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人列传

  《易图明辨》是专辨宋儒所传"太极"、"先天"、"后天"-即所谓"河图"、"洛书"等种种矫诬之说。这些图是宋元明儒讲玄学的唯一武器,闹得人神昏眼乱,始终莫明其妙。但他们说是伏羲、文王传来的宝贝,谁也不敢看轻他,看不懂只好认自己笨拙罢了。明清之交,黄宗羲、宗炎兄弟,始著专书辟其谬,东樵曾否见他们的书不可知(按胡渭前、毛奇龄著《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已直斥埋学字崇拜的《图》、《书》均出于宋人伪托,尤斥朱熹不遗余力),但他却用全副精力做十卷的书,专来解决这问题。他把这些图的娘家找出来,原来是华山道士陈抟弄的把戏,展转传到邵雍。又粑娘家的娘家寻根究底,原来是误读谶纬等书加以穿凿附会造出来的。于是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旁门左道,和《易经》了无关系。我们生当今日,这些鬼话,久已没人过问,自然也不感觉这部书的重要。但须知三百年前,象周濂溪《太极图说》(周濂溪,程朱理学初创者周敦颐的别号)、朱子《易本义》一类书,其支配思想界的力量,和四书五经差不了多少。东樵这种廓清辞辟,真所谓"功不在禹下"了。《洪范正论》的旨趣,也大略相同,专扫荡汉儒"五行灾异"之说,破除迷信。因此他能在学术界占重要位置。
  万充宗也是初期经学界一位重要人物。充宗名斯大,浙江鄞县人,康熙二十二年卒(1683),年五十一。父泰,字履安,黄梨洲老友,履安有八子,都以学问著名(万泰,明崇祯举人,清初道服隐居;八子为:斯年、斯程、斯祯、斯昌、斯选、斯大、斯傋(gou) 、斯同,世称"万氏八龙"。)。充宗行六,最幼的是季野(斯同)。八兄弟皆从学梨洲(万斯选字公择,万斯傋字允诚,都服膺王学。斯选卒,黄宗羲恸哭说:"甬上从游,能振蕺山之绝学,公择一人耳。"刘宗周绝食死,其遗著均由斯傋设法保存,全租望称其为"蕺山之功臣")。
  季野称史学大师,而充宗以经学显。梨洲替充宗作墓志铭,述其治学方法曰:"充宗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何谓通诸经以通一经?经文错互,有此略而彼详者,有此同而彼异者。因详以求其略,因异以求其同,学者所当致思也。何谓悟传注之失?学者入传注之重围,其于经也,无庸致思;经既不思,则传注无失矣,若之何而悟之。何谓以经解经?世之信传注者过于信经,......充宗会通各经,证坠辑缺,聚讼之议,涣然冰释;奉正朔以批闰位,百注逐无坚城。......"读这段话,充宗的经学怎样做法,可以概见了。充宗著书,有《学春秋随笔》十卷,《学礼质疑》二卷,《仪札商》三卷,《礼记偶笺》三卷,《周官辨非》二卷。《周官辨非》价值最大。《周官》这部书,历代学者对他怀疑的很不少,著专书攻击而言言中肯者,实以此书为首。
  万氏兄弟皆讲风节,充宗尤刚毅。张苍水(煌言)就义,他亲自收葬,即此可想见其为人。可惜死得早了,若使他有顾、黄、阎、胡的年寿,他所贡献于学界怕不止此。
  同时还有一位学者,不甚为人所称道而在学术史上实有相当位置者,曰姚立方。立方名际恒,一字首源,安徽休宁人,寄籍仁和,为诸生,(生卒年待考,据《古文尚书疏证》知道,他比阎百诗小十一岁,但未知卒在何年)毛西河《诗话》云:"亡兄为仁和广文,尝曰:'仁和只一学者,犹是新安人'。谓姚际恒也。予尝作《何氏存心藏书序》,以似兄,兄曰:'何氏所藏有几?不过如姚立方腹笥已耳。'......"据此则立方学问之博可以概见。立方五十岁着手注九经,阅十四年而成,名曰《九经通论》;又著《庸言录》,杂论经史理学诸子。(关于姚际恒的著作,可参看《古史辨》第一册所载顾颉刚与胡适来往书信)他的《古今伪书考》,自《易经》的孔子十翼起,下至许多经注,许多子书,他都怀疑,真算一位"疑古的急先锋"了。他别有书十卷,专攻《伪古文尚书》。阎百诗说他"多超人意外",喜欢极了,手抄许多。
  ○华蘅芳
  华蘅芳(1833-1902),字若汀,江苏无锡人。
  幼而敏慧,凡经、史、词章、舆地、音律、理化、制造,无不抉其精微。年十四,即了解算法统宗飞归等题。嗣读李冶、朱世杰诸家之书,天元四元术造豁然贯通。
  咸丰初,西算代数几何微积等渐次输入,顾读而能解者殊少,先生独潜心冥索能推阐而发明之。往往稠人杂遝中闭目危坐,构思沉沉,忽司一算数捷法,为生平所未到,则心地开朗,快若登仙。岁丙于,随曾文正于安庆军,领军械所事。与同里徐寿推求动理,测算汽机,作"黄鹄"轮船,为中国自造轮船之始。同治乙丑,文正奏就上海设江南机器局,先生擘画为多。及翻译馆开,又与寿分门笔述,译成各书,文辞朗畅,兼信、达、雅三者之长。其间尝两至天津,一至湖北。每创一法,动倾中外。迭主上海格致书院暨两湖书院、无锡竣实学堂讲席。一时承学之士因材施教。造就颇众,而在格致书院时,四方来者尤质疑问难无虚日。随宜指陈,悉满其意以去。然每自谓:"口讲之功,不若著书之效大。"故中岁后,殚志著述,撰《学算笔谈》十二卷,以浅显易明之语,阐发精深之理;数年间,重版十数。
  其最精者:如开方别术并诸商为一商,海宁李善兰推为空前绝后之作。《积较术》一卷,与日本译行《推差新法》轨辙相同,而其成书远在十数年前。凡精思深造卓然有成又如此。馀若《行素轩算稿》若干卷,《算草丛存》若干卷,并多新理。所译代数术等十余种,复若干册。年七十,卒于家。
  ○华世芳
  华世芳,字若溪。江苏无锡人。华蘅芳之弟。
  年十八,入邑庠。已上下古今,泛览百氏,无不贯。蘅芳既精畴人术,家藏算书颇富,乃潜心研求,不数年,尽通奥窔。应上海求志书院课,遇算题有艰深猝不易解者,举能洞晓其理。江苏学政黄体芳召肄业南菁书院,登拔萃科,就职直州判,名誉益著。佐幕于浙粤间,旋应鄂督张之洞聘,充湖北自强学堂教员。嗣后迭主致用精舍兼南菁马州书院讲席。适致用改组学堂,为订章授课,规画井井,造就成材者甚众,学风蔚然。光绪癸卯,举经济特科,再试被遗,而名不少损。南归,就南洋公学总教习。寻复入都,任商部实业学堂算学教员,讲授务以详明晓畅、启发后进为职志。励学精勤,至老弥笃。所著《恒河沙馆算草》等数种,学者谓能闻中西之秘。别有《算术举隅》,《今有术》,《双套勾股》,《三角新理》,诸稿藏于家。
  ○黄丕烈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夫,又号复翁,江苏长洲人。
  少读书,务求精纯;发为文章,必以六经为根柢。尝仿宋人《春秋类对》之法,摘经语集为骈四俪六之文,以类相从,裒然成编。年十九,受知学使彭侍郎芸楣,补诸生。乾隆戊申,举本省乡试。礼闱数上不售。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发直隶。无意仕宦,乃援例得主事分部,复即告归,旋丁外艰。性至孝友,父柩在室,会不戒于火,将及寝,则抚棺大恸,誓以身殉,火竟灭。
  平生鲜声色之好,惟喜聚书。闻有宋元精椠,或旧抄善本,不惜多方购置。久之,得宋刻几百余种,颜其藏书之所曰"百宋一廛"。元和顾广圻为作《百宋一廛赋》,而自为之注。
  又筑荛圃,招致四方名宿相与谈宴其间。友钱竹汀、段懋堂、程易畴诸先生,与匪非石、王惕夫交尤善。每获一书,日夜雠校,研索订正,有校至三四次若五六次者。故所刻《士礼居丛书》虽寥寥十余种,率附札记,而得之者几与"天水"同珍。自著《汪本隶释刊误》一卷,辨证颇详。又著《广韵姓氏考》未成。卒年六十有三。
  ○黄汝成
  黄汝成,字庸玉,号潜夫,江苏嘉定人。
  逾冠,补廪膳生。初议叙得通判,入赀为县学官,选安徽泗州训导,以忧未赴,内行谨饬,而才识豪达。留心经济之学,凡天文、舆地、律历、训诂,以及水利、河渠、漕运、赋税、盐铁、钱币,莫不贯通。尤服膺顾氏《日知录》一书,综顾氏同时暨后贤著撰,广为搜择,融贯条系,成《集释》三十二卷,《刊误》四卷。他著尚有《休宁戴氏岁实考》,同邑《钱氏朔实考核补》各一卷,《袖海楼文集》六卷。又以《左氏》《国语》自韦昭注后,止有宋庠校本,无作疏者,欲仿诸经正义,阐其微文奥旨,附于三传之后,未卒业而殁,年三十九。
  ○黄生
  黄生(1622-?),字扶孟,安徽歙县人。自以为钟灵秀于黄山白岳,故就已姓而号白山。前明猪生。
  尝取魏张楫《宇诂》以名其书,为《字诂》二卷,于六书多所阐发,每字皆见新义,而根柢奥博,与穿凿者有殊。谓:"大■〈冂外鼎內〉之■〈冂外鼎內〉,当从门谐声,与从■〈冖鼎〉谐声者不同。似蛇之鱓既借'徒何切'之鱓,又借'张演切'之鱣,而皆转为'常演切',《汉书》注误以'张连切'之鳣为释。"又谓:"干、乾,字通引。《后汉书·独行传》云,'明堂之奠,干饭寒水';又在晋帖所云'淡闷干呕'之前。"此类最精核。他条似此,不可枚举。复撰《义府》二卷:上卷论经;下卷论史子集金石,而以辨冥通记措缀;本于古音古训亦皆考究淹通,引据详确,不为无稽臆度之谈。如引《尔雅》,证《礼记》郑注'烹鱼去乙';引《左传》记'出于其类'之'出'训产;引《周礼》'戴师、闾师'证'夫布、里布'为二事;引《系辞》,证'信信'当读申;引《周雅》、《周颂》,证郑众解读应雅之讹;引《尔雅》,证终军许慎解豹文鼠之所以异:咸原本型典,历历可凭。乾隆中,戴东原闻其名,属当道访求遗书,列之四库,于是世始知有先生。他著尚有《杜诗说》十二卷,仇兆鳌多采以入详注。惜《三礼会籥》、《三传会籥》及文稿十八卷,均佚不传,亦文献之憾事也。
  ○黄式三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浙江定海人。
  性至孝,父素严,先意承志,恒得欢心。尝赴省试,母暴卒干家,归而号恸几绝,誓不再应举。以岁贡终。每值父母祭日,涕泣哀思,行之终身如一日。
  于学不守门户,博综群经。治《易》,言卦辞爻辞一意相承;六十四卦爻辞同者,亦一意相承。又释《系辞》"衰世"之意,谓伏羲世衰而神农作,"《易》之兴也其于中古平"。中古,谓神农也,以此申神农重卦之义。治《春秋》作《释救》、《释人》、《释名》、《释盗》、《释杀》、《释妇人》,以订杜预《释例》之讹。特长治《三礼》,论郊禘论学校,并谨守郑君家法。其说匠人明堂之制,阐发郑义尤精。凡撰《易释》四卷,《尚书启蒙》三卷,《诗从说》一卷,《叙说通》二卷,《诗传笺考》二卷,《春秋释》二卷,《论语后案》二十卷。读史喜《文献通考》,虽穷居无位,而当世之务筹之甚熟。作《兵事十策》,欷歔于海上之事,惜无用其言者,越数岁,事果验。

  居闲处默,反体此心,阴阳消长,悚然危惧,谓寂守于内,非入学之道。乃仿韩愈作《五箴》,提呼惕息,老而愈确。顾对人乐易,不立崖岸。苟遇请益,告之一出于诚。以此群服其义,而后生之造就尤众。年七十四,得偏痹疾,病革,命诸子扶之起,书别语告兄弟宗族门弟子,端坐而逝。
  ○黄仪
  黄仪,字子鸿,江苏常熟人。
  徐乾学开书局于洞庭东山,延君及顾景范、阎百诗、胡朏明诸人佐编校。君博通群络,尤长舆地之学。尝谓;"班固《地志》所载诸川,第言其所出入,而中间经历之地不可得而闻,惟《水经注》备具之。"乃即《经》所著之水,每水各为一图,如某水出某县,向某方流,经某县某方,至某县,合某水,某县入某水,无一不具。百诗见而叹曰:"郦道元千古以下第一知己也!"朏明撰《禹贡锥指》略例颇以蔡氏《书传》为劣,君如不信蔡传。蔡传"华容县有夏水,首出于江,尾入于沔,亦谓之沱。"君言:"夏水从无沱称,此沈之臆说耳。"朏明则曰:"此本郑康成注,盖此所谓沱也,见孔疏者,未为臆说。今郦注夏水云'江津像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计当南末蔡氏所见本,汜定作沱。何则?水自江出为沱,此正夏水初分出江处也,于沱为合。不然,水决复入为汜,此非夏水至云杜入沔处也,于汜为不合。及检朱谋玮笺,'江水至枝江县曰江汜,汜当作沱',何其实获我心也!"君笑曰:"子于蔡氏可谓憎而知其善矣。"迨君卒后,所著书归新城王氏书库,赵东潜犹及见之云。
  ○黄以周
  黄以周(1828--1899),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式三四子。
  幼承家学,与兄儆孟、儆仲相砥砺,以传经明道自任。同治庚午优贡。旋举于乡。会试选誊录,期满,当得知县,不就。又十年,大挑,用教职,补分水县学训导。生平挚孝如其父,事亲三十余年,未尝去左右;而非礼勿动,粹然儒者。
  先生为学,不拘汉宋门户,体亭林"经学即理学"之训,上追孔门之遗言。说《易》,综举辞变象占,于郑、王无所偏执。《诗》多宗序。《书》必条贯大义。《春秋》用比事之法。三《传》校以经例,定其短长。而三《礼》尤邃。凡详考象说,昼夜研索,成《礼书通故》百卷,列五十目,囊括大典,本支敕备,究天人之奥,斟古今之立,盖与杜氏《通典》比隆,其校核异义过之。诸先儒之聚讼,至是涣然冰释。又辑《军礼司马法》二卷,而论田制,取北朝均田为准,校定用尺,谓当今八寸一分,不如是,车不足容三人。均田制为先生所欲施行,要其根极,终以治礼为主也。故别着《经训比义》三卷。有谓:"欲挽汉宋学之流弊,其惟礼学平?或云'礼为忠信之薄',是言一出而周衰;或云'礼岂为我辈设',是言一出而晋乱。学术不明,而治术敝。"初,宋四明之学,杂采朱、陆;及近世季野、谢山,学始端实;至先生益醇,躬法吕、朱,亦不蛇委也。独不喜陆、王,以执一端为贼道。宁波知府宗源瀚称循吏,颇严事之。属主辨志精舍。性解营造,每思效邹、鲁习礼,因画古宫室图,将饬匠氏创作,宗行视叹绝,惟语先生以清代衣冠,惧不可以行周礼,事遂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