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丁酉。命审讯宜归平允。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办理天下事务。贵得其平。必是非轻重。无丝毫或爽。而后可以协天理而当人心。况刑罚尤宜慎重。万不可因奉旨发审。遂存迎合避嫌之心。与其失出。宁为失入。而輙置人于重法也。即如戴瀚科场一案。朕因未得真情。特命王大臣、会同刑部审理。今议以戴瀚闻大行皇帝升遐之后。言笑自若照忌辰演戏之例。拟斩监候具奏。戴瀚如科场舞弊果真。即宜置之重典若场中谈笑自若。乃无实据可凭者。岂可因此以入重罪乎。况比照忌辰演戏之例。更不相符。许秉智抄写文字。正副考官分东西校阅。以及删改进呈试卷。各条情节。审讯俱未周到。著王大臣、等覆加详审。另议具奏请旨大凡发审事件。因是非真假。不能一时遽定。故命廷臣谳鞫。若其初情罪确实。无复疑似便可即置于法不待推问矣。至发审之后实系无辜何妨即行开释。倘因朕发审之故。而恐审虚免罪有碍前旨必欲周内其罪。则竟视朕为饰非文过之主矣。夫视朕为饰非文过之主何如待朕为虚衷慎刑之主乎。况系钦案而拟罪加重。则刑法失平。启众人之议论。何以服远近而昭劝惩乎。若钦犯案件。一例拟斩。是视为固然。不应斩者。固属冤抑。而应斩者。亦为不应斩之人矣。至于恩出自上之说尤为不可。倘朕一时不能详察。则失入者必多粤稽我太祖高皇帝谕旨。凡有罪之人。执讯不可不严。而定罪不可不慎。洵足垂戒万世。为用刑之准则。嗣后凡直省有刑名之责者。毋执成见。毋挟偏私。务各虚心听断。胥归平允。以共体上天好生之心。用襄国家祥刑之治。
○命丧葬循礼谕曰、朕闻外省百姓。有生计稍裕之家。每遇丧葬之事。多务虚文。侈靡过费。其甚者至于招集亲朋邻族。开筵剧饮。谓之闹丧。且有于停丧处所连日演戏。而举殡之时。又复在途扮演杂剧戏具者。从来事亲之道。生事死祭。皆必以礼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者。均为非孝。是知各循其分。乃能各尽其孝。初不在以奢靡相尚也。况当哀痛迫切之时。而顾聚集亲朋。饮酒演剧。相习成风。恬不知怪非惟于礼不合。抑亦于情何忍此甚有关于风俗人心。不可不严行禁止著各省督抚等通行明切晓谕嗣后民间遇有丧葬之事。不许仍习陋风。聚饮演戏。以及扮演杂剧等类。违者按律究处。务在实力奉行。毋得姑为宽纵。
○以内阁学士图理琛署工部右侍郎。
○总理事务王大臣。查奏永远枷号。锁禁圈禁人犯得旨、除蝎子张戴偏头吴海策旺札布不赦外图林等八十四名。俱著赦免其私开锁金□靠等案。枷号人犯。喜成等十一名。俱著名其枷号、内有原拟斩绞之罪。及应追银两者著照所奏。交刑部照例办理。雍和宫所属地方。枷号锁禁人犯冯汉玉等九名。著管理雍和宫事务王大臣、另行请旨。瓮山圈禁□金□(算□□)□草太监。牛大等十八名著内务府另行请旨。江苏巡抚高其倬。参奏管理淮关年希尧。庇仆纵役。贪赃坏法。各款谕、年希尧著革职。其庇恶纵贪等情。及本内有名人犯。著督抚严查确审。定拟具奏。淮关印务。尔督抚速选贤员。暂行管理下部知之。
○戊戍。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会同礼部奏。称惟尊亲之典。帝后同称。孝慕之忱。显扬并切。溯有娀于殷世祥祉攸凝。纪太姒于周诗徽音永炳。矧系圣代之母仪宜有加崇之显号。钦惟孝敬皇后。功符坤载。德协乾元。笃诚孝于宫庭。动循礼则。懋勤劳于壸掖。翊赞谟猷。温恭备著夫嘉徽。和顺聿昭其淑德。丕宣阃教。化启肃雝。共被仁慈恩推鞠育。庆昇平而佐理。帝治弥昭。贻福祉以垂庥。孝思倍挚。臣等恭遵谕旨。敬考彝章谨拟恭上尊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伏俟命下之日应行典礼交与该衙门敬谨办理。得旨是依议。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淮关监督年希尧庇役纵仆坏法病商各款。经巡抚高其倬具本题参。已降旨交该督抚严查究审。朕又闻得年希尧于徐州所属四县之落地税例应地方官徵收者。又复变乱成法。改为关额徵收私添税口。差遣多人横徵生事。正耗之外复索取票钱饭钱甚至民间收获粮石棉花并市集零星买卖极细微之物。如鱼虾等类亦勒令上税种种悖谬。扰累民生怨声载道。其家人郑三。尤为首恶。把持内外。无所不为。等语。朕思州县落地税银原应地方官徵收。且从前曾奉皇考谕旨。牙商杂税不许有司任意增添。前日朕复降旨。巳将乡村市镇之落地税。永行革除。今年希尧既将徐属四县之落地税。违例改为关额滥徵又纵容家人书役。加倍勒取。扰累民生情甚可恶。著该督抚即行查明。将该县落地税之应徵者。仍归地方官徵收。应革除者。仍遵旨革除。以苏民困。其年希尧家人郑三。著即行严拿。一并究审定拟具奏。
○已亥。以顺天府府尹蒋涟、署太常寺卿事务。以副都御史孙国玺、署顺天府府尹事务。以刑部右侍郎木和林、转刑部左侍郎。理藩院左侍郎纳延泰、为刑部右侍郎。
○命侍讲郑江、提督安徽学政。检讨李光墺、提督山东学政。监察御史张考、提督河南学政。修撰周<?雨澍>提督陕西学政。编修周学健、提督福建学政编修于辰、提督江西学政。户部郎中藩允敏、提督广西学政。户部员外郎陈象枢、提督四川学政。编修孙人龙、提督云南学政。监察御史邹一桂、提督贵州学政。监察御史张仕遇、提督湖南学政。吏科给事中王丕烈、声名好。仍留广韶学政任。
○以侍郎衔、王国栋、署刑部侍郎。
○庚子。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前张照自请前往黔省办理苗疆事务。比时皇考切加教训。准其前往。乃伊自到黔省以来挟诈怀私。扰乱军务。罪过多端。张照来京时著交与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刑部。确查严审定拟具奏。
○兵部奏。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请思恩协改为思恩营。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五百名。镇安营改为镇安协。设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七百零五名。均隶右江镇管辖。应如所请。从之。
○辛丑。命甄别僧道谕曰、四民之中、惟农夫作苦。自食其力。最为无愧。饬庀八材。以利民用。非百工莫备。士则学大人之学。故录其贤者能者。至于商贾阜通财贿。亦未尝无益于人。而古昔圣王。尚虑逐末者多。令不得衣丝乘车。推择为吏。以重抑之。今僧之中。有号为应付者。各分房头世守田宅。饮酒食肉。并无顾忌。甚者且畜妻子。道士之火居者。亦然。夫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多一僧道。即少一农民。乃若辈不惟不耕而食且食必精良。不惟不织而衣且衣必细美。室庐器用。玩好百物。争取华靡计上农夫三人。肉袒深耕。尚不足以给僧道一人。不亦悖乎。朕于二氏之学。皆洞悉其源流。今降此旨。并非博不尚佛老之。名也。盖见今之学佛人。岂特如佛祖者无有即如近代高僧。实能外形骸。清净超悟者亦稀。今之道士。岂特如老庄者无有。即如前世山泽之癯。实能凝神气。养怡寿命者亦稀。然苟能遵守戒律。焚修于山林寂寞之区。布衣粗食独善其身犹于民无害也。今则不事作业。甘食美衣。十百为群。农工商贾。终岁竭蹷以奉之。而荡检踰闲。于其师之说。亦毫不能守。是不独在国家为游民即绳以佛老之教。亦为败类而可听其耗民财。溷民俗乎。著直省督抚。饬各州县。按籍稽查。除名山古刹。收接十方丛林。及虽在城市。而愿受度牒。遵守戒律。闭户清修者不问外其余房头应付僧火居道士。皆集众面问愿还俗者听之。愿守寺院者亦听之但身领度牒不得招受生徒。所有赀产。如何量给还俗及守寺院者为衣食计。其余归公留为地方养济穷民之用。并道士亦给度牒之法该部详细妥议具奏。
○命月官履历勿事颂扬。谕曰、吏部月选官员引见。每先期考试履历盖看其通晓文义与否。若有条奏事宜。更可观其识见。即虞廷敷奏以言之意也。朕近览月官履历。率多颂圣泛语。铺张功德。满幅盈篇阅之殊为可厌。夫先资拜献贵于抒写诚悃。似此粉饰浮夸。岂朕乐闻颂扬之辞。而为廷试之举耶。嗣后考试月官履历。如果伊等于政治确有所见准其据实条陈。或自述何以居官。何以莅事。亦准敷纳。若胸中无欲吐之言。止许。缮写履历。其滥用颂圣套语者。概行禁止。
○谕、年希尧违例滥徵税银一案。著总漕顾琮、会同督抚查审。
○户部议福建建阳县冒免钱粮一案。其历任该管各员。不行查出。均应罚俸一年。得旨、依议从前冒免之弊。原系官吏所为。与百姓无涉。现在该抚卢焯奏请清查。必须至公至当。不得丝毫扰累百姓。倘不据实陈奏稍有办理未善之处朕必于该抚是问。
○以右翼前锋统领叶楚、为正白旗蒙古都统。
○壬寅。吏部兵部会议。湖广总督迈柱疏称。忠峝宣抚司田光祖、十五土司。公恳、归流。必须分设一府五县。始足以资治理。请于恩施县地方。建设府治。添设知府一员。以原设恩施县、为附郭首邑。施南司、桐子园、大田镇、官渡坝、四处。各设县治。隶新设之知府管辖。再设同知一员。其施南二县。设通判一员。其大田镇、桐子园、官渡坝、三县设经历一员。兼管司狱事务。其恩施县、添设县丞一员。崔家坝、添设巡检一员。施南新设县添设知县一员。典史一员。桐子园新设县、添设知县一员。典史一员。大旺添设县丞一员。卯峝百户司添设巡检一员。大田镇新设县添设知县一员。典史一员。官渡坝新设县添设知县一员。县丞一员。典史一员。南坪堡添设巡检一员。其新设之恩施府。及先设之彝陵府。准归荆州道统辖。其归荆州道原辖之安陆府。改隶襄阳道。德安府。改隶武汉黄道统辖。又称议设一府五县。其营制汛防。应设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一员。左右营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共经制官一十六员。马步守兵。一千五百五十七名。内设外委九员。均听彝陵镇总兵统辖。又称四川夔州府属之建始县。去恩施不过百里。请改归楚省恩施新设府管辖。应如所请。寻又议定。府名曰施南。府郭县曰恩施。属县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移建始来属。从之。
○癸卯。谕副总河原非额设之员。且一时亦不得人。著询问白钟山如河工事务。不必需员协办。即奏明停止。若必须协办之员。令白钟山将平日深知灼见。谙练河务者奏闻请旨
○甲辰冬至祀天于圜丘遣显亲王衍潢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上诣奉先殿行礼。
○乙已。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命议叙平郡王军功。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从前北路军务傅尔丹锡保前后办理错误。诸事废弛。自平郡王为大将军以来。实心任事。整理一切。虽因贼寇敛迹。未著显功。而在外统兵数年。实属勤劳并无过失。皇考原欲俟其回京加恩。但未降旨。著照西路署大将军查郎阿议、叙之例将平郡王议叙。以为人臣殚心公事。宣力戎行者劝。
○谕国家久道化成人文蔚起皇考乐育群材。特降谕旨令直省督抚及在朝大臣。各保举博学鸿词之士以备制作之选乃直省奉诏、已及二年。而所举人数寥寥。朕思天下之大。人材之众岂无足膺是举者一则各怀慎重观望之心。一则衡鉴之明。视乎在已之学问。或已实空疎。难以物色流品。此所以迟回而不能决也然际此盛典。安可久稽。朕用再为申谕。凡在内大臣。及各直省督抚。务宜悉心延访。速行保荐。定于一年之内。齐集京师。候旨廷试倘、直省中实无可举。亦即具本题覆。
○谕户部。朕闻江南太平府芜湖县有杂办江夫河篷钱粮。岁徵银二千三百零四两。历年已久房屋倾圯而额税仍存。小民输纳艰难颇为地方之累朕即位以来勤求民隐。已降旨禁革杂税此即杂派中之先宜豁免者。著该督抚。遵旨。将此项钱粮二千三百零四两。即行宽免。永著为例。并出示通行晓谕。毋许胥吏地棍等。侵蚀中饱。
○饬居丧毋得嫁娶。谕曰、朕闻吉凶异道。不得相干。故娶在三年之外。而聘在三年之内者。春秋犹以为非。礼记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娶妇。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娶妻。三年之丧创深痛钜苟有人心者必宜于此焉变矣。乃愚民不知礼教起于皂隶编氓之家。有虑服丧之后。不得嫁娶。乘父母疾笃及殡殓未终。而成婚者。其后商贾中家多有之。士大夫亦间为之而八旗效之。朕实悯焉。自今伊始。自齿朝之士下逮门内有生监者。三年之丧。终丧不得嫁娶违者夺爵褫服其极贫皂隶编氓。父母卧病呻吟床褥。必赖子妇以躬薪水。治饔飱者。听其迎娶盥馈俟疾愈丧毕而后成婚。古者礼不下庶人其斯之类欤。曾子问。亲迎女、在途而壻之父母死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亦此义也。其商贾中家。不必以士大夫之礼绳之然人性皆善朕知其必有观感兴起。而不忍自同于氓隶者矣。
○都统王常奏八旗病故官兵妻室。无论有无子嗣情愿守节者。勿许亲族佐领勒掯。即行呈报。照例支给一年半俸半饷、从之。
○丙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八路旗庄官嗣后停止派往。但直隶管理旗人事务。只有保定府理事同知一员未免办理难周若添设一员分管。于事有益。其如何分管。及驻劄何地之处。著交与直隶总督。妥议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