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峰普济方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煎石榴皮汤下十丸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治伤寒蚀狐

  或出蚀下部肛外如 痛痒不止雄黄(半两)

  上先取小口瓶子一个内盛灰如妆香法烧熏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治热病下部有虫生疮

  上以盐炒热以绵裹熨之循衣摸床(大承气)

  有人苦风痰头痛颤抖吐逆食饮减少医以为伤冷物遂以药温之不愈又以丸药下之遂厥复与金液阳气金箔丸(方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不卧散

  截伤寒苍术 川芎 甘草 本(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三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热服不以时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百解散

  治风温疫气头昏壮热肢节烦疼前胡 柴胡 人参 白术 茯苓 羌活 桔梗 川芎(各一两) 甘草 陈皮(各二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三山丸

  治伤寒食疫气温黄疾病劳疟岚瘴山茵陈 川大黄(各五两) 常山 山栀子 杏仁 芒硝(各三两) 豉心(五两) 巴豆(一两)

  (重校定三山丸山茵陈无分两此方千金方内亦载之名曰山茵陈丸山茵陈合用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葱汤下老幼临时加减吃药或吐或利或汗或泻其疫气当解不是不可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羌活散

  治伤寒头疼体倦发寒热羌活 菊花 麻黄 川芎 防风 石膏 前胡 茯苓 蔓荆子 甘草 白僵蚕 细辛(各一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四片薄荷三叶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杂治法

  凡伤寒之病本是风寒暑湿疫疠之气其证各别初觉病在表寒热头疼四肢拘急六脉浮紧此乃邪气其脉必浮洪当令解也又有兼饮食作孽因好用消化之药虽不利动要为妄攻虽复发汗不能解也凡调治伤寒切须慎初经云伤寒之病作于阳者为病必热虽甚而不死惟阴厥多危细详其由多缘寒此阴厥证皆缘始感寒服辛甘药发散既不愈却不保其真而调其谷气故邪不退而成此疾若保真气调谷气邪必自退也若伤真坏谷邪气炽盛变异多端仲景云春夏宜汗是不可下也下汗须随其所宜今病发于阳而反得此疾胃气必无夭述于此达其理治疗有下汗吐补交错致于死候夫病有宜汤宜丸宜散者宜下宜吐宜汗宜灸宜针宜补者宜按摩宜导引者宜蒸熨者宜澡洗者宜悦汗吐且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祛分邪恶润泽枯朽悦皮肤益气力助困竭莫离于汤也丸可以逐风冷破坚症消积聚进饮食舒营卫宣开窍缓筋脉无出于丸也散者能散风寒暑湿之气摅寒温浊秽毒发扬四肢壅滞剪除五脏之结伏开肠利胃行脉通经莫离于散也下则舒豁闭塞补则益助虚乏灸则起阳救阴针则行营引卫导引则可逐客邪流利关节按摩则可以祛浮肿于肌肉当汗而不汗则使人毛孔闭塞闷绝而死当下而不下则使人腹胀通手浮肿而死当吐而不吐则使人胸结上喘水食不入而死当灸而不灸使人冷气重凝阴毒乃聚厥气上冲分决不散以致消灭当针而不针则使人营卫不行经络不利邪渐据真 昧而休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浸关节固径难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则使人淫随肌肉久留半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则使人冷气潜伏渐成痹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则使人阳气不行阴邪相害不当下而下则令人开肠荡胃洞泄不禁不当汗而汗则令人肌肉消绝津液枯耗不当吐而吐则令人心神烦乱脏腑奔冲不当灸而灸则令人伤经害络内蓄炎毒及害中和致于不救不当针而针则使人气血散失机关细陷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气劳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内冲腹肿筋骨舒张不当蒸熨而蒸熨则使人劳气顿行阴气内聚不当澡洗而澡洗则使人湿起皮肤热生肌体不当悦愉而悦愉则使人神失气消精神失次不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折健忘伤失大凡治疗要合其宜脉候病状少陈于后病不发汗则勿发其汗脉不疾数则勿疏其下心胸不闭尺脉微弱不可吐也关节不急营卫不壅不可用针阴气不盛阳气不衰不可灼艾内无客邪勿导引外无淫气勿按摩皮肤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塞勿澡洗神不凝迷勿悦愉气不奔走勿和缓顺之者生逆之者死尔谨叙下汗吐补交错证下于前病类对药备说于后凡卫生者经曰治伤寒有法非杂病之比然昔人禀气强实可以根据次用法治疗今人气血怯弱其治法之要宜以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九似丸

  治中暑伏渴变生诸疾时发寒热似疟疾头痛壮热似伤寒翻胃吐食似膈气饮水不止似消渴小便不舶上硫黄 玄精石 滑石 寒水石( 过江水浸一宿) 甘草 白矾 盆硝(各半两) 寒食上为末滴水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同芝麻生姜各少许同细嚼唾津咽下食后临卧非时服亦可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香苏散

  治瘟疫及烟岚瘴气紫苏叶(四两) 陈橘皮(二两不去白) 香附子(四两慢火炒香去毛秤) 甘草(一两炙)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服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柴胡地黄汤

  治产后恶露方下忽尔断绝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寒热往来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不即治之诸变不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 地黄(各三两) 半夏(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本散

  治头目昏重鼻塞清涕防风 白芷 何首乌 麻黄 甘草 白芍药 旋复花(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食后服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如圣散

  治风毒上攻头目遍痛焰硝(二分) 青黛(一分) 郁金 薄荷叶 川芎(各二分) 硼砂(一字)

  上为末鼻内搐之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芎辛散

  治风客阳经头痛晕眩项背拘急肢体疼痛倦鼻塞声重发热恶寒及诸语涩麻痹而筋挛川芎(四分) 苍术(八钱) 甘草(三钱) 细辛(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不以时

  卷第三 伤寒中暑附

  大圣人参散

  治头昏体倦胸膈不利状若感寒白术 人参 白芷 葛根 青皮 桔梗(各三分) 甘草 干姜(各二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第四 补虚

  走马茴香丸

  治肾虚挟寒小肠气痛附子 桂 葫芦巴 马兰花 青橘皮 川楝子 干姜 茴香 破故纸 巴戟(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卷第四 补虚

  乳粉散

  补虚扶衰钟乳粉(一两) 金钗石斛 人参(各一分) 干姜(半两)

  上为细末合和匀每服一钱以酒一分米饮擦生姜汁少许同调服再用米饮送下空心服

  卷第四 补虚

  薯蓣丸

  治健忘安魂魄薯蓣 远志 熟地黄 天门冬 茯神 龙齿 地骨皮 防风 茯苓 麦门冬 人参 桂(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二十丸食后临卧

  卷第四 补虚

  巨胜煎

  补虚损变白为黑发巨胜(半大升) 地黄(十斤取汁六升) 杏仁(五大两) 桂末(一两) 黑豆黄子(一大升末之)

  上先下地黄汁煎至三升次下杏仁巨胜乳苏等候凝下豆桂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温酒

  卷第四 补虚

  五补鹿茸煎

  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 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知味心神不乐多有恚怒心腹胀满尿有余沥鹿茸(十五分) 天门冬(七分) 熟干地黄 苁蓉(各十分) 巴戟 五加皮 五味子天雄子白术((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有风加当归黄 茯神羌活柏子仁芎白龙

  卷第四 补虚

  茴香煎

  治丈夫元脏久虚冷气攻冲脐腹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及膀胱小肠气痛并肾脏风毒头筋骨茴香 赤小豆(各一分) 川楝子 川乌头 萆 防风 威灵仙 青橘皮 乌药(五分)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十丸小肠气痛炒生姜茴香酒下脚转筋木瓜汤下腹痛

  卷第四 补虚

  熟干地黄丸

  治虚劳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车前子 熟干地黄 葵子 鹿茸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重校定此方无分两与指迷方内苁蓉丸

  卷第四 补虚

  地黄煎丸

  治肾脏风劳损添精补髓益气养神驻颜调血脉令人轻健生地黄(五斤取汁) 无灰酒(一斗二味于银器以火熬成膏) 肉苁蓉(二两) 巴戟(一两) 鹿皮石龙芮上为细末用先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温酒下三十丸空心

  卷第四 补虚

  人参薯蓣丸

  治肾脏虚弱客风流入四肢腰背拘急不能俯仰体热身重毒风上攻心胸闷满攻注颈项志意不乐肌热四生地黄 人参 防风 薯蓣 五味子 茯苓(各一两) 麦门冬(二两半) 贝母 远志(各半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或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熟水下食后

  卷第四 补虚

  无名丹

  补气守神涩精固阳道男子服之有奇功非笔舌可尽量其作用非至神不能处之无名可称其效因此茅山苍术(一斤) 川乌头(一两) 龙骨 破故纸(各二两) 川楝子 茴香(各三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多可百丸少止三十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饮盐汤

  卷第四 补虚

  固真丹

  固真壮阳气专治梦遗妄泄及虚损真耗等疾天雄(长者一对) 鸡头壳(五十个) 覆盆子(半升) 龙骨(白者四两) 家韭子(半升) 莲花上以水七升煮陕西白蒺藜二升耗至五升去蒺藜子将所煎汁再入银锅内熬如饧状又入白沙蜜四至百

  卷第四 补虚

  玉关丸

  亦名趁邪丹治男子妇人关键不牢精源失禁神志恐怯梦见妇人宜进此药服药数日后虽与阴人交虞山茱萸 补骨脂 龙骨 牡蛎 白茯苓 青盐上等分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粒空心煎车前子叶汤下乃太医博士巢氏治隋炀帝

  卷第四 补虚

  毗沙门丸

  治诸虚热头昏眩晕耳鸣作声口干微嗽手足烦热忪悸不安熟干地黄(二分) 阿胶(一分) 黄 五味子 天门冬 山药(各二分) 柏子仁 茯神百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水八分煎至五分和滓热服临卧

  卷第四 补虚

  木香锉散

  治虚劳气弱寒热往来不思饮食口舌生疮四肢劳倦五心烦躁肌肤不泽木香(一分) 鳖甲 银州柴胡(各一两) 秦艽(三分) 黄 (一两) 知母 茯苓(各三分)

  肉豆蔻(一分) 白芍药上件药并洗泽净须是州土者根据分两细锉如绿豆大每服半两生姜一分枣三个水一升煎十分以生

  卷第四 补虚

  五香鳖甲散

  治五脏虚气攻注四肢无力手足疼痛背甲气刺日渐瘦弱心下气满不思饮食鳖甲(二两) 荆三棱 茯苓(各一两) 人参(二两半) 大黄(三分) 黑附子 枳壳牛膝(朴五味子 木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枣三枚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服再将两服滓用水一盏半煎取七

  卷第四 补虚

  补真丸

  治脾元脏虚冷四肢无力吃食不得心腹满胀或时下痢虚惊盗汗冷劳 癖浓朴 苍术(净刮去黑皮二味各四两用大枣一斤姜二片细切同入锅以浆水煮一日耗更添之慢炙了焙干味子 槟两)

  上件药为细末将一半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二十丸一半作散米饮调下一钱或煮羊五七

  卷第四 补虚

  败龟散

  治丈夫妇人一切风虚劳气喘嗽发热并宜服之败龟 虎骨(各半两) 官桂 木香(各一两) 海桐皮 防风 当归 赤芍药 木通(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青蒿乌梅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又法加柴胡熟地黄各半两

  卷第四 补虚

  远志散

  治心虚劳损羸瘦四肢无力心神昏闷常服除寒热利腰脚充肌肤益气方远志 白术 人参 杜仲 川椒 牛膝 白茯苓 薯蓣 山茱萸 柏子仁 生干地黄石斛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温酒调下空心及晚食前服忌鲤鱼苋菜

  卷第四 补虚

  小黄丸

  治脾胃虚劳羸瘦脚膝疼痛服之充肌调中助力黄 覆盆子 牛膝 鳖甲 石斛 白术 肉苁蓉 附子 五味子 人参 沉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

  卷第四 补虚

  磁石丸

  治肾气虚损卧多盗汗小便余沥阴湿痿弱名曰劳极宜服此磁石(二两) 五味子 鹿茸 菟丝子 蛇床子 车前子 白茯苓 桂心 黄 肉苁蓉 防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捣三五百下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渐加至四十丸晚食前再服

  卷第四 补虚

  天雄散

  治虚劳客邪所攻偏枯不遂肢节疼痛昼夜呻吟不能治宜服此天雄 当归 牛膝 白术 桂心 侧子 干漆 狗脊(各一两) 防风 吴茱萸 枳壳丹参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及晚食前温酒调下

  卷第四 补虚

  酸枣仁散

  治虚劳口舌干燥心忪烦渴少得睡卧酸枣仁 人参 黄 乌梅肉 麦门冬 白茯苓(各一两) 覆盆子 栝蒌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卷第四 补虚

  茯神散

  治虚劳多渴四肢羸乏茯神 石斛 栝蒌根 肉苁蓉 知母 人参 白茯苓(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黄连(三分) 丹参 当归 葳蕤 甘草(各半两) 麦 (二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卷第四 补虚

  栝蒌煎

  治虚劳躁渴四体虚乏羸瘦栝蒌(二两) 茯神 石斛 人参 肉苁蓉(各一两) 甘草 黄连 当归 五味子 丹参(各升) 牛髓(一上件药以水三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四味去滓取汁一升和地黄汁麦门冬牛髓蜜姜汁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