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卓异记


兄弟同时列棨戟 张大师 张沛 崔琳
  右按《唐书》:张大师与弟延师,皆带银青,延师弟俭师金紫,兄弟三人同时列戟,人称为三戟张家。大师曾侄孙去奢少府监,去奢弟去逸光禄卿,去逸弟去盈卫尉卿,皆是银青阶。已上兄弟三人,又再列三戟。
  右按《唐书》:张沛,沛弟洽,洽弟涉,兄弟三人并同时列戟。【沛兄潜知魏州,沛同州,洽卫州,涉汴州,父文权为侍中,时人呼为「万石张家」。
  右按《唐书》:崔琳,弟珪、瑶,伯仲多至大官。每宴集,组印相辉,华毂盈门,以一榻置笏,犹重迭于其上。自开元迄于天宝十五年,无中外缌麻丧,私第在东都,并列荣戟,当时号为「三戟崔家」。【前后不同三戟者不书。】

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 刘仁轨
  右按《唐书》:刘仁轨伐新罗,以功进爵为上公,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光显,号其所居为乐成乡三柱里。仁轨拜相时,让左仆射。


卷十七 臣下

七为大总管带平章事 魏元忠
  右按《唐书》:魏元忠自御史中丞拜相,七为大总管天兵道、天兵中道、陇右道、萧关道、三为灵武道,并不去平章事,兼三作副元帅。

代妻父为节度使 韦皋
  右按《唐书》:韦皋自凤翔判官授殿中侍御史,权领陇州,立殊功,拜节度使。朱泚卒,入为金吾将军。皋妻父张延赏,先为西川节度使,四年之内,皋代领西川。【韦生三日,胡僧曰:「诸葛武侯后身也,长大必却坐蜀。」因以武子为字。】

父子同时为节度使 韩宏 田宏正
  右按《唐书》:韩宏,子公武,俱立殊功。宏任汴州节度使,公武鄜州节度使,宏弟充郑滑节度使。【公武卒,宏孙绍宗嗣为鄜坊节度使。模按:原本二「鄜」字均讹作「麟」字,并据《唐书》改。】
  右按《唐书》:田宏正,子布,俱立殊功。宏正魏博节度,子布泾原节度。又韩、田二家当宪宗时,遂为当代之荣。或曰:「王智兴河中,晏平灵武,安得不书?」智兴逐崔羣,刼徐州,晏平用贿十万,得朔方,其后坐赃黜永州司户,安可与韩、田二家为比?【模按:《卓异记》两「度」下均有「使」字,「泾」作「经」,「中」下有「子」字,下「智」上有「对曰」二字。】

子四人俱任节度使 李晟
  右按《唐书》:西平王李晟,立收城之功,其后四子皆秉节旄。愿,夏、徐、凤翔、汴、河中;宪、愿、听、愬,唐、广、随、襄阳、凤翔、徐、博;听,鄂、灵夏、并、滑、魏、邠宁、徐、凤翔、河中。 【晟、愬、愿皆任凤翔,听又任,时人荣之。听七岁为恊律,入公署,吏胥小之,不为致礼,听鞭之见血,西平大奇之。

三人皆当为方伯 沈攸之 孙超之 全景文
  右按《南史》:沈攸之微时,与吴人孙超之、全景文共乘一船入都,引船过津。有一人面相之曰:「君三人皆为方伯。」复谓攸之曰:「苟有不验,便是相书误耳。」后攸之为荆、郢二州,超之为广州,景文为南豫州。

四世为本郡太守 孔愉
  右按《晋书》:会稽孔愉,愉子安国,愉孙靖,靖二子山士、灵符,四世五人,本郡太守。

四世为本郡刺史 毕众敬
  右按《后魏书》:东平毕众敬,子元宾,元宾子祖晖,祖晖子义云,四世为本郡刺史。众敬致仕,后元宾为之。

三世坐益州 周访
  右按《晋书》:汝南周访,访子抚,抚子楚,三世为益州刺史。

三世坐蒲州 崔义玄
  右按《唐书》:清丘公崔义玄,子神基,孙琳,三世为蒲州。

二世坐平卢 薛楚玉
  右按《唐书》:薛楚玉为平卢节度使,曾孙平亦为之。【薛仁贵子楚玉,楚玉子蒿,昭义节度。嵩子平,两镇滑州,一镇平卢。】

父子坐兴元 郑余庆
  右按《唐书》:郑余庆镇兴元,创儒宫学馆。子澣文镇兴元,复继前美。【先是余庆自外入觐,澣时为补阙,宪宗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更相贺。」遂迁起居舍人。

大冯君小冯君 冯野王
  右按《汉书》:冯野王,弟立,相代为上郡守,民歌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政如鲁卫德化均。」

大雍州小雍州 韦庆远
  右按《后魏书》:韦庆远,弟晖业,兄弟继为雍州刺史,时号大雍州、小雍州。永徽之后,卢承庆、承业兄弟相代为雍州长史,时人亦称大小雍州。在京城有牧守,皆亲王兼领,而长史最为官长,与今京兆尹同。

大郑公小郑公 郑述祖
  右按《北齐书》:郑述祖为光州刺史,父道昭,先时亦为光州刺史。民歌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父子交代为刺史 韦康
  右按《汉书》:韦康代父端为荆州刺史,父出传舍,子入居州,时人荣之。

兄弟前后为一州刺史 夏侯亶 杨播 贾敦颐
  右按《晋书》:夏侯亶,弟夔,皆曾任豫州刺史。人歌曰:「我之有州,频有夏侯。前兄后弟,布政优优。」
  右按《南史》:杨播为华州刺史,后弟津亦为华州刺史,当世荣之。
  右按《唐书》:贾敦颐弟敦实,贞观中为饶阳令,有能名。时制大功已上不得联职,敦实兄敦颐复为瀛州刺史,朝廷以其兄弟廉谨,特令同州,时人荣之。后敦颐与敦实前后俱为洛州刺史,百姓怀其政惠,树碑于道傍,颂其德政,兄弟双建,时人呼棠棣碑。

父子三人旌节坐本郡 李全忠
  右按《唐年补录》:李全忠,本范阳人,子匡威,匡威弟匡筹,父子三人相继拥旌节坐本郡。【全忠干符末为棣州司马,有芦一枝生于室,尺余三节。问别驾张建章,建章曰:「苻洪池中蒲,生九节为瑞,乃姓蒲,子孙昌盛。况芦者茆也,合生陂泽,而生于室,非常也,君必分茆之贵。三节者,传节钺三人也。」后果如其言。模按:原本「弟」字下空白一字,「筹」讹「俦」,又小注「别」字上「瑞」「人」二字下,各空白一字,「陂」讹「陵」,并据《唐书》、《北梦琐言》等书补改。】
  
举主与孝廉相代 范津明 傅燮
  右按《后汉书》:灵帝时范津明知人,举傅燮孝廉。及燮为汉阳太守,与津明交代,合符而去,乡邦荣之。


卷十八 杂录

就私第注官 裴光庭
  右按《唐书》:仆射裴光庭罢相知选,朝庭优其年德,令就私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兄弟并导驺而行 张缵
  右按《梁书》:旧制,仆射、中丞坐位,东西相向。时大同四年元日大会,张绾为中丞,兄缵为仆射,及百司就列,兄弟并导驺而行,分趋两涂,前代未有,时人荣之。

征光寺钱 韩滉 张正元 王宗
  右按《国史补》:韩滉为宣武节度使,张正元为邕管经略使,王宗为寿州刺史,皆自大理寺移牒征光寺钱,相继而至寺监,以为荣。

父子并命 赵宗儒
  右按《唐书》:赵宗儒自陆浑主簿拜右拾遣,充翰林学士,时父骅改秘书少监,与父并命出于中旨,当时荣之。宗儒后罢,拜吏部侍郎,德宗劳之曰:「知卿闭关六年,故有此拜。曩与先君并命,尚念之耶?」宗儒俯伏流涕。

荀氏八龙 荀俭
  右按《荀氏谱》:苟俭,【汉侍中悦之父。】俭之弟绲,【为汉南相,】绲弟靖。或问汝南许邵曰:「靖、爽孰贤?」邵曰:「二人皆王佐也,慈明外光,叔朗内润。」靖、爽隐身修举,动必以礼,太尉征不就,年五十五。靖弟焘。举孝廉,年七十。焘弟汪,昆阳令,年六十。汪弟爽,公交车征为平原相,迁光禄勋、司空,自被征命,九十五日遂登台司,年六十三。爽弟肃,守武阳令,年五十。肃弟专,司徒,年七十,朗陵令。颍川荀季和之八子,并有德业,时人号之八龙,并在西豪里。渤海苑康知名士也,时为颍阴令,美之曰:「高阳氏有子八人。」遂改所居为高阳里。【模按:原本「王」字下脱「佐」字,两「焘」字皆作「寿」,「司空」下有一「出」字,「出」字下空白四字。又「西」讹「四」,「苑」作「宛」,并据《后汉书》增补删改。】

比荀氏八龙 崔管
  右按《唐书》:同州刺史崔邯,有子七人,皆至达官,时人比之荀氏八龙。长曰管,工部侍郎。弟珙,宰相、太子少师。瑨,二郡刺史。璪,刑部尚书。玙,兵部侍郎。【子澹,吏部侍郎,孙远,拜相。】球,尚书郎。珦,史官。史官曰:「崔氏咸通、干符之间,昆仲子弟曳组拖绅,历台阁、践藩岳者二十余人。大中以来盛族,时推甲焉。」【模按:崔邯有子七人,玙兵部侍郎,查《唐书》作崔颋生八子,玙河中节度使。又按原本「史官曰」脱「史」字,今增。】

五绝 虞世南
  右按《唐书》:太宗尝命写《烈女传》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书,一无遣失。上出行,有司请载书,帝曰:「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也。」尝临朝,称世南一人遂兼五绝:一曰德行,二日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及卒,上曰:「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又为诗一篇,追思往古兴亡之事,既而叹曰:「锺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之此篇,将何事所示?」因命褚遂良诣其灵帐,读而焚之,其见重如此。【模按:原本作「一曰博闻,二曰德行,三曰书翰,四曰词藻,五曰忠直」,查《唐书》作「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又「见」字下脱一「重」字,并改增。】

鬼谣 钱起
  右按《唐书》:钱起,吴人。工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居江湖,尝于客舍月夜独吟,闻人吟于庭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而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十字。及就试之年,座主李暐试《湘灵鼓瑟诗》,题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暐深嘉之,称为绝唱,是岁及第。其省试诗曰:「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冯夷空白舞,楚客不堪听。雅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文士声名播蛮夷 张文成 萧颖士 冯定
  右按《唐书》:张文成下笔成篇,七应举,四参选制策,皆登甲科。员半千曰:「张子之文,如青铜钱,万中拣万,未闻退时。」时人号为「青钱学士」。久视中,太常令马仙童使新罗,默啜问:「文成何在?」仙童曰:「自御史贬官。」默啜曰:「此人何得不用?」而后新罗使入,就写文章而去,其才名远播如此。
  右按《唐书》:萧颖士,字茂挺,聪俊,一览无遗。尝有新罗使至,云愿萧夫子为国师,其声名远播如此。
  右按《唐书》:谏议大夫冯定,长庆中源寂使新罗,见其国人传写定所为碑记。又韦林符之使西番也,见其国人写定《商山记》以代屏障,其文播于夷狄有如此者。

将士割股祭长帅 乌重允
  右按《唐书》:乌仆射为将帅讨蔡州日,有蔡将李端来降,其妻为贼缚于树,脔食至死绝,犹叫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乌自行间至长帅,赤心奉上,能与下同甘苦,不居功勋,善待寮佐,当时名士咸愿依焉。病时,将士割股以疗,后有军士二十余人,皆割股以祭焉。古之良将,无以加焉,今录于卷中,以为将帅之元龟。【模按:乌重允,原本脱「重」字,据《唐书》增。】

胡雏异事 石勒
  右按《晋阳春秋》:石勒羌种,乞翼伽之子。勒初生,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庭中。所居武乡山草木,皆作铁骑之形,每耕闻鼙鼓之声。年十七,倚啸上都门,王夷甫见而异之,曰:「此胡雏声貌有奇志,不杀为天下患。」东瀛公卖与师欢。勒耕田,以石为姓,以勒为名,僭帝位,称后赵十五年。

导母轝太常阅乐 崔邠
  右按《唐书》:崔邠授太常卿。故事,太卿初上,阅四部乐于官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轝,公卿逢者为回避之,衢路以为荣。

妇人衣冠贵盛 苗夫人
  右按《唐书》:苗夫人,其父,太师也,其舅张嘉贞,宰相也,其夫延赏,宰相也,其子宏靖,宰相也,子壻韦皋,太尉也。

父子忠烈 袁宪
  右按李同《说苑》:文皇谓岑江陵曰:「梁、陈名臣子弟,有堪引者否?」对曰:「隋师入陈,百司奔散,唯袁宪在主旁:王充受越王禅,宪子承家为给事中,托疾不署名。此父子足称忠烈。」于是拜承家弟承序为晋王文学。

一门忠孝 卞壶
  右按《晋书》:卞壹为领军将军,苏峻反,苦战死。时二子眕、盱见父没,相随赴贼,同时见害。眕母裴氏抚二子尸曰:「父为忠臣,汝为孝子,夫何恨哉!」征士翟汤闻而叹曰:「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其一门。」【臣史尝闻封德彝等在隋末亲见虞世基被难,世南匍匐而请代;许善心之死,敬宗自以求生,即不知敬宗为儒读书,曾见卞氏之事乎?而敢盗居丞相之位,天何容乎?神何宥乎?模按:原本「眕」作「视」,「汤」讹「阳」,并据《晋书》改。】

三代旌表门闾 杨氏
  右按《杨炎列传》:炎,凤翔雍人也。曾祖大宝,唐初宰龙门,刘武周陷晋,大实不屈节,遇害,赠全节侯。祖哲,有孝行,旌表门闾。父播,高蹈山壑,志慕巢由,玄宗征以谏议大夫,弃官就养,又表门闾。肃宗加散骑常侍,号元靖先生。炎,汧、雍间号为小杨山人。初为河西书记,罢,副元帅李光弼奏为判官,不起。肃宗征起居舍人,辞禄就养。丁父忧,庐于坟,有紫芝白雀之祥,又表门闾。孝着三代,门树六阙,古未有也。

吮糜之声闻数十里 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