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赏顺天等省乡试年老诸生刘遇恩等二十五名举人副榜有差。  

○浚安徽凤阳县新桥河。从协办大学士总督孙玉庭请也。  

○准大通桥车户承买现到牛庄黑豆七千二百石。余俟续到找拨。以资津贴。  

○庚戌。谕军机大臣等、闽县知县邓传安、同安县知县李振青、惠安县知县姚观、仙游县知县杜绍祁、以上四员。朕访得官声颇好。著庆保、颜检、悉心察看。如果有出色之处。参酌人地。出具切实考语。以次题请升用。若不确当。亦应据实奏闻。慎勿含混将就。有乖朕用人之本意也。将此谕令知之。  

○辛亥。吏部奏、云贵总督史致光、请将服阕开复同知色克精阿、即由该省起复。留滇差委。核与定例未符。应一并交部议处。得旨、云南开复同知色克精阿、前经史致光等奏、请留滇差委。降旨准行。兹据吏部查明、该员系丁忧人员。例应回旗呈报起复。所奏甚是。色克精阿著仍饬令回旗。加恩免其议处。史致光亦著加恩免议。  

○壬子。上诣时应宫拈香。  

○谕内阁、孙玉庭等奏、请动项筹办土石工程。并展宽河面一摺。江境黄河水势。自清口以下。经清水畅出。刷涤深通。惟徐城上下河身窄狭。本年伏汛盛涨。两岸河滩。淤高七八尺不等。该督等请于冬令水落之时。及早筹办。著照所请、铜沛一厅。及毗连丰、萧、邳、睢、四厅上下。将堤工加培。并添筑土坝。徐城北门石工。一律加高。徐城对岸河道。展宽四十丈。所有估需银六十万两。现在两淮运库积欠河库银一百一十余万两。著该盐政即于年内解还银三十万两。其不敷银三十万两。著户部于就近藩关各库。照数借拨。该督等派员赶紧兴工。务于来年桃汛以前。办理完善。其借拨之银。饬令两淮陆续解还归款。该部知道。  

○又谕、朱勋奏、错拟罪名、自请交议一摺。此案严文潮将屈斗儿拴吊毙命。复将其子女扎死。原拟斩枭。经部议改为斩候。该抚既称勘拟时、臬司曾经禀商。其拘泥例文。定拟错误。系由该抚主见。朱勋著交部议处。  

○癸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守护东陵镇国公果勒丰阿等奏参、不能约束兵丁之总管等、请交部议处。并请将逞刁辱骂本管官之兵丁等、解部讯究。得旨、武忠阿、庆祥、实属藐法凶恶。然该总管翼长等、必有卑污不职之处。不然。何致兵丁等均不肯动手责打。著刑部先将该二犯严加审讯。其总管等暂行毋庸交议。审有别项情弊。据实奏明办理。寻奏上。得旨、庆祥以闲散人役。詈骂本管官。著杖一百。加枷号一个月。马甲武忠阿、不服责处。著杖八十。免其斥革。总管宗室明勷、翼长富伦、那永阿、防御德亮、德成额、平日不能约束兵丁。著交宗人府兵部分别议处。  

○以阿克苏屯田丰收。予员弁议叙。赏兵丁一月盐菜银。  

○甲寅。遣官祭先医之神。  

○江南道御史常赓奏、嗣后宗室如有呈控事件。可否按照职官例、著派家人持呈赴官呈诉。得旨、该御史所奏。自系尊重天潢。然近日宗室等、太不知自爱。是以皇考严申饬谕。盖不得不然耳。若一切呈诉。概遣家人。且无论其势有能有不能者。必致多方狡赖。刁控不休。又将如何办理。且与饬谕大相违悖。所奏毋庸议。  

○以故礼亲王麟趾孙全龄、袭爵。  

○乙卯。上御乾清门听政。  

○颁御制声色货利谕曰。孔子曰。放郑声。书曰。比顽童。时谓乱风。又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记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由是观之。声色之为害大矣。因思我朝定制。皇子皇孙。均于六岁入学读书。凡圣贤之所发言。自幼无不诵读讲肄。以为修身立志之本。其奈终身抱道克己复礼者甚难。盖知之非艰而行之艰也。在常人犹不可不检束身心。屏除声色。为人君者。尤当以礼自防。无为所惑。常人惑之。害及一身。人君惑之。害及天下。敬思朕受皇考教育付畀深恩。钦承密谕。必当立除此弊。有损无增。兹难于概行除却者。实朕之苦衷。不能以言喻之也。后世子孙。若能体朕之心。法朕之行。成朕未竟之事。造次无忘不迩声色之谕。即我大清万世天下臣民之福也。其后宫嫔御之制。简约详明。无庸复赘。遵而勿改可也。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宫中府中。原属一体。非同士庶之私自盖藏也。故人君不可有私财。有私财必有私事。有私事必有私人。有私人则不为其所愚者鲜矣。是以货利之害尚小。而立身行政之害大矣。我朝立法严明。言利之臣。立加贬斥。惠民之政。不惜拏金。故任土作贡。自古有之。惟是行之既久。未免世俗相因。渐生侈靡。要在为人上者。知稼穑之艰难。力崇节检。返本还淳。然节俭之风。岂空言所能感化也。务在身践力行。概从朴实。勿尚虚文。即向应入贡者。亦必察其义之所在。定以限制。不可稍存自奉之心。在谄谀者、必曰寻常之物。非珠玉可比。价廉值贱。独不思一丝一粟。从何而出哉。且由数千里而来。以至达于九重。其费不知凡几矣。故省一分、天下阴受一分之福。于吏治民生。不无小补也。至于亭台苑囿。夙有规模。淳朴之风。尽美尽备。足以供几余游憩。其可复待经营乎。书曰。峻宇雕墙。又曰。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不可不引为龟鉴也。即以当时而言。每岁应修应理者。即不能及时措置。何暇复有所加增乎。设遇容悦之臣。侵渔之吏。多方献谀取巧。逢迎主意。则必曰。内廷之兴造。不同往昔。今则自内发帑募夫。并非劳民力伤民财而成之也。此乃我大清万世之罪人。即应立正典刑。暴白天下。试思府库之藏。来自何所耶。变其名色。分其出纳。又将谁欺耶。呜呼。仍是吾民脂膏也。设非坛庙宫室城郭官署外。又何忍以有常之费。恣意消耗于无用之地耶。我后世子孙。若不遵循旧制。纵欲无厌。或有谗佞荧惑。罔顾是非。当时之满汉大学士、军机大臣、都察院堂官、暨科道等即持朕谕。交章进谏。若谏而弗纳。则为君者甘为祖宗之罪人。臣工无与焉。若不能犯颜强谏。唯知自顾身家。苟且旁观。尸禄保位。则是自外生成。为万世不忠之臣矣。著将此谕、交内阁、军机处、都察院、各录一道。慎密存记。特谕。  

○谕内阁、富俊等奏、双城堡向徵谷石、因建仓需费、酌徵折色等语。双城堡屯丁。每晌徵谷一仓石。现在谷价过贱。粜谷建仓。既多折耗。改谷徵银。又恐累丁。著照所请、准其每晌徵制钱三百文。此系因时制宜。将来处钱谷价值低昂不齐。或须改徵谷石。仍随时奏明办理。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富俊奏、请改拨废员摺内。有来吉调用字样。地名省文书写。亦所常有。若吉林乃系清语对音。删去一字。便不成文。著传谕富俊。嗣后奏摺内如遇此等地名。均应书写全文。毋得概从节省。将此谕令知之。  

○命户部右侍郎王鼎、署刑部左侍郎玉麟、驰往湖南查办事件。  

○以通政使司副使奎昌、为詹事府詹事。内阁侍读学士长旺、为太常寺卿。鸿胪寺卿那丹珠、为太仆寺卿。大理寺少卿杨怿曾、为光禄寺卿。仍留湖北学政任。  

○以故云南临安府属纳更山土巡检龙恩弟夔、袭职。  

○丙辰。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长龄奏、甘肃官兵出征借项。现奉恩诏豁免。查司库尚有扣存银一万七千九百九十四两零。阅岁既久。原借官兵。多已升迁事故。且扣收在先。未便发还。致滋影射之弊。请一律报部拨用。从之。  

○以吏部右侍郎常起、署刑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汤金钊、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富尔嵩阿、署京营右翼总兵。  

○贷甘肃靖远、秦、清水、礼、泾、灵台、静宁、宁、平番、中卫、十州县被灾贫民两月口粮。并沙泥州判所属灾民一月口粮。  

○丁巳。谕内阁、质庄亲王之福晋病故。著加恩派大阿哥奠醊外。仍赏银一千两。令禧恩赍至伊家。办理丧事。发引之日。再派惇亲王、瑞亲王、奠醊。奠醊后、仍令送至暂安处。所有应得典礼。交该衙门照例办给。追封广东翁源县詹姓三神、为敬义侯、尚义侯、秉义侯、从总督阮元请也。  

○戊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内阁、本年岁暮祫祭太庙。应派献帛之近支王公。人数不敷。著照太常寺官员之例。嗣后派献帛爵。如遇人数不敷。凡服制已满百日者。均准其一体当差。  

○又谕、陈若霖等奏、筹议查办苗疆事宜一摺。前据张映汉奏、筹议苗疆事宜各条。当降旨交陈若霖、左辅、会同详议。兹据该督等查明妥议覆奏。凤凰等五厅县额设屯丁。原定章程。应于均田本户、及出力丁勇内挑补。其委员屯官等、有以随带私人顶充者。著悉令退田开缺。并永杜侵占。以安屯业。至屯防佃租。该处地本硗瘠。原额过重。现将各项浮费删裁。则租额自可轻减。著照所议、于民苗佃种田土内。按则减去租谷一万八千石。并将凤永二厅最瘠之区。再减去租谷二千七百七十石。以纾佃力。嗣后责成该道等、撙节支销。年清年款。毋任虚糜。其苗疆积贮银谷。历年动缺。现已加恩准其借谷归补。务各认真经理。以裕储备。屯防委员。概行裁撤。所有一切经费出纳。即著该道等按限徵解。逐层稽核。严禁侵渔。至兵役擅入苗寨。本有例禁。嗣后务遵照旧章。凡有勾摄公事。由苗弁传唤。其兵役藉词扰累者。查出按律重惩。毋稍宽贷。苗举人有愿赴京会试者。即照本省举人之例。给与公车银两。仍严禁书吏需索。俾令踊跃观光。再苗疆远处边隅。如遇淮盐不能接济。著准其照湖北归州等州县之例。听民买食川盐。不得过十斤之数。如有大夥私贩。仍责成该地方官严拏。以杜侵灌。该督等、督饬该道。董率厅县。实心经理。加意抚绥。用副朕乂安边圉至意。  

○又谕、陈若霖等奏、请借款买补苗疆储积一摺。苗疆积贮紧要。历年动缺银谷过多。不足以备缓急。著照所请、准其于司库收捐监生银两内。借动银六万九百两。发交辰沅道、照时价采买谷石。先行归贮厅县等仓。仍照原案以银二万两收贮道库。其汉商每年生息银一万二千两。以五千两归还地丁原款外。其余银七千两。先尽本年经费不敷之用。余银即饬尽数解交司库。陆续归还捐监及通米借款。仍随时报部以凭查核。该部知道。  

○又谕、松箖奏、宗室佐领、请食本任俸银、并请颁正管长图记一摺。向来盛京宗室正副管长。补放佐领。仍食原俸。兼辖宗室觉罗学事务。定例相沿已久。办理并无贻误。该将军何得率陈臆见。遽请纷更。所奏著不准行。  

○颁赏在京文武官员二千二十四人衣料有差。  

○己未。上诣雍和宫行礼。宣仁庙。凝和庙。火神庙。拈香。  

○庚申。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寿皇殿行礼。  

○诣关帝庙拈香。  

○谕内阁、陈若霖奏、审明参将守备互揭各情、分别定拟一摺。此案荆州城守营中军守备周甲万、因负气告假未允。辄携带钤记。赴该管上司衙门禀缴。实属任性乖张。周甲万著即革职。参将托克通武、将应存守备署中公项银两。率行提取收贮。虽无私用情弊。亦属不合。著交部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据琦善奏、访查匪徒散布邪言、并无确据、审讯民人黄二、亦无奸盗不法实情一摺。东省夏秋之间。时疫流行。民间求医建醮。随处皆有。其针灸治病。亦系恒有之事。因其应手奏效。民间致有讹言。该御史本系得之风闻。既据该抚查明、现在疫气全消。民情安帖。自无庸纷纷查办。致滋惊扰。黄二即黄廷玉、著即行释放以省拖累。将此谕令知之。  

○修山西偏关垣曲二县监房。从巡抚成格请也。  

○辛酉。谕内阁、昨据成格参奏、陈官俊在山西学政任内各款。当交军机大臣、传到陈官俊、逐加诘问。摺内所参责打家人、并途中纳妾两款。陈官俊俱已承认。学政按临各处。州县丁役。如有过犯。原应发交地方官惩处。乃陈官俊于道经晋祠时。自行责打办差家人。未免轻躁。此犹其过之小者。至考试平阳时。买通判之婢为妾。学政本不应与地方官交结。乃不自检束。显违例禁。此实咎无可辞。其所参陈官俊在任干预地方公事一节。上年朕本有密旨谕陈官俊、令其留心察访官吏贤否。政治得失。随时密奏。讵意陈官俊卞急粗率。辄将晋省官员。大加访问。以致声势侈张。物议滋起。殊与朕委任陈官俊之意大相径庭。臣不密则失身。自干罪戾。陈官俊著降为中允赞善。候缺补用。念伊平日在上书房授大阿哥读书。功课尚能认真。著加恩仍在上书房行走。  

○又谕、英和等议驳、武隆阿等奏请各省绿营马兵、分半作为旗缺、并令驻防子弟、一体挑补绿营守战马粮一摺。所议甚是。我朝定鼎以来。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屯驻京师。以绿营兵隶督抚提镇。分驻各省。其紧要地方。更设立驻防旗营。统以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立法至为周密。现在八旗生齿日繁。未尝不筹其生计。量为调剂。若以旗人挑补绿营兵缺。复以在京旗人往补驻防兵缺。无论兵丁得项本微。携眷远行。诸多不便。且从此不复回旗。是以百数十年豢养之旗人。无故屏之远土。朕何忍焉。其忠爱固结之忱。岂能使之恝然。至绿营兵丁。平日在营差操。倚饷为生。一旦遽撤其半。亦何能使之帖服。紊旧制而失人心。莫此为甚。武隆阿、秀堃、均著交部严加议处。以为莠言乱政者戒。寻部议革职。得旨、武隆阿、著加恩降为二等侍卫。仍留参赞大臣之任。秀堃著加恩降为蓝翎侍卫。仍留帮办大臣之任。俱带革职留任处分。八年无过。方准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