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484 邑人公议(黟县书院)延请经费由典商领本生息,官吏俱不为经理。
   道光《徽州府志》卷3《营建志 学校》

485 徽州六属,绩溪较瘠。读书寒士最多,是以每届乡试之期赴试者寥寥。户部主事邑人胡培与合邑绅士劝捐,得银五千两,请于太守及邑宰立案。其银发典生息,每科以息银分给应试者旅费。一切规条刻于石,以垂久远。
   道光《徽州府志》卷3《营建志 学校 新增绩溪知县王日新记》

486 胡竹村为余言,其家居时曾议仿休宁公捐经费发典生息,后竟不果。今岁初冬,胡君乞假归里,遍告绅士,重申前议,通邑翕然从之。不数月,得捐银五千余两。呈请今太守马渔山先生与余制其条规,略仿休宁成案。
   道光《徽州府志》卷3《营建志 学校》

  索引:
146  200  237  277  322  372  923  941
1137  1173  1314  1333  1357  1427  1452  1476

第三节 茶叶业

487 歙之巨业商盐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其茶统名松罗,而松罗实乃休山,匪隶歙境。且地面不过十余里,岁产不多,难供商贩。今所谓松罗,大概歙之北源茶也。其色味较松罗无所轩轾,故外郡茶客,胥贩之于歙,而休山转无过问者矣。
   《歙事闲谭》第18册《歙风俗礼教考》

488 山郡(徽州)贫瘠,恃此灌输,茶叶兴衰,实为全郡所系。
   《治事丛谈》

489 祁门与屯溪为红绿茶荟萃之区。
   《治事丛谈》

490 我婺物产,茶为大宗,顾茶唯销于外洋一路。迩年茶市窳败,业茶者富实降为穷户,而农民依茶为活,遂苦不可支。亦有稍加变计,易种木棉者。
   光绪《婺源乡土志 婺源风俗》

491 祁门红茶源流。民国纪元前五十年,有邑人胡元龙、陈烈清相继在祁门西南乡创设茶厂,招工授以焙制方法,祁红才开始萌芽。这两家茶厂算是制茶最早。厂名胡日顺、陈怡丰,距现时约已有八十多年。
   《杂记》

492 业此项绿茶生意者,系徽州婺源人居多,其茶亦俱由本山所出,且多属合股而做,即有亏蚀之处,照股均分,亦不觉其过累。
   《通商各关洋贸易总册》卷下《光绪十七年九江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转引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

493 公讳正茂,字松如,元晨其号也。……石桥即其父,以童年徙建平,居十一。捋茶拮据,赍用浸饶,遂营菟裘于建老焉。石桥言行岳岳,重然诺,敦信义,建人推为祭酒。……(公)以亲老鲜生计,间一修先世什一业,非性所习,终弗善。尝载茗菱期贸于淮。
   《新安张氏续修宗谱》卷29

494 邱启立(明人),字见参,居(祁门)汊口。家贫,远贾事亲,供养之物莫不毕给。后偕诸侄联旺贩茶湖口,侄舟覆,启立悬重赏救之,侄以货物尽失,生不如死,启立遂以己茶一船予之。
   同治《祁门县志》卷29《人物 孝友》

495 予曾祖景棠公,雅重士类,有知人鉴。道光中,自吴贸茶返。
   绩溪《上川明经胡氏宗谱》下卷之下《拾遗》

496 章志乾,字象成(清道光人)。……少偕其父奔走姑苏,家计稍裕。父老家居,乃藉旧址营运,……昕昕弗遑,业益恢拓。于时婚嫁频频,家无宁岁。命仲弟撑持家政,季弟同事京师,积十余年,运茶北上,始大构“彝德堂”新居,瘗暴骨,治道途,轸恤孤贫,挥金勿惜。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497 汪庆澜,字位三,(清婺源)荷田人,例授奉政大夫。生平好施与,重然诺。尝与乡人洪圣才同贾江右,才病革,以孤托澜抚养,婚教一如己子,至老弗衰。发逆扰乱,输金赈流民,有自贼中逃出者,皆给赀斧以归。镇河洪水骤涨,棺尸漂没,澜雇工沿河捞溺。有巨商叶某,被援佩德,谢洋五十元,固辞不受。货茶祁门,见道路棺骸暴露,捐洋二十元,属其乡之老成,雇工掩之。至若施米衣、修桥路,一切义举,难以缕陈。年七十余,子孙林立。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498 潘开祥,字希明,(婺源)和睦村人。五品衔。幼贫,业茶起家,……孤侄负券数千金,慨然代偿。兵燹后,振兴合族文社,首捐租六百秤。课文资给,皆出其力。至若施棺助饷、周急济荒,难以缕述。晚际家落,人多愍焉。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499 詹思润,字庚元,(清婺源)秋溪人。职员。性孝友,昆弟四人,润居长。季弟甫生,父以家贫欲出祧他族,润力劝留,独维持家计。后业茶,赀裕,益力为善,修葺祖祠,捐银三百两。秋溪治河,大路重造,费约千金。他如立祀产、培龙脉、倾粉济歉、捐赀助团,善行不一而足。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00 江灵裕,字淦川,(清咸、同间 )江湾人。……贾于温州,总理茶务。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01 余文芝,字瑞田,(清婺源)沱川人。监生。生旬日而母见背。比长,事继母如亲生,待异母弟如同产,析居取瘠推肥。尤轻财不苟取,尝至休西货茶,于布袋中得遗金,访还之。其他恤贫焚券,义行不一而足。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02 程广富,……少以家贫佣于苏。旋挈二弟三弟至苏贸易,将廛业交弟经理,自归家就近业茶,渐致赢余。凡贫宀娄亲族友朋尽为提拔,有贷百金至数千金者。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503 程金广,字以成,(清婺源)长径人。国学生。自少任侠不羁。父与亲友合伙业茶,屡折阅,微有退志。时两兄守故业,一读一耕。广请肩父任,许之。经营有年,赀饶裕。创建宗祠,输数千金。以成父志。他如修桥、葺亭、施棺、济乏,亦多捐助。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04 朱文灿,字锦光,(清婺源)官桥人,国学生。以父年迈,服贾业茶,家益裕。抚二弟尤友爱。尝于桃园箬坦输银百两,重修桥路。其施棺助葬、周急扶危,卒费巨赀。督学沈额以“行谊克敦”。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05 胡德礼,字步青,(清婺源)高安人。职监。少家贫,稍长念父家累难支,请往景德镇学瓷工,比及三年,工赀函寄供养。嗣父召归襄理茶务,渐臻小康。析居,田产悉让昆季,独力经营,家隆然起。复拨己赀,遍资事怀婚教。他如葺桥、修路、周族、恤贫、慷慨输将,遐迩咸称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06 吴荣运,字景华,(歙县)北岸人。幼习儒。父元贯尝贩茶之京师,遇乡人之贫困者辄解囊济之。殁后家贫,运弃儒就贾,好善如其父。岁饥,捐金助赈,全活无算。又代输贫户积年逋粮,其他掩枯骨、修道路,一无倦色。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507 汪琴,字声和,(清黟县)十一都岭下人。监生。……客广东,有同邑叶甲贩茶未售,暴卒。琴素不识甲,殡殓之。代售茶,归其资。
   同治《歙县三志》卷7《人物志 尚义传》

508 朱文炽,字亮如,(婺源)官桥人。性古直,尝鬻茶珠江,猗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在粤日久,而同乡族殁者,多不能归葬,爰邀同志捐赀集会,立归原堂,限五年舁柩给赀,自是无枯骸弃外者。道光年间,两次襄助军需,蒙宪给奖。咸丰己未,又捐助徽防军饷数百金。生平雅爱彝鼎及金石文字,积盈箱箧。享年八十有五。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509 詹世鸾,字鸣和,(清婺源)庐源人。资禀雄伟,见义勇为。佐父理旧业,偿夙逋千余金。壬午贾于粤东,关外遭回禄,茶商窘,不得归,多告贷,鸾慷慨赀助,不下万金。他如立交社,置祀田,建学宫,修会馆,多挥金不惜。殁之日,囊无余蓄,士林重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510 程锡庚(清婺源人),……尝在广东贷千金,回婺贩茶,一路资给难民,至饶州资尽,遇负逋鬻妻者,犹资助慰留。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11 程廷辉……少孤贫,同怀二,均赖孀母茹苦扶植。比长,营趁稍有微费,不私囊橐。后与兄业茶于粤,易岁往还,备甘旨供慈闱。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12 查奎……族有业于粤东者,为行户亏折,久踬于外,奎以一千五百金贷之,始获归家。未数年,折其券。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13 齐彦钱,(婺源)高峡人。性鲠直洁修,早失恃,事继母克孝。尝在无锡木行,代程某司理,所得俸金悉寄母,为弟侄婚教。咸丰年间,售茶上洋,被行主空银五千余两,未获归家,虑母成疾,行主见之汗颜,遂兑银五百两。时商友亦多窘滞,钱慨然愿与分,俾皆旋里,其敦气谊尤人所难。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14 程国远,(清婺源)渔潭人。性仁厚。尝偕友合伙贩茶至粤,公耗八百金。远念友赀无从惜,独偿之。其他修宗祠、建义仓、兴赈会、施棺木,均归美于父,不自以为德焉。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16 李登瀛,字亘千,(清婺源)理田人。职员。事母以孝闻,性慷慨,见义勇为。尝以茶往粤东,经赣被盗,力控究办,请示勒石于通衢,商旅以安。乐匪阻船需索,诉诸督抚各宪,河道肃清。凡文庙、义仓以及京都会馆、桥梁、道路无不踊跃乐输。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17 朱文炜,字锦明,(婺源)官桥人,国学生。……家业茶,常往来珠江,适值“朱子堂”为匪占夺,炜讼于官,留粤两载,乃复。又输金刻《汪子遗书》,捐地建本里文阁。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18 詹添麟,字玉书,(清婺源)秋溪人。国学生。幼失恃,续事继母,俱得欢心。年甫成童,父欲招仆守祠,捐田五亩,先以半叩麟,麟嫌少,请益之,父悦。后嗣捐赀兴祭,麟首输洋蚨百元。比壮,贾地粤,家道饶裕。疏戚告贷,悉为周恤。里中沿河要道,鹿先输五百金,劝同志量捐襄葺。咸同间,团费军费均输巨数。居心尤笃厚。尝业茶过南雄,担夫数十人,窃货以逃,麟以地方法禁严峻,不忍鸣官究治。年逾四旬,病革,悉检积券焚之,其善行洵孚舆论焉。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19 王世勋,字伯琅,(清婺源)阳村人,贡生。幼孤,事母克顺。后业茶粤东,赀渐裕。邑有胡某自粤同归,携只箱寄勋家,去三年未返。一日胡至,见箱封锁如故,谓勋曰:“内有白金千两,何不发箧以资营运 ”勋答以物非己有,至今未敢动移。尝念祖祠未建,独力构造,费千金有奇。族中贫不能娶者,贷赀完婚。娶不能畜者,拨田赡养。至周急济困,靡不乐施。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520 吴肇福,字德基,(清歙县)北岸人。少贫力田,内行敦笃,慷慨尚义,人多以长者目之。年三十,航海贩茶归,积有赢余,设义塾、造桥、砥道、施棺参、散仓粉,虽囊罄不惜。
   民国《婺源县志》卷9《人物 义行》

521 程国远,号超然,(婺源)渔潭人。幼业儒,以亲老家贫服贾,历艰苦,家渐裕。尝偕粤人业茶,共亏金八百,粤人惧不敢归,远怜之,遂慨然独认。
   《婺源县采辑 义行》

522 李登瀛,字亘千,理田人。职贡生。……尝业茶于羊城,至赣郡被盗,力控究办,请示勒石,以安商旅。乐邑惯匪纠众阻船勒索,伸雪督抚公宪,河道肃清。
   《婺源县采辑 孝友》

523 程焕铨,字景廷,石岭里人。国学生。……尝与兄弟业茶,亏蚀,债负数千金。铨以己租抵偿,不累兄弟。
   《婺源县采辑 义行》

索引:
279 322 769 1299 1300


第四节 木材业

524 徽多木商,贩自川广,集于江宁之上河,资本非巨万不可。因有移家上河者,服食华侈,仿佛淮阳,居然巨室。然皆婺人,近惟歙北乡村,偶有托业者,不若婺之盛也。
   《歙事闲谭》18册《歙风俗礼教考》

525 婺源贾者率贩木,木商以其赀寄一线于洪涛巨浪中。
   乾隆《婺源县志》卷4

526 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
   淳熙《新安志》卷1《风俗》

527 徽处万山中,每年木商于冬时砍倒,候至五六月,梅水泛涨,出浙江者,由严州;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为力甚易。
   《寄园寄所寄》卷12

528 程文昂,号双石,(清婺源)香山人。业木造杞,以竹制缆,创自巧思,牢固异常,人利赖之。尝造水口罗星,独挥重赀,荫庇一村。邑筑城垣,捐赀造瑞虹门。邑侯刘赠联文嘉奖。其他义举,亦啧啧于人口。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529 程文昂,号双石,(清婺源)香山人。经营木业。始以竹制造蔑缆,放卑江河,人咸赖之,至今犹尸祝焉。
   《婺源县采辑 义行》

530 (严州)浮桥之禁甚严,歙浦杉毕集桥下,要而重征之,商旅大困,有濡滞数月不得过者。……休宁山中宣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种杉为业。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难穷。出山时价极贱,抵郡城已抽解不赀。比及严,则所征数百倍。严之官吏方曰:“吾州无利孔,微歙杉不为州矣。”
   《骖鸾录》

531 隆庆辛未之夏,湖民有出葬者。大小船五十余艘,至湖中,有龙过其前。民竞以鼓乐龙逆之。龙惊骇,人船尽卷入空中。有徽商积大木数千茎在岸侧。皆为所卷,无复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