青山第三闸
嘉兴府通海盐支河
石门镇 秀水县桐乡县界
嘉兴府至崇德县九十里
崇德县河道绕城约长二千六百余丈人烟凑集瓦砾抛掷易于壅淤每加捞濬
崇德县南彭城桥约四百五十余丈每患浅澁宜岁加工疏濬
崇德县至塘楼镇四十五里
官塘路 崇德县德清县界
塘楼镇至北新闗四十五里
杭州分司至杭州府十里
浙江省运河之水发源于天目山出临安余杭经德清海宁崇德桐乡秀水嘉兴以达于江南吴江县或遇亢旱宜时加挑濬
浙江运河止用乡夫挑濬并无额夫及动用钱粮附漕河鲜船非时启闭进闸
总漕都御史潘 疏称清江福兴新庄等闸俱要以时启闸不得开放无度以致泥沙灌入有碍运道每尝至六月初旬运舟马船【即鲜船】过尽伏水将发即于通济闸外暂筑土坝以遏横流一应官民船只俱暂行盘坝出入至九月初旬开又题鲥鱼鲜船定限五月初发行定限过淮杨梅等船定从便将南京马快空船于未筑坝之先预拨过淮停泊坝外以俟船剥则上贡既无后时之虞国计有先事之备矣
衞河
衞河至山东临清州始入运河不系运道今详于后卫河州县河夫役 附淇水沁水
南河管河道辖
河南衞辉府 衞辉府通判所属 辉新汲获淇五县辉县知县 管河主簿
衞河自朔刀泉起至柳乡县合河止长三十里有留修衞河人夫按季疏濬
自朔刀泉起仁义礼智信五闸春夏闭塞运完听从民便
衞河自新乡县起至汲县界止长六十里有留修人夫按季疏濬
汲县知县 管河县丞
衞河自汲县界起至直大名府濬县双鹅头止长一百四十五里
且大名道辖
大名府濬县知县 管河官 以后并无额设夫役衞河自双鹅头起至五隆固止长一百七十五里
河南管河道辖
河南彰德府汤隂县知县 管河典史
衞河自濬县老鹤嘴起至北固城村九十里入直内黄县界止
直大名道辖
直滑县知县 管河官
衞河北自滩口起至韩西口止长九里
内黄县知县 管河官
衞河自草坡村起至张儿庄止长一百二十五里
大名县知县 管河官
衞河自张儿庄起至曹家道口止长九十六里
大名府管河通判
元城县知县 管河主簿
衞河自赵家店起至善乐当止长七十三里
衞河至临清州入运河
河南管河道辖
衞辉府淇县知县 管河县丞
淇水入衞河
懐庆府管河通判
河内县知县 管河县丞
大丹湖由山西至本县石斗门下入小舟河抵武陟县界长四十九里
沁河衞绕城郭遇水势涨发迎溜处有石堤并土堤共六里半有公直二名堡夫六名分汛管守沁河湍悍浑浊亚于黄河去衞河不过六十里恐其入漕为害导至武陟县入黄河
武陟县知县 管河县丞
沁河自本境入黄河设堡夫四十名
修武县知县 管河县丞
小丹河自武陟县来东至获嘉县界止长四十里
彰德府获嘉县知县 管河县丞
小丹河自宋桥起至三桥坡止长四十五里
胶莱河论【杜志攀原撰】
胶莱运河入有二处旧曰石落港新曰丁家工元人从石落港入者借大沽河水导之而南又借海潮之水还之而北水势浃洽负舟有力无乃大沽河驶流淤沙填港石落港青石峻峭磕舟惟是司空刘公把浪庙前开丁家工借海潮逆入二十里至陈家闸避沽且避沙洵称宁波焉大约河面以六丈濶为度底以四丈寛为度水以五尺深为度故石称铢计备列于左
丁家工河面底如式无水宜濬六尺深河自东南来凡厯二十里忽折而北流至陈家村闸
陈家村闸废基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二尺宜濬四尺深河自此如曲尺形折而西行泊口水王家村水陆家村水都泊水周家口水自南来入河泊口水刘家村水杜家村水八岔沟水袁家口水尹家口水萧家村水三元庙水小沽河自北来入河小沽河口宜建水门凡厯三十里始至吴家口闸平度界也
吴家口闸废基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一尺凡厯二十里始至谈家村宜疏五尺深谈家村厯十里至分水岭河面河底俱过式无水宜濬六尺深刘家村水孙家口水孙家庄水程家口水谈家庄水朱家庄水泊水张家沟水自南来入河马家村水贾家沟水泊口水刘家庄水白沙河水自北来入河岭西下九尺许至窝铺闸分水岭形如背纯土非石白沙河从北而来南穿河之左腋入河河自此东西分流船自麻湾口到岭当是逆流而上自岭到海仓当又顺流而下司里来胶河议谓髙于南北海者六尺崔白东海运编云髙南北海三十丈全河之工惟此处大费调停宜用保啬法促其闸以蓄之岭东谈家村须添闸与窝铺相望可也
窝铺闸留八分河面过式河底仅丈余水深一尺宜修五尺深张鲁河下名船路沟水宜作水门闗王庙水刘家沟水胶河口水泊口水祭沟水纸张口水泊水岔水自南来入河硝塲河水万家口水泊口水崕口水泊水牟家君水亭口水自北来入河凡厯二十五里始至亭口闸河身至此自东折而西北行
亭口闸尚余强半河面过式河底仅二丈水深一尺宜修五尺深泊口水楚家庄水泊口水王家庄水王家沟水泊沟水双黄沟水泊口水自南来入河董家庄水对泉沟水鲤鱼泉水泊口水周家庄水山庄沟水梨园沟水程家沟水金家庄水自北来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周家闸
周家闸闸废基存河面过式河底仅丈余水深二尺宜修四尺白塔沟水泊口水李家庄水曹家沟水袁家集水楚庄水黄泥泉水自南来入河泊口水勒岔沟水泊口水温家口水自北来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玉皇庙闸
玉皇闸闸废基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二尺宜疏四尺河身至此又西北行刘家沟水石桥沟水自西来入河饮牛沟水王和沟水胡家沟水东坡沟水孙家村水泊口水自东来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杨家圏闸
杨家圈闸废基存河身至此又折而正北行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四尺宜修五尺张家庄水刘家庄水马家村水媒河水自西来入河李家村水郝家沟水城子河水髙望山来家河水塔而沟水自东来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新河闸
新河闸什存其七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五六尺不等宜修一丈梭箭沟水自西来入河董庄泊水苗儿沟泊水姚家沟水泊口二水自东来入河凡厯二十五里始至姚家庄河身至此折而西行是世所传海仓沙岭阁舟梗运者也海仓三老迎曰涂饬好事者淘沙移之河岸潮风迅扫防沙归河遂相传曰此沙也日修夜长信若斯言亘古迄今则沙与泰岳争髙矣每岁七八月间天津籴船舣新河防河水三分借潮七分乗潮出入直达大洋沙乃为祟耶凡厯三十里至海仓龙王昭显庙元人重修碑云三日出河风防顺利咸神之庥修河人阿都温运粮万户某千户某某等兹又沙不为崇之騐乎河身至此又折而北行又二里共前三十里至海仓闸
海仓闸闸废基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潮退水深三尺司李来谓宜移闸于姚家庄此不易之论也窝落水自东来入河旋河水自西来入河又东北七里曰蛤蜊厰防髙一丈二尺水深七尺又东北七里曰斗沟口防髙八九尺不等水深五尺俱宜湾船又东北十五里水深八九尺不等凡厯二十七里河入海
总计河身二百八十六里溯自口南穷至口北大约司李来云建闸以蓄水乗潮以避沙两言而全河之功括尽无遗矣
胶莱河自江南达天津取途甚防古人有行之者近时勘议如河防一览等书皆云难行恐出一时意见不同如泇河之初云难行至万厯三十年总河李 改避性义岭而南遂为漕河三百余里永利事之不可执一如此此卷系西秦杜樵南编次颇为详备附録以备参考
海运纂要
淮安海运福建海运
运河通利而海运之险诚可以已然
国朝奉天等处距海甚近且海运所经登州至旅顺仅一大程附録以备采择
海运
史称唐由海道转东吴粳稻以及燕京此海运之始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始海运其初朝廷粮运仰给江南者一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黄河逆流至中栾陆运至淇门入运河达京师一自胶莱河入海劳费无成伯顔平宋用朱清张瑄等言造平底船六十艘运江南粮四万六千余石由海道入京时创行海洋沿山求屿风信失时逾年始至朝廷未知其利二十年复由海运
成宗大德五年畿内岁饥増海运为一百二十万石八年又増海运为一百四十五万石
武宗至大四年増海运至三百万石
明洪武三十年海运粮七十万石给辽东军饷
永乐初年海运七十万石至北京十三年防通河成方罢海运
邱濬曰考元史食货志论海运云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以为一代良法又云海运视漕河之数所得葢多作元史者皆习见海运之利所言非无徴者窃以为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河运视陆运之费十省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十省七八葢河漕虽免陆行而用人牵挽如故海运虽有漂溺之患而省牵拽之劳较其利害葢相当今漕河通利岁运充积故无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于未事之先而为意外之虞今于国家无事之时寻元运故道别通海运一路与漕河并行使人习知海道以防漕渠阻滞是亦思患预防之先计也
海道
海运自淮安而东引登莱洎天津中多岛屿可以避风又且髙而多石故北海地浅取其广逺以致速为此标记岛屿以避其险
计程限
第一程淮安府开船至八套口共计三百余里系河道为一大程
第二程自八套口至莺逰山约二百四十里用东南风一日为一大程如风不便九十里可投五丈河又西北一百余里可投狭口湾泊可容船五百余只
第三程莺逰山起东北逺望琅琊山前投斋堂岛湾泊约四百里用西南风一日可到为一大程岛西向泥滩三里可容船百余只如船多岛东北三十里有龙口可泊船二百余只中间所过水面东北岛落口约一百九十里可容船十余只又至夹仓口二十里可容船二十只回避望海石又东至石田海口三十里可容船六七只回避石臼栏胡家栏曲伏桃花栏又东至龙王口四十里可容船三十只回避黄石栏又东至龙潭二十里可容船百余只又东至木瓜岛二十里回避胡家山以上堪泊五处回避七处俱用西南风避西北风其余滴水口沙湾口二处系西南径过僻路遇急亦可泊舟
第四程自斋堂岛等处开船正东由胶州灵山岛东北逺望劳山前投福岛湾泊共约二百余里用西南顺风半日可到为一大程此岛方圆二十里西南有泥滩二里半可泊船六七十只如船多岛西五十里董家湾濶大可泊船三百余只中间所过水面回古镇海口可容船三百余只在东北四十里回避海子嘴又东至灵山岛五十里西南嘴可容船二十只回避东北正北风岛东北鼓楼圈容船十余只回避正北西北风此处虽可容船不宜乆住有东北至唐岛六十里可泊二百余只避东北正北风回避露明石又东至小清岛五十里可容船三十只避正北东北风又东董家湾六十里回避捉马嘴以上堪泊五处回避三处俱用西南风避西北风正北风东北风
第五程自福岛开船东二里回避老君石逺望田横岛约一百五十里用西南顺风半日可到岛方圆三十里可容船二百余只如船多岛东北十里有濶落湾容船二百余只中间所过水面东北由小营岛六十里可容船十余只系背路遇急亦可泊船
第六程自田横岛由青黄岛逺望槎山前投真岛湾泊约四百余里用西南顺风一日可到岛西长五里遇北风泊南面遇东风泊北面可容船百余只东北防下水底三孤石旁多隐石该回避如船多岛迤西五里朱家圈可容船百余只又西五里宋家圈与草岛前可容船五六十只中间所过水面东二十里濶落湾容二百余只又东至杨家沟三十里可容船三十余只又东至十里回避刘家岭又东至草岛嘴可容船三十余只又东至十里回避刘家岭又东至草岛嘴三十里可容船五六十只又东至青岛三十里西圈可容船十余只又东至黄岛三十里西南滩可容船十余只又东北至宫家岛三十里可容船三四十只又东径过苏岛王室真岛朱家等圏一百五十里回避朱家圈西柳铺与沙嘴真岛西嘴与岛东防三孤石以上湾泊六处回避五处其余行村寨马公岛与河家马头乳山寨上港口及靖海衞北张蒙岛皆是背路遇急亦可泊舟回避靖海排权石里岛娘娘庙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