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传记
- 郑成功传
郑成功传
第一时期:三王举兵及与郑氏之合从三王之覆明也以自王,其复明也以自帝,而其主动为吴三桂。是时吴据云南、贵州、四川,耿据福建,尚据广东;其地连亘西南,占中原之半。吴以据地广,且经历久,故以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起兵叛清。遂遣使告耿、尚,耿、尚应之。又遣使告郑氏。于是以翌年四月,郑经以檄告天下(檄文甚长,兹略)。一时采薇之客、蹈海之子,所在消匿山洞,各以千人、二千人相率奔走于三王之麾下。至是合从抗清之策以成。
第二时期:耿、郑交恶与其媾和耿、郑以起兵异趣故、壤土相接故,遂生种种冲突之原因。一、经东迁后,安逸日久,故兵甲钝敝,舟亦不多。耿以为易侮,欲离郑氏独自进取。二、经向耿借漳、泉二州地募兵,耿难之。三、耿使海澄总兵赵得胜起兵,得胜不役,降于经,经授得胜为兴明伯左都督,耿衔之,遂构兵。郑将取同安、降守将张学尧。王进者,清勇将也,降于耿。王进功子藩锡逐之以降于郑,进功亦寻降。于是耿命进与郑师争泉州。是时合从军且解散,而吴三桂之仲裁大使适至。是年十月,吴命礼曹周文骥平耿、郑。时耿、郑方战于兴化,得三桂命,以强敌未灭、内相争非谋,各议罢兵。翌年正月,耿遣使台湾,正疆境,以枫亭为界,通盟好,修婚姻焉。
第三时期:三王降灭与郑氏之孤立自合从军兴,清廷大震,几殆矣。然未尝合围,又未尝各以兵北向,清廷得分兵应战,且又以各有顾恋也。
尚虽约合从,然不敢出兵,又翻覆无常。其弟之孝又不从命,清授为平南将军。之信心动,乃以康熙十六年再降于清,至十九年被诛。
耿虽与郑通好,内实不慊。十五年八月,耿出兵仙霞岭,其将士大半亡归于郑。耿氏故封,日渐削减,清攻其外,郑攻其内,耿忧愤不知所出。适清康亲王招耿,耿遂降;时亦为康熙十六年。
是时清以攻耿兵攻郑,郑氏将屡败,经遁入台湾。郑去而吴三桂益孤。康熙十七年八月,三桂死,其孙世璠立,兵力益弱。清得专意于郑氏军。
综此三时期,前后凡五年,而合从军解。而其影响及于郑氏者,则使清廷对于郑氏而生二大主义。
第一为弃地主义,清将赖塔主之。方经归于台湾也,赖塔以书与经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台地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棘,生聚教训,有年于兹。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灭,中外一家,若能保境息民,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市之日本,于世无患,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涂炭。惟足下图之』!第二为略地主义,清将姚启圣、施琅等主之。姚屡阻梗和议,施本郑将,善水战,亡归于清,自陈台湾必可取之。此主义属于外臣者多。
而使清廷从第二主义以行者,其分因则以经对于第一主义而要求海澄为互市之地。至其总因,以是时海外孤岛,又忽有意外之风云,而与清廷以大好机会。国家多难,重以内忧,明王不兴,既伤逝者。呜呼!此何事?此何事?吾闻之故国民,明招讨大将军郑经以归台后五年,即永历三十五年正月,卒于台湾之东宁府。
●第十六节台湾亡
呜呼!我掷笔何忍言!成功之卒也年三十有九,经之卒也年三十有五。吾国民前途之运命随郑氏尽矣!南溟巨浸之中,绵延故明正朔垂二十余年,天厌朱德,元臣隤丧,吾国民奈何无滴泪溅之!经之卒也,其长子克■〈臧上土下〉次当立。克■〈臧上土下〉严肃沈毅,有成功风。或曰非郑氏子,乃立其次子克塽。克塽者,顽儿也。
于是清廷侦知之,且用兵矣。顾以南征辽远,动辄丧师,风涛险恶可怖,北人南来不谙水战,迟之又久而未得水军将其人。越二年,以闽督姚启圣之荐,授万正色为陆路提督、施琅为水师提督,内外决议,以明年大举攻台湾。
时郑氏水军将曰刘国轩。国轩素有将略,行军略仿成功。永历三十二年之役,国轩尝以寡兵亡满汉士卒三万余人。闻清师且大至,定以澎湖为第一防御地,募集民兵,修整战舰,自妈祖、台屿以次列炮城二十余座。沿海设短墙,置矢石,连亘三十余里。厉兵秣马,以待大战。
明年六月,清大军发自铜山,国轩自督兵二万应之。既战,南潮涨荡如山,清军前锋船冲折不可收拾,国轩乘之,清前锋军蓝理伤焉。十八日,清进取虎井屿。明日,施琅誓师,分兵大进,压清师而下,战酣,自辰至申,清兵势益励,国轩败,急乘舸自吼门佚。清军遂得澎湖。是役也,郑氏失部将一百六十五人、士卒四千八百五十三人、战舰二百余艘,兵尽力竭,殆不可战。
已矣!故明四百年之余烈,郑氏三十余年之辛苦经营,一朝乃大去!越一月,郑克塽遣冯锡珪、陈梦炜赍降表以投于清将施琅之军,附缴延平王金印一、招讨大将军金印一、公侯伯将军银印五,版籍数千里,户口百余万。琅驰奏清廷,清主许之,授郑克塽汉军公,以下有差。自郑成功起义,凡三世,三十八年,迄明永历三十八年,台湾亡。
呜呼!吾闻之台人,台之南安,成功庙在焉。庙有像,相传甚肖成功。距台亡十七年,清以成功明室遗臣,非乱臣贼子,诏改葬成功及子经于南安。今日台南、南安两地闻郑氏遗裔犹绵绵众且多也。
●第十七节郑氏亡后之台湾
自甲午以前,凡吾中国之民始终不负我祖国者,台湾人也。始郑亡之年,迄甲午之岁,中间仅二百年,而台人奋身思起、求复郑氏之基业者,历史氏犹能道之。请述概略可乎?
第一:康熙三十五年七月,台南新港人吴球拥朱佑龙为主,称朱明后裔起师,事发被诛。
第二:康熙四十年十二月,诸罗人刘却谋起师。先时置樟脑屋瓦间,中夜焚之,台人大感动,推却为盟主。翌四十一年二月,事平。
第三:康熙六十年,台人朱一贵自称故明后裔,四月举兵罗汉门,迫台湾府城。时在台文武吏争遁。同时南路杜君英起于下淡水,北路赖地起于诸罗。七日全台悉定。一贵自称中兴王,改元永和。既,闽督满保、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讨之,一贵被擒,越二年乃平。
第四:雍正九年三月,凤山人吴福生起师,越一月平。
第五:乾隆三十五年九月,台南大穆降民黄教据冈山谋乱,翌十月平。
第六:乾隆四十八年,漳人严烟至台湾,创立天地会,未几,党徒弥漫全台。其北路(诸罗、彰化间)以林爽丈为主,其南路(台湾府城以南)以庄大田为主。五十一年十一月,南北路相应起师。林爽文置盟主府于彰化,改元顺天。五十二年十月,陕甘总督福康安讨之。十一月,林爽文被擒。未几,庄大田亦就缚。十二月平。
第七:乾隆六十年二月,天地会员陈周全起师于彰化,未几平。
第八:嘉庆十年,海寇蔡牵掠福建沿岸,乘间入台湾,自称镇海威武王,改元光明。五月寇竹堑,十一月犯淡水,遂袭凤山东港。翌十一年三月,犯噶玛兰(今宜兰)之乌石港,败,遂遁去。
第九:嘉庆十二年九月,朱濆据噶玛兰之苏澳以起师,未几遁去。
第十:嘉庆十六年,高夔起师于台北之柑园,事发被诛。
第十一:道光二年,噶玛兰人林永春起师,未几平。
第十二:道光四年十月,凤山人许尚谋起师,事觉被诛。其党杨良斌自称元帅,攻凤山城,未几平。
第十三:道光十二年十月,嘉义人张丙起师,自号开国大元帅,改元天运,围嘉义城。翌十一月平。
第十四:咸丰三年,凤山人林供起于漳、泉地方,奉洪秀全天德年号,自称镇南大元帅,犯凤山城。五月,犯台湾城。七月,平。
第十五:咸丰四年八月,噶玛兰人吴瑳起师,占领厅城,自为厅长,越月平。
第十六:同治元年三月,戴万生起师陷彰化城,自称东王。同时林戆晟自称南王,翌二年九月就擒。三年平。
第十七:光绪十三年八月,台人犯施九段举兵彰化,围其城。北自牛骂头、西自鹿港一带皆应之。翌月平。
其终:光绪二十七年,清、日开衅和成,以台湾全地让于日本。时台抚唐某自称伯里玺天德,守之。未几遁归。台湾再亡。
光阴如驶,忽忽二百数十年。前于此之台湾为何属?后于此之台湾为何属?披图检视,其色再易,吾国民何未之见?凭吊城郭,欷歔畴昔,骚人墨客,连袂杂沓,而求所谓爱国士夫如玛志尼、古鲁家、阿圭鸦度者流,吾国民何未有其人?吾国人负有文明古国民之资格,又优占膏腴沃壤、广大无垠之国土,东亚盟主,未遑多让。而顾使国势日益穷蹙,以如今日。欧洲入十九世纪,生息蕃殖,已无余土,乃发明所谓殖民主义者,流为学说,着为政策,莫不鹰瞵鹗视,骧腾虎步,各以其相当方法,集中于亚东大陆之一隅。今日吾国内地,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何片地绝壤非此主义之所流行者?而吾国民何犹未之觉?呜呼!吾国其无国民也耶?其真亡也耶?凡国大患,莫无国民若。
国民者,国之干也。使有国民,虽无国而亦国;使无国民,虽有国而亦不国。台湾已矣!自余四百余州,吾宗祖之所庐墓、孙子之所田宅,奋袂而起,吾国民将何以处之。呜呼!其存其亡,事在今日,岂有他哉,自决而已!
于是传郑成功既终,乃敢告我国民曰:吾悲台湾,非仅悲台湾,实悲中国;传郑成功,非仅传郑成功,实传我将来无量数之国民。我之所言,止于此语,遂辍笔。
郑成功世系表
郑成功年谱明天启四年成功生于日本平户
五年二岁
六年三岁郑芝龙攻广东海丰嵌头村。
七年四岁郑芝龙犯铜山、闽山。
熹宗崩,信王即位,魏忠贤诛。明崇祯元年五岁郑芝龙降。
流寇起。
二年六岁明下袁崇焕于狱。
三年七岁明授郑芝龙都督。
成功归自日本平户。四年八岁五年九岁郑芝龙破刘香于福建。六年十岁七年十一岁满洲定官名,改沈阳为盛京。八年十二岁郑芝龙再破刘香,弟郑芝虎死之。九年十三岁满洲建国号曰清,改元崇德。十年十四岁明削芝龙官。
清兵攻朝鲜,王李信降。十一年十五岁成功入南京太学,补弟子员。十二年十六岁清兵陷济南,德王被执。十三年十七岁芝龙任福建参将,累迁三省总戎大将军。十四年十八岁李自成陷河南,杀福王常洵,陷南阳,杀唐王聿镆。十五年十九岁十六年二十岁李自成自称天武大元帅,改襄阳曰襄京。
清主皇太极殂,子福临立,改元顺治。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十一二岁李自成僭称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三月,陷京师,毅宗自经。
明吴三桂乞师于清,清兵入燕京,遂定鼎。
明福王即位于南京。明年,改元弘光。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二十二岁清兵陷南京,挟弘光帝北去。郑芝龙等拥立唐王,改元隆武。
张国维以鲁王监国绍兴。
隆武赐成功国姓,拜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是年,成功迎
母田川氏于日本长崎。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二十三岁成功封忠孝伯。
清兵杀隆武并及周王、益王、辽王。
清兵攻泉州,成功母田川氏自杀。
郑芝龙降清,遂北去。
成功始起义师。
明永明王监国,改元永历。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二十四岁成功奉永历正朔,归自南澳。
二年(清顺治五年)二十五岁永历奔南宁,又自浔州奔于肇庆。
成功子经生,立为嗣子。
三年(清顺治六年)二十六岁永历封成功为延平公。
四年(清顺治七年)二十七岁成功并郑联军。
瞿式耜死节。五年(清顺治八年)二十八岁成功攻漳浦。六年(清顺治九年)二十九岁清使芝龙作书招成功,不应。七年(清顺治十年)三十岁清封芝龙为同安侯,谕成功劝降,不应。八年(清顺治十一年)三十一岁清又谕成功,不从。清幽芝龙于宁古塔。九年(清顺治十二年)三十二岁成功破安平镇及惠安、同安、南安三邑。十年(清顺治十三年)三十三岁成功将黄梧降于清,发郑氏坟并害其亲党。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三十四岁成功将甘辉攻宁德,杀清将阿克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三十五岁成功进封为延平郡王,议大举取南京,兵号八十万。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三十六岁永历帝在永昌,以诸臣叛,遂入缅甸。
成功败绩于金陵,甘辉死之。
帝在缅甸。
十四年(清顺治十七年)三十七岁清将军达素率满汉兵伐成功。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三十八岁帝在缅甸。
成功逐和兰人于台湾,取之。清主殂,第三子玄烨立,改元康
熙。
清杀郑芝龙及其子弟十一人。十六年(清康熙元年)三十九岁永历帝崩于云南。
成功卒,子经嗣,仍奉明永历正朔。十七年(清康熙二年)清军攻经,经退保铜山,失金门、浯屿二岛。十八年(清康熙三年)十九年(清康熙四年)二十年(清康熙五年)二十一年(清康熙六年)二十二年(清康熙七年)二十三年(清康熙八年)清以书招经,经不从。二十四年(清康熙九年)二十五年(清康熙十年)二十六年(清康熙十一年)二十七年(清康熙十二年)清平西王吴三桂以云南、四川、贵州叛。二十八年(清康熙十三年)清平南王尚之信以广东叛,靖南王耿精忠以福建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