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白术汤 治妊娠血液虚衰,痿弱难以运动,气滞痹麻,营卫不能通宣,常服养液润燥,开通结滞,令血昌盛。
白术(三两) 寒水石 当归 黄芩 芍药 人参 石膏 干葛 防风 缩砂仁 川芎甘草 茯苓(各一两) 木香(一分)
崔宣武方用白术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日三服。
二气汤 治月水不调,断绝不产,面黄肌瘦, ,不美食。燥热,以柴胡饮子相参服之。
大黄(四两,别为末,醋一升,慢火熬成膏子) 当归(二两) 白芍药(二两)
上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汤下,食前,日进三服。如月水不通,加入干漆三钱(炒出大烟)、没药半两、KT 砂三钱(研)、官桂二钱、斑蝥三钱(去翅足,炒熟用。《本草》云:此用熬,不可生用,则吐泻)。
当归龙骨丸 治月事失常,经水过多,及带下淋漓,无问久新赤白诸证,并产后恶物不止,或孕妇恶露,胎痛动不安,及大人子儿痢泻,并宜用之。
当归 芍药 黄连 染槐子 艾叶(炒。各半两) 龙骨 黄柏(各一两) 茯苓(半两)
木香(一分)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米饮下三四十丸,食前,日三四服。
当归人参散 治产后虚损痿弱,难以运动,疼痛胸满,不思饮食。
当归 白术 黄芩 芍药 大黄 茯苓(去皮) 陈皮(各半两) 人参 黄 (锉)
川芎 浓朴(去皮,姜制) 官桂(各三钱) 甘草(一两) 枳壳(四钱,去穣,炒)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如大便秘,以此散下和中丸。
增损四物汤 治月水不调,心腹疼痛。补血藏,温经注颜。
川芎 当归 芍药 熟地黄 白术 牡丹皮(各半两) 地骨皮(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当归川芎散 治风壅头目,昏眩痛闷,筋脉拘卷,肢体麻痹,保护胎气,调和营卫。
当归 川芎(各半两) 甘草(二两) 黄芩(四两) 薄荷(一两) 缩砂仁(一分)
上为末,温水调下一钱,渐加至二钱,食后,日进三服。
辰砂大红丸 治产后寒热运闷,血气块硬,疼痛不止。
朱砂(一两,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附子(炮) 没药(半两) 海马(半钱) 乳香苁蓉 肉桂 玄胡 姜黄 砂(各半两) 斑蝥(一分) 生地黄(一两)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九,酸枣大,每服一丸,煎当归、酒下,放温。经水不行,煎红花、酒下。
三圣散 治产后血利不止。
乌鱼骨(炒) 烧绵灰 血余炭(汗脂者。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煎石榴皮汤调下,热服。
没药丹 治产后恶血不下,月候不行,血刺腰腹急痛,或一切肠垢沉积,坚满痞痛,作发往来,或燥热烦渴,喘急闷乱,肢体痛倦,大小人心腹暴痛。孕妇自利恶物过多。不宜服燥热极甚,血液衰竭,不可强行。宜调气养血。细详证用。
没药(一钱)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牵牛(二两) 轻粉(一钱半) 官桂(六分。
以上同研末) 砂(一钱,同研)
上研匀,醋、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温水下。以快利取积病下为度。虽利后,病未痊者,后再加,取利止。心腹急痛,煎乳香下。未止,取大便利。
黄药子散 治月事不止,烦渴闷乱,心腹急痛,肢体困倦,不美饮食。
黄药子 当归 芍药 生地黄 黄芩 人参 白术 知母 石膏(各一两) 川芎桔梗(各一分) 甘草(一两) 紫菀 槐花子 柴胡(各一分)
上为粗末,炒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滤汁,温服,食前,但一服。
大延胡索散 治妇人经病,并产后腹痛,或腹满喘闷,或 瘕癖块,及一切心腹暴痛。
延胡索 当归 赤芍药 荆三棱 川楝子 蓬莪术 官桂 浓朴 木香 川芎(各一分)
桔梗 黄芩 大黄(各半两) 甘草(一两) 槟榔(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食前,日三服。恶物过多,去大黄、官桂,加入黄药子、染槐子、龙骨各半两,如前法。或平人心胃急痛。加本方,煎服,得利尤好。
枳实槟榔丸 安养胎气,调和经候,治 瘕痞块,有似妊孕,可以久服,血气通和。兼宽膈美食。
枳实 槟榔 黄连 黄柏 黄芩 当归 阿胶(灰炒,细研) 木香(各半两)
上为末,水和丸,如小豆大,温米饮下三十丸,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软金花丸 治心胸腰腹急痛或淋 ,并产前后经痛刺痛,干呕气劳,往来寒热,四肢困倦,夜多盗汗者,兼治血积食积。
当归(半两,焙) 干漆(二钱半) 轻粉 斑蝥(生,全用,为末) 砂 粉霜(各一钱)
巴豆(二钱,去油)
右为末,同研细,枣肉为膏,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新汲水下。病甚者加服。看虚实加减。
大红花丸 治妇人血块,积聚 瘕,经络阻滞。
川大黄 红花(各二两) 虻虫(十个,去翅足)
上取大黄七钱,醋熬成膏,和药,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温酒下,食后,日三服。
黄芩汤 治妇人孕胎不安。
白术 黄芩(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二盏,当归一根,同煎至一盏,稍温服。
海蛤丸 治妇人小便浊败,赤白带下,五淋,脐腹疼痛,寒热,口干舌涩,不思饮食。
海蛤 半夏 芫花(醋炒) 红娘子(去翅足) 诃子(炒) 玄胡索 川楝子(面裹煨,去皮)
茴香(炒。各一两) 乳香(三钱) 砂(半两) 朱砂(半入药,半为衣) 没药(研。各一两)
当归(一两半)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醋汤下。量病患虚实加减。
乌金散 治妇人诸疾,寒热头痛,一切等疾。
乌金子 肉桂 蒲黄 当归 虻虫 血余炭 水蛭 鲤鱼炭 木香 青皮 皂角(大者,炙。各半两) 芍药(半两) 芫花(三两,醋制) 巴豆(一钱,出油) 朱砂(少许)
棕皮炭 红花(各一两) 川乌头(半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加至一钱,煎生姜汤调下,空心食前。忌油腻物。
伏龙肝散 治妇人血崩不止,或结作片者。
芎 (一两) 生地黄(一分) 阿胶(八钱,炙) 当归(一两) 续断(一分)
地榆(一两) 刺蓟根(一两) 伏龙肝(七钱) 青竹茹(八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日五服,不计时候。后服补药。
阿胶丸 治妇人诸病。
阿胶 鳖甲(各六分) 续断(五分) 龙骨(一两半) 芎 (六分) 地胆(四分) 鹿茸(五分)
乌鱼骨(八钱) 丹参(六钱) 龟甲(一钱)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艾汤下,日进三四服。
麝香杏仁散 治妇人阴疮。
麝香(少许) 杏仁(不以多少,烧存性)
上为细末,如疮口深,用小绢袋子二个,盛药满,系口,临上药炙热,安在阴内。立愈。
朱砂斑蝥丸 治妇人产后吃硬食,变作血气食块,无问久新。
皂角末(二钱) 巴豆(四个,去油) 朱砂(一钱) 砂(一皂子大块) 干蝎(一个,全) 斑蝥(十个) 红娘子(五个) 水蛭(五个)
右为细末,蜜和丸,分作十五丸,每服一丸至二丸、三丸,温酒下。初更吃,平明取下血化水,十年之病,皆治之。或大便或小便不多出也。
卷十二 补养门
补养总论
《素问》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者,少阴也,少阴者,至阴也,至者,为极也。
少阴者,冬脉所旺,居北而属水,为寒,为归藏,为周密。寒中收引拘缩,寒之用也。其病上下所生水液,澄澈冷清者不浊,其气寒冷,水谷不消化,吐利清冷,为病则如天气寒而水自清也。
《素问》云:太阳受寒,血凝为瘦。太阴受寒,气聚为疝。但脉急而寒之象也,急主于痛,故紧急也。《内经》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脉当迟缓,寒毒内郁,洪数为热,所养心之脉也。寒气生清,水清就于湿,故以下利清白,此乃肠胃寒,化物失常。热则壅涩不通。寒胜则火衰,火衰金旺,吐利腥秽,四肢逆冷,坚痞腹满,屈伸不便,禁固战栗,谓阴水主之,舒卷不便,诊其脉沉伏而迟,病之证也。若身凉不渴而寒,蜷足而卧,恶闻人声,不欲言,皆阴证也。
阴阳停则和,偏则病。如阳气暴绝,阴气独胜,则为寒证,阴气暴绝,阳气独胜,则为热证。经曰:阳胜阴虚,汗之而死,阴胜阳虚,下之而死。若阳实外热,阴虚内寒,阴实内热,阴虚外寒,阳实伐其阳,当凉膈散、承气汤主之,阴实伐其阴,当白术散、四逆汤主之。
论曰:大凡治病,必求标本。受先者为本,次者为标,此为兼证。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也。本病相传,先治其急。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也。
防风当归饮子 治脾肾真阴损虚,肝心风热郁甚,阳胜阴衰,邪气上逆,上实下虚,怯弱不耐。或表热而身热恶寒,或里热而躁热烦渴,或邪热半在表半在里,进退出入不已,而为寒热往来。或表多则恶寒,里多则发热。或表之阳分阳和,正气与邪相助,并甚于里,蓄热极深而外无阳气,里热极甚,阳极似阴而寒战腹满烦渴者。或里之阴分不和,正气反助邪气,并甚于表,则躁热烦渴而汗出也。或邪热壅塞者,或烦热痛者,或热结极甚,阳气不通,而反觉冷痛。或中外热郁,烦躁甚,喜凉畏热者。或热极闷塞,不得宣通,阳极似阴,中外喜热,而反畏寒者。或寒郁胸中而烦渴,热极甚而腹满不消者。或一切风热壅滞,头目昏眩,暗风眼黑,偏正头疼,口干鼻塞,耳鸣及聋,咽嗌不利。或目赤肿痛,口疮舌痹。
或上气痰嗽,心胁郁痞,肠胃燥涩,小便溺淋 。或者皮肤瘙痒,手足麻痹。又或筋脉拘急,肢体倦怠。或浑身肌肉跳动,心忪惊悸。或口眼 斜,语言謇涩。或狂妄昏惑,健忘失志。及或肠胃燥热怫郁,而饥不欲食,或湿热内余,而消谷善饥,然能食而反瘦弱。或误服燥热毒药,及妄食热物过多,而耗损脾肾,则风热郁甚,而多有如此,不必全见也。无问自病及中燥热毒药所使者,并宜宣通气血,调顺饮食。久服之旧病除去,新病不生。设虚人常服,补益功验,自可知矣。
当归 大黄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炙) 芍药(各一两) 滑石(六两)
上停每服三钱至五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双芝丸 补精气,填骨髓,壮筋骨,助五脏,调六腑。久服注颜不老。
熟干地黄(焙,取末) 石斛(去根,酒炙) 五味子(焙) 黄 (锉)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杜仲(蜜水浸,炮) 菟丝子(酒浸三日,炒) 麋鹿角霜(半斤) 沉香(三钱) 麝香(二钱,研) 人参 白茯苓(去皮) 覆盆子 干山药 木瓜 天麻(酒浸) 秦艽(以上各一两) 薏苡仁(二两,炒)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四十丸,温酒下,盐汤、米饮亦可。
凡年五十以上,加入黑附子(以青盐汤蘸,泡)、鹿角二大对(去顶三指)、硫黄半斤(浑用)。
以上用些油,釜中以水同煮,令微沸,勿太急甚,水耗,只旋添温水,须用水以备添也。炼令角胶汁出尽,其角如霜,以手捻如腻纷,乃盛之。取用,勿令秽污也。
内固丹 补养肾气,调和脾脏。寿高者常服,筋骨劲健,浑如壮士。
肉苁蓉(酒浸) 茴香(炒。各一两) 破故纸 胡芦巴(炒) 巴戟(去心) 黑附子(炮)
川楝子 胡桃仁(面炒。各四两)
上为末,研胡桃仁为膏,余药末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温酒、盐汤下,食前。虚者加至五七十丸。
此药明目补肾乌发,进美食,空心。
大补丸 治男子脾肾不足,不问久新者。
陈韭子 拣萝卜子(以上炒) 蕤仁(去皮。各半两) 穿山甲(七片,用酒炙)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食前空心。
蛤蚧散 治脾胃气攻心刺痛者。
蛤蚧(一对,酒炙) 乳香 木香 白茯苓(去皮) 丁香 茴香(各一钱) 穿山甲(二钱,酒炙)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好温酒调下,空心食前。
金 丹 治男子本脏虚冷,夜梦鬼交者。
龙骨(水飞) 菟丝子(各一两) 破故纸 韭子 泽泻 牡蛎(各半两) 麝香(少许)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调中丸 治脾胃虚,止呕吐,宽利胸膈。
青皮 红皮(各一两) 大黄(二两) 牵牛(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温水下,空心食前。
水中金丹 治元脏气虚不足,梦寐阴人,走失精气。
阳起石(研) 木香 乳香(研) 青盐(各二分) 茴香(炒) 骨碎补(炒) 杜仲(去皮,生姜汁炙丝尽。各半两) 白龙骨(一两,紧者,捶碎,绢袋盛,大豆蒸熟,取出,焙干) 黄犬肾(一对,酒一升,煮熟,切作片子,焙,入白茯苓一两,与肾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