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献丛刊清圣祖实录选辑


  冬十月二十日(丁卯),兵部遵旨再议:『广东海贼驾船直入甲子所港口,水师提督常进功等假托修船,不亲领官兵追剿;应将提督进功、左路总兵官张国勋俱降二级留任』。得旨:『常进功着降二级,照旧管事;张国勋着再降二级调用』。

  十一月初五日(辛巳),以海逆郑锦下投诚左都督杨富为浙江水师右路总兵官。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

  ●康熙六年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丁未)春三月二十二日(丙申),以原任山东总督祖泽溥为福建总督。

  夏四月初二日(丙午),户部议覆:『海上投诚郑世袭疏请给还伊父郑芝龙原产,查此系已经入官估价变卖之产,不便准给』。得旨:『此项田产,仍给与郑世袭』。

  初十日(甲寅),叙克厦门、铜山诸岛功,追授原任福建总督李率泰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靖南藩下都统王大用等四十六人进秩有差。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一。

  闰四月十四日(戊子),广湖道御史萧震疏言:『屯田之制,为古帝王养兵裕国之本。臣愚以为兵屯纵不即行,而投诚开荒之策未有不可立行者。查投诚之众所携家口,数倍正兵;若予以荒地、给以牛种,俾无失所,以为招徕之劝:一便也。再查绿旗兵有防御之任、投诚兵无汛地之责,是绿旗之屯田难,投诚之屯田易:二便也。近例投诚兵随标者月给饷银,岁费金钱八十余万。将来台湾平后,尚有继至之人;与其糜费养兵之资,何如使开荒芜之地。每投诚若干兵,应给荒田若干亩,岁省饷银若干两;行之三年,照田起科,是省饷而又增赋:三便也。查各省荒田尚有四百余万顷,若将此地分给投诚兵丁使之耕种,则军储日实、户口渐繁,是力田以阜生:四便也』。疏入,命户部行令各省督、抚确查垦荒事宜遵行』。

  五月初六日(己酉),兵部遵旨议覆:『海澄公黄梧归顺之后,攻剿招抚,着有劳绩。所得公爵,应准其袭替』。得旨:『海澄公黄梧投诚之后,攻取闽安镇、克复厦门,招抚投诚兵丁,实心劾力,屡着劳绩。着授为一等公,准袭十二次』。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二。

  秋七月初七日(己酉),上躬亲大政。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三。

  冬十二月十八日(戌子),升署副将随征福建中路总兵官刘进忠水师左路总兵官。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四。

  ●康熙七年

  康熙七年(一六六八、戊申)春二月初二日(辛未),广东提督常进功疏报:『逆贼魏韬啸聚潮阳海面,臣会同左翼总兵官于奋起领兵搜剿;康熙六年十月初三日,大败贼众,获伪参谋吴俊、亲信陈阿五等,贼渠弃舟潜逃』。下部知之。

  夏四月二十三日(辛卯),海澄公黄梧疏言:『海疆底定,非昔日强寇出没可比。福建全省之兵并归经制,独同安城守尚属臣标,请将城守营副将一员、兵一千名悉归经制,听总督、提督管辖』。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五。

  五月戊戌朔,兵部题:『投诚官兵,理应凛遵法纪。近见福建督、抚疏奏投诚各官骚扰地方,勒索百姓,种种不法。福建如此,他省可知;皆由该管将领钤束不严,并该督、抚申饬不力所致。请敕各省督、抚、提、镇严行禁止;若仍前弊,或被害人等告、或科道纠参,将该管将领从重治罪』。从之。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六。

  冬十一月十三日(戊申),兵部议覆:『广东广西总督周有德疏言:『广省沿海迁民久失生业;今海口设兵防守,应速行安插,复其故业』。得旨:『着都统特晋等与该藩、总督、巡抚、提督会同一面设兵防守、一面安插迁民,毋误农时,致民生失所』。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七。

  ●康熙八年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己酉)春正月二十四日(戊午),调广西左江总兵官刘进忠为广东潮州总兵官。

  三月二十三日(丙辰),以原任四川总督刘兆麒为浙江、福建总督。

  夏四月二十三日(乙酉),升广东水师副将苗之秀为广东碣石总兵官。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十八。

  冬十一月初五日(甲午),兵部题:『海上投诚郑缵昌、于大海并授左都督;今已归入正白旗,应照例改为精奇尼哈番』。从之。

  兵部又议:『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自海上投诚,授为右都督;今已归入镶黄旗应照例改为精奇尼哈番。但施琅投诚后劳绩甚多,请加伯衔』。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一。

  ●康熙九年

  康熙九年(一六七○、庚戌)春二月二十六日(甲申),叙克取铜山、金门功,授福建征总兵官一等精奇尼哈番王之鼎为三等伯。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二。

  夏四月初五日(辛卯),以故续顺公沈兴兄子沈瑞袭爵。

  十九日(乙巳),升甘肃巡抚刘斗为福建总督。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三。

  冬十月初三日(丁亥),浙江福建总督刘兆麒疏报伪宁远将军林伯馨、伪都督施轰率伪官一百四十四员、兵一千六百九十名、船十只自台湾赴浙投诚。下部议叙。

  十一月初七日(庚申),授台湾投诚伪官林伯馨、施轰为左都督,陈雄、黄麟、蔡龙为都督同知,林居、王国忠、陈秋、陈■〈王吉〉、王祖、郭俊为都督佥事;余授职、赏赉有差。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四。

  ●康熙十年

  康熙十年(一六七一、辛亥)春正月十六日(戊辰),靖南王耿继茂疏言:『臣父子、祖孙受国厚恩,忝列王爵;捐躯报效,乃臣职当然。奈臣自去岁八月至今,旧疾日剧;闽省滨海重地,寇盗蠢动不测,病躯岂能料理!臣长子耿精忠侍从多年,在臣军前阅历又经四载,尽堪报效;伏祈恩赐管理军务,俾祗奉简书,以任国事』。得旨:『览王奏积劳成疾,情词恳切;准伊子耿精忠暂管军务。王仍加调理痊愈以副朕倚任至意』。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五。

  夏六月二十八日(丁未),以故靖南王耿继茂子和硕额耿精忠袭爵。

  秋八月己卯朔,福建总督刘斗疏报:『海寇自撤水师之后,帆樯出没,侵犯靡常,甚至在各岛屿盖造房舍。臣等密商机宜,配发水陆官兵陆续搜剿;今已搜剿六十余岛,斩溺贼众五千三百八十余人、生擒贼三十八名,烧贼木城七座、房宇二千九百二十余间』。下部知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六。冬十月十七日(乙未),靖南王耿精忠疏报台湾伪总兵柯乔栋率伪官五百四十九员、船十一只投诚。下部议叙。

  十一月初八日(乙卯),追叙海贼献福州全城功,加已故福建巡抚宜永贵拜他喇布勒哈番;并前所有一等阿达哈哈番,合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命其孙宜廷辅袭职。

  十五日(壬午),平南王尚可喜以疾疏请其子尚之信回粤暂管军务。从之。

  十二月二十六日(癸卯),兵部题:『凡投诚各官,除近海沿边省分缺出,准督、提保题补用外,其余各省投诚官着有功绩、才技优长者,该督、提保题,仍令赴臣部照例考验;果与保题之处相符,准照投诚年分推用。如或不符,应将保题之督、提照徇庇例处分』。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七。

  ●康熙十一年

  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壬子)夏四月二十二日(丁酉),先是,承恩伯周全斌病故,吏部题奏;奉旨:『周全斌敕内虽无袭次,但自海外带领战船、率众投诚功大,作何承袭?着再议』。至是议覆:『应准予承袭一次』。从之。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八。

  秋七月初九日(壬子),以故承恩伯周全斌子周公仁袭爵。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三十九。

  冬十一月十一日(壬子),升浙江巡抚范承谟为福建总督。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四十。

  ●康熙十二年

  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癸丑)春三月十二日(壬午),平南王尚可喜疏言:『臣年七十,精力已衰,愿归老辽东。有旧赐地亩房舍,乞仍赐给;臣量带两佐领甲兵并藩下闲丁、孤寡、老弱共四千三百九十四家,计男妇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五名口。其归途夫役口粮,请敕部拨给』。得旨:『王自航海归诚,劾力累朝,镇守粤东,宣劳岁久。览奏年已七十,欲归辽东,情词恳切;具见恭谨,能知大体,朕心深为嘉悦!今广东已经底定,王下官兵家口作何迁移安插?议政王大臣等会同户、兵二部确议具奏』。

  二十七日(丁酉),议政王大臣等议:『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复归辽东,应如所请。但该王之子尚之信仍带领官兵居住粤东,则是父子分离;而藩下官兵父子、兄弟、宗族亦至分离。今粤省已经底定,既议迁移,似应将该藩家属、兵丁均行议迁。惟广东左、右两营绿旗官兵,仍留该省作何归并之处?兵部另议』。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四十一。

  夏五月十六日(乙酉),调云南鹤丽总兵官赵得胜为福建海澄总兵官。

  秋七月初三日(庚午),平西王吴三桂疏言:『臣驻镇滇省,臣下官兵家口于康熙元年迁移,至康熙三年迁完,虽家口到滇九载,而臣身在岩疆已十六年。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难报;惟期尽瘁藩篱,安敢遽请息肩。今闻平南王尚可喜有陈情之疏,已蒙恩鉴,准撤全藩;仰恃鸿慈,冒干天听,请撤安插』。得旨:『王自归诚以来,克殚忠荩,戮力行间,功绩懋着;镇守岩疆,宣劳岁久。览奏请撤安插,恭谨可嘉!今云南已经底定,王下官兵家口作何撤移安插?着议政王大臣等同户、兵二部确议具奏』。

  初九日(丙子),靖南王耿精忠疏言:『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祗以海氛叵测,未敢遽议罢兵。近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俞旨;伏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余年,仰恳皇仁,撤回安插』。得旨:『王祖父以来,世殚忠荩,戮力行间,功绩懋着;及王袭封镇守,劳着岩疆。览奏请撤安插,恭谨可嘉!今福建已经底定,王下官兵家口作何搬移安插?着议政王大臣等会同户、兵二部确议具奏』。

  二十八日(乙未),议政王大臣会议:『福建今已底定,地方有防守官兵;靖南王既请自福建迁移,应将王本身并标下十五佐领官兵家口均行迁移』。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四十二。

  八月初六日(癸卯),议政王大臣等会议:『平西王吴三桂具题请撤安插,应将王本身并所属官兵家口均行迁移在山海关外,酌量安插。云南地方,有土司苗蛮杂处,不得稍疏防御;今既将王迁移,应暂遣满洲官兵戍守;俟戍守官兵到日,该藩起程。满洲官兵如何派拨及四营绿旗官兵作何归并?该藩沿途须用钱粮人夫等项,具厅该部评议』。又一议:『吴三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平定,总无乱萌;今若将王迁移,不得不遣兵镇守。兵丁往返与王之迁移,沿途地方民驿苦累;且戍守之兵系暂居住,骚扰地方,亦未可定。应仍令吴三桂镇守云南』。得旨:『吴三桂请撤安插,所奏情词恳切,着王率领所属官兵家口俱行搬移前来。其满洲官兵,不必遣发;如有用满兵之处,该藩于起行时另行奏请,然后遣发。俟官兵到后,王来亦不至迟误。余依议』。

  十五日(壬子),差礼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傅达礼往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往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炳往福建,经理各藩撤兵起行事宜。

  十八日(乙卯),命侍卫传谕福建总督范承谟曰:『尔向有贤声,与他人不同;且福建边疆重地,海氛未靖,尔其益加勉励,副朕委任。于常例赏赐外,加赐衣帽及内厩鞍马一匹』。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四十三。

  冬十一月初四日(己已),平西王吴三桂疏言:『臣部下官兵家口,三十年来蒙恩豢养,生齿日众。恳将赐拨安插地方,较世祖章皇帝时所拨关外至锦州一带区处更加增廓;庶臣部下官兵,均沾浩荡之恩矣』。得旨:『王所属官兵家口迁移远来,自应安插得所,俾有宁居,以副朕怀。此所请增赏地方,着速议具奏』。

  十二月二十一日(丙辰),差往贵州备办吴三桂夫船刍糗事务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荫穆哈驰驿到京,奏称云南贵州总督甘文焜向臣等言:『吴三桂于十二月二十一日杀云南巡抚朱国治,以所部兵反。前差往搬移吴三桂家口侍郎折尔肯等被留,臣等星夜驰驿来京』。上召议政王大臣等面谕曰:『今吴三桂已反,荆州乃咽喉要地,关系最重。着前锋统领硕岱带每佐领前锋一名,兼程前往,保守荆州,以固军民之心;并进据常德,以遏贼势。前往官兵,若沿途住歇秣马,必至迟误;着派户部贤能司官于每日宿处,齐备草豆应付。其陆续遣发大兵往剿之处,着议政王大臣等速议具奏』。

  二十二日(丁巳),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疏报:『吴三桂反,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甲寅为周王元年。贵州提督李本深叛应之;前同党务礼于差往贵州兵部主事辛珠与笔帖式萨尔徒不及行,俱不屈死。云南贵州总督甘文焜闻变,仓卒出贵阳府,将十余骑自随,日夕行数驿;十二月初八日至镇远府,镇远桥守将已应贼,率兵围之。甘文焜度不免,手刃其子,遂自刎。笔帖式亚图、华珊亦自杀,贵州巡抚曹申吉降贼。贼兵遂逼镇远,渐入楚境』。疏入,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