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侵台档案


  七月十七日(九、六)

  命岑毓英等传知刘永福赶紧督军进取,云、粤各营亦应迅速进发。

  七月十八日(九、七)

  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漕运总督杨昌浚帮办,张佩纶以会办大臣兼船政大臣;何如璋进京。

  实授曾国荃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七月二十七日(九、一六)

  命何璟进京,以杨昌浚为闽浙总督。

  八月初三日(九、二一)

  美使杨约翰(JohnRYoung)告总署:巴德诺表示必须偿款,或以滇省建造铁路通商、或以基隆煤矿交法经营,方可了结。

  八月初四日(九、二二)

  杨昌浚率新军自江宁启行经赣援闽。

  八月初九日(九、二七)

  李鸿章告杨约翰:中国决不允偿款。

  八月十三日(一○、一)

  法提督孤拔攻陷基隆炮台,刘铭传退淡水(台北)。

  八月十四日(一○、二)

  孤拔炮击沪尾。

  八月十六日(一○、四)

  命岑毓英、潘鼎新进攻北宁、太原,以牵制台湾法军。

  八月二十日(一○、八)

  法军在沪尾登陆,为提督孙开华、章高元等所败,退回舰上。

  八月二十二日(一○、一○)

  命杨岳斌帮办左宗棠军务,设计渡台。

  九月初二日(一○、二○)

  命妥速筹办台湾至福建海线及台北至基隆电线,并命台绅林维源等捐饷(从刘铭传奏)。

  九月初四日(一○、二二)

  加赏刘永福军饷银五万两。

  九月初五日(一○、二三)

  法水师封锁台湾西岸各海口。

  九月初六日(一○、二四)

  命李鸿章、曾国荃迅拨快碰并铁胁等船各六、七艘驰援台防。

  九月初九日(一○、二七)

  命曾国荃、张之洞接济台湾军械。

  九月初十日(一○、二八)

  再促李鸿章等迅速拨船,并力援台。

  九月十一日(一○、二九)

  嘎马西函马格里(HallidayMacartney)提议和谈四端:一、津约仍旧施行;二、华军撤出东京,法船撤离中国洋面;三、谅山之役不索兵费;四、台湾由法军驻守。

  福建巡抚张兆栋、船政大臣何如璋革职;以刘铭传为福建巡抚,仍驻台湾督办军务。

  再命南、北洋及闽、粤接济台湾军火。

  九月十四(一一、一)

  滇军进抵宣光城下,札营围攻。

  命南、北洋兵轮在上海会齐,由杨岳斌统带援台。

  九月十五日(一一、二)

  法军攻陷基隆港口。

  九月十八日(一一、五)

  严谕曾国荃、李鸿章多派兵轮速解台湾之危,并命彭玉麟、张之洞助援。

  九月十九日(一一、六)

  以沪尾之捷,赏刘铭传部银一万两。

  九月二十三日(一一、一○)

  预拟与法议和八款:一、津约仍准商议,但须酌改。二、由谅山、保胜划一直线作界。三、界线外设官,再派员评议。四、法不应有保护越南之名。五、请法派大臣与曾商办。六、此次立约以中文为主。七、越兵暂札不进,法军退出基隆;俟和约成,两国定期撤兵。八、中国不索赔款;如法有不允之条,应先赔偿中国损失。

  九月二十六日(一一、一三)

  总署以中、法款议意见八条电曾纪泽转致英外部;并另请英使巴夏礼(HarryPar-kes)电达伦敦,以为英国出面调停之基础。

  九月二十七日(一一、一四)

  南洋援台军末批六百五十名乘英商「威利」船启行赴台。

  九月二十八日(一一、一五)

  美外部寄示中、法和议意见四款:一、照津约第五款商定通商之事。二、法暂屯兵基隆、淡水。三、偿法国五兆法郎,淡水、基隆海关由法征收作抵。四、以上各款照办后,两国再行撤兵。

  十月初三日(一一、二○)

  法军援宣光,败黑旗军及滇军,占领左域。

  以曾纪泽为兵部左侍郎。

  十月初八日(一一、二五)

  台湾封禁沿海灯楼,防止法舰掳劫船只。

  十月初九日(一一、二六)

  英国承认中、法正式交战,禁法船在香港装煤修理。

  十月十七日(一二、四)

  日人策动朝鲜发生政变(甲申之乱)。

  十月二十日(一二、七)

  命曾国荃、张之洞雇商轮潜渡台湾,运济兵械。

  十月二十四日(一二、一一)

  命将援台之北洋快船二号调回,由丁汝昌统率赴朝鲜。

  法国议会通过本年越南军费一千万法郎。

  曾纪泽以法拒中国条件电知总署。

  十月二十五日(一二、一二)

  法兵增援基隆。

  十月二十六日(一二、一三)

  准台湾开实官捐输助济军饷。

  十月二十七日(一二、一四)

  左宗棠抵达福州。

  十一月初四日(一二、二○)

  刘铭传电总署:台湾孤危,速计援救。

  十一月初七日(一二、二三)

  命提督孙开华帮办台湾军务。

  黑旗军夺回左域。

  十一月初十日(一二、二六)

  准由粤省向宝源洋行借款一百万两,分各海关分年摊还(此为粤省第二次向外借款一百万两)。

  十一月十三日(一二、二九)

  末批援台勇丁六百名抵台登陆。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八八五、一、六)

  总税务司赫德(RobertHart)命其驻英代表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赴巴黎商中、法和议。

  十一月二十六日(一八八五、一、一一)

  以刘铭传与台湾道刘璈不和,诏闽督杨昌浚与铭传通力合作,不可各存意见。

  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八八五、一、一二)

  以法增兵基隆,命左宗棠、张之洞加紧觅船潜渡,并饬南洋五船前进。

  十二月初三日(一八八五、一、一八)

  吴安康率南洋兵轮「开济」、「澄庆」、「驭远」、「南琛」、「南瑞」等五船出洋赴闽援剿。

  十二月初八日(一八八五、一、二三)

  准左宗棠借洋款四百万两。

  十二月十三日(一八八五、一、二八)

  张佩纶革职拏办,以裴荫森署船政大臣。

  十二月十四日(一八八五、一、二九)

  杨岳斌抵福州。

  十二月十七日(一八八五、二、一)

  南洋援台五兵轮以煤尽折回浙江石浦。

  十二月二十日(一八八五、二、四)

  准粤督张之洞分向大东公司、汇丰银行各借银二百万两。

  十二月二十三日(一八八五、二、七)

  法兵船七艘自马祖澳北驶,图截南洋五船。

  十二月二十八日(一八八五、二、一二)

  杨岳斌率干军十二营到泉州。

  十二月二十九日(一八八五、二、一三)

  法军陷谅山。

  光绪十一年(乙酉)

  正月初一日(一八八五、二、二五)

  「澄庆」、「驭远」两兵轮为法水雷击沉三门湾。

  正月初二日(二、一六)

  粤省向汇丰银行借款五十五万五千镑订立合同。

  正月初六日(二、二○)

  闽省与旗昌、汇丰订立借款合同,借款四百万两,由江、浙、闽各海关担保归还。

  正月初九日(二、二三)

  法军陷镇南关。

  正月十九日(三、五)

  法军自基隆西犯月眉山、暖暖,防军败溃。

  正月二十一日(三、七)

  杨岳斌率部自卑南厅登岸援台。

  二月初三日(三、一九)

  杨岳斌抵台湾府。

  二月初四日(三、二○)

  援台军恪靖等营到达新竹。

  二月初六日(三、二二)

  总署以法国同意所拟草约办法奏闻(二月初五日接赫德通知)。

  二月初八日(三、二四)

  革广西巡抚潘鼎新职,以苏元春督办广西军务、李秉衡护理广西巡抚。

  二月十二日(三、二八)

  闽省借款改以百万榜核算。

  二月十三日(三、二九)

  澎湖失守。

  冯子材、苏元春、王孝祺、王德榜等克复谅山,法军败退(即所谓「谅山大捷」)。

  二月十五日(三、三一)

  法国茹斐礼内阁辞职。

  二月十六日(四、一)

  粤省向汇丰行借定洋款七十五万镑。

  闽省与汇丰行订妥一百万镑借款合同。

  二月十九日(四、四)

  金登干在法京与法代表毕禄(AlbertBillot)签定中、法和议三条:中国承认「天津简约」、双方停战、法派使北上谈判细约。

  二月二十一日(四、六)

  中、法议定和议草约三条奉旨允准。

  二月二十二日(四、七)

  命越南滇、粤两军分投停战撤兵(粤军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滇军三月十一日停战,二十一日撤兵),台湾定三月初一日停战。

  二月二十六日(四、一一)

  「平安」轮船在台湾琅峤洋面为法舰截获,所载杨岳斌部勇七百余人被俘。

  三月初一日(四、一五)

  法船撤除台湾封锁。

  三月初六日(四、二○)

  诏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使详议条约。

  三月初九日(四、二三)

  法使巴德诺至天津。

  三月二十日(五、四)

  杨岳斌抵台北。

  三月二十一日(五、五)

  桂军撤入镇南关。

  三月二十九日(五、一三)

  李鸿章与法使巴德诺开始谈判。

  四月二十七日(六、九)

  中、法条约议定,在津画押。

  四月二十九日(六、一一)

  法海军提督孤拔卒于澎湖。

  五月初九日(六、二一)

  法兵全部撤离基隆,并释回所俘华兵一百余名。

  五月十三日(六、二五)

  刘永福军撤入云南境内。

  五月中旬

  滇军全部撤离越境,分札滇边。

  六月初四日(七、一五)

  奖叙台湾战守出力人员提督苏得胜、聂士成及筹运人员布政使沈保靖、道员伍廷芳、盛宣怀、邵友濂等。

  六月十一日(七、二二)

  法国兵船退出澎湖。


  六月十三日(七、二四)

  台湾道刘璈革职拏问,查抄资产。

  六月十六日(七、二七)

  驻德、法公使许景澄向法总统赍递国书。

  六月十八日(七、二九)

  刘铭传奏陈台湾善后事宜:筹防务、讲军政、清赋税、抚生番。

  六月二十三日(八、三)

  命杨昌浚兼署福建巡抚、刘铭传专办台湾善后事宜。

  准杨岳斌回籍养亲,所部各营遣撤。

  六月二十四日(八、四)

  以中、法和局已定,通谕中外。

  命李鸿章照前购钢面铁甲快舰再在英、德定置四只,以备台、澎之用。

  七月初四日(八、一五)

  准左宗棠交卸钦差大臣督办军务差使,回籍调理。

  七月二十七日(九、五)

  左宗棠卒于福州。

  九月初五日(一○、一二)

  设立海军衙门,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命庆郡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会同办理,汉军都统善庆、兵部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

  台湾设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福建巡抚事务由闽浙总督兼管。

  九月二十四日(一○、三一)

  刘永福部到广西南宁驻札。

  十月十八日(一一、二四)

  已革道员刘璈定斩监候。

  十月二十二日(一一、二八)

  中、法互换条约。

  十二日十二日(一八八六、一、一六)

  添设台湾布政使。


  ●法军侵台档(一)

  光绪九年(一八八三)

  军机处交出上谕着筹办南、北洋防务

  军机处交出上谕着沿海沿江各省切实筹防并保护各口外人

  军机处交出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陈筹办闽台海防及防营不足、战舰不堪折冲等情形并请饬左宗棠派勇赴台增防抄折

  上谕着左宗棠拨勇赴台增防并催王德榜带勇速赴关外

  军机处抄交奉谕议奏升用翰林院侍讲许景澄奏陈敌情叵测筹备宜严折

  军机处交出升用翰林院侍讲许景澄奏陈敌情叵测筹备宜严条陈目前事宜抄折

  上谕着杨岳斌驰往福建会办海防

  议覆许景澄条陈宜重台防、策越师等事宜

  咨行南洋大臣左宗棠议覆许景澄条陈事宜

  同文馆译报法京巴黎新闻纸催逼法军占据琼州台湾舟山三岛等事

  北洋大臣李鸿章咨送上海外国新闻纸所载法报俱劝法廷早据海南台湾舟山等情清折抄木

  户部咨行福州将军穆图善等奏准闽台布防由闽海关及藩盐两库酌拨款项(附抄折)

  军机处交出上谕着筹办南、北洋防务

  八月二十二日(九、二二),军机处交出光绪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奉上谕:

  法、越构兵一事,法人自攻占顺化河岸炮台后,迫胁越南议约十三条。该国情形危急,法使脱利古现乘兵船来津,并有「以大队兵船至广东寻衅」之说,恫喝要求,诡计叵测。南、北洋防务均关紧要,亟须实力筹办,以期有备无患。广东兵力单薄,守御尚虚;着派彭玉麟酌带旧部得力将弁,酌量招募勇营,迅速前往广东会同张树声、裕宽妥筹布置。该尚书接奉此旨后,即行部署起程,毋稍延缓。南洋海防,着责成左宗棠悉心规画,妥慎办理。长江防务,着责成左宗棠、李成谋督饬各营认真筹备,均不得稍有疏懈。北洋防务,着李鸿章懔遵本月十九日谕旨,迅即筹议覆奏。前据吴大澄奏:『吉林所练防军,堪以抽拨民勇三千人听候征调』等语;着该京卿即行统率此项勇丁航海来津,以备调遣。现在事机吃紧,该大臣等务当悉力经营,妥速办理,以裨大局。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