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


  乡饮

  乡饮之礼尚矣。汉制飨三老于太学,所以教孝。顺治初,诏令京府直省各州县每岁以正月望日、十月朔日各于儒学行乡饮酒之礼。先日,执事者陈设礼堂,司正习礼。黎明,宰牲冶馔,主席率僚属司正至,遣伻速宾僎。比至,执事报曰:『宾至』。主席迎于庠门之外。宾西行,三让三揖,而后升堂。东西立,各拜,就坐。执事者又报曰:『僎至』。主席又迎如前礼。已而介至,各就坐。执事者告司正扬觯。司正由西阶升,诣堂中,北向立。宾僎以下皆立。司正揖,宾僎皆揖。执事者以觯酌酒,授司正。司正举酒曰:『恭维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所生』。读毕,司正饮酒,以觯授执事。司正宾僎皆揖,就坐。执事者举律案于堂中,读律者诣案前,北向立,众皆立,行礼如前。既毕,彻案。供馔宾前,次僎,次介,次主。宾主乃起,北向立。执事者酌酒授主,主诣宾前,置席上,稍退,两拜。宾答拜。执事者又酌酒授主,诣僎前,如前礼。于是宾起酬酒,僎从。执事者酌酒授宾,宾诣主前,置席上,如前礼。介三宾三僎以次酌酒,举爵饮。供汤,复酌酒。三品毕,彻馔。宾主起。僎主僚属居东,宾介三宾等居西,两拜讫,送宾出门,东西行,三揖而退。凡乡饮酒,主以府、州、县为之,位于东南。宾以致仕之绅为之,位于西北。僎以乡党年高有德之人,位于东北。介以次长,位于西南。三宾以宾之次者为之,位于宾主介僎之间。众宾序齿,僚属序爵。正以教职为之,执事者以老生为之。凡有违犯科条者,不许于良善之席。违者罪以违制。敢有喧哗失礼者,扬觯以礼责之。然台湾久已不行,但存其制而已。

  祀典

  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故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台湾为荒服之地,郑氏之时,始建文庙,尊先师也。清代因之,复祀武庙,崇武德也。若夫山川社稷之坛,城隍祝融之庙,名宦义民之祠,凡属御灾捍患者,俎豆馨香,鼚鼓轩舞,其礼重矣。延平郡王为台烈祖,精忠大义,没而为神,台人祀之。同治十三年冬,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建祠赐谥,以明季诸臣配。功德在民,敻乎尚矣!是篇所载,皆在祀典之列。若夫丛祠薄祭,则缺如焉。

  ○各府厅县坛庙表

  台南府(附郭安平)

  社稷坛:在府治东安坊,旧为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璸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治东安坊。康熙五十年,巡道陈璸建。

  先农坛:在府治东门外长兴里。雍正五年,知县张廷琰建。

  文庙:在府治宁南坊。郑氏之时所建,祀先师孔子。康熙二十四年,台厦道周昌、知府蒋毓英改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配祀先贤先儒。前为戟门、为棂星门、为泮池,后为崇圣祠。三十九年,台厦道王之麟建明伦堂堂于殿左。五十一年,巡道陈璸建名宦、乡贤两祠。五十七年,知府王珍移泮池以棂星门之外。乾隆十四年,廪生侯世辉等捐资改建,正殿居中,左右为两庑,前为大成门,又前为棂星门、为泮池,后为崇圣祠,左右为礼乐库、典籍库。门之左右为名宦祠,乡贤祠。门外之左为礼门,右为义路。又外为大成坊、泮宫坊。庙左为明伦堂。又左为朱子祠。后为文昌阁。并铸祭器、乐器。规制完备。

  武庙:在府治镇北坊。永历二十二年,郑氏建,祀汉忠义侯关羽。中有宁靖王手书之额,题曰:『亘古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修,有碑记在庙中。雍正五年,诏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祭,用太牢,乐舞八佾,追封三代,后殿为三代祠。此外,在坊里者,列于宗教志中。

  天后宫:在府治西定坊,为明宁靖王故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将军施琅建,内有施琅纪功碑。五十九年,列入祀典。岁以春秋仲月致祭。乾隆五年,镇标游击石良臣于后殿增建左右厅,以右厅祀总兵张玉麟。四十三年,知府蒋元枢修,有碑记在庙中。其后迭修。台湾奉祀天后甚多,其在坊里不列祀典者,载于宗教志中。

  府城隍庙:在东安坊府署之右,永历二十三年,郑氏建。康熙二十五年,修。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重修,增建两庑戏台,有碑记在庙中。四十二年,知府蒋元枢复修。

  龙神庙:在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

  田祖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而郑氏所建者,一在广储西里,一在保大西里,今圮。

  仓神庙:在镇北坊。雍正十年,知县林兴泗建。

  风神庙:在西门外。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建。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康熙四十七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建。

  海神庙:在镇北坊,为赤崁楼故址。光绪十二年建。

  五子祠:在镇北坊蓬壶书院之内,祀宋关闽濂洛五子。光绪十二年,知县沈受谦建。

  朱子祠:在府学之左。康熙五十一年,巡道陈璸建,岁以春秋仲月致祭。

  文昌祠:在东安坊。岁以春秋仲月致祭。

  名宦祠:在文庙棂星门之左。

  乡贤祠:在文庙棂星门之右。

  孝悌祠:在府学之右。

  节孝祠:原在镇北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祀烈女,节妇。后改建于府学之右。

  旌义祠:在镇北坊。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杨廷理建,祀林爽文之役阵没义民,岁时致祭。嘉庆十年蔡牵之役,附祀者二十有七人。

  府厉坛:在小北门外。为康熙辛丑死事台协水师游击游崇功栖神之所。前为地藏庵。雍正元年,巡道陈大辇建。祠有司议举厉祀,则于其地以行,名为北坛。岁以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致祭。先牒本府城隍设位于坛之上,祀以羊豕,下设无祀鬼神之位,陈牲焚楮,以妥其灵。乾隆十一年,知县鲁鼎梅修。三十七年,巡道奇宠格重修,有记。县为附郭,不别为坛。

  延平郡王祠:在东安坊。永历间,郡人建,称开山王庙。乾隆间,邑人何灿鸠资重建。同治十三年冬十月,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建祠列祀,春秋二仲,有司致祭。中祀延平郡王,东西两庑,以明季诸臣配,后殿中祀翁太妃,左为宁靖王祠,右为监国世子祠。

  施将军祠:在宁南坊檨子林。康熙二十五年,郡人建,祀靖海将军施琅。五十九年,地震圮。

  吴将军祠:在东安坊。康熙二十六年,郡人建,祀总兵吴英,钦赐『作万人敌』之额。祠后有楼曰仰止。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杨廷理修。后改为吴氏家庙。今圮。

  卫公祠:在东安坊府城隍庙。康熙四十六年建,祀台湾府知府卫台揆。

  吴公祠:在西定坊关帝庙右。雍正七年建,祀台厦道吴昌祚。

  蒋公祠:在镇北坊真武庙后。康熙三十年建,祀台湾府知府蒋敏英。

  高公祠:原在镇北坊关帝庙左,康熙三十三年建,祀台厦道高拱干,后移于宁南坊。

  靳公祠:在东安坊。康熙三十六年,祀台湾府知府靳治扬,后圮。

  洪公祠:在东安坊。同治二年奏建,祀台湾道洪毓琛。

  游将军祠:在小北门外厉坛后。雍正元年建,祀水师游击游崇功。

  王公祠:在东安坊清水寺街。光绪元年奏建,祀提督王德成。

  五忠祠:在安平镇水师协署之左。雍正五年,水师副将陈伦建,祀水师副将许云、游击游崇功、千总林文煌、赵奇奉、把总李茂吉。

  功臣祠:在宁南坊文庙之南,向西。乾隆五十三年勅建,供林爽文之役平台功臣牌位,则大将军太子太保大学士贝子公福康安、参赞大臣超勇公海兰察、成都将军鄂辉、护军统领舒亮、护军统领普尔普、闽浙总督李侍尧、福建巡抚徐嗣曾等三十人。栋宇崔巍,地亦宽敞,有御碑八方,高各丈余,下承赑尸赑,镌御制平台及诸功臣赞满汉文各四,上覆以亭。又有一碑立于中,刻诗一首,字大径寸。文曰:『命于台湾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诗以志事:三月成功速且奇,纪勋合与建生祠。垂斯琬琰忠明着,消彼萑苻志默移。台地恒期乐民业,海隅不复动王师。曰为曰毁似殊致(近来以各省建立生祠,最为欺世盗名恶习,因令严行饬禁,并将现有者皆令毁弃。若今特命台湾建立福康安等生祠,实因台湾当逆匪肆逆以来,荼毒生灵,无虑数万,福康安等于三月之内,扫荡无遗,全部之民,咸登袵席。此其勋绩固实有可纪,且令奸顽之徒触目惊心,亦可以潜消狼戾。是此举似与前此之禁毁虽相殊,而崇实斥虚之意则原相同,孰能横议?且以励大小诸臣,果能实心为国爱民、确有美政者,原不禁其立生祠也),崇实斥虚意在兹』。旁译满文。道光二年,饬台湾县学教谕郑兼才、训导王承纬监修,今渐倾圮。

  昭忠祠:原在县学之左。雍正元年敕建,祀台湾镇总兵欧阳凯等,后圮。嘉庆七年,奉敕再建,附于功臣祠之侧。十一年,乃设位以祭。道光元年,巡道叶始将康熙以来殉难官弁兵丁一律入祀。十三年,巡道徐宗干、知府裕铎率绅士等重修,立牌祀之。光绪十四年,改建于右营埔。

  县文庙:在东安坊,是为县学。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前为大成门,后为崇圣祠。四十二年,知县陈璸增建明伦堂于殿右。五十四年,巡道陈璸改建崇圣祠,以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雍正十二年,贡生陈应魁建棂星门于泮池之前。乾隆十五年,廪生侯世辉等捐资重建大成门,左为忠义祠,右为孝悌祠。

  县城隍庙:在镇北坊。康熙五十年,知县张宏建。乾隆十年,知县李阊权修,有记。嘉庆十二年,知县薛志亮乃广其规,建两廊。而安平镇亦有城隍庙,乾隆十四年,水师副将沈廷耀建。五十年,副将丁朝雄修。自后迭修。

  嘉义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南,康熙二十四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南,康熙二十四年建。

  先农坛:在县治东南,雍正五年建。

  文庙:旧在县治西门内。康熙四十五年,署知县孙元衡建。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改建于西门外。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后为崇圣祠。

  武庙:在县署东北隅,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祯建。

  天后宫:在县署之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瑄募建。

  城隍庙:在县署之左,康熙二十四年建。

  邑厉坛:在县治东北,康熙二十四年建。

  名宦祠:在文庙之内。

  乡贤祠:在文庙之内。

  忠义孝悌祠:在文庙之内,雍正元年奉旨建。

  烈女节妇祠:在文庙之旁,雍正元年奉旨建。

  罗将军祠:在县治东门之内,雍正二年奏建,祀北路营参将罗万仓。

  凤山县

  社稷坛:在旧县治北门。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旧县治北门。

  先农坛:在旧县治东门外。

  文庙:在旧县治北门外。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杨芳声建。中为大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后为崇圣祠。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重建。

  武庙:在旧县治东门内,雍正五年,知县萧震建。

  天后宫:在旧县治龟山之顶,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重建。

  八蜡祠:在旧县治龟山之北,康熙四十五年,知县宋永清建。

  城隍庙:在旧县治北门外,嘉庆十九年,改建于今治县署之东。

  邑厉坛:一在旧县治北门外,一在下淡水。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李丕煜建。

  名宦祠:在文庙之内。

  乡贤祠:在文庙之内。

  忠义孝悌祠:在文庙之左,雍正元年奉旨建。

  烈女节妇祠:在旧县治北门,雍正元年奉旨建。

  曹公祠:在今治凤仪书院内之东,咸丰十年建,祀前凤山知县曹瑾。

  昭忠祠:在县城外,光绪三年勅建,祀开山殉难之提督王德成、张光亮、李常孚、总兵胡国恒、福建候补道田勤生等,凤阳柳铭撰碑,在祠中。

  恒春县

  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均未建。

  文庙:在城外猴洞山上。光绪十二年,知县周有基建。中为大成殿、为两庑,前为棂星门,后为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右为学廨。

  武庙

  天后宫

  城隍庙

  邑厉坛

  澎湖厅

  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均未建。

  文庙:在文澳。

  武庙:旧在妈宫澳之西,乾隆三十一年,通判胡建伟修,今圮。光绪元年,水师副将吴奇勋改建于红木埕,法人之役被毁。十七年三月,总兵吴宏洛倡捐重建。

  城隍庙:一在文澳旧厅署之东,咸丰元年,署典史吕纯孝重修,规模不大。一在妈宫城内,乾隆四十四年,通判谢维祺捐建,有碑记;自后续修。光绪十一年乱后,通判程邦基饬绅士黄济时等重修。

  程朱祠:在城内,光绪十一年,通判程邦基建。十九年,绅士蔡玉成等捐资于祠之左建文昌阁,右筑讲坛。以书院距城稍远,以此为诸生讲学之所。二十年夏竣工。

  文昌祠:在文石书院之后,乾隆三十一年建。光绪元年,绅士蔡玉成等重建,有碑记。

  天后宫:在妈宫澳,万历间建。康熙二十二年,靖海将军施琅攻克澎湖,以为神佑,奏请加封,遣官致祭,镌文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