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邮传部奏、湖北赈粜米捐备还粤汉铁路本息。暨充铁路经费。请饬该省仍照原案支付。得旨、著度支部妥议具奏。
○又奏、请由部派员随时前往各路察看。从之。
○署马兰镇总兵贝勒载瀛奏、向章沿途行宫照料。皆有定期。此次内廷主位欠安。暂住白<走毕>滟闲。行期难以豫定。奴才所管承办衙门。均系陵寝祀典。至为重要。傥有贻误。关系匪轻。拟请由京内务府大臣内派员迅速接管。以专责成。得旨、仍著载瀛妥为照料。
○安徽巡抚朱家宝奏、皖省财政竭蹶。罗掘无从。请将认解北洋练兵经费。东三省俸饷。河南协饷。云南铜本四款。共计银二十四万两。一律停解数年。以轻担负。并将拨解江甯司织二仓荒缓屯匠米折。采办京棕二款。一并停免。此外不敷各款。尚在百万以外。应再力筹开源节流致策。庶开辟一分利源。即弥补一分亏欠。得旨、度支部妥议具奏。
○又奏、加收出口米捐。下部知之。
○河南巡抚吴重喜■心奏、豫省栽种土药。经限本年内一律禁绝。惟邻省烟土。尚复贩运如常。自应严杜运销。使新土不生。存土日少。吸烟者将不禁而自绝。应请由臣分咨各省。谕令商民自奉准之日起。不得再将烟土销售豫境。并责成沿边各州县实力稽查。以遏来源而收实效。下所司知之。
○贵州巡抚庞鸿书奏、贡州禁种烟土。晶■宜经通饬各属改种杂粮。惟利之所在。终难尽绝根株。并以厘税照常徵收。民闲误会公家藉此筹款。相率观望。前准度支部咨催徵收吸户牌照捐款。而乡农均系自种自吸。购买既属无多。牌照几同虚设。<圭黾>滟兄徵收厘税。民闲尚多怀疑。若再加捐。益将启其口实。为今之计。惟有拔本塞源。毫无瞻顾。将土厘一项先行停止。使民闲晓然于禁令之必行。而后能收其效。现拟仿照云南办法。截至本年年底止。即将土药厘税停收。所有存土。限期出境。过期由厘卡<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获。即报明总局全行焚毁。一面将办法通饬府厅州县及各厘局、剀切出示晓谕。庶几种烟吸烟贩烟之人。无可希冀。及早改图。数十年沉痼自不难一旦廓清。下部议。
○又奏、遵义等属股匪拒毙巡防队第三营管带张功成。并弁兵五人。旋派队缉捕。获匪熊吉安等。尽法惩办。报闻。
○署贵州提学使陈骧奏谢宽免处分恩。得旨、知道了。嗣后凡关于学务。当加矜慎。不准再涉疏忽。
○己亥。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经羲电奏、请严催前奏调之夏文炳、张继良赴滇差委等语。云南边防紧要。将材乏人。著袁树勋、赵尔巽转饬该员等迅速起程。毋任迟延。
○命河南归德镇总兵官玉寿来京陛见。
○以营私舞弊。革福建云骑尉世职陈承恩、补用守备游恒胜职。归案审办。
○以战功卓著。遗爱在民。予故安徽记名总兵李经纶照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议恤。并附祀大学士李鸿章原籍专祠。从巡抚朱家宝请也。
○予安徽兵变案内阵亡排长周天章照副军校阵亡例议恤。
○赏福建高等巡警学堂教习日本人佐仓孙三宝星。
○庚子。以东明黄河秋汛安澜。发大藏香十枝。交大顺广道文冲祗领。虔诣河神庙祀谢。
○谕内阁、监国摄政王面奉隆裕皇太后懿旨、现据内务府大臣奏称慈宁宫工程为期较近。修理不及等语。十一月初三日崇上徽号。王大臣均著在养性殿行礼。三品以下文武官员仍在午门外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赵尔巽、电奏悉。张继良著俟川藏军事稍松后。仍饬赴滇差委。
○东三省总督锡良奏、奉省东南边境近接韩国。从前奉吉省界。以临江为限。奉省与韩分界者。尚祗鸭绿一江。自新设长白府治。分划吉省西南以隶奉天。于是奉省边境。西尽鸭绿。东尽图们。中抱松花江。处处与韩毗连。策边事者遂以长白为重要地域。查长白一府总控三江。长白山脉由西南直趋东北。横亘其中。山之西北。名曰冈后。松花江源出焉。山之西南。名曰冈前。鸭绿江源出焉。府治据鸭绿上游。背负长白山。居中控制。颇占胜势。然而松江既隔冈后。图们又偏绝东北。三江相距各数百里。其闲林峦错杂。万壑奔赴。危崖峭壁。交通未便。实有鞭长莫及之势。前督臣徐世昌曾派员分赴松花图们两江上源。确查详报。臣等一再考核。审知鸭图两江之闲。水蝱滟戋中断。国界混淆。即由于此。现界务虽已解决。而日韩对岸开埠驻兵。经营一切。兼以韩人越垦盗木。易启争端。拟即于图们江上源。自红旗以西。北循省界。南至石乙水。中包布尔湖里圣朝发祥之地。设一县缺。名曰安图县。建治于红旗河西南岸。近接韩境。以树国界之大防。又冈后之地。深林丛薄。素为盗贼出没渊薮。府治冈前。防遏韩边。已虞不给。势难兼顾冈后。拟即于松花江上源。循下两江以东。上两江以南。尽紧江漫江流域。设一县缺。名曰抚松县。建治于下两江东岸之双甸子。与吉林之蒙江县隔江相望。俾靖省界之匪类。以上两县员缺。统归长白府管辖。一以防边。一以靖内。各就天然流域划疆分治。以与长白府相掎角。形势便利。无逾于此。下会议政务处议。
○四川总督赵尔巽奏、筹议川省盐务废票复引。改行官运办法。第一清查厂岸。其目四曰严限井穴■士■黾。编联团图。改徵锅课。查勘运道。第二权衡销产。其日四。曰统计产额销数。通摊水陆引羡。酌计运本杂款。融消两局积引。第三推行宫运。其目七。曰划路分厂、逐段推办。回配富盐。腾出引地。分立厂局、酌增验卡。分岸招商、先课后盐。报贩归店、领运给力。试办三月、续报成立。随同销册、造报盐本。第四统一盐法。其目五。曰裁并局所、统归盐道。设立公所、分科治事。添设盐官、专管井穴■士■黾。原额陆引通改水引。提前发引、豫运到岸。下部议。
○又奏、四川计岸官运戊申纲销册。拟请援照滇黔边计官运成案。隔纲造报。免紊盐纲。下部议。
○又奏、加给里巴两台经费。以资办公。下部知之。
○督办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奏、德格土舍多格生吉呈称愿将全境人民土地纳还朝廷。涕泣求请。至于再三。其部血■乣头人亦屡以设官为请。初犹疑其各有私心。乃详加体察。始知该土舍素不以恩信结左右之心。且惟恃掊克为制驭之术。血■乣叛亲离。已成独夫之势。若令仍行袭职。诚如该土舍所言将有性命不保之虞。且查德格地方。自该土司家庭变故以来。多格生吉与昂逆互争雄长。干戈相见。十余年来流血满地。小民迄无安居之日。其且富者转而为贫。贫者流离至死。百姓诉其冤苦。令人耳不忍闻。且其地近接察台。幅员辽阔。形势险要。土脉膏腴。若能擘画经营。使成重镇。实可内屏川边。外控藏<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舍此不图。后患尤大。应准俯如怕请。将德格全境收回。设官分治。并拟请赏给该土舍都司实职。准其世袭。每年由德格徵粮项下拨银二三千两。以资用度。德格土司原有二品顶戴花翎。并准照旧戴用。以安蛮心而<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边境。至德格应设流官。应俟体察情形。另行具奏。得旨、会议政务处妥速议奏。
○又奏、旧疾复发。精力难支。恳请开去差使。以免贻误。得旨、边务紧要。该大臣办理深合机宜。朝廷正资倚任。未便遽易生手。著仍力疾任事。勉为其难。以竟全功。一俟边务稍松。再候降旨。
○以候补知府夏文炳署云南开化镇总兵官。
○命奉天度支使张锡銮开缺。赏副都统衔。充奉淮各军翼长。
○以驱剿四川德格土司逆匪。全境肃清。予广西候补知府石德芬以道员留川补用。加二品顶戴。赏都司程凤翔等花翎。五品军功陈桂亭等蓝翎。余升叙加衔开复有差。
○以东明黄河获庆安澜。予大顺广道文冲存记。总兵韩凤易等分别升叙有差。
○以循声卓著。开复前四川越嶲厅同知孙锵职。
○辛丑。太宗文皇帝诞辰。遣官祭奉先殿。
○翰林院侍读景润奏、请饬京外各衙门一律设立宪政筹备处。划分界限。标明职掌。专派熟悉宪政人员分担责任。如此豫备。约有数利。向来各署办事。彼此不相闻问。今同堂共处。可以联络声气。和衷共济。利一。此项要政。既有专责。易奏功效。庶免互相推诿。利二。职司繁肬■闲。任事勤惰。一望而知。无从欺饰。利三。分任专司。比较办公。精神易振。进步必速。利四。应议要件。随时集议。免致迟延。有误要公。利五。办理各件。列单咨明宪政馆。藉资鼓励。利六。既同处办事。胜任与否。无所假借。宪政人才易于培植。利七。办公不取秘密。成绩自易显著。宪政编查馆便于稽核。利八。有此八利。故敢冒昧渎请。尤愿皇上将此次谕旨。令各衙门刊刻扁额。恭悬该处。俾筹备宪政诸臣触目儆心。知所戒惧。或不至再劳圣训殷殷诰诫。下宪政编查馆知之。
○出使大臣钱恂奏、西教流入中国。始于唐代。有碑可证。前明正德以后。教分新旧。鬨争百年。酿成三十年大战。至顺治初年始定。当鬨争剧烈时。旧派有会名耶苏乙脱者。自揣西方势力不振。改辙而东。而中国西教由此遂盛。明臣徐光启、即此会中人也。乾隆以后。新派接踵而来。就今日统计上言之。犹新少而旧多。中国俗称天主教者。即旧教。俗称耶苏教者。即新教也。传旧教者重礼节。重皈依。传新教者重演说。重周济。其用不同。其体则一。旧教奉教王为进退。故昔盛而今衰。新教恃国力以蔓延。故今强而昔弱。东方旧教自救王力微以后。颇为法国政府所主持。光绪三十三年法国裁抑旧教。没其产。逐其人。事极严厉。教主不悦。彼此撤使。法国遂不问东方旧教事。而德以尊崇新教、素排旧教之国。起而揽任东方旧教事。用意至为深挚。中国失此机会。未将旧教事权主张担任。致柄仍外操。诚为可惜。今犹幸旧教之徒。未尽倾心于新教之国。补牢未晚。查旧教之在东亚者。以香港为总汇之地。划中国版图为五部。第一部乃直隶全省。满蒙全境。及河南<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辉一府。第二部乃山东山西甘肃陕西及新疆。第三部乃浙江江南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第四部乃云南贵州四川及二藏。第五部乃福建广东广西也。此五部中又各分为十区、十二区、六区、四区不等。都凡四十二区。区各有长。掌区之行教。即如直隶省分为四区。区长一驻顺天。二驻永平。三驻河闲。四驻正定。在顺天永平正定者为拉萨里派。在河闲者即耶苏乙脱派也。华民受其学校教育、及蒙其慈善恩惠者。人数之多。阅之增骇。谨将光绪三十三年统计数开列清单。恭呈御览。此不过就臣在洋所调查者而言。恐未尽确。且不过就直隶一省而言。他省尚不在内。他区更不可胜计。约略言之。中国全境信旧教者当不下百一十万人。臣又见教王文库藏有福建人控诉案牍多件。夫以中国食毛践土之人。而远越数万里控诉于教王。则中国主权安在。将欲收拾此辈人心。自非洞悉其教业之盛衰。与教政之施行不可。而欲悉教业教政。又非确查其教地所驻在。与教派所区分不可。教派在中国。曰拉萨里者六区。曰耶苏乙脱者二区。曰米兰者三区。曰巴黎者十区。曰兴脱者六区。曰佛朗昔斯者九区。曰罗马者。曰司堆尔其者。曰巴尔母者。曰奥古士丁者各一区。曰多迷尼加者二区。虽同奉天主。而宗旨既微有不同。事业亦各随而异。方今豫备立宪。则教民统计。应所必详。有统计乃可以施抚驭之策。旧教无国力以为之助。收拾较易著手。果先将旧教抚驭得法。不使龃龉。更推而收拾新教。亦未始竟不可成之事。臣于光绪二十四年仰蒙德宗景皇帝特旨召见时。垂询教务甚详。追忆圣训教案我最担心一语。臣久欲于教务上谋所裨益。以上慰先帝在天之灵。奉使义邦。又旧教根本之地。虽为时仅及一岁。敢不竭诚谋和民教方法。臣愚以为宜先于畿辅调查入手。作一模范。然后推行于各直省。选择明于教学。明于外交之官员。与各区教长联络往来。务尽悉其情状。以闻于朝。以布于世。俾外人知我中国既非排斥教人。亦非藐视教务。庶几民教意见消融较易。而不至因教案酿成国际交涉。实中国莫大之幸。如蒙采择。请先饬直省详细调查。以为外省先导。下部知之。
○又奏、旧教奉教王为进退。新教恃国力以蔓延。臣于正摺内业经声叙。所谓国力者。有补助之财。以供其挥霍。有武力之援。以恣其要求。故办理新教。动关国际。一涉国际。辄形棘手。然新教教派。持论每平易近人。且多通晓普通科学。乐于亲近中国文人。果有明于教学者不为忤教昧教之谈。以与晋接。亦可藉通民教隔阂之气。查有路德派者。德意志瑞典等国人为多。新教本宗也。有喀尔维派者。和兰等国人为多。有英吉利派者。英国国教也。有梅秃特派者。英教之别宗也。有长老派者。美国人为多。中国新教以此派为最盛。有浸礼派者。以浸为洗之派。有萨拔脱派者。以通行礼拜日之上一天行礼拜者也。以上八派。皆新教之行于中国者。派不同者事亦不同。然大旨无殊。亦体察教务者所不可不分别研究。即遇有国际交涉。亦当随之而异其操纵者也。得旨、览。
○壬寅。护理直隶总督崔永安奏、京商销滞累深。原停引目仍难复额。请再展限五年。以恤商艰而保课运。下部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