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金   土   水   火   木   金

  〤 〤 ┬ 〤  〤  〤  〤 ┼ 〤  

  土   水   火   木   金   土

  ┬ ┬  ┬  ┬  ┬ ┼ ┬

  水   火   木   金   土

        ┼  ∣ 

  火   木   金   土   水

      ┼  ∣  ∥  

  木   金   土   水   火

    十  ∣  ∥   

  金   土   水   火   木

  十 十 ∣ ┼ ∥ ┼  ┼  ┼ 

  土   水   火   木   金

  凡性之序,先列十纯。十纯既浃,其次降一,其次降二,其次降三,其次降四,最后后配而性备矣。始于纯,终于配,天地之道也。

  张敦实曰:五行之性,皆相生以相继,相克以相成。虚始于十纯,其体立而不改。其次降一,故水与火配;其次降二,故水与木配;其次降三,故水与金配;其次降四,故水与土配。自降一至降四,其下亦降次以相配焉。最后五行生成。大率不出乎此。

  名图

  一六置后二七置前,三八置左,四九置右,通以五十五行序。印而瞻之,宿躔从度。卬则为,俯则为陆。卬得十数。《元》、《余》、物之始终,故无变。《齐》者,中也,包斡万物,故无位,至之气起于《元》,转而周三百六十四变,变尸一日,乃授于《余》而终之,以步轨,经岁纪。人之生本于虚,虚然后形,形然后性,性然后动,动然后情,情然后事,事然后德,德然后家,家然后国,国然后政,政然后功,功然后业,业终则返虚矣。故万物治于《元》,着于《裒》(蒲侯),存于《齐》,消于《散》,讫于《余》,五者形之运也。《柔》、《刚》、《雍》、《昧》、《昭》,性之分也。《容》、《言》、《虑》、《聆》、《觌》,动之官也。《繇》、《懠》(笺西)、《得》、《罹》、《耽》(都含),情之(恤)也。《》、《却》、《庸》、妥(吐火)、义(尺尹),事之变也,《讱》(刃)、《宜》、《忱》、《》、《戛》,德之涂也。《特》、《偶》、《昵》、《续》、《考》,家之纲也。《范》、《徒》、《丑》、《隶》、《林》,国之纪也。《禋》(因)、《准》、《资》、《宾》、《》,政之务也。《》(效)、《乂》、《绩》、《育》、《声》,功之具也。《兴》、《》(铺)、《泯》、《造》、《隆》,业之着也。为人上者将何为哉﹖养之、教之、理之而已。养之,故人赖以生也;教之,故人赖以明也;治之,故人赖以乂也。夫如是,故人爱之如父母,信之如卜筮,畏之如雷霆,是以功成而名白也。夫为人上而不能养,则人离叛矣;养而不能教,则人殽乱矣;教而不能治,则人殽捍矣。三具者亡,而祈有功者,可得乎!

  张敦实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五行生成,合体而立名,不过五十有五。《齐》于天地之中,包斡万物,故有名而无位。冬至之气起于《元》,转而周三百六十四变,变尸一日,乃授于《余》而终之。一六居后,在天则斗、牛、女、虚、危、室、壁之分。三八居左、在天则角、亢、氐、房、心、尾、箕之分。二七居前,在天则井、鬼、柳、星、张、翼、轸之分。四九居右,在天则奎、娄、胃、昴、毕、觜、参之分。自《泯》至《昧》十有一名,在北而属水。自《容》至《》十有一名,在东而属木。自《蠢》至《考》十有一名,在南而属火。自《徒》至《乂》十有一名,在西而属金。《昭》,一土也,处报德之维,分王于丑。《却》、《庸》、《妥》,三土也,处常阳之维,分王于辰。《范》,一土也,处背阳之维,分王于未。《绩》、《育》、《声》、《兴》、《》,五土也,处通之维,分王于戌。《齐》,中土也,处大中之内,在天其北极之任乎!

  行图                变图             解图

  ∥

  元

  (元,始也。夜半,日之始也。(慎于举趾,差则千里,(慎于举趾,差则远也。)

  朔,月之始           机正其矢)

  也。冬至,岁之始也。好学,智之始也。

  力行,道德之始也。任人,治乱之始也。)

  ∣∥

  裒        初(进而逡而,俟其信而,利用正。)(聚不可苟,必进逡

  也。)

  (裒,聚也。气聚而物, 二(人而繁,兽猛而殚。) (人而繁,善以道群也。)

  宗族聚而家,圣贤聚而国)

  三(百毒之聚,胜者为主,惟物之蛊。)(百毒之聚,止害人也。)

  四(羽毛鳞介,各从其汇。)    (羽毛鳞介,聚以伦也。)

  五(菟丝之棼,附草绝根。)    (菟丝之棼,不知固根也。)

  六(八音和鸣,神祇是听。)     (八音之裒,感人神也。)

  上(云还于山,冰泮于川。)    (云还冰泮,聚极必分也。)

  ∣

  柔        初(马牛服役,左右殚力。)     (马牛服役,臣职宜也。)

  (柔,地之德也,  二(蘧蒢戚施,盗跖之祈,     (盗跖之祈,靡不为也。

  臣之则也。天为刚  或得其笞。)            或行其笞,为主所知也

  矣,不逆四时;君                    。)

  为刚矣,不却嘉谋                     

  ;金为刚矣,从人

  所为。故刚而,不

  柔未有能成者也。)

  三(齿刚必缺,久存者舌。)   (齿缺舌存,久刚必危也

  。)

  四(蜚石之落,抗之以幕。)   (蜚石之落,强不能支也

  。)

  五(大柔如水,利物无已。)   (大柔如水,不与物违

  也。)

  六(蒲梁柳毂,倾榱脱辐。)   (蒲梁柳毂,任重力微也

  。)

  上(缀旒靡委,政不在己。)    (缀旒靡委,君道非也

  。)

  ∣

  刚          初(偃王无骨,莫之自立。)    (人之有骨,以自立也

  。)

  (刚,天之道也,君之 二(不忍小辱,自经沟渎。)    (自经沟渎,小人决也

  守也。地为柔矣,负载                  。)

  山岳;臣为柔矣,正直

  谔谔;水为柔矣,颓崖

  穿石。故柔而不刚,未 三(目瞋耳塞,拔木触石。     (一跌而踣,不复振

  有能立者也。)    一跌而踣,蝼蚁之食。)      也。)

  四(金与玉轴,历险不覆。)    (金与玉轴,任重载

  也。)

  五(介洁自守,其要咎。)     (其要咎,由寡欲

  也。)

  六(精金百炼,有折无卷。)     (有折无卷,质不渝

  也。)

  上(欧冶铸剑,利用加锡。)     (利用加锡,过刚则

  折也。

  ∣〤

  雍          初(匪飞匪潜,出门交有功。)  (出门交有功,尚和也。)

  (雍,和也。天地万  二(柳下惠不易其介,伯夷怨   (夷清不偏,惠和不流

  物之性,不刚则柔,  是用希。)               也。)

  不晦则明。通而行之  三(玉质金声,利用陈于帝庭。) (玉质金声,有嘉德也

  ,其在和乎!)                    。)

  四(狺狺,无施而适。搏沙  (狺狺,不可如何

  杂砾,舒席卷棘。)       也。)

  五(鬻者减,求者增,卒会于平  (鬻减求增,益寡损多也

  。)               。)

  六(盐梅不适,羹弃不食。)   (盐梅不适,性有颇也

  。)

  上(天地融融,万物雍雍。)    (天地融融,万物和也

  ∣┬

  昧          初(取足于己,不知外美。)    (取足于己,所以昧也

  。)

  (昧,晦也。日之晦, 二(日匿其光,徯于东方。) (日匿其光,德未耀也。)

  昼夜以成;月之晦,弦

  望以生;君子之晦,与 三(铁目石耳,蹈于渊水。) (铁目石耳,不可导也。)

  时偕行。)      四(冥行失足,或导之烛。) (或导之烛,能受教也。)

  五(无相之瞽,阖户而处。) (阖户而处,未失道也。)

  六(不习而斲,败材毁朴。) (不习而斲,不免咎也。)

  上(偶人守金,众盗攸侵。) (以昧居上,必有盗也。)

  〤

  昭          初(其鉴,拂其尘,觌其形。)(鉴拂尘,以自照也。)

  (昭,明也。天地之明,

  靡不察也;日月之明,

  靡不烛也;人君之明, 二(随珠照夜,不如膏烛。)  (珠能照夜。不可常也。)

  官君材也。怛有辜

  也,懋有功也。)   三(察穷秋毫,物骇而逃。)  (察穷秋毫,物所骇也。)

  四(凿隙偷光,厥志唯勤,争  (凿隙偷光,善借明也。

  畀之烛。)         争畀之烛,遂光大也。)

  五(循墙不蹶,秉烛而跌。)   (秉烛而跌,恃明懈也。)

  六(日丽于天,万物粲然。)  (日丽于天,无不照也。)

  上(宿火于灰。)        (宿火于灰,善养明也。)

  容          初(修而贯而,久而安而。)  (修容有常,久则贯也。)

  容,貌也。尊卑有仪, 二(葆首夷俟,不若遄死。) (葆首夷俟,不可忍见也。)

  军国有容,舍之则厖。)

  三(面有饰。)      (面不饰,质不变也。)

  四(褧衣锦里,君子养美。)  (褧衣锦里,不自绚也。)

  五(如圭如璋,以和以庄。)  (以和以庄,容之善也。)

  六(朱紫里,服久必敝。)  (朱之敝,其里见也。)

  上(樛木之垂,甘瓠之累。)  (木垂瓠累,贵下贱也。)

  

  言          初(壶囊之口,可用以受。瘖  (稻粱之贼,言不可已也。)

  者之食,稻粱之贼。)

  (言,辞也。有雷有风,

  天心始通。有号有令,

  君心无隐。有话有言, 二(人不我知,馈金而疑。)(馈金而疑,人弗信也。)

  中心乃宣。)

  三(不固其关,祸溢浮天。)  (祸溢浮天,不可收也。)

  四(天信其时,万物攸期。)  (万物攸期,素信之也。)

  五(庸言之谨,必顾其行。)  (庸言之谨,以立诚也。)

  六(时言之利,上下攸赖。)  (上下攸赖,其利溥也。)

  上(言由于德,弗思而得,   (言由于德,非意之也。

  万世之式。)          万世之式,当于理也。)

  〤

  虑          初(秋毫差机,矢不可追。) (秋毫差机,不可不慎也。)

  (虑,思也。圣人无思,

  自合于宜。贤者之思,

  以求其时。临事不思, 二(旁瞻千里,却顾百世。)  (旁瞻却顾,所虑远也。)

  不能研几。学道

  不思,不能造微。)

  三(澄源正本,执天之键。)  (澄源正本,万术尽也。)

  四(林甫月室,愠入笑出,   (匪躬之益,终自及也。)

  匪躬之益。)

  五(万物之神,出天入尘。)  (出天入尘,无不轃也。)

  六(谋利忘寝,商贾之任。)  (谋利忘寝,思不远也。)

  上(孔子从心,不踰矩。)   (孔子从心,从容中道也。)

  ┬

  聆         初(听德惟聪,否不若聋。)   (否不若聋,闻无益也。)

  (聆,听也。天下其耳,

  舜达四聪。听而不闻,

  是谓耳聩。闻而不择,

  是谓心聋。所以王   二(黈纩弗彻,舜聪四达。)  (舜聪四达,聪不蔽也。)

  者听德惟聪,学者非

  礼不听。)

  三(甘言便耳,没于渊水。)  (甘言便耳,不可悦也。)

  四(苦言刺耳,惟身之利。)   (苦言利身,不可恶也。)

  五(卑听惟顺,择其利病。)   (择其利病,由乎心也。)

  六(蚁■闻声,惟迩言是听。) (迩言是听,心不逮耳也。)

  上(圣人无择,恶声不入。)  (恶声不入,耳不顺非也。)

  

  觌          (初粉泽之晖,覆埋机。    (昧者不知,目诱之也。)

  觌,视也。天高其目, 昧者不知,明者识微。)

  舜明四目。视而弗见,

  是谓目盲。见而弗择,是

  谓心瞽。所以王者视远 二(项楚,姚虞,形似心殊。)(形似心殊,明不在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