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十一月乙亥,诏北讨行军之所,并给复十年。
十二月戊戌,以吏部尚书王玚为尚书右仆射。
七年(北齐武平五年)正月辛未,亲祀南郊。乙亥,左卫将军樊毅克潼州城。辛巳,亲祀北郊。
二月戊申,樊毅克齐下邳,高栅等六城。
三月辛未,诏豫、二兖、谯、徐、合、霍、南司、定九州及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诸郡置云旗义士,往大军及诸镇备防。
四月辛未,亲祀太庙。
五月乙卯,割谯州之秦郡还隶南兖州。
六月丙戌,为北讨将士死王事者刻日举哀。壬辰,以尚书右仆射王玚为左仆射。己酉,改作云龙、神虎门。
八月癸卯,周遣使来聘。
闰九月壬辰,车骑大将军吴明彻击齐彭城,大破齐军于吕梁。丁未,幸乐游苑,宴群臣。
十月戊午,新安王伯固自中领军代鄱阳王伯山为南徐州刺史,长沙王叔坚为中领军。
十二月壬戌,尚书右仆射王玚为左仆射,太子詹事陆缮为右仆射,国子祭酒徐陵为领军将军。
八年(北齐武平六年)二月壬申,吴明彻进位司空。丁丑,诏江东道大建五年以前租税夏调逋在民间者,留原之。
四月甲寅,诏:“元戎凯旋,群帅振旅,旌功策赏,宜有飨宴。今月十七日,可幸乐游苑,大会文武。”己未,亲祀太庙。
五月庚寅,尚书左仆射王玚卒。
六月甲寅,以尚书右仆射陆缮为左仆射,新除晋陵太守王克为右仆射。
八月丁卯,以车骑大将军,司空吴明彻为南兖州刺史。
十一月辛丑,以庐陵王伯仁为中领军。
十二月丁卯,徐陵迁右光禄大夫。
九年(北齐武平七年,周建德六年)正月辛卯,亲祀北郊。壬寅,始兴王叔陵自湘州为扬州刺史。
二月壬午,亲耕籍田。丙午,周灭齐,置徐州总管府,以梁士彦为之。
五月丙子,诏:“可起大建以来讫八年流移叛户所带租调,七年,八年叛义丁,五年讫八年叛军丁,六年、七年逋租田米粟夏配绵绢丝布麦等,五年、七年逋赀绢,皆悉原之。”
七月乙亥,丹阳尹江夏王伯义迁职。己卯,百济献方物。庚辰,大雨。
十月戊午,司空吴明彻破周徐州总管梁士彦军于吕梁,围彭城。
十一月癸酉,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徐州。
十二月戊申,东宫成,皇太子移于新宫。
十年(周宣政元年),正月己巳朔,庐陵王伯仁自中领军代新安王伯固为南徐州刺史。太子詹事徐陵复为领军将军。
二月,吴明彻攻周彭城甚急。王轨引兵轻行,据淮口,结长围,以铁锁贯车轮数百,沈之清水,以遏陈船归路,谯州刺史萧摩诃言于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端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吾属必为虏。”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水路遂断。明彻曰:“步军既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帅兼行。弟马军宜速,在前,不可迟缓。”摩诃因帅马军夜发。甲子,明彻决堰,乘水势退军,冀以入淮。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碍车轮,不复得过。王轨引兵围而蹙之,众溃。明彻为周人所执,将士三万并器械辎重皆没于周。萧摩诃以精骑居前突围,众骑继之,比旦,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独全军而还。
周以上大将军王轨为徐州总管。
三月丙子,分命众军以备周,中军大将军淳於量为大都督,总水陆诸军事,左卫将军樊毅为大都督,督朱浦、清口上至缘淮众军。乙酉,大赦。丁酉,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军将军淳於量为南兖州刺史。
四月庚戌,诏:“近岁薄伐廓清淮,泗,摧锋致果,文武毕力,宜颁荣赏。”丁巳,以新安王伯固为扩军将军。戊午,樊毅遣军渡淮北对清口筑垒。庚申,大雨雹。壬戌,清口城不守。
六月丁卯,大雨,震大皇寺刹、庄严寺露盘,重阳阁东楼,鸿胪寺门。
七月戊戌,新罗献方物。
/\月乙丑朔,改秦郡为义州。
九月壬寅,以平北将军樊毅为中领军。乙巳,立方明坛于娄湖。戊申,以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兼王官伯临盟。甲寅,幸娄湖临誓。
十月戊寅,罢义州及琅邪、彭城二郡。立建兴郡,领建安、同夏、乌山、江乘、临沂、湖熟等六县,属扬州。戊子,尚书左仆射陆缙为尚书仆射。
十一年(周大象元年)二月癸亥,亲耕籍田。
是月,周杀徐州总管王轨。周平州刺史源雄检校徐州总管。
三月丁未,诏淮北义人率户口归国者,建其本属旧名,置立郡县,即隶近州,赋给田宅,唤订一无所预。
五月乙巳,诏:“自今应尚书曹、府、寺、内省监、司文案,悉付局参议分判。其军国兴造,征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凡诸辨决,务令清义,约法守制,较若划一。”甲寅,改不枉法受财律。
六月丙戌,鄱阳王伯山自江州为护军将军。
七月辛卯,初用大货六铢钱。
八月甲子,青州义主朱显宗等率所领七百户入附。丁卯,幸大壮观阅武。戊寅,车驾还官。
十月甲戌,尚书仆射陆缙为尚书左仆射。
十一月辛卯,大赦。周韦孝宽分遣梁士彦攻广陵。戊戌,周军围寿阳。辛丑,以南兖州刺史淳於量为上游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左卫将军任忠都督北讨诸军事,前丰州刺史皋文奏率步骑三千趋阳平郡。癸卯,任忠率步骑七千趋秦郡。丙午,右卫将军鲁广达率众入淮。戊申,周梁士彦拔广陵,寻置吴州总管府,以赵文表为总管。癸丑,以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为大都督,督水步众军。
十二月乙丑,南北兖、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并自拔还京师。自是江北之地,尽入于周。癸酉,遣将军沈恪、裴子烈镇南徐州,将军徐道奴镇栅口,前信州刺史杨宝安镇白下。
十二年(周大象二年)正月戊戌,以任忠为南豫州刺史,督缘江军防事。
三月壬辰,庐陵王伯仁为中领军。
四月癸亥,尚书左仆射陆缙卒。乙丑,以河东王督献为南徐州刺史。己卯,大雩。壬午,雨。
五月癸巳,尚书右仆射晋安王伯恭为尚书仆射。
七月,周潼州刺史曹孝远、应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尉迟迥招徐州总管源雄,不应,击迥将毕义绪,席毗,罗皆平之。曹孝远据州作乱,雄遣兵袭斩之。周广州刺史于颤杀吴州总管赵文表,因唱言文表与尉迟迥通谋,丞相坚因劳勉之,即拜吴州总管。
八月己未,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以郧、随等九州,鲁山、甑山等八镇内附。南豫州刺史任忠趋历阳,将军陈慧纪为前军都督,趋南兖州。庚午,通直散骑常侍淳於陵克临江郡。
是月,陈慧纪,萧摩诃攻广陵,周吴州总管于击破之。
九月癸未,周临江太守刘显光率众内附。己酉,周广陵义主曹药率众内附。
十一月己丑,诏:“……兵车骤出,军费尤烦,刍漕控引,不能征赋。夏中亢早伤农,畿内为甚。……余责在躬,宜布惠泽。其丹阳、吴兴、晋陵、建兴、义兴等十郡,并谢即年田税、禄秩,并各原半,其丁租半申至来岁秋登。”
十二月庚辰,南徐州刺史河东王叔献卒。
十三年(隋开皇元年)正月壬午,新安王伯固为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为尚书仆射,晋安王伯恭为尚书左仆射,丹阳尹徐陵为中书监,吏部尚书袁宪为尚书右仆射。庚寅,宜都王叔明为南徐州刺史。
二月乙亥,上耕籍田。
三月戊子,隋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帅于高颎,颎荐弼与擒虎,故置于南边,使潜为经略。(按:吴州在江苏境,故书,韩擒虎乃庐州总管,非苏境,故略之。)
五月,前镇西将军樊毅为中护军。
六月辛卯,樊毅为护军将军。
九月癸亥,夜,大风至自西北,发屋拔树。
十月癸未,丹阳尹毛喜为吏部尚书。
十一月丁卯,隋遣兼散骑侍郎郑伪来聘。
十二月己亥,卫尉卿沈恪为护军将军。(按:今江苏江北各县地,周,隋皆有之,故皆附系年。)
十四年(隋开皇二年)正月己酉,帝不豫。甲寅,殂于宣福殿,年五十三。遗诏:“……凡厥终制,事从省约。金银之饰,不以入棺,明器之制,皆令用瓦。……以日易月,既有通规,公除之制,悉依旧准。在位百司,三日一临,四方州镇,五等诸侯,各守所职,并停奔赴。”乙卯,小敛。太子哀哭俯伏。始兴王叔陵抽判药刀斫太子,中项,太子闷绝于地,母柳皇后走来救之,又斫后数下。乳媪吴氏自后掣其肘,太子乃得起,叔陵持太子衣,太子自奋得免。叔坚手搤叔陵,夺去其刀,仍牵就柱,以其褶袖缚之。时吴媪已扶太子避贼,叔坚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杀之命。叔陵多刀,奋袖得脱,突走出云龙门,驰车还东府,召左右断青溪道,赦东城囚以充战士,散金帛赏赐,又遣人往新林追所部兵,仍自被甲,著白布帽,登城西门招募百姓;又召诸王将帅,唯新安王伯固单马赴之,叔陵兵可千人,欲据城自守。时众军并缘江防守,台内空虚。叔坚白柳后,使太子舍人司马申,以太子命召右卫将军萧摩诃入见受敕,帅马步数百趋东府,屯西门。叔陵遣所亲戴温、谭骐瞵诣摩诃,摩诃执以送台,斩其首,徇东城。叔陵自知不济,帅步骑数百自小航渡,欲趋新林,乘舟奔隋。行至白杨路,为台军所邀,叔陵部下多弃甲溃去。摩诃、马容、陈智深迎刺,叔陵僵仆,陈仲华就斩其首,伯固为乱兵所杀,自寅至巳乃定。叔陵诸子并赐死,伯固诸子宥为庶人,韦谅等伏诛。丁巳,皇太子即位,大赦。癸亥,以丹阳尹、长沙王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丰州刺史章大宝代沈恪为中护军。乙丑,尊皇后曰皇太后,宫曰弘范。丙寅,以晋熙王叔文为丹阳尹。己巳,立妃沈氏为皇后。时帝病创,卧承香殿,不能听政。太后居柏梁殿,百司众务,皆决于太后。帝创愈,乃归政。甲戌,设无导大会于太极前殿。
二月辛卯,上谥曰孝宣皇帝,庙号高宗。癸巳,葬显宁陵。戊辰,请和于隋。己丑,隋主以礼不伐丧,诏班师。
三月癸亥,诏内外众官九品以上,各荐一人。又诏各进忠谠。己巳,以永阳王伯智为尚书仆射。
四月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为皇太子。
六月癸酉,以通直散骑常侍孙场为中护军。
七月辛未,大赦。
九月丙午,设无导大会于太极殿,舍身及乘舆御服。丙寅,以长沙王叔坚为司空,将军、刺史如故。
后主至德元年(隋开皇三年)正月壬寅,大赦,改元。长沙王叔坚自扬州刺史改江州,丹阳尹晋熙王叔文为扬州刺史。
二月丁丑,以始兴王叔重为扬州刺史。
四月己丑,隋遣散骑常侍薛舒、王劭来聘。
八月丁卯,长沙王叔坚自骠骑将军之江州,复留为司空,实夺之权。戊戌,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徐陵卒。
十一月,遣散骑常侍周坟等聘于隋。
十二月丙辰,头和国贡方物。司空长沙王叔坚免。
二年(隋开皇四年)正月癸巳,大赦。
五月戊子,尚书仆射永阳王伯智迁职,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重改江州,以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南平王嶷为扬州刺史,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射。
十月己酉,诏:“……自太建十四年望订租调逋未入者,并悉原除。在事百僚,辩断庶务,必去取平允,无得便公害民,为己声绩,妨紊政道。”壬戌,隋遣散骑常侍薛道衡等来聘。
十一月丙寅,大赦。是月,盘盘国、百济国献方物。
是年,后主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栋、槛皆以沈、檀为之,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奇花异卉。上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仆射江总虽为宰辅,不亲政务,日与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等文士十余人,侍上游宴后庭,无复尊卑之序,谓之“狎客”。上每饮酒,使诸妃、嫔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诗,互相赠答。上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并因宦者蔡脱儿、李善度进请,上倚隐囊,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蔡、李所不能记者,贵妃并为条疏,无所遗脱。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贵妃必先知之,由是益加宠异,冠绝后庭。宦官近习,内外连结,赏罚之命,不出于外。大臣有不从者,因而谮之,皆从风谄附。孔范与孔贵妃结为兄妹,上恶闻过失,每有恶事,必曲为文饰,由是宠遇优渥。中书舍人施文庆,颇涉书史,尝事上于东宫,聪明强记,明闲吏职,大被亲幸。又荐所善吴兴沈客卿、阳惠朗、徐哲、暨慧景等,云有吏能,上皆擢用之;以客卿为中书舍人。客卿有口辩,颇知朝廷典故,兼掌金帛局。旧制:军人、士人,并无关市之税。上盛修宫室,穷极耳目,府库空虚,有所兴造,恒苦不给。客卿奏请不问士庶并责关市之征,而又增重其旧。于是以阳惠朗为太市令,暨慧景为尚书金、仓都令史,二人家本小吏,考校簿领,纤毫不差;然皆不达大体,督责苛碎,聚敛无厌,士民嗟怨。客卿总督之,每岁所入,过于常格数十倍,上大悦,益以施文庆为知人,尤见亲重,小大众事,无不委任;转相汲引,珥貂蝉者五十人。孔范自谓文武才能,举朝莫及,从容白上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上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亦以为然,司马申复赞之。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夺任忠部曲,以配范及蔡徵。由是文武解体,以至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