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耆献类征选编

  会有裁并监司之令,因解任。归,杜门却扫,足迹罕至郡城;课督诸子,教以忠孝大义。甲寅,耿精忠反,台湾贼据海澄;有言于公者曰:『盍一见乎?可以免难』。公正色曰:『生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叱去。乙卯夏,贼围漳州;时次子鏻为海澄公裨将,守东门。贼劫公至城下,使招鏻降;公厉声大呼:『儿努力坚守,勿以老人为念』!贼怒,牵之而去。城破,鏻巷战死,阖门为俘;公曰:『鏻儿死王事,吾无憾矣』!丁巳二月,大兵复漳州,贼遁去;公与子鐦等乘闇扶携山,而元配黄恭人并诸幼子为贼执赴台湾。人以公且不能堪,而公壮志不少挫也。戊午六月,「海寇」复犯澄邑及长泰,公再被执;渠帅曰:『崛强老,犹在乎?今日顺则生,不顺则死』。公慷慨曰:『吾年七十余,死固其所也』。曰:『如诸儿何』?公曰:『儿曹死生有命,吾头可断、志不可夺』!目直上视,气勃勃不可御。贼本无意杀公,幽之密室。历年余,终不屈;朝夕诵文信公「正气歌」以自壮。一日,顾谓子铣曰:『吾久辱,不死何为』?遂不食。数日后,病甚;肃衣冠,命铣扶掖,北向再拜曰:『臣死,命也!当为厉鬼以杀贼』。因慷慨悲歌,大书「惟忠惟孝,可以服人」数字,呕血数升而死__时康熙十八年六月望日也;年七十有四。逾年,耿逆伏诛,台湾相继归附;子鏻以殉难,赠都司佥书。
  其孙法,以别驾谒选至京,叙公行事闻于朝;而睢阳同年生汤斌为之传。
  赞曰:公扬历中外,所至具有声绩。年七十余,已去官;而父子先后殉寇难,可不谓贤欤?公先世中丞公,当明嘉靖时,治河、抚军,名业烂然;司马公,于万历间平岑溪、府江诸蛮,功最着:载在史册,班班可考。他如太仆之刚直、方伯之清介,皆有足多者。而公父子以死事着勳名节义,岂独甲于闽南哉!
  ——右「传」,汤斌撰。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三百四十四(「忠义」十四)。
  迈图
  迈图,满洲正白旗人;姓佟佳氏。父乌进,世居哈达;国初来归,任典仪。
  迈图初任二等侍卫;顺治五年,从征山东,破贼首蒋静刚于锯齿牙山岩。十五年,隧信郡王多尼征明桂王朱由榔。至贵州,连破其将李成蛟于凉水井、李定国于双河口;定国走鲁噶立寨,复击破之。
  康熙十三年,逆藩耿精忠叛,迈图随康亲王杰书征之,授行营总兵。十四年,大军自仙居趋黄岩。至半山岭,伪都督刘秉仁纠众万余拒;迈图偕副都统吉勒塔布等奋击,斩贼三十余。十五年,克建阳县关厢,败伪总兵王姓三千余众。
  十六年正月,「海逆」郑锦伪总督赵得胜、伪将军何佑等拥众四万据兴化,于城西北太平山屯营二十六,伏贼万余于白茅山为援。迈图随宁海将军拉哈达先攻其伏,贼败;追至太平山,尽破其营,斩得胜于阵,复兴化。佑退踞泉州;二月,进击,拔之,贼败遁。
  十七年,随平南将军赉塔击郑逆伪将军刘国轩、吴淑等于蜈蚣山,拔其营七;复长泰县。二十五年正月,授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兼佐领。五月,叙功,授云骑尉。
  二十九年六月,署前锋统领。八月,随裕亲王福全剿厄鲁特噶尔丹于乌兰布通,阵殁。部议给祭葬如例;特命加祭一次,諡「忠毅」。子玛喇,袭云骑尉。三十年,追叙迈图功,加世职为三等轻车都尉。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三百四十五(「忠义」十五)。
  李兆庆
  李公讳兆庆,字赖甫;闽之安溪人。初号渔叔;追思父念次公之德也,更自号惟念,故世称「惟念先生」云。
  公兄弟四人,并力学着声;而公尤魁梧多奇节。为文不假绳尺,奥淹闳博。屡试,辄高等。明季闽海弗靖,甲族、富室畏缩伏草间,往往不能自保。公独聚宗党,择山中高阜,鸠工筑室百堵,守御具备。巨寇突至,连日夜攻之,卒不得志而去。公复设立教条,乡里兢兢奉约束,远近赖以保全者甚众。乡人有沦于贼者,倾赀赎之;初不问其识与不识也。岁乙未,家陷于贼。仲兄雅称武健,持矛薄贼垒门,竟全其家属而归;人服其才且勇,谓亦公素德足以感之云。
  乱定,归旧居,楗户却扫。藏书数簏幸无恙,诠次点定;课子弟诵读,声琅然达丙夜。
  今学士,其长公也。辛丑,贡于乡。甲辰,自京师还里,修宗祠,定春秋祭期。远祖坟墓久湮没荆榛间,殆不可考;公按谱牒、征邻翁,搜而得之者,凡四焉。更修辑家乘,访求先世问答遗文。凡所以为祖考计久远者,靡不殚力从事:盖其诚孝如此。
  庚戌,学士成进士,读中秘书;遇覃恩,封公如其官。癸丑,请假归。未几,滇、黔告变,八闽相继逆命,阻绝声教者三年,学士抗不屈。王师南下,间关遣使,具蜡丸密陈道里险易、进取机宜状;卒成恢复之功者,学士禀公之教多也。上以学士忠贞懋着,特晋秩,命入都陛见;公促使叱驭。而学士念公年老,迟回久之,不得已后行;至福州而公卒。
  公生平厌绝纷华,向慕往哲;时有心得,与理学语录默相契合。故能践履笃实,大节不苟如此。年六十有七。
  子四人;学士名光地,次鼎征、光垤、光坡。
  赞曰:余与学士同官京师,以德业相砥砺。其学浩博渊通而持守坚定,一遵程、朱,不为世儒游移之说;与余有乳水之合。后乃得闻封公之懿行,盖家学渊源有自矣。当学士之奉命赴都也,宜星言夙驾。而公察其意次且不果;知其以己老病;故外示矍铄而私语其室曰:『度子行濒至,我乃可死耳』。盖生平重大义,家庭相勖,一然诺不敢宿;况君父之际乎!使学士顾恋亲恩,愆期不进;虽奉含殓,非公意也。公卒后,又值「海寇」突犯,依阻凭险,尽有漳、泉之地;撤晋江桥梁,自以为天堑不可飞度。学士奋然,墨縗誓旅,凿山开道,请王师;椎牛酾酒,士马饱腾。造舟为梁,一日夜捣其巢穴;贼以为自天而降,溃败不可复支。尽复两郡,还之朝廷。以文学侍从之臣,功在封疆;人乃知儒者之功用,果非虚谈无实效也。至尊嘉叹壮猷,行将仿王文成故事,河山带砺,以报殊庸。此固所以成封公之志,余亦拭目聿观厥成焉。故因传封公而并及之。
  ——右「传」,汤斌撰。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百四十三(「卓行」一)。
  李盐(孔立)
  义士李盐,字伦表;杭州郡学诸生,福建巡海道陈公大来之幕客也。为人厚重醇朴,外不足而内有余。陈公喜诙谐,善挥霍,多声乐之嗜。伦表则力崇俭素,终年不近色;与人言,呐呐然不能出诸口:事事与公相左——虽由性然,亦欲以身谏耳。若是,则公宜惮弗与居,即居亦不久;孰意其亲之、爱之、信而任之,历十余年如一日,虽骨肉周亲不啻也。
  甲寅之变,耿藩遣使持檄至,约与同叛。时公方视事,见檄发指,对使手裂于公堂。入谓伦表曰:『纲常坏矣!吾辈处此,当若何』?伦表曰:『公意何居?盖先叩两端而后决其是也』。大来曰:『海道不辖兵,难以议战;惟集同城文武,合谋奋死力图守,以俟天兵之至。济,则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伦表曰:『善。但守则必需积贮,乃今库帑磬悬、仓无斗粟,奈何?且虑同城文武,未必皆心此心;姑尝试之可耳』。言毕,促公早出。讵意集众之令未下,而所属文武已先易服以示右袒。且虑当堂毁檄、明示不从,耿藩问罪之师旦暮即至,池鱼、林水之殃在所不免;肘腋之内即有伏戈反向,冀邀功于首事之一人者。公甫出,即退;谓伦表曰:『事不谐矣,有死无贰!但少一程婴、杵臼,为宗祀计。虽忠,不孝为可虑耳』。伦表曰:『先生岂疑我哉!设有不讳,我当存之。此头可断,此言不敢食也』!公笑曰:『知君必尔;姑以前言戏之』!言讫拜托,伦表亦拜而受之。公自是勇于殉难,无纤毫内顾于衷矣;遂偕妻、妾、爱女共二十有一人,同时缳首。时公四子,惟居长一人名汝器者,年十五、六;余皆黄口。殡殓死者、调护生者,皆以一身任之。然任之非易事也!此时地覆天翻,人心叵测;既以叛者为是,即指不叛者为非。同城文武,保无欲绝龙、比之后,以快操、莽之心者乎?此同时僚釆之可虑也。且前此海禁甚严,公亦奉命惟谨;有愚民嗜利忘害,违禁出洋以冀非常之获者,公必杀无赦。是以漳、泉二郡之民,奉公者戴之如母、藐法者疾之若仇;乘此纪刚蔑绝之时,保无迁怒于噍类,以快其私忿者乎?此遐迩人心之可虑也。是此四孤也者,实为众射之的。此即当日程婴、杵臼合谋谓「立孤难而死易」,杵臼匿假孤于山中,婴出谬举,取假孤与杵臼而杀之,真孤始得苟延之势也。当日为屠岸贾者一,此时则遍地皆其人矣。伦表以一身抚四孤,既三倍于程婴受托之数;又以一身充二役,安所得伪匿假孤之杵臼而杀之?其难之又难可知已。伦表则施妙用于其间,欲为忠臣抚孤,先结不忠者之心以消其忌。且此际之奸民,不惮死者而惮生者、不畏忠臣而畏逆臣,权在故也。伦表往来其间,饮酒剧谈无虚日,诸孤赖以安枕。
  未几而藩使复至,移诸孤及伦表入省城安置。时海上有事,伦表虑生者行后,诸棺毁于兵火;且俱在海道署中,此时摄篆者系伦表同乡故,不令他徙,将来代之者至,岂复能容?故力请缓期,俟择土瘗棺而后去。使者不能待,欲先挟诸孤以行;伦表以明哲保身之术授之,使先行而已后至。孰意诸孤行后,郑锦率海兵登岸,耿割漳、泉二郡与之,使画疆而守;居其地者,无兵符不得出境。是以诸孤在省、伦表在漳,风马牛不相及矣。伦表安厝诸棺,各得其所;又皆覆以浅土,为将来移葬之地。
  时有总兵赵得胜者,驻兵海澄;料陈公必有厚积,计欲发其所藏。生前寄心腹者,惟伦表一人,未有不知其处者;执赴海澄讯之。与纪纲孔立同日被逮,立则陈氏之义仆也;挺身而前,谓:『司锁钥计出纳者,惟我一人;李乃西宾,焉与内事』!赵曰:『果如是,当直言无隐』。立曰:『主人素轻财,俸钱人手,随时散去。况负积逋,以数万计;有亦偿债,岂获存留』!赵不信,拷之,所招如故;■〈犭旁〉掠至数百而不死。次日,复讯如前,始毙杖下。立妻有殊色,赵将内之;叹曰:『主为忠臣,夫为义仆;岂可以一人事仇而玷全家各节乎』!自经而死。赵志未遂,复将有事于伦表。时耿、郑不睦,郑疆告警,檄赵出师;赵系伦表于狱,俟归日处分。伦表幽囚困苦,备尝惨酷。
  后赵以抗耿被杀,伦表得脱。返漳不数月,而王师至矣;耿乞降,郑亦复归于海。伦表遣人逆诸孤,为扶榇还乡计。讵料郑兵伏于草莽,夺陈氏诸孤而去;伦表抢地呼天,谓『我勤劳数年,冀抚诸孤成立,扶丧北返;然后冒死叩阍,乞圣天子奖誉忠臣而恤其后。乃今若是,是我负托九原;为善不终,何以见知己于地下』!触顶流血,怨艾不已。时在新海道毓贤王公署中,王公劝慰再四,虽强为眠食,而五中摧裂,膏肓之疾遂胎于此矣。自是日渐尫羸,医卜皆云不吉。王公谓其子曰:『汝不劝父生还,必作异乡之鬼;汝能免于不孝乎』?其子泣谏,不从;必欲以身殉知己。王公曰:『汝殉知己固宜;但闻两尊人在堂,望汝甚切。古之侠士,有亲在,不敢以身许人者;汝独厚友而薄亲。权其轻重,无乃不可乎』?伦表闻之,幡然失色;乃诣诸棺所,哭别而行。
  夫以病躯历远道,兼以所欲弗遂,愤而继之以劳;求其弗死,不可得矣。然犹幸不死于道,而死于家。天报善人,惟此一着;其余皆不可问他。其尊人告予曰:『吾儿易箦之前,命家人设五神位于中堂,祀东、西、南、北及中央土之五帝;家人询其故,谓「五帝奉上帝诏而来,将有以命我也」。家人曰:「若是非特免灾,且多后福矣」!对曰:「不然。其所以命我者,乃使治鬼,非治民也」。言讫,从容谈笑而逝』。予谓果如斯言,始足以服为善者之心;否则,福善祸淫之说,几乎谬矣!夺颜回以年、斩伯道以嗣,皆若前车之既覆者矣。仁义道德之事,孰肯复为之哉!
  ——右「传」,李渔撰(按耿降在康熙十五年十月)。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百四十七(「卓行」五)。
  ●清耆献类征选编卷六
  冯溥
  吴兴祚
  姚启圣
  杨捷
  万正色
  施琅
  吴英
  吴郡
  王文雄
  蓝理
  赵邦试(蔡老等)
  姚昌
  周洽
  谢■〈羽辛〉
  冯溥
  冯溥,山东益都人。顺治三年进士;四年,补殿试,改庶吉士。六年,授编修。十年五月,迁司经局洗马。七月,迁国史院侍读。十一年,授国子监祭酒。十三年正月,迁弘文院侍讲学士。十二月,转秘书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
  十六年九月,擢吏部右侍郎。十一月,给事中张维赤疏言:『向例各部郎中等咨送学道,听候吏部掣签;遇别项应升缺出,理合扣留。今郎中吴六一等待掣学道,竟行别补,显系蒙混徇私』。上命吏部回奏。时尚书孙廷铨、侍郎石申并暂假,溥奏言:『学道员缺,以各部送到郎中、员外、主事考补;乃旧例也。此次已奉特旨停考,止论俸深部员及知府应升者补用。吴六一等虽经保送,不复候者学道;遇别项缺出应即升补,实非蒙混。臣初任吏部,此事同礼部公议,非臣一人所得行私』。奏入,事得释。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转左侍郎。时左都御史阿思哈已奏停各省巡按,因议遣大臣二人巡察督、抚,设衙署于城东西,听其召募书役。溥疏言:『国家设立督、抚,皆系重臣。今弗信之,又遣两大臣稽察;权既太重,势复相轧,保无下属仰承胥役恣横之弊?况创设衙署,劳顿费民,事多不便』。疏入,遂寝前议。二年四月,御史李秀疏劾『溥与尚书孙廷铨同郡同官,腹心相结。廷铨目疾,百事瞶瞶;凡遇会推、会议,溥任意徇私,毫无顾忌。廷铨弟举人廷铎于会试后赴部考取推官,廷铨借名回避,实假手于溥,无异自定优考。大臣藐法,何以振肃百僚』!上谕责李秀恣词诟詈,仍命廷铨与溥回奏。溥奏言:『下第举人赴部考选推官、知县,本无不许大臣子弟拣选之例。考试时糊名,公阅取定高下。孙廷铎试卷见贮部库,请敕满、汉诸臣公同磨勘,则公私自见』。疏入,报闻。七月,溥乞假迁葬。五年七月,命以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六年,充会试副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