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八品至九品谓文臣文林郎至登仕佐郎【按原书作将仕郎据千官品列及金史文从九品至将仕佐郎止今改正】武臣忠勇校尉至进义副尉【按原书作进义校尉据千官品列及百官志武臣九品至进义副尉止今改正】文臣则服緑武臣则服紫并象笏黒鞓角带
  千官品列
  诸国王府号
  大府赵王府等名二十 次府豳王府等名三十小府诸王府等名三十【按金史封王小国三十获遂道定景甲崇宿昔莒邺郜舒淄郕莱郧郯杞向管密胙任戴巩蒋萧莘芮而无诸王诸字有误】
  宫师府掌保防东宫导以徳义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詹事院总统东宫内外庶务
  太子詹事 太子少詹事 太子左卫率府率右卫率府率【掌周卫导从仪仗之事】 太子左监门
  太子右监门【掌门卫禁钥】 太子仆正 太子副仆正太子仆丞【掌车马廐牧弓箭鞍辔】 太子掌寳二人【掌奉寳谨其出入】太子典仪 太子赞仪【掌司赞礼仪】
  太子侍正 太子侍丞【掌冠带衣服左右给使之事】
  太子典食令 太子典食丞【掌承奉膳羞】
  太子侍药 太子奉药【掌承奉医药】
  太子掌饮令 太子掌饮丞【掌承奉汤茶酒果之事】
  太子家令 太子家丞【掌营缮栽植铺设灯烛之事】
  太子司经 太子副司经【掌经史图书笔砚事】
  太子司藏 太子副司藏【掌廪藏财货出入事】
  太子司仓 太子副司仓【掌仓廪出纳及薪炭等事】
  太子中侍局都监 同监【掌东宫阁内禁令及省察宫人廪给诸物】太子左谕徳 右谕徳 左赞善 右赞善【掌赞谕道徳侍从文章】
  亲王府属官
  王傅【掌师范辅导参议可否亲王外任兼京府节镇同知○按原书以亲王在外任兼京府镇节同知列于府尉之下另为一职考金史百官志王掌师范辅导参议可否若亲王在外亦兼本京节镇同知葢谓诸王若在外为诸京留守及节镇则其为王传者亦随王出而为同知之官也原书舛误今改正】府尉【掌警严侍从】 司马【掌总统本府之事】 文学【掌赞导礼仪资广学】
  【问】
  诸驸马都尉
  公主府府名
  金源 广平 平原 南阳 常山 太原 平阳东平 安定 延安【按金史封王郡号十金源广平平原南阳常山太原平阳】
  【东平安定延安封公主县号三十乐安清平蓬莱荣安楼霞夀光灵仙夀阳钟秀恵和氷宁庆云静乐福山隆早徳平文安福昌顺安乐夀静安灵夀大宁闻喜秀容宜芳真宁嘉祥金乡□原此书误以封王之郡号为公主之号今姑仍旧文而附识金史之文以正其缪】
  内命妇品
  贵妃 淑妃 徳妃 贤妃【俱系一品即四妃也】 昭仪 昭容 昭媛 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充媛【俱系二品即九嫔也】 媫妤九员【系三品】 美人九员【系四品】才人九员【系五品即二十七世妇也】 寳林二十七员【系六品】
  御女二十七员【系七品】 采女二十七员【系八品即八十一御妻也】
  女官职员通记六尚局内共该女职一千余员
  尚宫 尚仪 尚服 尚食 尚寝 尚功
  外命妇品
  大长公主 长公主【俱系正一品】 郡主【系从一品】 县主【系正二品】
  东宫命妇品
  良娣二员【系三品】 良媛二员【系四品】 承徽十员【系五品】昭训十六员【系七品】 奉仪二十四员【系九品】
  东宫女官职员
  宫正 司正 典正 女史
  文官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系正一品】 特进 崇进【俱系从一品○按金史文阶二十有四从一品上曰开府仪同三司中曰仪同三司中次曰特进下曰崇进此书以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为正一品特进崇进为从一品与史异然自二品以下皆有正有从则一品不应无正此书可以订金史之误】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俱系正二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俱系从二品】 资徳大夫 资政大夫 资善大夫【俱系正三品】 正奉大夫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俱系从三品】 正议大夫 通
  议大夫 嘉议大夫【俱系正四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少中大夫【俱系从四品】 中议大夫 中宪大夫 中
  顺大夫【俱系正五品】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俱系从五品】 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俱系正六品】 奉直大夫 奉训大夫【俱系从六品】 承徳郎 承直郎【俱系正七品】 承务郎 儒林郎【俱系从七品】 文林郎 承事郎【俱系正八品】 从政郎 从仕郎【俱系从八品】 登仕郎 将仕郎【俱系正九品】 将仕佐郎 登仕佐郎【俱系从九品】
  武官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系正一品】 特进 崇进【俱系从一品】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俱系正二品】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俱系从二品】 龙虎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 金吾卫上将军【俱系正三品○按金史正三品中曰金吾卫上将军下曰骑骠卫上将军】 奉国上将军 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俱系从三品】 昭武大将军 昭毅大将军昭勇大将军【俱系正四品】 安逺大将军 定逺大将
  军 懐逺大将军【俱系从四品】 广威将军 明威将军宣威将军【俱系正五品○按金史正五品上曰宣威将军下曰明威将军】 信武
  将军【按原书误作信威将军据金史改】 宣武将军 显武将军【俱系从五品○按金史从五品上曰显武将军下曰宣武将军】 武节将军 武徳将军【俱系正六品】 武义将军 武畧将军【俱系从六品】 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俱系正七品】 忠武校尉 忠显校尉【俱系从七品】 忠勇校尉 忠翊校尉【俱系正八品】 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俱系从八品】 保义校尉 进义校尉【俱系正九品】 保义副尉 进义副尉【俱系从九品】
  司天
  自司天太医内侍教坊官各立二十五阶止于从四品其服色品第与文武官同惟不佩鱼【若遇佩鱼过正官者亦同文武官佩鱼】
  钦象大夫 钦授大夫 正仪大夫【俱系从四品○按金史从四品中曰正仪大夫下曰钦授大夫】 灵宪大夫 明时大夫 颁朔大夫【俱系正五品】 云纪大夫 恊纪大夫 保章大夫【俱系从五品】 纪和大夫 司元大夫【俱系正六品】 探赜郎授时郎【俱系从六品】 防微郎 灵台郎【俱系正七品】明纬郎候仪郎【俱系从七品○按原书误作候义郎今据金史改正】 推策郎【按原书误】
  【作推测郎今防金史改正】 司正郎【俱系正八品】 校景郎 平秩郎【俱系从八品】 正秩郎【按金史作正纪郎】 挈壶郎【俱系正九品】 司厯郎 司辰郎【俱系从九品】
  太医
  保宜大夫 保康大夫 保平大夫【俱系从四品】 保頥大夫 保安大夫 保和大夫【俱系正五品】 保善大夫保嘉大夫 保顺大夫【俱系从五品】 保合大夫 保冲大夫【俱系正六品】 保愈郎 保全郎【俱系从六品】 成正郎成安郎【俱系正七品】 成顺郎 成和郎【俱系从七品】 成
  愈郎 成全郎【俱系正八品】 医全郎 医正郎【俱系从八品】医效郎 医候郎【俱系正九品】 医痊郎 医愈郎【俱系】
  【从九品】
  内侍
  中散大夫 中尹大夫 中侍大夫【俱系从四品】 中列大夫 中御大夫【按原书作中卫大夫今据金史百官志改正】 中仪大夫【俱系正五品】 中常大夫 中益大夫 中卫大夫【俱系从五品】 中良大夫【按金史云天德作中亮】 中涓大夫【俱系正六品】通禁郎 通侍郎【俱系从六品】 通掖郎 通御郎【俱系】
  【正七品】 禁直郎 侍直郎【俱系从七品】 掖直郎 内直郎【俱系正八品】 司赞郎 司谒郎【俱系从八品】 司阍郎司仆郎【俱系正九品】 司奉郎 司引郎【俱系从九品】
  教坊
  云韶大夫 仙韶大夫 成韶大夫【俱系从四品】 章徳大夫 长宁大夫 徳和大夫【俱系正五品】 景云大夫云和大夫 恊律大夫【俱系从五品】 庆善大夫 嘉
  成大夫【俱系正六品】 肃和郎 纯和郎【俱系从六品】 舒和郎 调音郎【俱系正七品】 比音郎 司乐郎【俱系从七品】典乐郎 恊乐郎【俱系正八品】 掌乐郎 和乐郎【俱系从八品】 司音郎 司律郎【俱系正九品】 和声郎 和节郎【俱系从九品○按原书脱从六品至正九品凡八阶今据金史补】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三十五
  杂色仪制
  周歳节假日仪
  元旦假三日【前后各一日】寒食假五日【自一百五日前一日为限】冬至立春重五立秋重九旬假【文字急逺不在此限】
  日月食六斋等仪
  遇日月蚀禁酒乐断屠六斋初一初八十四十六廿三廿九上七十五并不许杀生
  官民婚聘财礼仪
  一品不得过七百贯三品以上不得过五百贯五品以上不得过三百贯六品以下及上户庶人不得过二百贯中下户不得过一百贯若婚嫁和同不以等数为限
  禁断红门仪
  除寺观五岳四渎孔子庙许红门余并禁断
  责保就试仪
  举人应试而有公事在案罪犯不至徒刑者聴责保试若武官并诸经及第官人在任所欲应进士举者但不犯赃私追当罪聴告所属申覆本部所防【就试旷阙月日俸禄不及○按所防当作锁防宋史选举志凡命士应举谓之锁防金之选举大率依仿宋制故亦有锁防之名】
  三代同居仪
  三代同居孝义之家委所属申覆朝廷旌表门闾仍免户下三年差拨【军役不在此限】
  割股孝弟仪
  为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舅姑割股者【奴婢为家长同】并委所属申覆朝廷官支绢五匹羊两腔酒一瓶以劝孝悌
  致仕迁官半俸仪
  官职不拘品从七十以上告致仕者迁两官六十以上迁一官给半俸外不及六十未至衰老止是疾病难任职事者合给半俸更不在迁官之例
  职官立碑建祠仪
  职官在任虽有政迹百姓不立碑建祠若去思而建立者聴
  随衙每年公用酒麴仪
  京尹及统军司【各三百六十秤】都运司招讨司诸府【各三百秤】诸转运司节镇【各二百八十秤】防御州【二百四十秤】刺史州军【百八十秤】诸县【六十秤】倚郭司县不在此例
  职官交代见月算月仪
  谓如不十月初一日皆为月【按此句疑有误】 以三十个月为任【管课官不在此限】 三品以上【内外同五十个月】诸军都运及诸路转运使【六十个月】 羣牧使【三周年】 防御使【四十个月】仍不于界首礼上
  职官授讫差除仪
  程一千里【限二十日】程二千里【限二十五日】程三千里【限三十日】程四千里【限三十五日】程五千里【限四十日】随朝官一千里【十日】二千里【十五日】三千里【二十日】三千里外【二十五日】其假内欲赴任若有事须早遣者不拘此限行程马日行七十里驴及歩人日行五十里车日行三十里
  职官接送人力仪
  职官接送人力于合破数内各给一半【在任身故者亦同】若送还者须到本所给回文聴还
  职官上任给俸仪
  职官上任不过初二日罢任已过初五日者并给当月俸春秋衣各于二仲月给授职官授讫差除縁公干留住未得之官者计程外聴给到任禄若文牒未至前官依旧在任者其禄两支【后官已到前官差出者亦同】职官每月合得俸麫并依随处估直支钱不得支本色
  镇城院务仪
  镇城院务监当官离本管百里内者掌本镇贼盗并城门锁钥百里外者并烟火词讼
  长官差出带印仪
  州军以上长官遇差出者各许带各职印余印讫并付本衙门使用
  属官献香茶仪
  监临官遇元日生日受统属官所献香茶【酒肉果食同】计直十贯以下者聴即同职连判官及因亲相与者非【按非字下疑脱在此限三字葢同职连判则非有相临之势因亲相与则应有致厚之情故皆不以十贯之例限之】
  职官告侍亲求医致仕仪
  职官告侍亲亲虽未年八十及自病求医解职并年六十以上告致仕者并聴【皆谓无所规避者】若解由到部或未赴任而有年老及病患难胜职任告致仕者亦聴并许随处官司受理验实转申尚书省
  朝拜祖庙仪
  但有祖庙处官长初赴任以入城日至防署盥洗讫便徃朝拜以次官并陪位北面立班随朝拜初上任之官别为独班再拜讫升阶上殿再拜搢笏上香跪一奠茶三奠酒出笏跪一拜又再拜讫降阶复位再拜讫乃退
  进士叅贺仪
  外任官长初到任如有管内进士叅贺并用名纸具儒服襕子外躬揖问候官长位前立答至于佐贰以下并用客礼
  随朝迎拜赦诏仪
  宣赦日于应天门外设香案及设香舆于案前设桌子自皇太子宰臣以下序班候班定閤门官于箱内捧赦书出门置于案閤门官案东立南向称有赦赞皇太子宰臣百僚再拜皇太子少前上香设拜复位皇太子宰臣百僚再拜閤门官取赦书授尚书省都事都事跪受及尚书省令史二人举捧同陞于桌子读百官皆跪聴读讫赦书置于案都事复位百官再拜搢笏舞蹈出笏伏兴再拜拱卫直以下三称万嵗讫乃退
  诰勑
  立国之初多沿辽制文武官五品除授并用黄纸为勑牒五品以上方用诰诰用五色绫三品方用罗【按金史选举志云官诰亲王一品皆五色罗二品以下五色绫又云金格五品以上五色罗六品以下五色绫与此所言皆不同葢由厯朝更定各据一时之制言之故彼此互异云】二品一品加销金或曰瑞草或曰祥鸾皆遍地焉轴或木或牙或犀或七寳皆随品从除授依旧以黄纸为牒又加白纸为宣唯三品郡夫人以上诰轴与罗销金外加锦囊罩以红络饰以小金铃金铎制作极华丽
  除授
  选举之外有奏补法有世袭法有封赠法其奏补法不论文武有奏补任子恩如状元及第初授承议郎系从六品便可防两子【按金史选举志旧制状元授承徳郎大定十四年官制文武官皆从下添两重状元更授承务郎葢宋阶有承议郎金初因之后乃改为承徳然承徳郎实正七品非从六品也】并无员数且如防补格法一品防七人并补閤门祗候二品防六人三品防五人并补内供奉班祗候无致仕遗表恩泽其世袭法如世袭千户一职金国深重其赏非宗室勲臣之家不封也勲臣之家亦止本色人及契丹奚家而已所袭官职亦非一等上自明威将军下至千户三百户若袭封之人已亡及因他故合去官者许令长男继之如长男已亡或笃疾废者长孙继之长男与长孙俱亡次子继之本枝或絶兄弟继之无兄弟者近亲属继之其封赠法皆依宋朝旧制止无加封若既封之后必待及品格则再封兼止从其官不从其职文臣则朝列大夫武官则宣武将军以上五品官方聴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