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休宁西门汪氏宗谱》卷6《司寇起英公传》
1460 (潘次君治父)丧毕,辄白长君:“往仕(次君名仕)废儒而贾,慎毋伤孝氏心,乃今籍考氏之灵,贾有成业,仕将舍贾而归儒也。”长君曰:“善。”则从胡先生受《尚书》,乃其治博士家言,不出户而合辙。游学于越,会少师徐相公视学严陵,遂挟策而子少师,补建德学馆弟子。寻应诏例入南雍,则以请业得当大司成伦白山先生,以请益得当主爵顾豫斋先生,以请事得当纳言马西玄先生,一时有名公卿莫不折节,盖车阗巷履阗门矣。
《太函集》卷52《明故太学生潘次君暨配王氏合葬墓志铭》
1461 公(许鞭),字德威,(歙县)东关人。少业儒,从季父汝弼贾吴中。季初无子,子鞭之异母弟钰。后季生子金,钰与金构讼,遂诬鞭侵季赀,铁不辨,割橐授之。金又无厌,递诬递割,卒不辨。人谓:“尔衷也,何自居辞 ”鞭谢曰:“幸诸君知我衷,又何吝也,且不忍背吾季。”因此橐日损,为训蒙师以自给。……所著有《学言》六卷,《祠规》、《宗谱》若干卷。
《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卷9《许鞭传》
1462 许氏自唐睢阳太守之孙儒避朱梁之乱以来江南,故其子孙多在宣歙之间,而君今为歙人。君讳鞭,字德威。……君早孤,依于外家,稍长挟其赀从季父行贾。有心计,举十数年籍如指掌。季父所至,好与其士大夫游,君悉为存问,酬报尺牍。又善书,江湖间推其文雅。季父初无子,以君同产弟钰为子,其后有子曰金。金幼而季父卒于客所,君持其丧还葬。金长尽归其资。或构钰云,金非而季父生也,谋逐之。金惧,言于官。钰以不直愤死,于是君同产诸弟藉藉向金,且鱼肉之。君曰:“钰自无理耳,死非由金,顾何罪。”为涕泣劝解乃已。或又说金:“若父亡时,资出兄手,非有明也。”金疑父果有余赀,君愈不自辨,辄偿之。君既不胜金所求,又养诸寡母,赈人之乏,遂至罄匮。乃之吴中收责,诸家又尽贫,空手来归,入门意欢然。晚以病居家,犹以族人月会食,训束子弟,焚香坐,吟咏不辍。嘉靖四十年九月某日卒,年六十有六。
《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卷9《敕赠翰林院检讨许君墓表》
1463 (汪)富英者,孺人讳也。孺人既归先府君而食贫,则劝先府君贾,先府君贾无以为资,则倾奁资之。于是先府君往从季父友山公贾吴中。……先府君贾吴中,率三数年或八九年一归,归席未暖复出。孺人从先府君贾吴中,五六年归,又值家难,赀产尽倾。先府君僦一廛里中,里中豪侧目先府君,谓且鱼肉之。会(许)国补邑诸生,稍稍能以讲业自给,而孺人益与辛苦支吾,外难卒解。……国为邑诸生,数举不第,孺人语先府君曰:“吾弗患儿弗第,患儿第而吾两人者弗逮耳。”盖神告之矣。其后辛酉国举于乡,而先府君殁。逾年孺人又殁,嘉靖壬戌九月二十一日也。溯其生弘治乙卯十二月二十二日,得年六十八岁。
《许文穆公集》卷13《母孺人事实》
按:许鞭之子许国为明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明史》有传。徽商子弟为名士高官者甚众,此其一例。
1464 许(国)父本苏州贾,有阴德,故相国爰与巨富联姻,如女嫁休邑余村程爵子,固百万也。
《丰南志 吴慕庵五十序》
1465 (无锡)望湖门带钩桥初造时,戽水筑堍,掘得一金带钩,故名。许相公国实生其地。……父名鞭,字德威,本徽人,贾于无锡。生平好为诗,与其中表程林泉、汪古沙日夕酬唱。已而贾赀渐消,尚存千金,尽散之贫族交游。鞭不能忍人之困,而自能忍困,当是时仅仅给八口。子国七岁,令习书兼授算术,邻左有莫晓窗者谓鞭曰:“是子非握算人,吾当授之经。”三年而经通。又授以举子业,朝夕莫家者六七年,晓窗夫妇爱之如子,凡饮食楮笔皆晓窗所办。学成,鞭始挈之还徽。旋举南畿第一,乙丑成进士,入词林,所称许文穆公是也。
《西神丛话 许国公》
1466 大江以南,新都以文物著。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要之良贾何负宏儒,则其躬行彰彰矣。临河程次公澳、槐塘程次公[HT5,6”〗亻与与先司马并以盐策贾浙东西,命诸子姓悉归儒。不佞道昆附临河仲子金丙午同籍,明年从槐塘伯子嗣功释褐。后六年,癸丑,仲子始对公车,授南水部郎。母闵见倍,其后谪安吉,[HT5,6”〗亻卒长沙二河间,且入尚书省,适次公以大耋终。穆考即位,得赠父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母宜人皆不逮矣。伯子如以驾部封父母,卒加赠少司徒,先司马暨先淑人受封者十年,幸被恤典。人言三家若屈、昭、景鼎足而居,三君子以贾代兴,则奉直公为贾人祭酒;三长子以儒代起,则仲子袷然以贞白鸣。
《太函集》卷55《诰赠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程公暨赠宜人闵氏合葬墓志铭》
1467 (汪道昆)叔父由瓯括徙钱塘,登上贾矣。……其后(叔父)长子受贾转入淮海,家愈饶。
《太函集》卷43《从叔母吴孺人状》
1468 (叶永盛)万历中按视南浙盐务。……山陕新安诸商有子弟者,以外籍不得入试。永盛惜其材,为请于朝,得特立商籍,取入儒学七名。商人德之。
康熙《渐江通志》卷26《叶永盛传》
1469 明万历三十三年,歙人吴宪请立商学,巡盐御史叶永盛题奏:徽商行销浙引,许令现行盐人,并具嫡派子弟附试杭州,例由两浙驿传盐法道取送学院,岁科两试,各拔取新生五十名,内拨入杭州府学二十名,仁和钱塘两学各十五名。具载《两渐盐法志》及《学政全书》。
《丰南志》第10册
1470 明叶永盛,字子沐,泾县人。万历中,以御史巡视浙江盐政,时有请增课税者,永盛力争乃已。又疏请商人占籍应试,今其所著《叶玉成全集》四卷,后附《乡会中试录》一卷,详载其事。并商人占籍后,历科中试者,皆载其姓名。所载至本朝康熙某科。盖后人增入也,此即吾浙商籍所自始。浙商多徽人,永盛亦徽人,其力争加课,自为公议,请许商人占籍,或亦维桑之私意乎
《九九销夏录》卷10《浙江商籍》
1471 吴宪自新安来钱塘,初试额未有商籍,业鹾之家,艰于原籍应试。宪因与同邑汪文演,力请台使(巡盐御史),设立商籍,上疏报可。至今岁科如民籍例,科第不绝。皆宪之倡也。
嘉靖《两浙盐法志》卷25《商籍》二
1472 吴宪,字叔度,一字无愆,杭商籍诸生。杭故未有商籍,宪与邑汪文演上书当事,力言杭当局设籍。台臣以闻,报可。
《丰南志》第3册《人物 义行》
1473 明天启中,吴氏有名宪者,始自歙迁于杭,为杭始祖。宪字叔度,一字无愆。明制,设科之法,士自起家应童子试,必有籍,籍有儒、官、民、军、医、匠之属,分别流品,以试于郡,即不得他郡试。而边镇则设旗籍、校籍;都会则设富户籍、盐籍、或曰商籍;山海则设灶籍。士或从其父兄远役,岁岁归都郡试。不便,则令各以家所业闻,著为籍,而试于是郡 。杭为南方一大都会,故未有商籍。宪与同邑汪生文演上书当事,力请。台臣以闻,报可。于是宪遂得试于杭,而为商籍诸生。杭之有商籍乃宪倡之也。宪与一时知名之士,考地吴山之阳,建书院以祀朱子,岁时登拜,更立期会为文章,今所谓紫阳书院是也。
《歙事闲谭》第29册
1474 汪文演,字以道,号宾石。万历时,中官高时夏奏加浙江盐税。演上书御史叶永盛,得免岁征十五万。又与同邑吴云凤(吴宪),兴商籍如何东两淮例,岁收俊士如额。
嘉靖《两浙盐法志》卷25《汪文演传》
1475 汪文演,字以道,岩镇人。万历时,中官高时夏奏加浙江盐税。文演上书御史叶永盛得免岁征十五万。与邑人吴云凤兴浙江商籍如河东两淮例,岁收俊士如额。建尊文书院以祀朱子。立十八州县配引行盐之法,课源不匮。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 火行》
1476 弟(姓吴)字达卿,祖良鼎公,父一敬公。余家自曾焘公始昌,至良鼎公益致不资,富倍诸兄弟。而弟不为睚眦齿颊,无富人子弟扬扬得意之色态。以习青紫业,不遑理盐旬淮上。第稍分其资斧,质子钱于里门,顾所任非人,资日以耗,乃携家金陵,赴国子。时余为计部郎,弟数过余。御史朱公镌《昌黎集》,弟立捐三十缗。司谏祝公亦引为门下士,曰:“生殊不类尔邑中富人子,颇有江左椎鲁风。”弟之兄立卿移家广陵,约弟复携家归,为祖治葬,竟以病殁。……生嘉靖乙丑,殁万历癸丑,年四十。
《丰南志》第5册《士卫弟状》
1477 金声,字正希,徽州休宁人。随父商武昌,以嘉鱼籍中天启甲子乡试。崇祯元年戊辰,成进士,选庶吉士。
《东南纪事》卷4
1478 鲍廷博字以文,安徽歙县人。少习会计,流寓浙中,因家焉。以冶坊为世业,而喜读书,载籍极博。乾隆三十八年诏求天下遗书,廷博独得三百余种,赍浙江学政王杰上进,奉旨以内府所刻《图书集成》一部赐廷博,乡里荣之。廷博尝较刻《知不足斋丛书》二十四集,嘉庆二十年流转禁中,仁宗见之,传谕抚臣曰:“朕近日读鲍氏丛书,亦名知不足斋,为语鲍氏勿改,朕帝王家之知不足,鲍氏乃读书人知不足也。”迨廿五至廿八集进呈,有旨赐举人,传为盛事。年八十四卒于家。
《履园丛话》卷6《渌饮先生》
1479 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歙人。家浙江,事祖若父以孝闻。以父性嗜读书,乃购书以养志。久之,所得益精且多,遂裒然为大藏书家。寻补县学生。乾隆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采访天下遗书,乃集其家所藏书六百余种,命子士恭由浙进呈。既著录,复诏还其原书,赉以《古今图书集成》、《伊犁得胜图》、《金川图》,其中《唐阙史》及《武经总要》并御制诗题之。嗣刊《知不足斋丛书》即以《唐阙史》冠首,志一时之荣遇焉。“知不足”者,故廷博藏书斋额。嘉庆十八年,方受畴抚浙,以续刊之第二十六集进,奉旨赏给举人,时年逾八十矣。居恒好学,耽吟咏,不求仕宦,天趣清远。每遇人访问古籍,凡某书美恶所在,意指所在,见于某代某家目录,经几家收藏,几次钞刊,真伪如何,校误若何,莫不矢口而出,问难无竭。既因进书受知两朝,名闻当事,谓诸生无不报称,惟有多刊善本,公诸海内,使承学之士,得所观摩。年八十六,丛书至二十七集,未竣遽卒。遗命子士恭继志续刊,今存者共凡三十二集。秘册孤编,率赖以传。按渌饮以巨富居浙,藏书、进书被奖,皆与汪垄庵同。汪传印而鲍刻书,同时所成就皆极大,真所谓乡里珍闻也。
《歙事闲谭》第9册
1480 吾侄中翰士雅名(吴)养都,父光禄时笨公,祖封光禄守礼公,三世以资雄。而中翰则守雌下人,持盈以让。少尝与予角试与郡邑,藉力先容,即青矜若将掇之,顾弗屑也,其不欲猎名乡序与诸生争如此。父宦留都,大父客淮海,中翰受命督家政。大父特为割产示旌,会少拂意罢弗予,中翰绝不形于词色。其后诸昆弟各当大父心,皆有分产,而中翰独不请,大父亦竟忘之。其不伐所能,不言所利如此。
国有大役,与诸父昆弟以五万缗进,一日而五中书之命下,顾逡巡弗居,拜而不之官。又以舆道谒邑侯,不以燕会齿缙绅,不以煦缨耀闾里。时冠儒冠,课藏获灌畦,屏居谢客,即余最托知己,十往九以足疾辞,其甘恬退乐邱园,不欲游人以成名如此。
光禄既殁,资斧故与叔氏共之,子母之权,一听之主计者,而中翰无园池之奉、宾客之醵,以故岁支独俭。厥后分财一取均,其推亡者之谊、敦生者之好如此。……中翰今年六十,犹然如少壮。乃避寿出游,至秋始归。
《丰南志》第5册《中翰侄寿序》
1481 府君姓吴氏,讳钅,字岘山,号嵩堂,歙之丰南人(清康乾隆时盐商)……长不孝绍芳,敕授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理问。……次不孝绍唔,庚寅恩科举人,乙未科进士,内阁中书,武英殿行走,充四库全书荟要总校。……次不孝绍波,国学生。……次不孝绍浣,庚寅恩科附贡,甲午科举人,内阁中书,充四库全书分校,戊戌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次不孝绍洮,国学生……康熙戊子科举人,癸巳恩科进士,覃恩诰授中宪大夫,刑部福建清吏司郎中,加二级。……次不孝绍嗜,国学生。……次不孝绍洋,国学生。
《丰南志》第5册《皇清附贡生诰授资政大夫候选道加四级恩加顶带一级又恩加一级议叙加六级显考嵩堂府君行述》
1482 吴绍浣,字杜,丰南人。侨居扬州。乾隆进士,嗜书画,精鉴赏,四方名迹多归之,如颜鲁公竹山联句,徐季海、朱巨川告身,怀素小草千文,王摩诘辋川图,贯休十八应真象,皆希世珍也。当时名公巨卿如彭元瑞、董诰、王杰辈交口推重,各省疆吏所贡书画图籍必招浣品题而后奏进,晚年纳粟捐道员,补河南南汝光道,卒于官。
《丰南志》第3册《人物 士林》
1483 汪日章,字首禾,(清黟县)宏村人。性最聪敏,自幼有文名,浙江仁和商籍,乾隆乙酉举人。由内阁中书荐陟乡阶,敦乡谊。久居京城,以黟无会馆,值邑人应试北闱者众,日章述其父志,与众筹之,置会馆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时乾隆甲寅也。亲为经理者八年,莅外台,始以付之邑人宦京师者。日章官安徽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