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传记
- 清耆献类征选编
清耆献类征选编
雍正元年,卒;年六十有二。乾隆八年,祀山东「名宦」。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八十一(「将帅」二十一)。
蓝理
蓝理,福建漳浦人。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将军,统师征之。理于浙江迎降,为乡导;破伪都统曾养性于温州。十五年,随师入闽,授建宁游击。十七年,都统赉塔等败「海贼」于蜈蚣山,复长泰县;理在事有功。十八年,迁灌口营参将。十九年,贼将何佑领众屯乌屿,理随昭武将军提督杨捷分三路夹击,大败之。总督姚启圣令理分兵守高浦,辞不赴;又以虚兵冒饷事,为启圣所劾。奉旨革职;下部议罪,拟杖徒。理自请剿「海贼」赎罪;上允之,发台湾效力。
二十一年,提督施琅奏署右营游击,委管舟师。部议以前经获罪,不准所请;特旨允行。时琅统师进剿,贼将刘国轩分众拒守澎湖。理偕游击曾成等首先冲击,毁沈其舟,为飞炮所伤;裹创力战,自辰至午,杀贼殆尽,遂克澎湖。台湾平,功加左都督,以参将先用。
寻丁忧。三十六年,服阕,引见;上谕兵部:『蓝理效力行间,着有劳绩;升授副将,补神木营副将』。旋擢宣化镇总兵,挂「镇朔将军」印。
二十九年,调浙江定海镇。三十二年,以保奏闽省功加人员蔡明等不合,部议降二级,以功二次抵销。
四十二年,调天津镇;赐孔雀翎及冠服,并御书「所向无敌」额。四十三年,以旧伤疾作,请解任;上曰:『蓝理勇于军旅,勤劳懋着;自简任总兵,整饬营伍、和辑兵民。览奏,虽旧疾屡作,医治即可全愈。着照旧供职,不必求罢』。并赐御医诊视。四十五年三月,偕直隶巡抚赵宏燮请于直隶所属荒洼田地开垦水田;上命理先于天津试垦,冬后奏闻。嗣内务府总管黑硕子等奉旨往勘,以理所开垦稻田计百五十顷入奏;报闻。
六月,擢福建陆路提督;御书「昼锦萱荣」额,赐其母苏氏。四十六年,上南巡,理迎驾于扬州;赐御书「勇壮简易」额并衣一袭。四十七年,丁母忧;奉旨「在任守制」。五十年二月,盗首陈五显等纠众二千扰泉州永春、德化等县界;六月,理始以「五显潜匿山榖,附近贼巢村落安集如故」入奏,奉旨:『督、抚、提、镇平时不能恤民训兵,及事出又不能相机剿抚,纵容盗贼骚扰地方又不即行奏闻,转称百姓照常安集。凡盗伙至三、四十人,百姓尚且畏避;况数千人为盗,岂得谓百姓安居旧业乎?此系掩饰己过,巧行诳奏甚明。着该部严察议奏』。寻议革职治罪;得旨:『蓝理前曾奏称:「福建地方有臣与水师提督吴英料理,可保宁谧。倘犹有盗贼、臣无面目再觐天颜」。今盗贼窃发,不能即行剿抚,迄今尚未尽获;且蓝理居官不端,殊为溺职!着革职,从宽免交刑部』。先是,福建总督梁鼐面奏「理贪劣,克扣兵丁钱粮,贻害地方」;上念其人材壮健,未治罪。至是,福建巡抚觉罗满保会同浙闽总督范时崇劾理贪婪酷虐、流毒士民状;上命兵部侍郎觉罗和托等往审。寻奏『理霸市抽税,婪赃累万,流毒已极;应斩立决』。得旨:『蓝理应依议处斩。但在台湾、澎湖对敌时,夺勇向前,曾着劳绩;着从宽免死,调取来京入旗』。五十四年,大军分三路剿策妄阿喇布坦,理吁请赴军前效力;上以其骁勇、熟练军机,赐总兵衔,随都统穆尔赛协理北路军务。
五十七年,以病回京。五十八年,卒。上追念理功,特旨免所追银,遣其妻子回原籍。
——右「国史馆本传」。
公讳理,字义甫,号义山;漳浦人。蓝氏于南宋自青州迁闽;族二万,人多将材。公幼膂力过人,读书一过不忘。弱冠,能诗文;而不得志于有司。是时,郑氏负嵎台湾,靖南王跋扈之形已露;公知闽难正未已,乃改习韬略。
康熙十三年十月,耿精忠反,康亲王统大师临闽。公时年二十八,杖策间道谒军门,陈平贼机宜;王署为前锋,破仙霞关,屡战有功。十五年,提督段公某荐授松溪游击。时「海寇」猖獗,公剿抚有方,百姓安堵;擢灌口参将。一如在松溪时,乡人父老为立生祠。上官过使诛求不遂,诬以虚冒兵粮,罢职。
二十二年,靖海将军施公琅征台湾,奏公嫺方略、且习海道,檄署水师提标右营游击。六月,领前锋,驾哨船发铜山。贼哨屯花屿、猫屿,公出不意,自以轻舟薄之;子母炮连环递击,沈其数舟。贼退守澎湖,公即安抚岛民。越一日,始进兵;贼将曾遂、沈诚率众五万来迎,公指挥将士,出入贼舟,杀伤无算。用火攻,沈其舟十,余贼已败散;而南潮适至,舟为潮所涌,迫近贼城。贼复合,以孑钩我舟,不得行;火罐、火箭,彼此互攻。贼有飞天鼠者,衔刀缘樯而上,手扪我舟帆索,一跃而下;公弟瑶,应手斩之。公手杀八十余人,身被十余创。正酣战时,忽飞炮摩公腹,肠出晕绝,瑶从后抱持;公裹创少顷即苏,复带创奋臂大呼「曾遂」名,直捣中坚,贼稍却。大军继至,前后夹击,杀沈诚等大小头目七十余,其众死者二千余人;旋取虎井及桶盘屿。翌日,官军分道而进,与靖海将军直趋娘妈宫;贼迎战,自辰至酉,焚沈贼舟无算。又以计攻其炮船、乌船共二十一艘,舟中贮火药皆自烂,杀伪将军曾遂等四十七人、伪监督以下三百余人、无名者万二千人,海水为沸;贼从吼门遁去,降伪将军杨德等一百六十五人及其众五千,遂克澎湖。公请将军驻师三日,察夷伤、检兵器、后扬帆抵鹿耳门。时提督吴公某为贼所困,公率亲丁冲阵,自午至酉不解;遂飞盾跃过伪中军舟,连斩巨魁十余及正副水手六人,复跃而还,贼气夺。又凿沈其巨舰二,围遂解。乃引军入港,屯安平。盖澎湖、鹿耳门,重险也;二险失,而贼无藩篱之固矣。七月十五日,郑克塽遣伪官冯锡圭、曾蜚、朱绍熙诣军门纳款,台湾平。靖海将军以公裹创血战首功上,廷议蓝某革职参将,依有名外委官例,加十九等,拔左都督,记余功二次。有旨:『蓝某首宜先用』;公以二亲年高,乞终养。
明年,丁外艰。二十七年,起复;于赵北口召见行在,问澎湖血战之状,圣祖仁皇帝令解衣验炮痕。吏部以公原革职案,仅授神木副将;特旨赐白金三百两,挂「镇朔将军」印。未至,擢宣化镇总兵。
三十一年,调浙江定海镇。定海者,旧之舟山也,负山带海;时新立县治,屯重兵。公通商惠民,地辟货聚,居然一都会矣。尝四摄宁波提督事;在浙东凡十年,调天津镇。召募丁夫开稻田数千亩,岁获万余石充军需营田;奏上之,圣祖不许,赐名「蓝田」,着为世业。
擢福建陆路提督。至则浚漳州城壕、除奸锄恶、举贤任能,令行禁止;而势豪巨室多不便,赂两院吏胥万金,造飞语中伤公。而封疆大吏因旧嫌,转以捕盗不力上奏。吏议欲付刑部治罪,圣祖仅与罢职而已。俄飞语上闻,令对簿。当是时,文致罗织,公不能辨、亦不欲辨,几蹈不测,而圣明终念澎湖之功,又从宽典编人旗籍。
五十四年,大军征泽旺,将军富宁安出西路,大丧军实;公率子国英、国庭、国定、国柱自备资斧,从将军真穆赛出东路,驻二十五台。当师之初出也,上谕穆赛:『蓝某谙练行间,汝宜亲信,大有裨益』。至是,上又云:『蓝某用兵合机宜,久已知之。今驻二十五台,正合朕意』。
五十八年,以疾征还;未至,卒于天津蓝田庄。圣祖命公妻子以丧归漳浦,除其旗籍;有公案未完者,一切免议:犹以澎湖血战功也。
尝论自古名将多不善终,而公又肮脏不合于众。圣祖尝云「蓝某率真」,又尝赐御书「勇壮简易」四字:公之生平尽之矣。公固以澎湖之战知名,而开营田以作军食,有营平、武乡之风。虽遭物议,蒙圣明照察,始终矜全;亦亘古所未有。当四十二年扈从行在,赐所射鹿,令弟荆门总兵瑶驰归祭祖,敕建生祠。其提督福建也,特恩封赠三代皆荣禄大夫、一品功加左都督,曾祖妣以下皆一品大夫:并属异数。其他宸翰累褒、赉予优渥列行于状者,未暇悉数焉。
百二久耳公名,不得其实;适文孙田璧相遇任城,出公状以家传为属,乃依状叙次其略云。
——右「家传」,盛百二撰。
天津城南五里,有水田二百余顷,号曰「蓝田」;因田为康熙间总兵蓝理所开浚也。河渠圩岸,周数十里。蓝尝召闽、浙农人,督课其间;土人称为「小江南」。
--右「纪闻」,陈康祺撰。
--以上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八十一(「将帅」二十一)。
赵邦试(蔡老等)
赵邦试,河南柘城人;任福建同安镇标右营游击。
康熙十四年,「海寇」郑锦陷漳、泉属邑,邦试随提督施琅复海澄,尽取厦门、金门、渐山十九寨。叙功,授左都督,给一等云骑尉世职。
二十二年,贼帅刘国轩遁台湾,琅进讨,国轩领贼二万、战舰二百,于牛心湾山头诸处环筑炮台;大兵由铜山进抵澎湖,破其战舰,贼死无算。自是贼累战累败,大兵纵火焚贼船,邦试被炮阵亡。同时死事者,水师提标原任左营都督同知管千总事蔡老、原任后营都督佥书管千总事王友、原任左营署都督佥事管把总事王显、原任前营署副将管千总事林鹏、副将杨熙重、林连得、林启祥、黄瑞、郑平忠、署副将黄胜、杨春、林卫、陈孟虎、黄志禄、陈成福、都督佥事林登阁、参将方英、兴化镇标把总李跃龙、平海营把总游嵩、水师提标右营外委把总吴麟、欧春。事平议恤,邦试以左都督系正一品、无级可加,给恤银如例,廕守备;老赠右都督,友、显、登阁俱都督同知,熙重、连得、启祥、瑞、平忠、鹏、胜、春、卫、孟虎、志禄、成福俱都督佥事,英副将,俱廕卫千总;跃龙、嵩,廕卫千总;余恤如例。老、友、显、登阁、熙重、连得、启祥、瑞、平忠、鹏、胜、春、卫、孟虎、志禄、成福、英、嵩、麟、欧春,皆福建人;跃龙,顺天人。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三百四十五(「忠义」十五)。
姚昌
呜呼!求世之本行于今世,其犹有耶,抑亡也?才不足与有为,退而修子弟之职者,有之矣。抱负殊绝,致崇阶卒弃去、跧伏而不出以养其亲,吾未见其人也。若文山姚公,其庶几者耶!
公讳昌,字凤和;文山其别字。系出江南徽州;七世祖迁浙江余姚,曾祖讳某再迁杭州,始为仁和人。祖讳某,负才早没。考讳某,以孤子知名;构翼鸿堂,藏书数千卷。生子三,公其季也。生四岁,亦孤。母潘孺人,年甫三十,矢志抚之。稍长,问母『吾父安在』?母泣曰:『汝父没久矣』!即恸绝。
既就傅,读书必求其义训;每更端请益,塾师或穷不能答。十五岁,试文,补弟子员;余艺事,性而能之。杭故参议黄公汝亨,号名家;塚孙讳灿者,偕其弟负门第,召诸少俊为文讌,公数百言立就。酒半,投壶乐宾;算多独贤,莫有钧者。旋出射戟枝角饮辄连中。黄骇叹,赠古研、墨各一,以子归焉——今敕封孺人者也。
岁辛酉,靖海侯施公琅奉命取台湾;闻公才,檄至幕府。公念母,不欲往;潘孺人趣曰:『能报国,取出身,不必独在文章也』。同学生并为「秀才从军诗」赠行。遂至闽,与施侯论合,参与密谋。癸亥六月出洋,风猛,舟颠簸;接战,小不利。或献策:悬辘轳舟中,士乘其上,随波俯仰,即不苦瞑眩。公力赞其法曰:『我士习水不若寇,非此无以制胜也』!再战果捷,斩首万二千,遂复澎湖。贼犹恃险曰鹿耳门者,石沙隆起两崖间,舟莫敢飞越。公曰:『此地利耳;可以气势夺。若从万岩乘胜趋鹿耳,守者意不及,疑神兵自天而下,必鸟兽散;泅而攫其舟,可入也』。施侯以为善。即日乘风进发,直抵鹿耳门;万众噪呼,海水为起立,骤高数十丈。戈船衔尾而前,拔其水砦;贼奔溃,穷蹙出降,三十六岛尽拔。捷闻,论功外委官,首施侯子世骠及公;并加十九等,授左都督,仍各纪余功二次。
初任在闽海,音问阻绝,或妄传公战没;潘孺人昼夜哭曰:『儿故不欲行;杀儿者,老寡妇也』!且哭且呕,若有虫啮腹,痛辄绝;月一作,作三昼夜,乃平。公归治之,百方不愈;橐金尽,鬻所乘马取药。藩孺人止之曰:『儿方以武功进,马不可弃也』!公泣曰:『儿以从军,致母得奇疾。每闻呻吟声,心即裂;敢复仕乎?武职多在边海,如险远不得奉版舆往,即方寸乱,安能复任事;愿终身守吾母,不复出矣』。当是时,施侯子与公叙阶埒,仕至福建水师提督;其叙亚于公,藉战阶取节钺,若参、游以下犹数十人。或劝公出,终不应。
丙戌,潘孺人没,毁甚;持服历三十六月。或疑过礼,则泫然应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中月而禫;礼诚不可过也。顾吾母节未彰,报德无所遂。吾哀焉固且无穷,敢歉于三年之实乎』?兄早卒,抚其孤;推遗产、御外侮,甚有恩。家居久,涵养深粹;老不废学,工书、精诗笔。既不仕,以授诸子。长世荣,廪监生;次鸿雯,山阴县学生;次宪发,并国子监生。
岁庚子,余典浙江乡试,举世荣。明年,典会试,世荣复中式殿试,赐二甲第四人进士出身,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又明年,遇新天子登极,恩封公如世荣官。踰旬,讣至京。盖公于十一月十七日卒于家,年七十有二。公素无疾,以疽发左股,数日遂殆。弥留,戒鸿雯等:『我死,魂魄恋吾母;葬我母墓侧』。无他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