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国志

  二月朔,帝冠通天冠、绛纱袍,执大圭视朝。华人皆法服,北人仍胡服,立于文武班,百官朝贺。帝问百官曰:「中国之俗异于吾国,吾欲择一人君之,何如?」皆曰:「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于是下制,以晋国称大辽,大赦天下[七]。
  燕王赵延寿以辽帝负约,心常怏怏,乞为皇太子。帝曰:「吾于燕王无所爱惜,虽我皮肉可为燕王用者,吾亦割也。吾闻皇太子当以天子儿为之,燕王岂得为之?」因令延寿迁官。张砺奏拟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帝涂去「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而行之。
  晋刘知远称帝于晋阳,自言未忍改晋国,又恶开运之名,乃更称天福十二年[八]。诏诸道为辽国括率钱帛者,皆罢之。
  刘知远自将东迎晋侯,至寿阳,闻已经数日,乃留兵戍承天军而还。
  晋侯自幽州十余里,过平州,沿途无供给,饥不得食,遣宫女、从官采木实、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卫兵迫拜太祖画像,不胜屈辱而呼曰:「薛超悞我,不令我死。」冯后求毒药,欲与晋侯俱自死,不果。又行五六日,过海北州,至东丹王墓,遣延煦拜之。又行十余日,渡辽水,至渤海国铁州。又行七八日,过南海府,遂至黄龙府。
  帝闻刘知远即位,遣耿崇美守泽、潞,高唐英守相州,崔廷勋守河阳,以控扼要害。滏阳贼帅梁晖夜遣壮士踰相州城,启关纳众,杀辽兵数百,据州自称留后。
  镇宁节度使耶律郎五性残虐,澶州人苦之。贼帅王琼率其徒千余人,围郎五于牙城。帝闻之惧,遣兵救之,琼败死。帝自是无久留河南之意矣。
  述律太后遣使,以其国中酒馔脯菓赐帝,贺平晋国。帝与羣臣宴于永福殿,每举酒,立而饮之,曰:「太后所赐,不敢坐饮。」
  三月朔,帝服赭袍,坐崇元殿,百官行入合礼。
  胡文定公曰:卫宣公淫乱,遂为狄所灭。晋室三纲绝,遂召五胡之乱。唐世家法不正,又好结戎狄,非独当其世数,因于猾夏,流及五代,更其传其甚,则至此而天下之乱极矣。尧、舜修德而建士师,三王自治而立司寇,谨华、夷之辨,禁侵乱之阶,所以深抉人理,虑末流之若此,使斯人与禽兽杂处而罹其凶害也。
  帝谓晋百官曰:「天时向暑,吾难久留,欲暂至上国省太后。」乃以汴州为宣武军,以萧翰为节度使。翰,述律太后之兄子,其妹复为帝后。始以萧为姓,自是辽之后族,皆称萧氏。
  帝发大梁,晋文武诸司、诸军吏卒从者皆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尽载府库之实以行。谓宣徽使高勋曰:「吾在上国,以射猎为乐,至此令人悒悒。今得归,死无恨矣。」
  夏四月,辽帝攻相州,克之,悉杀城中男子,驱其妇人而北,留高唐英守,城中遗民仅七百人,而髑髅十余万。
  帝自大梁北归,行至栾城,得疾,崩于杀狐林。国人剖其腹,实以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丧车至国,述律太后不哭,曰:「待诸部宁一如故,则葬汝矣。」明年八月,葬于木叶山。
  辽帝在位凡二十余年,谥曰嗣圣皇帝,庙号太宗。
  纪异录曰:辽帝太宗在栾城病时,上京西八十里山,有猎人见太宗容貌如故,乘白马追奔一白狐,因射杀之。猎人惊国主南征未回,何忽至此?因获其死狐并箭,失国主所在。不浃旬而凶问至,验其日,乃得疾之日;验其箭,则国主南征所带之箭失其一矣。国人于其地置堂,塑白狐形,并箭在焉,名曰白狐堂。今其陵之侧,创置怀州是也。茫茫中原,红尘暗之。杀狐谶应,白狐祟之。斯岂天道好还,而运数亦为之冥合欤?
  论曰:太祖之兴,燎灰灼原矣!太宗继之,承祖父遗基,擅遐陬英气,遂登大宝,诞受鸿名。然石郎之消息,乃中原之大祸。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番、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石晋轻以畀之,则关内之地,彼扼其吭,是犹饱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难矣。遂乃控弦鸣镝,径入中原,斩馘华人,肆其穷黩。卷京、洛而无敌,空四海以成墟。谋夫虓将,卒莫敢睨,而神州分裂,强诸侯代起为帝,亦莫之究矣。
  五月,永康王兀欲立。
  校勘记
  [一]至于安阳河 「阳」原作「洛」,据席本及通鉴卷二百八十四改。
  [二]取满城 「满」原作「蒲」,据通鉴卷二百八十四改。
  [三]供奉官张晖奉表称臣 「晖」原作「徽」,据通鉴卷二百八十四改。
  [四]威遣梁汉璋将二千骑追之 「之」原作「至」,据席本及通鉴卷二百八十五改。
  [五]傅住儿入宣辽帝遣解里命出帝脱黄袍衣素袍再拜受宣曰孙无忧管取一吃饭处 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傅住儿入宣契丹主命,帝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系于此年十二月甲子(初八日)下,而「契丹主赐帝手诏,且遣解里谓帝曰:『孙勿忧,必使汝有噉饭之所。』」及索传国宝与受降诸事则系之己卯(二十二日)。此则联接书写。
  [六]勋命剖其心祭死者 「剖」原作「割」,据通鉴卷二百八十六改。
  [七]于是下制以晋国称大辽大赦天下 通鉴卷二百八十六此二语作「下制称大辽会同十年,大赦。」语显义明。
  [八]自言未忍改晋国又恶开运之名乃更称天福十二年 原作「自言未忍忘晋乃改开运之名更称天福十二年」,据通鉴卷二百八十六改。
契丹国志卷之四
  世宗天授皇帝
  世宗讳阮,番名兀欲,太祖孙,东丹王突欲之子也。东丹王归唐,卒于滑州。太宗南入大梁,兀欲随驾[一],于后求父遗骸骨。会太宗会同十一年四月归,崩于栾城,燕王赵延寿恨太宗负许代中国之约[二],即日引兵入恒州。帝以领兵继入,辽诸将密议,奉帝为主,登鼓角楼,受叔兄拜。而延寿不之知,自称受太宗遗诏,权知南朝军国事,下教布告诸道,所以供馈帝与诸将同,帝恨之。镇州诸门管钥与夫仓库出纳,皆帝亲掌之。或说延寿曰:「辽诸大人数日聚谋,此必有变。今汉兵不下万人,不若先事图之。」延寿不决,下令以来月朔日于待贤馆上事受贺。大臣李崧等以辽帝之意难测,乃止。
  丁未会同十一年。时北汉高祖称天福十二年。夏五月,帝召赵延寿、张砺、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帝妻素以兄事延寿,酒数行,帝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延寿与俱入。食顷,帝出坐,笑谓张砺等曰:「燕王谋反,已锁之矣,诸君可无虑矣。」又曰:「先帝在汴州与我筭子一茎,许我知南朝军国事。昨日临崩,别无遗诏,燕王安得擅立邪?」一日,帝至待贤馆,受蕃汉官谒贺,笑谓张砺等曰:「燕王果于此即位,吾以铁骑围之,诸公亦不免矣。」后数日,集蕃汉诸臣于府署,宣太宗遗制,曰:「永康王,大圣皇帝之嫡孙,人皇王之长子,太后钟爱,羣情允归,可于中京即皇帝位。中京,契丹为镇州也。」于是举哀成服。既而易吉服见臣受贺,更不复行丧礼,歌吹之声不绝于内。是年犹称会同。帝以太宗有子在国,已以兄子袭位,又无述律太后之命,内不自安。
  初,太祖崩于夫余城,述律杀酋长及诸将数百人。太宗复崩于境外,酋长诸将惧死,乃谋奉帝,欲勒兵北归。使麻荅麻荅,太宗从弟。为中京留守,以前武州刺史高奉明为安国节度使。晋文武官及士卒悉留之,独以翰林学士徐台符、李澣及后宫宦者、教坊人自随。述律太后闻帝立,怒曰:「我儿南征东讨,有大功业,其子在我侧者当立。汝父弃我,走投外国,乃大逆人也,岂得立逆人之子为帝乎?」发兵拒之。帝遣伟王为前锋,相遇于石桥。太后以李彦韬为排阵使,彦韬迎降于伟王,太后兵败。帝幽太后于太祖墓侧,自称天授皇帝,以高勋为枢密使。帝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而荒于酒色,侮诸宰执,由是国人不附,诸部数叛,兴兵追讨,故数年不暇南征。
  先是,述律太后徙晋侯并后于怀密州,去黄龙府西北一千五百里。行过辽阳二百里,而述律太后为帝所囚,晋侯与后复得还于辽阳,稍有供给。
  萧翰矫辽制,命唐许王从益知南朝军国事,召赴恒州。时许王从益及王淑俱匿于徽陵下宫,不得已而出,翰立为帝,帅诸酋拜之。淑妃泣曰:「吾母子单弱如此,而为诸公所推,是祸吾家也。愿诸公宜早迎新主,自求多福,勿以吾子母为意。」众感其言。许王遣使奉表称臣,迎北汉主刘知远,仍出居私第。
  汉主入洛,汴州百官奉表来迎,谕以受辽补署者皆勿自疑[三],聚其告牒而焚之。命郑州防御使郭从义先入大梁清宫,密令杀许王及王淑妃。淑妃且死,曰:「吾儿何罪而死!何不留之,每岁寒食以一盂麦饭洒明宗陵乎?」闻者泣下。
  汉主至大梁,晋之藩镇相继来降。复以汴州为东京,改国号曰汉,仍称天福年号,曰:「余未忍忘晋也。」
  明年,辽国改元天禄[四]。
  戊申天禄元年。二月,汉主隐帝承佑立,干佑元年。春正月,汉主知远更名暠。
  召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入受顾命,曰:「承佑幼弱,后事托在卿辈。」又曰:「善防杜重威。」是日殂。逢吉等秘不发丧,下诏称:「重威父子,因朕小疾,谤议摇众,皆斩之。」磔尸于市,市人争啖其肉。
  二月,汉主第二子周王承佑立,时年十八。是为隐帝。
  初,辽帝北归,至定州,以孙方简为大同节度使。方简怨恚不受命,帅其党三千人保狼山故寨,攻之不克。未几,遣使降汉。汉主复其旧官,使扞辽国。时麻荅等焚掠定州,悉驱其人弃城北去。方简自狼山帅其众数百,还据定州。于是晋末州县陷辽者,皆复为汉有矣。麻荅归至其国,帝责其失守,麻荅不服,曰:「朝廷征汉官致乱尔。」帝鸩杀之。
  夏四月,帝至辽阳,晋侯白衣纱帽,与太后、皇后诣帐中上谒,帝令晋侯以常服见。侯伏地雨泣[五],自陈过咎。帝使人扶起之,与坐,饮酒奏乐。而帐下伶人、从官,望见故主皆泣下,悲不自胜,争以衣服药饵为遗。
  五月,帝上陉,取晋侯所从宦者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
  帝有妻兄禅奴利,闻晋侯有女未嫁,求之,乃辞以幼。后数日,帝遣骑取之,以赐禅奴利[六]。
  六月朔,日食。
  陉,北地,尤高凉,北人常以五月上陉避暑,八月下陉。至八月,帝下陉。太后自驰至霸州谒帝,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许之。帝以太后自从,行十余日,遣与延煦俱还辽阳。
  己酉天禄二年。北汉干佑二年。春二月,徙晋侯、太后于建州。中途安太妃卒,遗令晋侯:「焚骨为灰,南向扬之,庶几遗魂得反中国也。」自辽阳东南行千二百里至建州[七],节度使赵延晖避正寝以馆之。去建州数十里外,得地五十余顷,侯遣从者耕以给食。顷之,太宗之子述律王遣骑取晋侯宠姬赵氏、聂氏而去。
  夏四月,太白昼见。
  六月朔,日食。
  冬十月,辽攻河北,汉遣郭威督诸将御之。
  庚戌天禄三年。北汉干佑三年。秋八月,故晋李太后病,无医药,常仰天号泣,戟手骂杜重威、李守贞曰:「吾死不置汝!」疾亟,谓晋侯曰:「我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我为虏地鬼也。」是月,后卒。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辽来者,云晋主及皇后、诸子尚无恙,其从者亡归及物故,则过半矣。
  十一月朔,日食。
  汉郭威反,隐帝出奔。至赵村,追兵已至。隐帝下马入民家,为郭允明所杀,时冬十一月也。
  郭威等帅百官迎武宁节度使刘赟高祖弟崇之子。为主。
  十二月,郭威攻辽,至澶州,将发,将士数千人忽大噪,曰:「天子须侍中自为之,将士已与刘氏为雠,不可立也。」或裂黄旗以被威体,共扶抱之,呼万岁,推立为帝。威乃上太后笺,请奉汉宗庙,事太后为母。下书抚谕大梁士民,勿有忧疑。迁故主赟于外馆。太后诰,废赟为湘阴公。
  辛亥天禄四年。北汉干佑四年。春正月,汉太后下诰,授郭威监国符宝,即皇帝位,国号曰周,建元广顺。
  是月,弒汉湘阴公赟于宋州。汉高祖之弟刘崇称帝于晋阳,仍用干佑年号,所有者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
  二月,辽帝闻北汉主立,使招讨使潘聿捻遗其子刘承钧书。汉主使承钧复书,言「本朝沦亡,欲循晋室故事求援」。帝大喜。至是北汉主遣使如辽乞兵。
  夏四月,辽帝遣使如北汉,告以周使田敏来,约岁输钱十万缗。北汉主使郑珙以厚赂谢辽,致书称侄,请行册礼。帝大喜,命燕王述轧册命北汉主为大汉神武皇帝,更令旻妃为皇后[八]。寻遣其翰林学士卫融等诣辽称谢,且请兵。
  九月,北汉主自团柏攻周[九],帝欲引兵会之,与酋长议于九十九泉。诸部皆不欲南,帝强之。行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述轧及伟王之子太宁王沤僧等率兵作乱,弒帝,而述轧自立。齐王述律太宗之子。逃于南山,诸大臣奉之以攻述轧、沤僧,杀之,并其族党。立述律为帝,改元应历。
  世宗在位凡五年崩,庙号世宗,葬医巫闾山。
  论曰:前史尝云,创业易,守成难。吾于世宗益信。世宗地居上嗣,运属乐推,兵威不戢,关河流毒。自谓荒淫无妨,而不知诸部之心离;自谓专欲可成,而不知萧墙之衅启。三十余年血战之基业,而继继承承乃若此,守成之难,不信然欤!
  校勘记
  [一]兀欲随驾 原缺「随」字,据席本及通鉴卷二百八十六文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