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台湾资料清德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德宗实录选辑
——以上见「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七。
十七日(乙卯),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左宗棠等:程文炳一军着即撤回湖北;应需饟项,着左宗棠、杨昌浚于洋款内发给,将来由鄂清算。所有余存洋款仍着存库,听候拨用』。
又谕:『电寄杨岳斌:所部暂缓遣撤;着将派查事件,赶紧查覆,再行听候谕旨』。
十八日(丙辰),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苏元春等:据李鸿章电奏「巴德纳照会称:谅山一带复到中国官兵三队,请饬撤回;澎湖本拟照约克期撤尽,迭闻此信,不无疑虑」等语。粤军早撤,必无复到谅山一带之事。惟张之洞前奏,越民有与法仇杀情事,难保非游勇勾结冒充华兵;着苏元春、李秉衡确查电覆。现在滇军及刘永福营已否一律撤回关内?日久未据岑毓英覆奏。此时滇、桂电信中途有无阻滞,着苏元春等速咨该督迅即遵旨办理,仍将滇军现在情形迅速电闻』。
二十二日(庚申),谕〔军机大臣等〕:『前迭谕岑毓英将关外滇军及刘永福营一律撤回边界,迄今日久,尚未据该督覆奏。法已退出基隆,并将虏去弁勇悉数交回;我军亟应如约迅撤,以昭大信。着岑毓英懔遵迭谕,赶速办理;毋再迟延,致干咎戾。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又谕:『电寄张之洞:前迭谕岑毓英将滇军、刘永福营一律撤回边界,迄今未据覆奏。法已退出基隆,并将虏去弁勇悉数交回;我军亟应如约迅撤,以昭大信。着张之洞速咨岑毓英懔遵迭谕,赶速办理。现闻电线中断,应如何设法急递?并苏元春派赴谅山弹压之兵,何时撤回?均着迅速电闻』。
二十三日(辛酉),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等奏:『闽省官轮被毁,解运饟械并渡勇援台,类皆转雇商轮,诸多不便。现购买「富有」、「美富」两轮,以资遣用』。下部知之。
帮办福建军务前陕甘总督杨岳斌奏:『行抵基隆大营,与抚臣刘铭传筹商防务,勤加操练,增高墙垒、深浚沟濠,以期有备无患』。报闻。
二十五日(癸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奏:『法将孤拔,已于四月十九日在澎湖病毙。所有「平安」轮船被虏之干军弁勇,应另与法官商办,俾得早日收回』。报闻。
又奏:『衰病增剧,现在中、法和约已定,请开缺回籍调理』。得旨:『览奏殊深廑系。着赏假一月,安心调理;毋庸开缺』。
二十六日(甲子),谕〔军机大臣等〕:『杨岳斌等奏「筹办台湾防务」:「澎湖、基隆、沪尾三海口,均须长泊快兵船一只;修造炮台运办各料,须装货船二只。请饬南、北洋分拨快船三只、福建船政速拨货船二只,到台备用」等语。台湾所需各船,能否照数拨往?着李鸿章、曾国荃、裴荫森奏明办理。至各船到台之后,饟项如何发给?并着妥议具奏。将此由四百里谕知李鸿章、曾国荃,并传谕裴荫森知之』。
又谕:『据岑毓英电奏:「云军三万余人已撤回二万三千余人,均抵开化、临安边界;留粤勇七千余在后弹压,陆续撤回」等语。法人现已退出基隆,专俟滇军及刘永福营一律撤回,即将澎湖退出。着岑毓英懔遵迭次谕旨,迅将关外滇军全数撤回边界,不得稍涉迁延;并饬催刘永福赶紧督率所部入关,毋任逗遛。仍将抵关日期,飞速驰奏。前据李鸿章电奏:「据教士报称云南拏获法兵四、五名,在营囚系,请饬交还」等语。并着岑毓英查明所获法兵,妥为交还。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福建巡抚刘铭传奏:奸商吞匿厘金、道员通同作弊,已将台澎道刘璈撤任查办。得旨:『刘璈着即撤任,听候查办』。
又奏:『基隆一隅自遭兵祸,民房焚毁无余,田地荒芜,流离可悯!拟请抚恤,由淡水捐输项下拨款动用』。如所请行。
以任情勒捐,革台湾宜兰县知县王家驹职。
——以上见「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
六月初三日(庚午),谕内阁:『杨岳斌、刘铭传、孙开华奏「台北解严,请将历次战守尤为出力将弁官绅及筹运出力人员奖励」各折片,刘铭传驻守台北,未能相机决策攻复基隆,本属无功足录;而各营将弁官绅,固守要隘历时甚久,迭次接仗亦能竭力抵御,自不能因督师之不力,并没行间效命之劳。惟所请奖叙,未免过优;量行核减,酌予恩施。王诗正、沈应奎均系已革司、道大员,左宗棠并未先行奏明辄令赴营,本不应给予奖叙;姑念该革员等业经渡台,不无微劳足录。王诗正着赏给五品顶戴,沈应奎着赏给四品顶戴;阵亡之总兵曾照礼、副将刘义高等均着交部照阵亡例,从优议恤』。
谕军机大臣等:『已革游击吕文经,前经降旨发往军台。嗣据杨岳斌奏请留营,复经谕令即行起解,不准逗遛;迄今已逾两月,未据奏报起程,殊属延玩!着杨昌浚、刘铭传、张兆栋迅即派员将吕文经赶紧起解,不准藉词迁延;并着将起解日期,先行奏闻。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
以台北战守出力,予提督苏得胜、郎中林朝栋等升赏衔翎有差。
初四日(辛未),谕军机大臣等:『岑毓英奏「行抵云南边界并檄令关外各营一律撤回」一折,张之洞迭次电信多系传闻之误。该督现已檄令关外各营一律撤回,越地不留一兵,以昭信义;所办甚是。现在基隆法兵已退,所有被虏弁兵悉数收回;法兵之留澎湖者,其意专候滇军及刘永福一军全数撤回后,方能照约全退。着岑毓英督催各军迅撤,刘永福所部进关后,仍速饬前赴思钦一带驻索,毋再迁延;一面将各军进关日期先行驰奏。越民之情殷内附者,编列民籍;如果相安,即着遵照前次电旨,妥筹安抚。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
初十日(丁丑),谕内阁:『鸿胪寺卿邓承修奏:「福建布政使沈葆靖被参闻警移眷出署一款,疆臣、部臣未能据实定议」等语。左宗棠等查办此案,语涉疑似;吏部议覆沈葆靖处分,亦属从轻:均有不合。左宗棠、杨昌浚着交部议处;吏部承办此案堂司各官,着查取职名,交该衙门议处。并着吏部将该藩司应得处分,另行复议具奏。沈葆靖着即开缺来京,听候部议』。寻吏部奏:遵旨改议处分。得旨:『前福建布政使沈葆靖着照部议降三级调用,大学士左宗棠、闽浙总督杨昌浚着照部议降一级留任,均不准抵销』。
十一日(戊寅),调广西布政使张梦元为福建布政使。
十二日(己卯),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张之洞:据电奏「法教入粤,流弊太多,示弱太甚」等语。传教载在条约,上年七月降旨用兵,尚谕令保护法国教民。现在基隆已退,被虏弁兵均已收回;法使业已到京,教士照约入口,有何示弱?澎湖尚未退出,正以滇省撤兵稍迟为借口;若再因阻教入粤别添枝节,以致澎湖久居不退,其为示弱不更甚耶?此等紧要关键,岂能轻听僚属、将弁之言,有意阻格。如地方莠民藉端滋闹,全在该督严饬弹压;果能实力奉行,何至生事?贺璧理致法领事信,有「法教入粤、粤督不愿」等语;何以向该督言,又谓缓来为宜?恐不足据。着张之洞速即出示晓谕,准令教士入口,以昭大信;毋得再存意见,转启群疑。设有偾事,惟该督是问』。
又谕:『电寄岑毓英:据电奏「刘永福已抵文山县,料理赴粤」等语。法人在澎,专候滇省撤兵消息。现在刘永福已将赴粤、滇军亦概入云界,法人自不能以此借口;办理亦尚合机宜。据张之洞电奏,有「已许刘永福带二千人可以安置」之语。目下该军旧部不满五百,即着于遣散粤勇内添募合成二千人,饬令迅赴思钦一带,由张之洞妥为布置;毋任在滇逗遛,以免别生枝节』。
十三日(庚辰),谕军机大臣等:『据刘铭传奏「台湾道刘璈贪污狡诈、劣迹多端,开单列款请革职查办」一折,刘璈着革职拿问,光刘铭传派员妥为看守,听候钦差大臣到闽查办。所有该革员任所资财,着该抚遴派廉干委员严密查抄,毋任寄顿隐匿。另片奏「台湾道缺,暂留陈鸣志署理,期挽积习」等语。着依议行。将此由五百里密谕知之』。
又谕:『刘铭传奏「台湾道刘璈贪污狡诈、不受节制、劣迹多端、声名狼藉」一折,本日已有旨将刘璈革职拿问,着卞宝第遴派廉干委员将该革员原籍资财严密查抄,毋任寄顿隐匿;并将抄出财产开列清单,据实具奏。将此由五百里密谕知之』。
又谕:『电寄杨岳斌:电奏已悉。该前督所部各军,着确探澎湖法兵全数退出后再行遣撤;所请赏假回籍终养,着俟派查事件覆奏到日,再降谕旨』。
——以上见「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九。
十六日(癸未),谕军机大臣等:『左宗棠等奏「查明澎湖失事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一折,此次澎湖失事,该处文武员弁未能竭力固守,致被法兵攻陷,实属咎无可辞。据奏该处向无城郭,与失守城池者有间,虽系实情;惟所拟分别惩处,尚觉过轻。副将周善初、通判郑膺杰均着革职,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通判梁岳英、都司郑渔、守备冯楚燊均着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同知关镇岳、副将陈得胜、守备梁璟夫,均着交部议处。杨昌浚、刘铭传均有地方之责,惟刘铭传困守台北,鞭长莫及,自应稍予区别;杨昌浚着交部严加议处,刘铭传着交部议处。左宗棠、穆图善办理该省军务未能援应,均着交部察议。杨岳斌于澎湖失事之时,先经催令渡台,自难兼顾;所请议处,着加恩宽免。现在法兵业已退出澎湖,防务亟应实力整顿;着左宗棠、穆图善、杨昌浚、刘铭传迅即饬选将弁前往驻扎,并慎选地方官将善后事宜悉心布置。所需轮船策应,着即资商曾国荃将「南琛」等三船调赴该处,认真训练,听候调遣。闽口捞获之船械等件应如何修整拨用?并着左宗棠等查明迅速具奏。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十八日(乙酉),两江总督曾国荃奏:南洋快船未能拨驻台湾。得旨:『着将三船赶紧修理,仍遵前旨拨赴澎湖,勤加操练,以资防守』。
二十二日(己丑),署船政大臣福建按察使裴荫森奏:购修夹舨,复设练船。下部知之。
又奏:南洋购造快船等费,请饬闽督等拨解款项。得旨:『着照所请,即由裴荫森知照杨昌浚、穆图善将应还、应解款项迅速拨解,以济急需』。
二十三日(庚寅),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杨岳斌:据奏请撤营归养等语。杨岳斌着准其回籍养亲;即将所部各营妥为遣撤,俟撤竣后再行起程』。
又谕:『闽省现已解严,王诗正所部营勇,着左宗棠督饬妥为遣撤;并饬王诗正即行回籍』。
帮办福建军务前陕甘总督杨岳斌奏:遵查李彤恩等参款。得旨:『李彤恩着即驱逐回籍,不准逗遛台湾。朱守谟着即革职,永不叙用』。
督办台湾军务福建巡抚刘铭传奏:目疾沉重,请开巡抚本缺,专办台湾事务。得旨:『本日已有旨,令杨昌浚兼署福建巡抚矣。刘铭传督师无功,正当力图自赎;着将台湾善后事宜,认真整顿,以观后效。所请开缺之处,不准行』。
以闽、浙总督杨昌浚兼署福建巡抚。
二十四日(辛卯),谕〔内阁〕:『上年四月间,特准李鸿章与法国总兵福禄诺议定越南通商事宜,无非戢兵安民之意;迨后谅山一役,不得已而用兵。越南地极炎荒,士卒每多瘴故,且相持半载,各损师徒,藩属人民亦罪锋镝;朕甚悯焉!洎十二月间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以两国本无嫌隙,力请仍照津约;往返通词,弃怨修好。朕仰维上天好生之德,并敬念列祖命将出师于天时地利、缓急进止,拨度因时,不存成见。恭铎乾隆五十四年安南撤兵迭次谕旨,权宜所值,先后同符。特照所请,命李鸿章等与法使巴特纳重订新约十条,于越南北圻边界定地通商,言归于好。现在法国尽退基隆、澎湖之兵,我亦将滇、粤各军撤归关内;彼此擒获人众,均已按数交还。从此荒服免遭兵燹,海宇共庆乂安。朝廷于此事权衡终始、审察机宜,本无穷兵黩武之心,允协修好睦邻之意。今当和局既定,特通谕中外,俾咸知朕意焉』。
谕军机大臣等:『前有旨派锡珍前往江苏,会同卫荣光查办事件。锡珍已于本日请训,拟由海道赴沪;卫荣光着俟该尚书到后,即行同赴台湾,秉公查办。所有应查各件,已交锡珍带往,与该抚公同阅看。江苏巡抚,着谭钧培暂行护理。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奏:覆陈刘铭传退弃基隆实在情形。得旨:『刘铭传仓猝赴台,兵单饟绌;虽失基隆,尚能勉支危局,功罪自不相掩。该大臣辄谓其罪远过于徐延旭、唐炯,实属意存周内,儗不于伦。左宗棠着传旨申饬。原折掷还』。
——以上见「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二百十。
秋七月初四日(庚子),谕内阁:『前据左宗棠奏:因病吁请开缺回籍,当经赏假一月,俾资调理。兹据奏称「病难速痊,恳请交卸差使,展假回籍」等语。览奏病情,殊深廑念;自应俯如所请。左宗棠着准其交卸差使,不必拘定假期,回籍安心调理。该大学士夙着勋勤,于吏治戎机久深阅历;如有所见,仍着随时奏闻,用备采择。一俟病体稍痊,即行来京供职』。
谕〔军机大臣等〕:『左宗棠奏「请交御差使展假回籍」一折,本日已有旨准其交卸差使,回籍调理矣。所有「钦差大臣关防」,即着交杨昌浚派委妥员赍京呈缴。至该大臣所统恪靖各营,现在应留应撤?着左宗棠、杨昌浚体察情形、悉心会商,奏明办理。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