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献清史列传选


  是年九月,之信赐死广州,永祥、士选优叙擢用;世雄以不先举发,坐杖流。上复传谕宜昌阿曰:『尚之信虽经犯法,其妻子不可凌辱,应遣人护送还京。向闻广东有大市、小市之利,经藩下人霸占;可会同巡抚详察,仍归民间。其藩下所收私税,每岁不下数百万;当尽充国赋,以佐军需。又各省商贩欲倚藩下投入者甚多,应察出,各复其旧」。寻命改隶藩下十五佐领于汉军,驻广东;别设将军、副都统辖之。之信亲属,俱归旗。

  --见原书卷八十「逆臣传」。

  尚之孝

  尚之孝,汉军镶蓝旗人;尚可喜次子。幼随父于镇所;康熙十三年,任藩下都统。值逆藩吴三桂、耿精忠反,潮州总兵刘进忠应之,踞城叛;可喜令之孝率兵讨进忠。先是,可喜欲以长子之信袭其平南王爵;至是,恶之信酗酒、嗜杀,因疏陈之孝「律己端慎、驭下宽厚」,堪嗣职。圣祖仁皇帝命之孝袭封平南王,之孝畏之信,启巡抚刘秉衡为之奏辞;部议令可喜如旧理事,俟贼平,以之孝袭。时普宁为进忠党刘斌所踞,知县段藻佯附贼,潜遣人请兵,约为内应;之孝诱斌出城迎战,藻闭门绝贼,我兵奋击败贼,斌窜走,之孝复普宁。进征潮州,进忠纠众抗拒;我兵三战皆捷,阵斩伪副将陈琏及贼兵千余,又攻克东津、笔架山、洗马桥贼营。

  十四年,诏授之孝平南大将军。之孝围潮州岁余,进忠求援于「海敌」郑锦,锦遣伪总统刘国轩引贼万余助进忠;我兵战失利,之孝退驻惠州。

  十五年,可喜以疾剧入奏,上命之孝还广州视疾,代理藩务。之孝未闻命,之信已降三桂,胁之孝撤兵弃惠州;之孝弗与抗,解兵柄,侍可喜疾。及可喜卒,仍闲居广州。十六年,之信归顺,袭父爵;之孝还京,命列内大臣。之孝疏言:『臣诣阙待罪,分当诛戮,乃蒙恩宽宥;愿募兵三千,备军械,剿贼自效』。廷议如所请,俟募兵数足,分为三营,设将校、给以俸禄,赴简亲王喇布军供调遣;于是诏授之孝宣义将军。

  十七年,之孝率兵至江西;时三桂余党犹分踞吉安、赣州山寨,之孝与总兵许盛会师进剿,多斩获。十八年,招降伪总兵林兴隆、伪副将王国赞等二十余员、兵六千余。伪将军杨一豹、江机由广信寇掠建宁、邵武,之孝奉诏赴福建会剿;师至汀州,一豹等降于康亲王杰书军,之孝还江西。

  十九年,江西平;命之孝还京,以所募兵留充江西绿旗营伍。是年九月,之信以悖逆赐死广州,法司议之孝应连坐;诏免之,仍随内大臣班入直。二十年五月,请迎其父骸骨于广州,归葬海城;得旨俞允。二十二年,议政大臣等追论之孝当之信叛时不能讨贼;迩者藉词葬父,久留海城,又奏请欲守陵寝,计图宴逸:应革职衔,与其子弟并籍入内务府。诏从宽,止削其职。

  三十五年正月,卒;年五十有七。

  子崇坦,官至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见原书卷五「大臣画一传档正编」(二)。

  曾养性(刘秉政)

  曾养性,奉天人。初从耿继茂征广东,隶靖南王藩下,累官副都统。继茂移藩福建,养性从破「海贼」于厦门。

  康熙十一年,授藩下左翼总兵官。十三年三月,耿精忠反,巡抚刘秉政从逆;精忠以养性为伪都督,连陷福宁诸州县。养性率贼万余犯浙江之平阳,游击司定猷缚总兵蔡朝佐迎降,遂据平阳。五月,潜师渡飞云江,攻瑞安不下,转踰桐岭;游击魏万侯迎战败死,养性进屯温州城外西山。六月,温州镇总兵祖宏勋通贼,巡道陈丹赤、永嘉县知县马琾遇害;养性入据城,伪加宏勋威远将军。聚众十万,趋台州;过乐清,攻破之。长驱下天台、仙居及绍兴之嵊县,布伪札、宁海、象山、新昌、余姚土寇蜂起;养性伪授鲁朝全为总兵、褚楚白都督,使踞大岚山,扰绍兴、宁波;养性分遣贼犯金华,自犯黄岩。九月,黄岩陷,总兵阿尔泰从贼。十月,养性偕伪都督周列等率贼二万余自常山犯衢州,将军赉塔、总督李之芳分路奋击,大破之;十一月,复犯衢州,仍败之。十二月,养性偕伪总兵徐尚朝等率马步贼三万、土寇二万攻金华,副都统玛哈达、总兵陈世凯迎战于积道山,破其木城,杀贼二万余;养性退据天台。十四年三月,养性率伪总兵八人、骑六千、步卒数万南至长石岭、北至三江延袤数十里连屯二十五营,复遣贼将朱飞熊率水师万余、舟三百余艘泊小梁山下。四月,将军傅喇哈进击之,斩飞熊;养性退据茂平岭,扼险抗拒。五月,巡道许宏勋、绍兴协都司王得福剿大岚山贼,招降楚白,斩朝全;养性失援。八月,傅喇哈自土木岭间道济师,出茂平岭背,贼惊溃;乘胜趋黄岩,养性弃营,据城拒守。傅喇哈进围其城,养性夜突围,走温州;余贼以城降。乘胜复乐清,从柟溪沿山至青田渡江,向温州,养性遣贼迎战于上塘;转战至线障,遇伏横击之,贼首尾不相顾,溃走。养性乃浚温州城河,坼民居、增战具,固守不下;傅喇哈围之。十五年二月,夜犯大营。傅喇哈先营山上,令诸军谨守;及曙,分兵下山奋击,阵斩伪都督孙可得、伪总兵李节等,贼大败。追至将军桥及灰桥,扼其归路;贼尽堕水中,斩首二万余。养性堕马,浮水逃入城困守,不能复出。

  九月,养性闻大兵入福建,精忠降;势迫无所归。十月朔,率众以城降。十二月,自温州率兵至福州,仍为藩下总兵官。耿聚忠疏劾精忠,并劾养性;旋随精忠还京。二十一年正月,养性磔死,宏勋、定猷并伏诛。

  秉政,汉军正红旗人。初为直隶鸡泽知县;顺治九年行取,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十五年,迁太仆寺少卿。十六年,转左通政;寻擢宁夏巡抚。康熙四年,裁缺;五年,补福建巡抚。附精忠同谋逆,后从精忠出降。逮赴京,道病死;籍其家。

  --见原书卷八十「逆臣传」。

  刘进忠

  刘进忠,辽东辽阳人。初为明总兵马得功部校;本朝顺治二年,随得功在芜湖迎降。旋从剿福建「海敌」,洊擢靖南王藩下右路镇标副将。康熙三年,迁随征福建中路总兵官。六年,改广东水师左路;寻调广西左江。八年,复调广东潮州。

  十三年四月,进忠潜通耿精忠,拥兵叛。先是,进忠闻滇、闽有变,遂萌异志;遣其心腹杨希震赴福州纳款,献潮州地,并请假将军印以号召。续顺公沈瑞驻潮知其谋,游击李成功、张善继亦密约共图进忠。至是,沈瑞起兵,巷战兵败,成功等被杀;精忠使漳浦镇总兵官刘炎统兵至,势益张。进忠授宁粤将军伪职,并执瑞及副都统邓光明官兵家属,驱入福建,拘于漳浦。七月,逆党陈奠据程乡;八月,刘斌据普宁:先后为都统尚之孝等所败,复其城。方之孝兵抵潮,进忠窥其移营,辄趦众出犯;之孝败之于新享,分兵克东津、笔架山、洗马桥诸隘。巡抚刘秉权、总兵王国栋亦攻毁潮州城南凰凤州木城,斩伪都督金汉臣,合围潮州。十四年,「海敌」郑锦扰漳、泉,拔之;与精忠有隙,闽、粤路梗。进忠因再用希震策,纳款于锦。锦遣伪总统刘国轩引贼肆掠,伪授进忠伯爵;之孝与战不利,退守惠州。十五年,精忠降,进忠仍拥众观望。

  十六年三月,福建既定,康亲王杰书奏以将军玛哈达、都统赉塔统兵同精忠进取潮州;进忠穷迫,归顺。上命宥进忠罪,仍为潮州镇总兵官,随大兵进剿;寻授征逆将军。六月,疏言:『臣以辽东武人,历擢潮镇;曷敢一旦背叛,自取灭门。实由续顺公部下都统邓光明等见臣训练,顿生诽谤;乃约游击李成功、张善继率两路兵马钞臣前后,炮矢如雨。臣仓卒应变,亦站队堵御。死亡之际,不暇择人;走险求救,苟延岁月。及闻康亲王奉命到闽,私幸得瞻天日,故差员远输诚款。虽屡经郑之调遣,臣皆按兵不动。抑且漳、泉兵食全资惠、潮,臣随严禁接运;所以漳、泉之众,不战自馁。今幸邀圣明赦愆复职,又加臣为征逆将军,仍带伯衔;可谓荣出非分!自今以往,臣之性命、身家,均为皇上再造。若不据实陈情,是臣既误于前、又复隐讳于后,殆必归诚之心未坚、报效之志未切,臣虽万死不足赎矣』。疏入,报闻。六月,进忠以康亲王杰书招抚文檄潜通吴三桂,召兵自救;为尚之信侦获。上闻,谕曰:『刘进忠中怀诡谲,非实意归诚;可檄康亲王密为之备』。寻又命调其标兵剿贼,移进忠福州。

  十七年,命来京,其标员率兵赴广西效用。十九年,精忠为部下徐鸿弼举发罪状,事涉进忠,有与「进忠密谈,结为心腹」语;下廷议。逮问得实,诏与精忠同磔于市。

  --见原书卷八十「逆臣传」。

  张国柱(杨遇明、杨富、蔡禄、杨来嘉、王永清)

  张国柱,奉天铁岭人;明副将。本朝顺治二年,自海道率兵来降。五年二月,授都督佥事,充湖广随征左路总兵官。六年二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八年闰二月,续顺公沈永忠遣国柱同护军统领马进功剿湖南贼有功,旋从平南王尚可喜复广东郡县。琼州土寇窃发据城,国柱渡海复其城。「海寇」郑成功遣黄梧犯琼州,击破之。十二月,偕总兵南一魁败李定国于南宁,定国走安隆;经略洪承畴令国柱留镇广西。七年(?)十月,授云南永顺镇总兵官。时吴三桂剿李定国于木邦,虑蛮暮、猛密二土司为定国煽惑,令国柱以兵三千屯南甸;未几,定国死。康熙二年十二月,擢云南提督。三年六月,加太子太保。四年四月,迤东土酋王耀祖反,众至数万;国柱发兵讨之。六月,三桂疏言:『土酋王耀祖窥臣远征水西,窃据新兴,僭号「大庆」,谋犯省城;分遣贼党陷易门、宁州、嶍峨,攻昆阳、江川、通海、宜良、弥勒、石屏及临安府城。提督张国柱等调兵分路剿捕,所向克捷』。五年正月,三桂复疏言:『云南诸土酋禄昌贤等作乱,臣同国柱等分兵进剿,平贼寨数十,擒昌贤及其党王翔、张长寿、李成林、李世蕃、李日森、沈应麟、龙元庆、侬得功等,悉诛之;远近蛮猓闻风慑伏,滇南大定』。得旨嘉奖。六年,三桂疏称目疾,乞解总管任;国柱素党三桂,疏留之。

  十二年十一月,三桂反,国柱首从逆,受伪职为定远大将军、东平公。自后,提督杨遇明、总兵杨富、蔡禄、杨来嘉、王永清悉从贼。十三年,国柱陷衡州,进据长沙;复与吴应麟抗大兵于岳州,分掠郡县。十六年,征南将军穆占进剿长沙,国柱于城外筑壕、布木蒺藜,列象阵以死守;穆占连击败之,国柱走衡州。十九年,大兵复湖南、贵州,国柱遁入云南。二十年二月,贝子彰泰围吴世璠于云南省城,遣使招抚诸路;国柱自大理府率所部伪官、缴印札,诣军门降。二十二年二月,伏诛。

  遇明,锦州人。以守备来降,授山东莱州游击。剿土寇有功,累迁至副将。顺治十二年,授湖广常德镇总兵官。孙可望来犯,击走之。康熙元年,移广东新安镇;旋擢广东提督。九年五月,以老乞休,家于常德。子宝荫,先为三桂藩下总兵,从三桂反;率贼至常德,遇明为内应,城遂陷。遇明寻死。十九年三月,大兵复沅州,宝荫降;二十一年,流徙宁古塔。

  富,福建漳州人。初为郑锦伪都督;康熙二年来降,授左都督。三年六月,授四川川北镇总兵官。五年十一月,调浙江水师左路总兵。十一年四月,移江西南瑞镇总兵。十三年七月,三桂兵犯江西,富潜谋内应;巡抚董卫国擒斩之。

  禄,海澄人;自海道来降。顺治十八年九月,授左都督,予三等男世爵。康熙三年十一月,授河南河北镇总兵官。十三年三月,三桂犯湖南,禄潜结来嘉谋应三桂;阳称捕鱼,令一军尽甲,增制兵械、购骡马,民一夕数徙。侍卫观保驰奏,上命内大臣阿密达率兵至怀庆察之。阿密达至,禄不出迎,入城施炮拒敌;阿密达击擒之,并斩其子。

  来嘉,福州人。初为「海寇」郑锦伪都督;康熙元年,来降。三年十一月,授湖广襄阳镇总兵官。十三年三月,与副将洪福据榖城叛,并受三桂伪将军职。五月,复犯均州。九月,来嘉犯南漳;十一月,陷中峰寨。十四年三月,总兵刘成龙败之于良坪,毁其巢。五月,来嘉复犯南漳;七月,大兵击败之。十一月,来嘉分道入寇。十五年正月,副将四十六破贼于黄实山。五月,以来嘉据郧阳,乘间窃发;设郧阳抚治。九月,福复犯均州。十八年,大兵自荆州渡江,福降;来嘉遁。十九年正月,湖广总督徐治都击破来嘉;追至巫山,来嘉拒战,复破之。二月,克夔州,来嘉走重庆。三月,重庆破,来嘉降。逮至京未至,死。

  永清,辽东人。康熙八年,授贵州黔西镇总兵官。十二年十一月,从逆。二十年九月,降。二十一年二月,磔死;谕曰:『王永清身膺重任,甘心从贼;及大兵抵滇、围困省城为日甚久,犹不归顺,乃与夏国相随在奔窜。迨计无复之,始来投诚。其并捕禁其子,籍其家』。

  --见原书卷八十「逆臣传」。

  陈世凯

  陈世凯,湖北恩施人。初,附明桂王为忠州副总兵;本朝顺治十六年,川陕总督李国英率兵驻重庆,世凯来降,授副将衔。

  康熙十年,流贼李自成遗党刘二虎、郝摇旗、袁宗第等据楚、蜀间山寨,合贼数万犯巫山县;世凯城守,却之。寻随国英同西安将军富喀禅进剿;贼平叙功,加总兵衔。

  十一年,实授杭州副将。十三年三月,逆藩耿精忠叛,浙江总督李之芳统师驻衢州,令世凯赴金华援剿。甫渡江,闻贼犯龙游,即遣兵驰击,以通衢州饷道。驻守金华,贼犯武义,亦遣兵击之。七月,伪总兵阎标由永康、武义来犯;世凯同副都统沃申迎击,发大炮二,败之。八月,同总兵李荣击贼于汤溪。追至后大堡,贼踞两山拒敌;即先分兵拒贼,后亲攻其前,擒伪监军道徐福龙等。九月,伪都督陈重由东阳来犯;世凯同都统玛哈达往剿,击败于山口村,复败诸山河岸;追至郑店,破贼垒。十月,伪都督叶锺由浦江来犯;世凯督同副都统石调声等败贼于五都漕,又败伪总兵蒋魁于蒋家村、败伪都督陈遥于张泽村。伪总兵周彪别犯义乌,世凯败之于八里店;进拔荷叶口贼寨,生擒伪都司凌汝经等。时温州、处州并为贼踞,之芳屡奏世凯战功,诏授温州总兵,加都督佥事衔。十一月,伪都督徐尚朝合贼数万逼金华,世凯迎击于城南十二里庄。乘贼甫集,大呼先进,斩伪前锋叶应龙、徐有功,贼大溃;追奔十余里,歼戮过半。尚朝复与伪总兵冯公辅踞积道山,立木城、垒石寨,屯贼五万余为窥伺计;世凯乘大雾进师,破贼木城。分兵三路攻击,斩馘万余;尚朝等弃寨遁。时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由杭州进军,驻金华;令世凯同玛哈达、李荣恢复处州。十四年正月,世凯复永康,进攻缙云;尚朝等领众拒战,我师分击,败之,复其城。伪总兵沙有祥踞处州,贼众越桃花岭结寨固守;世凯同玛哈达、李荣三路进攻,贼溃走,夺岭。进至泉坡,有祥等闻风弃城遁,遂复处州。三月,尚朝与伪总兵连登云由温州分两路犯处州;世凯同玛哈达等迎击于陈潭头,斩伪参将郭美才等,擒伪参将陈亮等。五月,击贼于十八都,败之。进抵石塘,伪参将郑文登拒战;我兵分路驰击,斩馘八百余。复移师松阳之石佛岭,击败伪总兵陈得功等,贼败走;遂率师从贝子傅喇塔进攻温州。十五年二月,伪都督曾养性同叛镇祖宏勋纠合闽贼及平阳、瑞安贼众四万余,来犯我军;世凯同提督段应举奋击,擒伪副将何宾、伪参将卢公义等。五月,傅喇塔奉诏由处州进征福建,世凯率兵从。过三角岭,养性屯贼众于得胜山下之古溪,据险以扼我师;世凯同副都统吉勒塔布等攻破贼营,又以炮击破江中贼艘,道乃通。八月,副都统穆赫林剿登云于石塘,贼坚拒,未能下;世凯同沃申等由旁径袭击,连破其营二十八,擒伪官四十九,复云和县。又招抚松阳县等伪官二百余,伪总兵冯公辅等皆来降,泰顺县亦复。九月,精忠降于康亲王,招养性、宏勋归福建;世凯还镇温州。十六年三月,叙功,加左都督,给云骑尉世职。九月,招降海上郑锦之伪副将林麟、詹天枢等。十二月,招降伪都督陈彬等。十九年四月,分遣官兵败余党于南镇双头洞。十一月,署浙江陆路提督;降伪将军刘天福等。二十二年六月,复叙功,晋世职骑都尉。十二月,入觐,赐鞍马、貂裘朝服。谕曰:『自吴逆煽惑以来,尔提兵征剿,戮力用命,扫荡逆氛,建立功绩;朕甚嘉之!为将之道,务在辑兵爱民,使兵民相安,则地方受福,尔亦可永保勋名。朕每见功大者易生骄傲,以致文武不和,地方多事;尔其以此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