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献丛刊清圣祖实录选辑


  二十九日(戊辰),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题报:『臣于八月十一日率领官兵,自澎湖进发。十三日,入鹿耳门,至台湾。十八日,郑克塽及伪文武官俱已薙发;宣读赦诏,郑克塽等欢呼踊跃,望阙叩头谢恩。所有郑成功之子伪辅政公郑聪等六人,郑锦之子郑克塽及其弟伪恭谨侯郑克举(壆)等九人、伪武平侯刘国轩、伪忠诚伯冯锡范等子弟及明裔朱桓等十七人并续顺公下官兵家口、海澄公家口俱拨船配载,官兵陆续护送,移入内地;并移咨侍郎苏拜及督、抚,听其安插。其余伪文武各官家口,见在趣令起行;兵丁愿入伍及归农者,听其自便。至于江、浙、闽、粤各省被获男妇,臣仰体皇仁,已悉令回籍。其伪册印、札付已次第追缴,仓库人民户口册籍、舰艘军器,俱令巡海道线一信等察收』。下所司知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

  九月初十日(戊寅),谕吏部、兵部:『向来海寇窜踞台湾,出没岛屿,窥伺内地,扰害生民。虽屡经剿抚,余孽犹存;沿海地方,烽烟时警。迩者滇、黔底定,逆贼削平;惟海外一隅,尚梗王化。爰以进剿方略咨询廷议,咸谓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长驱制胜,难计万全。朕念海氛不靖,沿海兵民弗获休息。特简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前往相度机宜,整兵进征。该提督忠勇性成,韬钤夙裕,兼能洞悉海外形势,力任克期可奏荡平;遂训练水师、整顿战舰,扬帆冒险,直抵澎湖鏖战力攻,大败贼众,克取要地,立奏肤功,余众溃遁。台湾慑服兵威,乞降请命;已经纳土登岸,听候安插。自明朝以来,逋诛积寇始克殄除;濒海远疆,自兹宁谧。此皆该提督矢心报国,大展状犹;筹划周群,布置允当;建兹伟伐,宜沛殊恩。施琅着加授靖海将军,封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以示酬庸。前进剿云南官员曾各加一级、兵丁赏赉一次,项因该提督所统官兵出海进剿,勤劳堪念;已经照云南例,加级赏赉。复思官兵远抵海疆,冒险剿寇,非滇、黔陆地用兵可比;在事官员着再各加一级、兵丁再赏一次,以示特加优渥至意』。

  冬十月初十日(丁未),九卿、詹事、科道以海寇底定,请加尊号。上曰:『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因从未向化,肆行骚扰,滨海居民迄无宁日,故兴师进剿。即台湾未顺,亦不足为治道之缺。朕观古来史册,盛世无屡赦之事。此时虽颁赦加恩,小民未必均沾实惠;治天下之道,但求平易宜民而已,何用矜张粉饰!且吴三桂剿灭后,颁赦未久;今又以升平行赦,殊觉太烦。朕但愿以平易之道,图久安长治,不顾烦扰多事。可将朕意传谕九卿、詹事、科道知之』。寻大学士等奏:『臣等遵旨传谕诸臣,诸臣言台湾虽在海外,乃海贼历年占踞、凭恃其险,侵扰沿海居民。今皇上指授庙略,剿抚兼行,海贼遂尔向化、皇上威德加于海外,自古以来未有能及。臣等非不知皇上以易简之道治天下,不尚粉饰;惟皇上功德,实越古昔帝王:非加上尊号,无以慰臣民仰载之愿』。上曰:『海贼乃疥癣之疾,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若称尊号、颁赦诏,即入于矜张粉饰;不必行』。

  十二日(己酉),礼部议覆:『山西道御史张集疏言:台湾既平,请修辑「平海谟庙」,颁示史馆;与「平逆方略」一同编纂。又从前剿灭流贼、平定各省及今荡平吴逆,皆行祭告典礼。今台湾系从未开关之地,尽入版图;郑逆乃积纪负固之余,一朝归命。祭告之礼,亦宜举行』。从之。

  十九日(丙辰),广东广西总督吴兴祚疏言:『广州七府沿海地亩,请招民耕种』。上谕大学士等曰:『前因海寇未靖,故令迁界。今若展界令民耕种采捕,甚有益于沿海之民。其浙、闽等处地方,亦有此等事。尔衙门所贮本章,关系海岛事宜甚多,此事不可稽迟。着遣大臣一员前往展立界限;应于何处起止?何地设兵防守?着详阅确议,勿误来春耕种之期』。

  二十八日(乙丑),福建提督施琅疏言:『舟山等处伪总兵有兵丁船只在海岛者,俱遣人招抚;令聚集一处,以杜奸宄』。上曰:『施琅所奏招集各岛船只,筹划周详,甚为可嘉!此等见在海岛船只及伪官兵丁,着施琅严加确察,俱行收抚;务尽根株,毋贻后患』。

  命吏部侍郎杜臻、内阁学士席柱往勘福建、广东海界,工部侍郎金世鉴、副都御史雅思哈往勘江南、浙江海界。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二。

  十一月十一日(戊寅),上谕差往福建、广东沿海边界侍郎杜臻等曰:『迁移百姓事关紧要,当察明原产给还原主。尔等会同总督、巡抚安插,务使兵民得所;廉洁自持,勿似从前差往人员所行鄙■〈王〈巛上贝下〉〉也』。

  二十六日(癸巳),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疏辞靖海侯世袭。得旨:『卿亲统官兵直入大洋,平靖海氛,劳绩茂着。特封侯爵,以示酬庸。其祗遵成命,不必控辞』。

  十二月十九日(丙辰),调浙江总督施维翰为福建总督。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康熙二十三年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甲子)春正月二十一日(丁亥),福建提督靖海将军侯施琅疏请设台湾镇守官弁。上问大学士等曰:『尔等之意若何』?李霨等奏曰:『据提督施琅奏云:「台湾有地数千里、人民十万,弃之必为外国所踞;奸宄之徒窜匿其中,亦未可料」。臣以为守之便』。上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镇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当之策。若徙其人民,又恐失所;弃而不守,尤为不可。尔等可会同议政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再行确议具奏』。寻议政王大臣等议覆:『行令福建督、抚、提、镇详议』。从之。

  二月十四日(庚戌),福建提督靖海将军侯施琅疏请将拣选征台官兵九百余名补入内地官兵数内。上曰:『进剿台湾官兵冲冒险阻,远涉波涛,效力甚久。今海逆方平,即行裁去,殊属可悯!理当存留。应行文展界尚书杜臻、学士席柱并料理钱粮侍郎苏拜等公同会议,将闽省陆路官兵内裁汰老弱,即以征剿台湾官兵补额,务令得所』。

  三月初五日(辛未),福建巡抚金鋐疏报海上乌洋、舟山伪将军房锡鹏、周云隆、伪都督阮继先率伪官一百余员、兵四千一百余名投诚。下部知之。

  初六日(壬申),以福建投诚伪将军刘国轩为直隶天津总兵官。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帝皇实录」卷一百十四。

  夏四月初二日(丁酉),天津总兵官刘国轩陛辞。上谕曰:『台湾地方阻声教者六十余年,尔素怀忠诚,值施琅督兵进剿,首先归命;是以特授为总兵官,以示优眷。但天津地方近在畿辅,与别省不同;尔宜加意抚辑,使兵民相安、盗贼屏迹。且尔从闽海来归,并无亲知故旧,当尽职以副朕怀』。又谕曰:『朕嘉尔海外倡率归诚,且孤身远来;今当赴任,殊为可念!故于常例之外,赐尔白金二百两、表里二十疋、内厩鞍马一匹,以示异数』。

  十四日(己酉),差往福建料理钱粮侍郎苏拜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疏言:『台湾地方千余里,应设一府三县,设巡道一员分辖。应设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分为水陆八营。澎湖应设副将一员、兵三千,分为二营。每营各设游、守、千、把等官』。从之。

  十六日(辛亥),九卿等议覆:工部侍郎金世鉴疏言:「皇上德威遐布,海外悉宁。浙江沿海地方,请照山东等处见行之例,听百姓以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给发印票,船头烙号。其出入,令防守海口官员验明印票、点明人数。至收税之处,交与该道计货之贵贱、定税之重轻,按季造册报部。至海口官兵,请于温、台二府战船内各拨二十只,平定台湾所获哨船拨八十只,令其分泊,防守巡逻」。俱应如所请』。从之。

  五月初二日(丁卯),调浙江总督王国安为福建总督;裁浙江总督缺。

  初十日(乙亥),升参领杨文魁为福建台湾总兵官。

  十八日(癸未),台湾总兵官杨文魁陛辞。上谕曰:『台湾远在海隅,新经底定。将弁立功者颇多,俱未简用;因尔系旧人,可以委任,故特简为总兵官。彼处新附兵丁以及土人、黑人,种类不一;向来未沾教化,不知礼义。尔莅任,务期抚辑有方;宜用威者慑之以威,宜用恩者怀之以恩。总在兵民两便,使海外晏安,以称朕意。至于海洋为利薮,海舶商贩必多;尔须严饬,不得因以为利,致生事端,有负委托』。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

  秋七月二十二日(丙戌),召问学士席柱曰:『朕前日未曾问及提督万正色、施琅,伊等品行若何』?席柱奏曰:『陆路提督万正色为人忠厚和平,居官亦优』。上曰:『万正色前督水师时,奏台湾断不可取。朕见其不能济事,故将施琅替换,令其勉力进剿,遂一战而克。万正色、施琅二人今相睦否?席柱奏曰:『二人阳为和好,阴相嫉■〈女石〉』。上曰:『施琅何如』?席柱奏曰:『施琅人材颇优,善于用兵;但行事微觉好胜』。上曰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褊浅,恃功骄纵:此理势之必然也』。

  九月十三日(丙子),兵部题:『原任福建总督姚启圣修理兵船、兵器浮冒钱粮四万七千余两,应行追赔』。得旨:『姚启圣攻取台湾,着有劳续;着免其追赔』。

  十四日(丁丑),户部等衙门遵谕议覆:『福建、广东新设关差,止将海上出入船载贸易货物征税,其海口内桥津地方贸易船车等物停其抽分,并将各关征税则例给发监督,酌量增减定例』。从之。

  二十六日(已丑),兵部等衙门遵旨会议:『续顺公沈瑞于康熙九年袭伊叔沈永兴公爵,康熙十三年逆贼刘进忠反,沈瑞被掳台湾。虽受伪印,但其时沈瑞年纔十三,尚在幼少;且不忘国恩,协谋内应,以待我大兵。至康熙二十年十一月为同谋伪镇朱友出首,全家被害。此公爵仍应世袭;俟查明应袭之人,具题承袭』。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

  冬十月二十五日(丁巳),九卿、詹事、科道,遵旨会议:『今海外平定,台湾、澎湖设立官兵驻札;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硝黄、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从之。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

  十二月初三日(甲午),户部议覆:『福建巡抚金鋐疏言:「康熙二十年,绿旗官兵俸饷不敷银四万五千六百两,请行拨补具题」;应如所请。但册内有海澄公黄芳世多支司库银二千三百六十两,相应着伊家属赔完』。得旨:『黄芳世效力行间,且又身故;所用钱粮,着免其追赔。余依议』。

  十三日(甲辰),先是,侍郎苏拜等疏言:『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明裔朱桓等俱令赴京。其武职一千六百有奇、文职四百有奇,或愿回籍、或愿受职,应听部察例议叙;兵四万余人,愿入伍、归农,各听其便』。上命郑克塽家口亲族及刘国轩、冯锡范本身家口,俱令遣发来京。其伪官并明裔朱桓等,俱于附近各省安插垦荒。余如议』。至是,郑克塽等至京;上念其纳土归诚,授郑克塽公衔,刘国轩、冯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仍令该部拨给房屋、田地』。

  十四日(乙已),谕兵部:『征剿罗剎所需藤牌、官兵,应分遣司员至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于安插垦荒福建投诚官兵内选择五百人,令地方大臣给银赡其妻子,兼为整装遣行。又传令八旗汉军察明福建等处投诚官兵内善用藤牌及滚被刀者,勿论主仆,开列名数并器具送部。其在天津郑克塽、冯锡范诸处。亦遣人察取前项人员、器具。闻福建有双层坚好藤牌,移文提督施琅选取四百并所用片刀速送至京』。

  --以上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

  ●康熙二十四年

  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乙丑)春二月二十八日(戊午),上命大学士明珠、一等侍卫通图等传谕天津总兵官刘国轩曰:『朕抚御寰区,聿臻治理;止台湾余孽一线尚存。虽属小岛未平,犹处海滨弗靖。尔刘国轩身为渠党,乃能仰识天时,劝令郑克塽纳土来归,朕心嘉悦!授尔总兵官之任。闻尔家口众多,栖息无所。京城房舍人有定业,况价值不赀,尔安从得之。今特赐尔第宅,俾有宁居,以示优眷』。

  --见「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

  三月初五日(乙丑),黄旗汉军公郑克塽题请叙郑聪等投诚功,部议不准。上谕大学士等曰:『大兵进剿,郑聪等同郑克塽即献台湾投诚;久踞海岛之寇,尽行消灭。伊等着准议叙』。

  二十二日(壬午),福建兴化总兵官吴英陛辞;上问曰:『尔有所陈否』?吴英奏曰:『台湾设兵六千,请半为镇守、半为屯种』。上曰:『边地屯田,古有成法。尔具疏来,朕自酌行』。

  二十七日(丁亥),福建提督侯施琅疏请恤赏进剿澎湖伤亡兵丁,部覆:『毋庸议』。上谕大学士等曰:『凡军功议叙恤赏,俱关紧要。如迟延日期,往返咨查,恐奸宄之徒舞文作巧,易生弊端。朕思此等贫兵,早给一日恤赏,使得早受一日实惠。此后着一概速行议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