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州同知覃恩楼封武义大夫南安参将嘉谟公原传》

384 江蕃,字均佐,号春园。敦厚诚笃,器量过人。治鹾广陵,早自树立。于诸义举肩任勿辞。尝捐修宗祠,设立义学,并于云岚山创建忠义节孝诸祠,以崇祀典。族中贫乏,按口给谷,以济饔飧。而于扬城街衢,或输己赀,或劝义助,力为证治以便行旅,人皆颂德以祝。厘盛典,特邀议叙,由知府晋秩二品。年四十八,卒。
   《橙阳散志》卷3《人物 义行》

385 江蕃,字均佐,江村人。治鹾广陵。尝修宗祠,设义学,创建忠义、节孝、节义诸词,证治扬城街衢。族中贫乏者,按口给谷,诸义举肩任弗辞,以祝厘盛典,由知府晋秩二品。子士相,士壳均能绍成父志。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386 (清)江禹治,字念功,号岚冈,承燧子。少豪迈多才,能维持乡党,总司汉鹾,调济得当,当路巨公迄四方才智士顾与缔纳。汉皋新安会馆之建,经营赞助,与有力焉。其马头出路为土人阻抑,非君排解无能得也。
   《橙阳散志》卷3《人物 义行》

387 (清)江嘉谟,字仲书,号勉亭,嗣宝子。候州佐加四品秩。质直好义,能面斥人非,人咸敬服。幼失恃,事父并继母极孝。父客皖城,经营拮据。公甫弱冠往服其劳,力担家计,父得优游井里,整顿村闾。嗣业扬鹾,浸裕不蓄私财,公平正直,六十年如一日。诸弟侄俱得成名入仕。处乡党恒多义举,凡修里社之祀,建合宗之祠,任劳不惜,并帆其成。……寿七十四卒。以弟登陈情楼封参将。长子绍薇,字开百,号晓声,候铨州佐,亦尝捐葺青塘尾山祖墓。
   《橙阳散志》卷3《人物 孝义》

388 (清)江永俅,字公仪,里村人。候铨州佐。少勤谨,父业中落,刻苦成家。母早故,事父与祖母极孝。居扬已数世,不惮千里,遄归故乡展谒先墓。奉三世栗主入祀支祠,作还乡日记以遗子孙。
   《橙阳散志》卷3《人物 孝友》

389 (江)承联公,字公捷。父懋儒公,寓居金陵,生公旅次。姿性明敏,敦本尚义,弱冠迁真州,从事盐策,家业日起。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太学生承联公传》

390 (江)迪公字耘织,号麓村(清歙县人)。……业鹾淮扬,才识明敏,谙练老成,家业隆起。后于东台采买引盐,各灶户领赀营运,恒多折耗,负公不下万余金。或有讽公控追,冀得反璧。公念灶户贫穷,殊堪怜悯,默然寝思。盐业因以亏损,公视之淡如,绝无介意。
   《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候选州司马加顶带二级迪公传》

391 (江)玉衡公,字虞在,州佐霖公公子也。少习帖括,霖公以家事浩繁,惟公一子,令弃子业,综理禺策事,忠厚自持,接物和霭。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候选州司马加二级玉衡公传》

392 江君雨亭,讳嘉霖,字沛川,歙江村人。……弱冠,走淮扬,其族多事禺策,聚处扬城,君左右其间,族贤者倚为肩臂。急公务,耻营私,什一之入,辄以奉亲。……计居扬五十余年矣。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候选主簿嘉霖公原传》

393 承封公,字卫候,明别驾三莪公曾孙。性豪爽,重然诺,客居维扬,恒多树立。惧祖德湮没不传,倩名流作《信录》,令以传世。与人交不设城府。族人业鹾邗上者,寄以转运重务,公膺人之托,实力经营,数十年无私蓄。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诰封奉直大夫承封公传》

394 江左嵋,讳岷,字偌友。……稍长,奉父命客游广陵。……应当事之聘,为总真州鹾务。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敕授文林郎议叙知县岷公原传》

395 歙有隐君子曰(江)明生,字寅初。……历阳,君业鹾处也。自君少孤露,……迭婴变故,业亦渐中落,公食力田园淡如也。族有巨室,雅知君,延往邗,任以鹾务。邗故东南大都会,四方大商辐辏,征贵征贱,变动不测。君诚笃,谙练,握算庭户管钥之间,业兴海滨千里之外,用能主宾倚重,相与有成,公因是有历阳之业。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候选州司马明生公原传》

396 江玉琦,字绍华,(道光黟县)蓬厦人。理问衔。少贫,三十岁后,业浙鹾,家渐康。捐证蓬厦村口至龙蟠桥沿溪石路百十余丈,行人便之。子国镛,钱塘商籍廪生。
   《黟县三志》卷7《人物志 尚义传》

397 (江)世运,字文开,号易斋,严毅端方,具知人之鉴,业鹾甬上三十余年,未始滥交一人。
   歙县《济阳江氏族谱》卷9《清考授迪功郎世运公传》

398 江缵绪,号湘生,商籍邑庠生,(清)江湾人。乐善好施,入湖北盐道幕二十余年。
   清《婺源县采辑 义行》

399 嘉靖甲子春二月朔,处士程长公以天年终。……程出新安太守公后,留歙黄墩,其后徙休宁,家会里。会里迭有显者,先世乃复徙歙,家临河。处士名正奎,字时耀,临河人也。父曰乐莘,母为胡延平希说女弟。成化丁酉冬十一月,处士生,始学为儒,将就业,会父疾,命处士当户,乃从父受贾,以盐策贾吴越间。无何,以上贾闻,知大体。盐法,诸盐场皆按籍坐支,顾泽卤递增损,若户口逃亡,额课大减,处士请毋失课额,令得通融取盈,于法便。人谓高皇帝法,迄今数十百年,安敢议纷更。处士笑曰:“高皇帝法迄今数十百年,法穷矣,穷则变,变则通,庶可为长久计。故变则法在,不变则法亡,是在经国者。”有司以便宜请,诏从之,且令勒石盐官,著为令甲。既又议升水乡足课额诸便事,盐政至今赖焉。
处士以才取重当时,仇者中之中贵人毕真所,处士犹故倔强,率以正辞折真,诸子弟阴行间乃罢之,然终不敢以告处士。及真以谋反诛死,仇者连坐杖之廷,处士袖千金药,内仇者口中,幸不死。仇者顿首曰:“我倍处士,死当诛,处士顾独活我。”闻者率多处士长者,益附之。
顾独耻苟容,不受挫于强有力者。……汪荣和罢归,其少子就郡中治天官府,处士家人子仪宾舍近府旁,少子以为言,仪宾谢不可。少子侵处士急,且以挟仪宾。处士诸宗约曰:“彼豪举安敢辱长公。”相帅赴荣和,数少子罪,少子上书告处士,事下南京法司。人人为处士危,处士自若,且曰:“三尺法,天子与庶人共之,即故天官有宠灵,奈何挠天子法。”时闻庄简公主默,私语诸郎亦天官笊晷人耳,彼恶敢笊晷天官,卒置勿问。……
处士始老,奉诏例授七品散官。……二子皆补太学生,行且入仕。孙男八,补郡诸生一人,县诸生二人……
   《太函集》卷47《明故处士程长公孺人方氏合葬墓志铭》

400 (程长公)五年而孤,长公计守穷庐,俯仰且不给,宁去而贾以纡家步。……则之浙贾盐策,赍用小康。
长公居贾,则以主计擅场,盐策使数立长公为诸贾人祭酒。长公擅握算,往往中,诸便宜即时化居;征贵贱运睹若观火。迄归老,诸弟子自千里外,犹从长公。
   《太函集》卷32《程长公传》

401 公(程奉直)大父士华,父廷实,世受贾。而公幼以偶句惊塾师。父携之吴,辄能代父兄任贾事。……卒史之言曰:公字启明,质好古,吴越人称古愚先生而不名。公其托于贾游乎 顾持大体,策事若观火,不操利权。部使者行部史必任之以纪纲之役,即诸豪贾善握算,必就公受成。诸贾僦云间,方市斥地,取近灶便利,议筑室护东,公洒然曰:“必欲东,卒有警,将不免。”乃白县令,无如筑护西完,令从之。其后三十年,寇无入护西者,居人始多公策。……暴史之言曰:公遣二子受易东吴,伯狂而仲狷也,公律以中道,右辅相而左财成。及仲起家,且得郎署,寻抗当路,从量移,公闻而喜愠不入于心,色由由自若。……公故席饶,盖务敦朴为闾里先。
   《太函集》卷55《诰赠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程公暨赠宜人闵氏合葬墓志铭》

402 程大功,字子懋,……起家盐策。缮祠睦族,筑堤卫乡,世际艰虞,输家佐国,钦授武英殿中书。生嘉靖乙丑,殁顺治戊子。
   歙县《槐塘程氏重修宗谱》卷13

403 (明程辅)本新安望族,……一时诸儒称为模楷,公卿器以瑶金。岁在申酉,乃无事于翰籍,雅慕史迁之游历,往来三吴二越之间,辙迹几遍。以我松为东南灵奥之区,土衍泽秀,江海汇流,必有环玮博达之士出乎其间,可以事贤友仁,遂混迹于煮海之计,因携家寓焉。……翁向以管子天下才自任,凡从事鹾业者无不推翁为领袖。一切会计持筹,莫不决策其胜。然禀性方毅,伉直不肯容人之过,尤狷介不喜随俗。
   歙县《褒嘉里程氏世谱 寿子辅程翁五秩序》

404 程量入,字上慎,(清歙县)岭山人。孝友仁恕,业盐起家。尝代众控得带办倒追盐斤银一百四十余万两,义声大著。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405 夫养者,非贾不饶;学者,非饶不给。君(程长公)其力贾以为养,而资叔力学以显亲,俱济矣。长公谓善,遂以盐策贾浙江。
   《太函集》卷42《明故程母汪孺人行状》

406 公姓鲍氏,讳橐,字柏庭,世居歙东新馆。……盖公家初以贫,奉养未能隆,后以业浙鹾,家颇饶裕。……公之业鹾也,每先事图,所得辄如券。性慷慨,好施与。……会岁歉,蠲佃者租,未尝有德色。……其教子也以义方,延名师购书籍不惜多金。尝曰:“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赀财何益乎!”公生嘉靖三十八年,卒崇祯元年。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柏庭鲍公传》

407 (明末歙县人鲍继登)自少老成,与诸父合业,并以盐策起家。尝建德文堂为书塾,广延名师罗益友以训其子孙。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

408 (明末歙人鲍省吾)与(鲍)柏庭公同以业鹾起家,尝置有斐堂以为子孙读书之所。性刚正不阿,善经营。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

409 君(鲍雯,明末清初歙县人)自遭父变,家中落,急欲以功名自奋。既而连试有司,不得志,以先世治鹾两浙,至是额引告滞,公私逋负如芾毛,不得已脱儒冠往武林运策以为门户计。然君恂恂如书生,一切治生家、设智巧、用机械者,君顾屏弃不屑,但推至诚待人,人亦不之欺,其后渐致赢余。……己卯,君六旬初度,诸子各衣斑衣,迭起舞称寿。君太息曰:“吾年已周甲子,较先人在世仅少二岁,可谢事归里,优游林泉,以终天年。但吾生平欲为鸠宗保族计,今力憾尚不及,俟经营数载当归与宗人共谋之。且吾先人尚在浅土,更为未了之案,奈何!汝曹当体吾意,毋忽然。”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解占弟行状》

410 鲍立然,字廷表,歙县贡生,以捐饷议叙州同。立然弱冠失怙,弃举子业,与兄业鹾于杭。里中营广厦数外,任族人居之,不取其值。乾隆二十七年,邻邑旱,民夺富家粟,讹传为变。太守闻信往觇。道经立然家,言绩溪民风淳朴,必无反侧,请捐资数千金平粜,一邑以安。徽州府城西通衢有太平桥,延袤里许,为水冲圯,倡首重修。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人物》

411 鲍简锡,字无傲(清歙县新馆人)。自幼聪隽敏悟,常出其曹。……先君……视仲弟(简锡)可继先业,遂挈之游武林。仲弟既弃举业,专治盐策,参佐谋划,用能分先君之劳。……庚辰以还西台,视鹾诸宪,总理盐法,诸道皆引为知己。仲弟亦尽心经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仲弟既久游浙东,练达时务,平日谨厚之性,一变而为慷慨卓荤。而且结纳四方名流,缟纟宀一往还,几无虚日。……当子丑之际,盐业凋敝已极,覆蓠之羞,灭趾之戒,公私交困,而当路者犹且以仲弟素有干济才,必能排难解纷,公庭召议,或寅入酉出,或漏下数刻不归。……务期公帑实而商力纾……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仲弟无傲行状》

412 公姓鲍氏,讳志道,字诚一,自号肯园。安徽歙县人。鲍于歙为著姓,而居棠樾者尤盛,公棠樾之鲍也。……公之曾祖讳士臣,以廉贾称,皇赠奉直大夫。祖讳逢仁,考讳宜瑷,皆赠朝议大夫。……鲍世大家,及是中落,犹居尚书旧第之宣忠堂。顾贫甚,无以为生。歙人多外服贾,其贫者趋事尤早,以是公七岁读书,年十一,即弃家习会计于鄱阳。顷之,转客金华,又客扬州之颗茶场,南游及楚,无所遇。年二十,乃之扬州佐人业盐,所佐者得公起其家。而公亦退自居积操奇赢,所进常过所期,久之大饶,遂自占商数于淮南,不复佐人。故事,推择淮商之干敏者,以承有司之事,谓之总商。凡盐事之消长赢缩,以逮公私百役巨细,无所不当问。号难处。轻重不得,辄召怨,以是其人相习为巽避无可否。而公在其间二十年,遇事划然见可不可,自当事以若四方,经由一口与之讫,其殁无悔恶者。……少侍母郑太恭人,夜诵所读书必精熟,母色喜,然后敢卧。……郑太恭人早逝,常曰:“吾兹服贾充饶,何一非母之教!”
   歙县《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卷21《中宪大夫肯园鲍公行状》

413 大父讳直润,后更绍翔,字凤占,尚志公次子,程太宜人出也。……十四赴杭习贾,贾肆初入者惟供洒扫。居半年,虑无所益,私语同辈曰:“我曹居此,谁无门闾之望,今师不我教,奈何 请相约,如有所闻,必互告勿秘,则一日不啻两日矣。”师闻而嘉之,遂尽教。思既卒业,佐尚志公理鹾业,课贵问贱,出入罔不留意。遇事必询,询必和其辞色,虽厕仆亦引坐与语,以故人多亲之。市价低昂,闻者莫之或先。贸易不占小利,或以为言,大父曰:“利者人所同欲,必使彼无所图,虽招之将不来矣。缓急无所恃,所失滋多非善贾之道也。”人服其远见,尚志公晚年事皆委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