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头疼,加川芎、荆芥各三钱。咳嗽,加半夏三钱、桔梗一两。恍惚,加人参三钱、茯苓半两。

  凉膈散(一名连翘饮子,亦有加减法。) 治伤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内,烦心懊 ,不得眠,脏腑积热,烦渴头昏,唇焦咽燥,喉闭目赤,烦渴,口舌生疮,咳唾稠粘,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 结,风热壅滞,疮癣发斑,惊风热极,黑陷将死。

  连翘(一两) 山栀子(半两) 大黄(半两) 薄荷叶(半两) 黄芩(半两) 甘草(一两半)

  朴硝(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虚实加减:咽喉痛,涎嗽,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衄血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去皮)。风眩,加芎半两、石膏三两、防风半两。酒毒,加葛根一两、荆芥穗半两、赤芍药半两、芎半两、防风半两、桔梗半两。

  三岁小儿可服七八钱。或恶热甚,黑陷,腹满喘急,小便赤涩,而将死者,此一服更加大承气汤。约以下之,立效。

  凡言加者,皆自本方加也,以意加减。退表热,加益元散,效速。

  人参石膏汤 治伤寒咳嗽不已,心烦,及风热头痛,精神不利,昏愦,宜服。

  人参(一钱半) 石膏(三两) 芎(半两) 半夏(二钱,去滑) 白术(半两)

  茯苓(半两) 甘草(一两,炙) 大栀子(三钱) 知母(半两) 黄芩(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崔宣武人参石膏汤 治伤寒头痛,心烦闷,风热,并汗后余热,自汗多。清头目,定喘嗽。

  人参(二钱半) 石膏(一两) 芎(二两) 黄芩(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半两)

  防风(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双解散 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便可通解得愈。小儿生疮疹,使利出快,亦能气通宣而愈。

  益元散(七两) 防风通圣散(七两)

  上二药一处相和,名为双解散,(益元散方在痢门,通圣散方在风门。)各七两,搅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

  白术散 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治酒积呕哕。

  白术 茯苓(去皮)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炙) 木香(一分) 藿香(半两)

  葛根(一两)

  上为末,白汤调下二钱。烦渴者,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

  四逆汤 治伤寒表热未入里,误以寒药下之太早,表热不已,入里寒,下利不止,因表热里寒自利,急以温里,利止。

  又治少阴病,脉沉,下利厥逆,烦渴呕吐。

  甘草(一钱,炙) 干姜(一分) 附子(半个,生,去皮脐。附子以半两者佳,小者力弱,大者性恶,非古方之宜也。不但以美其大者,要知古人之有则也)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盏,煎至一盏,绞汁,温服。

  或蓄热深极,而手足厥冷者,不宜此方,当以下之。

  茯苓半夏汤 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疼痛、痞满、头痛者。

  茯苓(一分,去皮) 半夏(一钱) 生姜(一分,取汁)

  上锉如麻豆大,水一盏,煎至四分,绞汁,下生姜汁,温服,不计时候。

  一方加黄芩一分(去腐)、红皮一分(去穣),治风痰。

  卷七 积聚门

  积聚总论

  《素问》曰:积聚、留饮、痞膈、中满、湿积、霍乱吐下、 瘕坚硬腹满,皆太阴湿土,乃脾胃中气积聚之根也。(积者,不散。聚者,不化。留者,不行。饮者,停滞。痞者,不通。隔者,阻也。中满者,湿,为积。霍乱吐下,留停,为聚。 者,征也。瘕者,假也。)

  斯疾乃五脏六腑阴阳变化盛衰之制也。亢则害,承乃制,极则反矣。谓水得燥则消散,而得湿则不消,乃为积饮也。谓人形精神,与营卫血气津液,出入流通。谓夫腠理闭密,乃为痞也。谓肠胃膈绝,传化失常,而乃滞也。土主形体,腹满于中央,乃曰中满。以传化失度,故甚则霍乱吐泻也。症者,腹中坚硬,按之应手。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者,亢则害,承乃制也。瘕者,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其常,故其病未及 也。

  经曰:血不流而滞,故血内凝,而乃瘕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 瘕。大肠移热于小肠,谓两热相抟,则血溢而为伏瘕。血涩不利,月事沉滞而不行,故行为 瘕。为 与伏同,瘕与疝同,为传写误也。世传冷病,然瘕病亦有热。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世传为寒 瘕也。

  或坚痞腹满急痛,(寒主筋缩,故急主痛。)寒极血凝泣,而反兼土化制之,故坚痞之腹满,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不可忍者,皆可为寒。误矣!误矣!何不以脉辨之?凡诸疾病,皆有阴阳寒热,宜推详之。

  五脏六腑,四季皆有积聚。心之积,名曰伏梁,在于脐上,大如臂,上至于心,横于心下,如屋梁,故曰伏梁。肝之积,名曰贲(音奔。)气,在左胁下,覆如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 疟。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食不为肤肌。肺之积,名曰息贲,结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为肺痈。肾之积,名曰贲(音奔。) ,在于小腹,上至心下,如 奔走,往来无定。久不愈,令人喘逆,发为骨痿,少气乏力。此为五脏之积也。常究斯义,未可悉也。

  传其所胜者,死,传不胜者,可治。假令肺病传肝,肝病传脾,脾病传肾,肾病传心,心病传肺,皆传所胜,五脏之气虚,而内外诸邪所侵,故留稽不行,遂成积聚。其脉沉细而微者,是也。

  木香三棱丸 治一切气闷,胸膈痞满,营卫不和,口吐酸水,呕逆恶心,饮食不化,肋胁疼痛,无问久新。

  青木香 破故纸 茴香 黑牵牛 甘遂 芫花 大戟 荆三棱 蓬莪术 川楝子 胡芦巴巴戟(以上各一两) 巴豆(去皮,不出油,二分) 陈米(三合,将巴豆一处,同炒黑)

  缩砂仁(一两半)

  上件一十五味,用好醋二升,除砂仁、木香,余药入醋中浸一宿,入锅煮,醋尽为度,干,为细末,醋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加减看虚实,随汤水下。

  导气枳壳丸 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逆气上攻。分气逐风,功不可述。

  枳壳(去穣,麸炒) 木通(锉,炒) 青皮(去皮) 陈皮(去白) 桑白皮(锉,炒) 萝卜子(微炒) 黑牵牛(炒) 莪术(煨) 茴香(炒) 荆三棱(煨。各等分)

  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橘皮汤下,不计时候。

  透膈宽肠散 治肠上壅实,膈热难行者。

  白牵牛(一两) 芒硝(三两) 川大黄(二两) 甘遂(半两)

  上为末,食后温蜜水调下一钱。虚实加减。疏动止。

  密补固真丹 治脾肾真元损虚,泄利痰嗽,哕痞水谷酸臭,饮食无味,脐腹冷痛,肢体麻痹,下虚痿厥,上实壅滞,肾虚耳鸣,脾虚困惫,耳焦齿稿,面黧身悴,目黄口燥。发堕爪退,风虚遍枯,中满膈气,一切脾胃虚证。常服补养,宣通气血。

  天南星(半两) 半夏(制) 神曲 麦 茴香(炒) 荆三棱(炮。各一两) 白附子干生姜 川乌头(生。各一两) 巴豆(七个) 牵牛(三两) 代赭石(二两) 官桂(一分)

  上为末,水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温水下。除泄泻外,并加大黄一两。

  木香丸 治和脾胃,宽胃膈,消痰逆,止呕吐,进益美饮食。

  官桂 干姜(各半两) 木香(一分) 大黄 蓬莪术 芫花(醋拌湿,炒干) 枳壳(去穣)

  陈皮(各半两) 半夏(二两) 牵牛(半斤,取末四两) 茴香(一两,炒) 巴豆(四个)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

  软金丸 治心胸腰腹急痛,或淋 ,并产后经病,血刺腹痛。

  当归(半两) 干漆(二钱) 红花(一钱半,用) 轻粉 砂 粉霜(各一钱)

  三棱(二钱)

  上同研匀,枣肉为膏,和丸绿豆大,新汲水下一丸。病甚者加,得利后减。

  泥金丸 治心腹急痛,取久新肠垢积滞,推陈致新。

  黄柏 大黄 巴豆 五灵脂(各半两) 猪牙皂角(一分) 轻纷 粉霜 砂(各一分)

  干漆(二分)

  上研匀,炼蜜拌得,杵千下,丸绿豆大,新汲水下一丸。未利,更加服。

  状元丸 治膈气酒膈酒积,腹痛吐逆痞满。

  巴豆(五十个,取霜) 神曲(半两,末) 半夏(一两,洗) 雄黄 白面(炒。各一两)

  上研匀,滴水丸小豆大,细米糠炒变赤色,食后,温水下。童子二丸,三四岁一丸,岁半半丸。止嗽,温齑汁下。止呕吐,生姜汤下。

  玄胡丸 治积聚 瘕,解中外诸邪所伤。

  玄胡索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当归 木香 雄黄(别研) 荆三棱 生姜(各一两)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又一方,无陈皮、生姜,有广术一两、槟榔分两同。

  大延胡索散 治妇人经病,产后腹痛,腹满喘闷, 瘕癖块,及一切心腹暴痛。

  延胡索 当归 芍药 荆三棱 川苦楝 蓬莪术 官桂 浓朴 木香 川芎(各一分)

  桔梗 黄芩 大黄(各半两) 甘草(一两) 槟榔(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食前。如恶物过多,去大黄、官桂,加黄药子、染槐子、龙骨各半两,如前法煎服。平人心痛,加本方。得利尤良。后常服。

  三棱汤 治 瘕 癖,积聚不散,坚满痞膈,食不下,腹胀。

  荆三棱(二两) 白术(一两) 篷莪术(半两) 当归(半两,焙) 木香(三钱)

  右为末,每服三钱,沸汤点服,食后,每日三服。

  消饮丸 治一切积聚 癖气块,及大小结胸,不能仰按。

  天南星 半夏 芫花 自然铜(生用。各等分)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温水下。良久,葱粥投之。

  相虚实加减。

  除湿丹 治诸湿客抟,腰膝重痛,足胫浮肿,筋脉紧急,津液凝涩,便溺不利,及瘾疹,痈疽发背,疥癣走注,香港脚无首尾,疮疖。功效不可尽述。

  槟榔 甘遂 威灵仙 赤芍药 泽泻 葶苈(以上各二两) 乳香 没药(各一两,别研)

  黑牵牛(半两) 大戟(二两,炒) 陈皮(四两,去白)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温水下,后食。如服药前后忌酒一日,药后忌湿面,食温粥补暖。

  保安丸 治 积,心腹内结如拳,渐上不止,抢心疼痛,及绕脐腹痛不可忍者。

  川大黄(三两,新汲水浸一宿,蒸熟,切片子,焙) 干姜(一两,炮) 大附子(半两,去皮脐) 鳖甲(一两半,好醋一升,伏时炙令黄色妙)

  上为末,取三年米醋一大升,先煎四五合,然后和药,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醋或酒、米饮下。后取积如鱼肠脓血烂肉汁青泥,当下。

  开结妙功丸 治怫热内盛, 癖坚积肠垢, 瘕积聚,疼痛胀闷,发作有时,三焦壅滞,二肠闭结,胸闷烦心不得眠,咳喘哕逆不能食,或风湿气两腿为肿胀,黄瘦,眼涩昏暗,一切所伤,心腹暴痛,风热燥郁,偏正头疼,筋脉拘痪,肢体麻痹,走注疼痛,头目昏眩,中风遍枯,邪气上逆,上实下虚,脚膝麻木冷痛。宣通气血。

  荆三棱(炮) 茴香(炒。各一两) 川乌头(四两) 神曲麦 大黄(各一两,好醋半升,熬成稠膏。不破坚积,不须熬膏,水丸) 干姜(二钱) 巴豆(二个,破坚积,用四个) 半夏(半两) 桂(二钱) 牵牛(三两)

  上为末,丸小豆大,生姜汤下十丸、十五丸,温水、冷水亦得。或心胸间稍觉药力暖性,却加丸数,以加至快利三五行。以意消息,病去为度。

  木香分气丸 治积滞痞块不消,心腹痞结,疼痛抢刺,如覆杯状。

  陈皮(去白) 槟榔(各一两) 破故纸(二两,炒) 木香(一两半) 黑牵牛(十二两,炒香熟,取末五两半,余不用)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临卧服。

  开胃生姜丸 治中焦不和,胃口气塞,水谷不化,噫气不通,噎塞痞满,口淡吞酸,食时膨胀,哕逆恶心,呕吐痰水,宿食不消,咳嗽,胁肋刺痛。宽中开胃,进饮食。

  桂心(一两) 生姜(一斤,切作片子,监三两,腌一宿,再焙干)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甘草(炙。各二两) 缩砂仁(四十九个) 广术 当归(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沸汤化下。

  导滞定功丸 治一切心腹卒暴疼痛,及胸中不利。消食,止逆,定疼痛。

  大椒 木香(各一钱) 蝎梢(三钱) 巴豆(八个,出油为度)

  上为末,后入巴豆霜,研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丸至十丸,淡醋汤下。

  积气丹 治一切新久沉积气块,面黄黑瘦,诸气无力, 瘕积聚,口吐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