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

  
  三月丙辰朔,上览启惭怒。立坛于太极殿前,告天地,以景违盟,举烽鼓噪。初,闭城之日,男女十余万,擐甲者二万余人;被围既久,人多身肿气急,死者什八九,乘城者不满四千人,率皆羸喘,横尸满路,不可掩埋。上问策于津,对曰:“陛下有邵陵,臣有仲礼,不忠不孝,贼何由平!”戊午,南康王会理与羊鸦仁、赵伯超等进营于东府城北,约夜度军。既而鸦仁等晓犹未至,景众觉之,营未立,景使宋子仙击之,赵伯超望风退走,会理等兵大败。景决石阙前水,百道攻城,昼夜不息。邵陵世子坚屯太阳门,终日蒲饮,不恤吏士,其书佐董勋、白昙朗恨之。丁卯,夜向晓,勋、昙朗于城西北楼引景众登城,永安侯确力战,不能却,乃排闼入启上云,“城已陷。”上安卧不动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因谓确曰:“汝速去,勿以二宫为念。”因使慰劳在外诸军。侯景入见于太极东堂,典仪引就三公榻。复至永福省见太子,侍卫皆惊散,惟中庶子徐摛等侍侧,摛谓景曰:“侯王当以礼见!”景乃拜。景退谓其厢公王僧贵曰:“今见萧公,使人自慑,吾不可以再见之。”于是悉撒两宫侍卫,纵兵掠乘舆、服御,宫人皆尽。收朝士、王侯送永福省,使王伟守武德殿,于子悦屯太极东堂。自加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建康士民,逃难四出。己巳,侯景遣石城公大款以诏命解外援军。柳仲礼召诸将议之,邵陵王纶曰:“今日之命,委之将军。”仲礼熟视不对。裴之高、王僧辩曰;“将军拥众百万,致宫阙沦没,正当悉力决战,何所多言!”仲礼竟无一言,诸军乃随方各散。南兖州刺史南康王会理、东扬州刺史临城公大连、湘东世子方等,鄱阳世子嗣、北兖州刺史定襄侯祗、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各还本镇。邵陵王纶奔会稽。仲礼及弟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并开营降。庚午,诏征镇牧守可复本任。景留柳敬礼、羊鸦仁,而遣柳仲礼归司州,王僧辩归竟陵。降正德为侍中、大司马,百官皆复旧职。正德见上,拜且泣。上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秦郡、阳平皆降于景,景改阳平为北沧州,秦郡为西兖州。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均以地降于东魏。青州刺史明少遐、山阳太守萧邺弃城走,东魏皆据其地。侯景以仪同三司萧邕为南徐州刺史,代西昌侯渊藻镇京口。又遣其将攻晋陵,陆经以郡降之。侯景以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为江北行台,使赍上手敕,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会理。会理素懦,即以城授之。绍先悉收广陵文武部曲、铠仗、金帛,遣会理单马还建康。湘潭侯退与北兖州刺史定襄侯祗出奔东魏。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兖州刺史,州民发兵拒之,景遣直阁将军羊海将兵助之,海以其众降东魏,东魏遂据淮阴。壬午,新除中领军傅岐卒。癸未,侯景遣于子悦等东略吴郡。太守袁君正载米及牛酒郊迎,子悦执君正。
  
  四月己丑,京师地震。丙申,地又震。己酉,上以所求不供,忧愤成疾。
  
  五月丙辰,上殂于净居殿,年八十六。侯景秘不发丧,迁殡于昭阳殿,迎太子于永福省,使如常入朝。辛巳,发高祖丧,升梓宫于太极殿。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侯景出屯朝堂,分兵守卫。壬午,诏北人在南为奴婢者皆免之,所免万计,景或更加超擢,冀收其力。高祖之末,建康士民服食,器用,争尚豪华,粮无半年之储,常资四方委输。自景作乱,道路断绝,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甲申,侯景遣中军侯子鉴入吴郡,以厢公苏单于为吴郡太守。
  
  六月丙戌,以南康嗣王会理为司空。丁亥,立宣城王大器为皇太子。壬辰,立皇太子大心等为王。
  
  上甲侯韶自建康出奔江陵,称受高祖密诏征兵,以湘东王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丙午,吴盗陆缉等起兵袭吴郡,杀苏单于,推文成侯宁为主。癸丑,侯景杀正德及永安侯确。景以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北道行台、总江北诸军事,镇新秦。
  
  七月丁卯,陆缉等竞为暴掠,吴人不附。宋子仙自钱塘还军击之。壬戌,陆缉弃城奔海盐,宋子仙复据吴郡。戊辰,以吴郡置吴州,以安陆王大春为刺史。庚午,以司空、南康嗣王会理兼尚书令。南海王大临为扬州刺史,新兴王大壮为南徐州刺史。
  
  八月甲午,侯景以宋子仙为司徒、郭子建为尚书左仆射,仍诏自今开府仪同三司,不须更加将军。癸卯,南徐州刺史西昌侯渊藻卒。
  
  十一月乙卯,葬武皇帝于修陵,庙号高祖。
  
  简文帝大宝元年(东魏武定八年,即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丙寅,前江都令祖皓起义,袭广陵,斩侯景南兖州刺史董绍先。侯景自帅水步军击皓。
  
  二月癸未,侯景攻陷广陵,祖皓等并见害。丙戌,省吴州,如先为郡。诏:“吴,会肃清,济,兖澄谧。朝廷达官,斋内左右,并可解严。”乙巳,以尚书仆射王克为左仆射。
  
  四月丙午,太宗幸西州。
  
  五月自春迄夏,大饥,人相食,京师尤甚。丁巳,侯景以侯子鉴为南兖州刺史。己巳,文成侯宁进攻吴郡,行吴郡事,侯子荣逆击,杀之。
  
  六月辛巳,以南郡王大连行扬州事。
  
  八月乙亥,侯景自进位相国,封二十郡为汉王。
  
  十月乙未,侯景自加宇宙大将军。
  
  立皇子大钧等为王。
  
  十一月,齐东徐州刺史辛术镇下邳。侯景征租入建康,术率众渡淮断之,烧其谷百万石,遂围阳平,景行台郭元建引兵救之。壬戌,术略三千余家还下邳。
  
  二年(北齐天保二年)二月,侯景以王克为太师,宋子仙为太保,元罗为太傅,郭元建为太尉,张化仁(或云即支化仁)为司徒,任约为司空,王伟为尚书左仆射,索超世为右仆射。
  
  北兖州刺史萧邕谋降魏,侯景杀之。
  
  闰月,侯景率众西上,携太子大器从军为质,留王伟居守,自石头至新林舳相接。
  
  六月辛酉,侯景奔归,自濡须为豫州刺史苟朗所破。
  
  七月丁亥,侯景还至建康。戊午,侯景遣卫卿彭隽等串兵入殿,废帝为晋安王,幽于永福省,悉撤内外侍卫,使突骑左右守之,墙垣悉布枳棘。庚申,侯景称诏迎豫章王栋。杀太子大器、寻阳王大心等及王侯在建康者二十余人。壬戌,侯景以栋僭位,大赦,改元天正。郭元建闻之,自秦郡驰归,谓景曰:“吾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惧不济,无故废之,乃所以自危!”乙丑,侯景又使杀南海王大临于吴郡、高唐王大壮于京口。丙寅,侯景以刘神茂为司空。
  
  十月壬寅夜,侯景使王伟等弑帝于永福省。
  
  十一月己丑,侯景于南郊称帝,国号汉,改元太始,废故豫章王栋为淮阴王。
  
  是年,齐以赵彦深为东南道大行台、尚书、徐州刺史。
  
  元帝承圣元年(北齐天保三年)正月,湘东王命大都督、尚书令王僧辩等东击侯景。
  
  三月丁丑,王僧辩败侯景将侯子鉴于姑孰。子鉴收散卒,走还建康,据东府。庚辰,王僧辩督诸军至张公洲(即蔡洲)。辛巳,乘潮入淮,进至禅灵寺前。景召石头津主张宾,使引淮中舣及海艟,以石缒之,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至于朱雀街,十余里,楼堞相接。僧辩问计于陈霸先,霸先曰:“今围石头,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霸先请先往立栅。”壬午,胨霸先于石头西落星山筑栅,众军次连入城,直出石头西北。景恐西州路绝,自帅侯子鉴等于石头东北筑五城以遏大路。使王伟守台城。乙酉,侯景杀湘东世子方诸等及刘神茂。丁亥,王僧辩进军招提寺北,侯景阵于西州之西。陈霸先乃命诸将分虚置兵。景冲将军王僧志阵,僧志小却,霸先遣将军徐度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景兵乃却。霸先与王琳、杜龛等以铁骑乘之,僧辩以大兵继进,景兵败退,据其栅。景将卢晖略守石头城,开北门降,僧辩入据之。景与霸先殊死战,景帅百余骑,弃矟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众遂大溃,诸军逐北至西明门。景至阙下,不敢入台,以皮囊盛其江东所生二子,挂之鞍后,与房世贵等百余骑东走,欲就谢答仁于吴。侯子鉴、王伟奔朱方(即京口)。僧辩命裴之横、杜龛屯杜姥宅,杜崱入据台城。僧辩不戢军士,剽掠居民。男女裸露,自石头至于东城,号泣满道。是夜,军士遗火,焚太极殿及东西堂,宝器、羽仪、辇辂无遗。戊子,王僧辩命侯填等率精甲五千追景。王克、元罗等帅台内旧臣迎僧辩于道,僧辩迎太宗梓宫升朝堂,帅百官哭踊如礼。己丑,追谥太宗曰简文帝,庙号太宗。僧辩等上表劝进,且迎都建业。庚寅,南兖州刺史郭元建,秦郡戍主郭正买,阳平戍主鲁伯和,行南徐州郭子仲,并据城降。豫章王栋及二弟桥,穆出于密室,逢杜崱于道,为去其锁。辛卯,豫章王欢等遇将军朱买臣,呼之就船共饮,未竟,沈之于水。王僧辩遣陈霸先向广陵受郭元建降,又遣使者往安慰之。会侯子鉴至广陵,谓元建等曰:“不若投北,可得还乡。”遂皆降齐。霸先至欧阳,齐行台辛术已据广陵。僧辩命罗州刺史徐嗣徽镇朱方(即京口)。壬辰,侯景至晋陵,得田迁击刘神茂余兵,因驱略居民,东趋吴郡。
  
  四月,齐大都督潘乐与郭元建将兵攻阳平,拔之。王僧辩启陈霸先镇京口。己酉,侯填追及侯景于松江,景犹有船二百艘,众数千人,填擒彭隽,田迁、房世贵等,斩隽。景与腹心数十人单舸走,推堕二子于水,将入海,填遣副将焦生度追之。羊鹛欲图之,景下海欲向蒙山。己丑,葬简文帝于庄陵。己卯,侯景昼寝,鹛语海师:“此中何处有蒙山,但听我处分。”遂直向京口,至胡豆洲,景觉,大惊,走船中,以佩刀抉船底,鵾以矟刺杀之。索超世在别船,谢葳蕤以景命召而执之。南徐州刺史徐嗣徽斩超世,以盐纳景腹中,送其尸于建康。僧辩传首江陵。
  
  五月庚午,湘东王遣侍中丰城侯泰谒山陵,修复庙社。庚辰,以南平王恪为扬州刺史。甲申,以王僧辩为司徒、镇卫将军,封长宁公。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城县公。
  
  七月,广陵侨人朱盛等谋袭杀齐刺史温仲邕,求援于陈霸先。霸先济江,僧辩命武州刺史杜勋等助之。会盛等谋泄,霸先因进军围广陵。
  
  九月甲戌,司空南平王恪卒。甲申,以王僧辩为扬州刺史。齐主使告王僧辩、陈霸先曰:“请释广陵之围,必归广陵、历阳两城。”霸先引兵还京口,江北之民从霸先济江者万余口,湘东王以霸先为征北大将军、开府。
  
  十月,南徐州刺史王琳长史陆纳据长沙举兵。
  
  十一月庚子,湘东王即皇帝位(以前称太清六年)。
  
  侯景之乱,长江以北州郡入魏,自巴陵至建康,以长江为限。诏征司徒王僧辩、右卫将军杜崱、平北将军裴之横讨陆纳。
  
  二年(北齐天保四年)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
  
  八月乙未,长沙平。诏诸军各还所镇。庚子,下诏将还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祐等谏,黄门侍郎周弘正、尚书右仆射王褒曰:“今百姓未见舆驾入建康,谓是列国诸王;愿陛下从四海之望。”又议于后堂。武昌太守朱买臣言:“建康旧都,山陵所在;荆镇边疆,非王者之宅。愿陛下勿疑,以致后悔。”上以建康凋残,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从僧祐等议。
  
  九月壬午,齐主使郭元建治水军二万余人于合肥,将袭建康,纳湘潭侯退,陈霸先闻之,白上;上遣王僧辩镇姑孰以御之。
  
  十月己酉,王僧辩至姑孰,遣婺州刺史侯填、吴郡太守张彪等筑垒东关,以待齐师。
  
  闰月丁丑,南豫州刺史侯填与郭元建战于东关,齐师大败。湘潭侯退复归于邺,王僧辩还建康。
  
  十二月,齐宿预民东方白额以城降,江西州郡皆起兵应之。
  
  三年(北齐天保五年)正月,陈霸先自丹徒济江,围齐广陵,泰州刺史严超达自齐郡进围泾州,南豫州刺史侯填、吴郡太守张彪皆出石梁,为之声援。辛丑,陈霸先使晋陵太守杜僧明帅三千人助东方白额。
  
  三月甲辰,以司徒王僧辩为太尉。丁未,齐王球攻宿预,杜僧明出击,大破之,球归彭城。癸酉,以陈霸先为司空。
  
  六月,齐冀州刺史段韶将兵讨东方白额于宿预,广陵、泾州皆来告急。韶留仪同三司敬显等围宿预,自引兵倍道趋泾州,进击严超达,破之,回趋广陵,陈霸先解围之。杜僧明还丹徒,侯填、张彪还秦郡。吴明彻围海西,镇将中山郎基固守,围之十旬,不克而还,齐段韶使辨士说东方白额开门请盟,因执而斩之。
  
  九月乙巳,魏遣柱国于谨等来侵。辛未,帝命主书李膺至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徙镇扬州。僧辩遣豫州刺史侯填帅程灵洗等为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帅吴明彻等为后军。
  
  十月丙子,征王僧辩等军。
  
  十一月辛卯,魏军大攻,胡僧祐中流矢卒。江陵城陷于西魏。
  
  是月,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扬州刺史陈霸先奉迎江州刺史晋安王方智为太宰,承制,还师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