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1510 (咸丰四年三月甲辰)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奏钞法未善,酌拟章程四条,并以兵民怨恨自请严议。得旨:王茂荫身任二卿,顾专为商人指使,且有不便于国而利于商者,亦周虑而附于款内,何漠不关心国事至如是乎 ……此摺著军机大臣详阅后,专交与恭亲王载铨速行核议,以杜浮言。……
(咸丰四年三月丁未)谕内阁,……王茂荫由户部司员经联擢为侍郎,宜如何任劳任怨筹计万全。乃于钞法初行之时,先不能和衷共济,只知以专利商贾之词,率行渎奏,竟置国事于不问,殊属不知大体。……
《东华续录》咸丰卷26
2511 (咸丰四年六月庚辰)谕军机大臣等:前因王茂荫奏请将皖省徽郡暂归浙江管辖,当经谕令黄宗汉将该郡防剿事宜悉心筹画,未据该抚将办理情形覆奏。本日复据王茂荫奏称:“徽州知府达春信任门丁李姓并廪生潘炳照于捐输团练,多方扰累。该处民捐钱文不下十数万,因被经手人冒销用尽,乃复立续捐局,按户诛求,怨声载道。所雇乡勇多花会中人,于祁门黟县市镇奸淫抢掠。两邑之民群起公愤,欲竖义旗以抗勇。请饬黄宗汉就近查办”等语,……即着黄宗汉迅派明干之员前往徽州严密查办。该府达春如不胜任,即著据实参奏。……
《东华续录》咸丰卷27
1512 (咸丰四年十二月壬子)谕军机大臣等:本日据王茂荫奏:大江南北捐局过多,官私错杂,扬州以下沿江各府州县设有十余局,苛敛行商过客,假公济私,包送违禁货物,甚至聚众敛钱,以钱聚众。普安、薛家港等局竟至互图并吞,大肆争斗,商民无不受害等语。雷以诚创议捐厘,协济军饷,原在扬州一带办理,尚属妥协。何以普安等局竟有收捐未解粮台之弊。著托明阿等确切访查。如有奸徒藉端渔利,藐法营私,即著饬令该地方官严行究办。其在大江以南者,并即移咨怡良就近查明。如系私设,即行严禁。
《东华续录》咸丰卷30
按:据《碑传集补》卷59《王节母赞》载:王茂荫祖父曾“远贾于潞河”。由此可知王茂荫系徽商后代。
1513 北京歙县会馆观光堂,有题名榜,有清一代,吾歙木籍、寄籍之官京朝取科第者皆与焉。录之以备参考:
计大学士四人;康熙朝文华殿徐元文、乾隆朝文渊阁程景伊、嘉庆朝体仁阁曹振镛、道光朝体仁阁潘世恩。
尚书七人:户部徐元文、刑部徐乾学、吏部程景伊、户部曹文埴、吏部潘世恩、礼部吴椿。
侍郎二十一人:吏部右徐秉义、工部左阮尔询、户部左李俊、吏部左凌如焕、兵部左胡宝王、礼部左谢溶生、工部左汪廷王、吏部左曹城、兵部左江兰、刑部左金应琦、工部右鲍桂星、刑部左程国仁、工部左程左洛、工部左吴椿、户部右程恩泽、礼部右吴文溶、吏部左潘曾莹,吏部右王茂荫、户部左汪元方、工部左潘祖荫、工部右鲍源深。
都察院都御史七人:徐乾学、程景伊、曹文埴、曹振镛、潘世恩、吴椿、汪元方。
内阁学士十五人: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李绂、凌如焕、程景伊、谢溶生、汪廷王、曹城、潘世恩、曹振镛,鲍桂星、程恩泽、吴文溶、潘会莹。
状元五人:顺治己亥科徐元文、乾隆壬辰科金榜、乾隆癸丑科潘世恩、嘉庆乙巳科洪莹、同治戊辰科洪钧。
榜眼即一甲二名二人:乾隆庚子科江德量、乾隆庚戌科洪亮吉。
武榜眼一人:乾隆癸丑科鲍友智。
探花即一甲三名八人:康熙乙丑科黄梦麟、雍正甲辰科汪德容、乾隆戊辰科汪廷王、乾隆庚子科程昌期、乾隆辛丑科汪学金、乾隆乙卯科潘世璜、道光庚戌科谢增、咸丰壬子科潘祖荫。
传胪即二甲一名五人:乾隆甲戌科汪永锡、乾隆庚辰科曹文埴、乾隆辛巳科蒋雍植、嘉庆己未科程国仁,光绪甲午科吴筠孙。
会元三人:乾隆辛巳科陈步瀛、乾隆丙戌科胡珊、乾隆庚戌科朱文翰。
解元十三人:康熙癸卯科湖广乡试黄士焕、康熙庚午科浙江乡试吴筠、康熙戊子科江西乡试李绂、康熙癸巳科江南乡试许霰中、康熙甲午科江南乡试方炳、乾隆癸酉科江南乡试胡溶、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吴钰、乾隆丁酉科江南乡试吴汶、乾隆丁酉科浙江乡试吴一骐、乾隆甲子科河南乡试吴国仁、嘉庆戊午科江南乡试黄承吉、道光辛卯科江南乡试汪立权、同治甲子科江南乡试江璧。
进士计二百九十六人:顺治朝丁亥朱延瑞,张光祁;乙丑张习孔、刘兆元(寄籍浙江,以下注县者皆寄籍)、方跃龙(于潜)、汪继昌(嘉兴);壬辰洪琮、何如龙、王仁云、罗汉章(丹徒)、吴元石(按:更名雯清,杭州)刘廷献(仁和)、胡方学;乙未许书、郑嗣武、汪友明、闵叙(江都);戊戌程瀚(上元)、吴铲(钱塘)、黄如瑾(溧阳);己亥罗苍期、王国相、洪乘轩(经)、项时亨、鲍济、郑为光(仪征)、吴涵(钱塘)、徐元文(昆山);辛丑徐斌(昆山)、程涞(山阳)、江皋(桐城)。
康熙朝甲辰王铉(江宁)、程万钟(常山)、洪圩、汪溥勋、黄士焕(湖广);庚戌汪浩然、汪虬(繁昌)、江德新、徐乾学(昆山);癸丑汪鹤孙(浙江)、徐秉义(昆山);丙辰许承宣(江都)、程浚(仪征);己未鸿博、汪灵(钱塘)、鲍荐(繁昌);壬戌吴苑、阮尔询(宣城);乙丑汪薇,许承家(江都)、黄梦麟(溧阳)、汪煜(黄岩);戊辰唐鸿举、程榔(休宁);辛未程文正(江都);甲戌程饰仪征)、程湄(江都)、吴岳(湖广);丁丑许迎年(江都)、程本节(合肥);庚辰江为龙(桐城)、鲍夔(杭州);癸未吴瞻淇、吴蔚起、吴涟(浙江)吴焕(钱塘);丙戌程彦(武进);乙丑汪徙、程喈、方觐(江都)、李绂(临川)、吴筠(仁和)、吴观域(钱塘);壬辰洪译、鲍开(常熟)、汪泰来(钱塘)、程梦星(江都);癸巳曹志宏、程觅、江发(乌程);乙未凌如焕(上海)、吴鲲。
雍正朝癸卯洪肇林(仪征)、朱世勋(宜兴)、周炎(杭州);甲辰朱陵、程锡琮(六安),汪德容、胡先(仁和);丁未黄斐然(溧阳);庚戌吴炜、吴华孙、汪振甲(浙江)、胡际泰(杭州)、方邦基、江宏禧(钱塘)、唐廷赓(定海)、罗克昌(高邮);癸丑金士仁、程仁秩(江都)、朱桓(宜兴)、项樟(淮安)、汪师韩(钱塘)、凌应龙(上海)。
乾隆朝丙辰程栋、方骞、叶昱(嘉兴);丁巳程隆家、洪本仁(扬州)、许宗峻(仁和)、黄克业(如皋)、凌应兰;己未程景伊(武进)、叶苑(仁和);壬戌郑捷甲、谢溶生(仪征)、仇然(钱塘);乙丑徐光文、江权、李友棠(临川)、吴毅(杭州)、张文(扬州);戊辰金长溥、曹学诗、庄来、吴缓诏、汪廷(镇洋)、叶世度(仁和)、胡梦桧(钱塘)、洪其哲(贵州);壬申曹日、刘标、吴以镇、汪涛、郑鸿撰(钱塘)、程忻(仪征);甲戌徐焕、程阐、胡王、汪永锡(钱塘);丁丑罗廷梅、洪钧、郑眦、朱芫会、江廷泰(江都)、程文球(繁昌);庚辰曹文埴、程之章(浙江)、汪献芝(浙江);辛巳项淳、金云槐、蒋雍植(怀宁)、汪为善(昆山)、曹坦(河南)、陈步瀛(江宁);癸未唐采松、汪百名、吴珏、程沆(安东)、洪锡璋(扬州)、丙戌胡珊(元和)、吴礼(镇详)、王邦治(浙江);己丑汪焕(宜兴)、程元基(仪征)、潘奕隽(浙江);辛卯程晋芳、曹城、吴覃诏、程世泽、洪朴;壬辰金榜、王照(仁和)、郑宗彝(江宁);乙未吴绍唔、许火(浙江)、汪铭魁、汪日永、吴绍浣、吴一骐(浙江);庚子程昌期、江德量(仪征)、吴甸华(沐阳);辛丑曹振镛、程嘉读、程嘉训、汪学金(镇洋);甲辰潘奕藻(吴县);丁未朱承宠、郑文明(仪征)、汪彦博(镇洋);庚戌朱文翰(元和)、洪梧、凌廷堪、洪亮吉、黄诛(甘泉);癸丑潘世恩(吴县);乙卯潘世璜(吴县)。
嘉庆朝丙辰赵慎畛(湖南);乙未鲍桂星、程祖洛、王家景(浙江)、程国仁(河南);辛酉吴鸣捷、方振(江西)、吴毓宝(云南);壬戌吴椿、金式 玉(浙江)、程赞清(仪征);乙丑程家祥(芜湖)、黄承吉(江都)、程元吉(安东)、程家督(河南);戊辰张廷浩;己巳鲍珊、黄台、洪莹、积厚、郑士杰(仪征)、胡勋尧(青浦)、汪士侃(无锡);辛未吴榕、朱文来、程恩译、罗尹孚;甲戌程川佑、郑兆杞(江宁);丁丑汪熙、徐王;己卯吴文(仪征);庚辰徐宝善、方用仪(江西)。
道光朝壬午鲍承焘(浙江);癸未鲍廷淳(改名文淳)、许球;丙戌徐上镛、项名达(浙江);己丑周茂祥、程德麟(全椒);壬辰王茂荫;奏巳胡正仁、程葆、朱丽宣(荆溪)、汪元方(余杭);乙未汪觐光(甘泉)、叶朝采(浙江)、程锡蕃(全椒);丙申江健、方允环、陈鲁(上元);辛丑汪藻(浙江)、潘曾莹(吴县)、汪(昆山);甲辰吴骏昌(仪征);乙巳潘遵祁(吴县);丁未鲍源深(和州);庚戌谢增(仪征)。
咸丰朝壬子潘祖荫(吴县)、胡履吉(青浦)、吴潮(仪征);癸丑宋梦兰、汪承元(甘泉)、张德容(西安);丙辰徐景轼、鲍勋、张光藻(广德)、潘祖同(吴县钦赐);庚申汪国凤(仪征)。
同治朝壬戌鲍功枚;癸亥胡隆询(仪征);乙丑黄崇性、江璧(甘泉);戊辰鲍存晓(山阳)、朱世璺(钱塘)、郑崇龄(上元)、洪钧(吴县);辛未汪运纶、郑成章、洪镔、周孚裕(芜湖);甲戌程开运。
光绪朝丁丑程夔、蒋其章(钱塘);庚辰汪宗沂、江昌燕、鲍恩缓、徐贞;乙丑鲍琪豹,吴丙湘(仪征);丙戌潘尚志、鲍公增(丹徒);壬辰吴宝(仁和)、汪春榜;甲午吴筠孙(仪征);癸卯徐谦;甲辰许承尧。
举人约近千人。……
《歙事闲谭》第11册
索引:
237 256 265 340 340 341 373 375 379 441 750
1406 1409
引用书目
《明实录》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
《清实录》 伪满影印本
《东华录》 (清) 王先谦撰 光绪十年刊本
《东华续录》 (清) 王先谦撰 光绪十年刊本
《明史》 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明书》 (清)傅维麟撰 丛书集成初编
《清史稿》 一九七七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古今图书集成》 中华书局影印本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顾炎武撰 四部丛刊三编本
《肇域志》 (明) 顾炎武撰 抄本
《徊州史料》 (明) 王世贞撰 万历四十二年刊本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撰 一九五八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明季实录》 (明)顾炎武撰 昭代丛书本
嘉庆《两淮盐法志》嘉庆十一年刊本
嘉庆《两淮盐法志》嘉庆六年刊本
光绪《两淮盐法志》 光绪十九年刊本
《淮鹾备要》 (清)李澄撰 道光三年刊本
《赋役官解全书》 天启刊本
《筹海图编》 (明)胡宗宪撰 万历刊本
《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撰 胡宫博物院铅印本
《海运新考》 (明)梁梦龙撰 玄览堂丛书本
《新安文献志》 (明)程敏政编 弘治三年刊本
道光《安徽通志》 道光十年刊本
淳熙《新安志》 康熙四十六年刊本
弘治《徽州府志》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嘉靖《徽州府志》 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康熙《徽州府志》 康熙三十八年万青阁刊本
道光《徽州府志》 道光七年刊本
《徽州府志辩正》 (清)黄崇惺纂 道光活字本
《徽志补正》 (清)邵棠纂 嘉庆十九年寄蜉草堂刊本
万历《歙志》 万历三十七年刊本
顺治《歙志》 顺治四年刊本
民国《歙县志》 民国铅印本
歙县《岩镇志草》 (清)佘华瑞撰 精抄本
歙县《丰南志》 (民国)顺吉祜撰 抄本
《沙溪集略》 (清)凌应秋辑 抄本
《橙阳散志》 (清)江登云辑、江绍莲续辑 嘉庆十四年刊本
《歙问》 (清)洪玉图撰 昭代丛书本
《歙事闲谭》 (清)许承尧撰 稿本
《歙县潭渡杂记》 佚名氏撰 抄本
歙县《西干志》 (清)许承尧撰 稿本
万历《休宁县志》 万历三十五年刊本
康熙《休宁县志》 康熙二十九年刊本
道光《休宁县志》 道光三年刊本
《休宁碎事》 (清)徐卓撰 嘉庆十六年徐氏海棠书巢刊本
《休宁一瞥》 (民国)朱基撰 民国二十三年刊本
万历《祁门县志》 万历二十八年刊本
康熙《祁门县志》 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同治《祁门县志》 同治十二年刊本
康熙《绩溪县志续编》 康熙七年刊本
乾隆《绩溪县志》 乾隆二十一年刊本
嘉庆《绩溪县志》 嘉庆十五年刊本
《绩溪县志馆第一次报告书》 民国铅印本
康熙《黟县志》 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嘉庆《黟县志》 同治九年刊本
《黟县续志》 同治九年刊本
《黟县三志》 同治九年刊本
《黟县四志》 民国十二年黟县藜照堂刊本
《黟县乡土地理》(民国)胡存天、瑞林撰 民国十四年出版
乾隆《婺源县志》 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光绪《婺源县志》 光绪九年刊本
《婺源县志稿》 抄本
《婺源县采辑》 民国抄本
《婺源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活字本
康熙《太平府志》 光绪二十九年活字本
嘉庆《芜湖县志》 民国二年重刊本
民国《芜湖县志》 民国八年石印本
康熙《浙江通志》 康熙二十三年刊本
雍正《浙江通志》 乾隆元年刊本
万历《杭州府志》 万历七年刊本
乾隆《杭州府志》 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嘉庆《嘉善县志》 嘉庆五年刊本
康熙《平湖县志》 康熙二十八年刊本
崇祯《嘉兴县志》 崇祯十年刊本
光绪《塘栖志》 光绪十六年刊本
民国《龙游县志》 民国十四年刊本
万历《扬州府志》 万历三十三年刊本
康熙《扬州府志》 康熙十四年刊本
重修《扬州府志》 康熙二十年刊本
万历《嘉定县志》 万历三十三年刊本
乾隆《镇洋县志》 乾隆十年刊本
康熙《泰兴县志》 抄本
嘉庆《江都县续志》 光绪十年刊本
乾隆《临清县志》 乾隆十四年刊本
万历《广东通志》 万历二十年刊本
《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续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