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峰普济方


  卷第七 心

  蛇黄丸

  通心气治惊悸状若心风谵语狂癫化痰涎蛇黄 朱砂 铁粉 不灰木 人参 茯苓(各半两) 甘草(生) 雄黄(各一分)

  上为细末用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金银薄荷汤下久服令人心开聪惠

  卷第七 心

  犀角散

  治心经行营卫凉血疗疮白茯苓 人参 甘草 干地黄 芍药 麦门冬 黄 黄芩(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紫苏木瓜少许同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卷第七 心

  麝香丸

  治心痛桂(一两) 当归 芍药 人参 细辛 川乌头(各一分) 麝香(一钱) 巴豆(半两)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三丸不以时若痛而冲聚往来上下行痛者休止腹中热燥烦

  卷第七 心

  如智丸

  木香末 硫黄(各半两) 密陀僧(一两) 附子(半两炮去皮为末醋煮成膏)

  上为细末将三味为末研匀以附子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

  卷第七 心

  益智散

  若痛如针刺其心而痛甚者此脾受邪气以其脉上膈注心中邪气随经直干于心诊其脉缓甚谓之脾乌头(四两) 益智(三两) 干姜(三两) 青皮(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盐一字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第七 心

  六气散

  治脾胃伤冷心腹疼痛又治霍乱吐泻妇人血气血刺白术(米泔浸一宿焙干面炒微黄取出) 良姜 桂 陈皮 茴香 甘草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入盐沸汤点亦得

  卷第七 心

  蕊珠丹

  镇心空膈去八邪气及妇人血攻寒热惊忧成病朱砂(五分) 阿魏 木香(各二分) 附子(一分半) 生姜(或用雄) 安息香(各一分) 桃仁上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桃心汤下腹中有块如拳尤宜(校定此方生姜注云或用雄疑此当

  卷第七 心

  补心丹

  治心虚诸疾干山药 人参 茯苓 菖蒲(各四两) 熟地黄 黄 紫石英(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辰砂一两为衣临卧白汤化下一丸

  卷第七 心

  茯神汤

  治或惊恐失财或忿怒惆怅若惊忧逼逐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龙骨 远志 茯神 防风 牡蛎(各二两) 甘草(七两) 大枣(七个)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又方熟地黄 茯苓(各四分) 人参 桂(各三分) 甘草(二分) 麦门冬(五分) 半夏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片煎至六分温服不以时

  卷第七 心

  守灵散

  补心脏劳极茯苓(白者) 丁香 诃子(各半两) 桔梗 芍药(白者) 羌活 甘草(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用银耳环一只葱白一寸煎至八分通口服不拘时

  卷第七 心

  补心汤

  治心气虚弱少乐多忧麦门冬(一钱) 人参(二两) 紫菀(一两) 桂 紫石英(各二两) 甘草(三钱半) 赤小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食后温服若心咳脉浮恶风宜桂心汤恶寒时不能言口噤脉紧大宜附子细辛汤(方在后) 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卷第七 心

  桂心汤

  人参(二两) 桂 白茯苓(各一两) 麻黄 贝母(各半两) 甘草 远志(各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第七 心

  茯苓汤

  茯苓 麦门冬 黄芩(各一两) 秦艽 柴胡(各半两) 五味子(一两) 杏仁(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卷第七 心

  九痛丸

  治心痛附子(三两) 干姜 巴豆(去油取霜) 人参 吴茱萸 野狼牙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前温酒下

  卷第七 心

  高良姜汤

  治心痛高良姜(五两) 浓朴(二两) 当归 桂(各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第七 心

  温中丸

  治心腹痛干姜 半夏(各一两) 白术(二两) 细辛 胡椒(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服

  卷第七 心

  拈痛丸

  治九种心痛五灵脂 木香 当归 良姜 蓬莪术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空心木香汤下

  卷第七 心

  细辛煎

  治心腹俱痛附子 细辛 人参(各二分) 干姜(四分) 吴茱萸(一合)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第七 心

  紫石英汤

  主心虚惊悸寒热百病令人肥健紫石英 白石英(各十两) 赤石脂 白石脂 干姜(各三十两)

  上五味 咀皆毕用二石英各一两石脂等三味各三两以水三升用微火煎煎一宿且勿食稍定则准新得住

  卷第七 心

  大圣散

  治心腹疼痛不已川乌头(四钱) 益智(三钱) 青橘皮 干姜(各二钱) 茴香(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盐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第七 心

  桂枝乌头汤

  若痛引小腹此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或胁肋相引肝肾脉弦大而紧久成寒疝宜此桂枝 白芍药(各三两) 乌头(二两半) 甘草(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三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

  卷第七 心

  杏仁紫菀丸

  治心下停水葶苈子(二十分) 杏仁(十二分) 茯苓(六分) 牵牛子(八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丸日再夜一服渐加至二十丸煮枣汁送下忌醋物

  卷第七 心

  大温中汤

  治心腹疼痛寒冷停凝干姜 良姜 浓朴 官桂(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卷第七 心

  孔子大圣枕中方

  补心虚健忘助神龟甲 龙骨 远志 菖蒲(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温酒调下

  卷第七 心

  失笑丸

  治九种心痛茴香(一字) 当归 金毛狗脊 芜荑(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先用油衮过热醋下男子冷水下

  卷第七 心

  养心丹

  服之能宽神消虑全志通神明不老不忘光明朱砂 明净乳香(各一分) 酸枣仁 雪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细末以枣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清净水吞下一丸

  卷第七 心

  定志丸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忧愁伤嗟夜多梦寐惊魔恐怖不宁喜怒非时朝瘥暮剧暮瘥朝剧或人参 茯神 远志 菖蒲(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

  卷第七 心

  生姜枳实汤

  若痛而但腹胀心痛甚者此由胃邪干心其脉微缓谓之胃心痛宜此桂 生姜(各一两半) 枳实(半两)

  上为细末以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不以时

  卷第七 心

  五味子煎

  治心痛五味子(五两) 桂 川乌头(各一两)

  上三味为粗末水五升煎取一半绞去滓入好蜜二两再熬成膏温酒化下一弹子大不以时

  卷第七 心

  斑蝥丸

  治心痛斑蝥(七个) 胡椒(四十九个) 乳香(一象子大)

  上三味为细末水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粒妇人醋汤下男子菖蒲酒下不以时

  卷第七 心

  良姜汤

  治心痛腹痛久疟瘦弱干姜 真良姜(油焙紫色水洗去油)

  上等分细末每服二三钱白汤点不以时温酒亦得

  卷第七 心

  椒茱丸

  治心腹疼痛椒(二两) 吴茱萸(四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或酒下空心服

  卷第七 心

  鳖甲散

  治痞气心腹坚胀饮食不消鳖甲(一两半) 诃黎勒皮(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煎生姜橘皮汤调下

  卷第七 心

  雄黄丸

  治久患心痛时发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饮食雄黄(二两研) 好醋(二升慢火熬成膏)

  上干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生姜汤下空心

  卷第七 心

  撞气丸

  治一切痰积心痛不可忍者良姜(生用) 干姜(各一两炮) 半夏(二两作曲用) 青皮(不去白) 陈皮(各一两不去白)

  上为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生姜汤下食前服

  卷第七

  肺

  (嗽附)

  卷第七 肺

  胜金丸

  治肺虚劳咳嗽不出声者肥皂角(五寸) 马屁勃(一分) 干枇杷叶(三片) 浓朴(半分) 半夏(一分) 葶苈子(半皮(四片) 膈蜂窠(一分)

  地黄 甘松 麦门冬(各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含化不以时

  卷第七 肺

  神效四时加减养肺汤

  治肺气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抢喉喉中闭塞咳嗽短气气从背膂有时而痛然自惊或笑或紫菀 五味子 干姜 款冬花 半夏 人参 糯米 杜仲 白术 桂(各一两) 柴胡茯苓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不以时夏秋柴胡独活射

  卷第七 肺

  泻肺散

  治酒后劳倦或出当风喜怒气含于肺面目黄肿起即头眩咳逆上气时忽忽欲绝心下弦急不能饮食五味子 百部(各二两半) 茯苓 附子 苁蓉 当归 石斛 远志 续断(各一两) 细辛九十个)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

  卷第七 肺

  大阿胶煎

  补肺祛风阿胶 熟地黄 茯苓 山药 五味子 麦门冬 贝母 百部 柏子仁 茯神 丹麦 杜仲(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二十四丸每服一丸细嚼米饮下食后

  卷第七 肺

  五参散

  治肺脏风毒皮肤生疮欲似大风者人参 沙参(各一两) 玄参(半两) 苦参 丹参 赤箭(各一两) 乌蛇(三两) 甘草(半两)

  以上九味为细末桑白皮 白杨皮 地骨皮 槐白皮(重校定此方内白皮等四味无分两其太平圣惠方内亦载之上白皮等四味并细锉用生姜汁煮三二十沸取出焙干捣罗为细末与前药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调

  卷第七 肺

  平肺汤

  治肺气久虚喘急多倦款冬花 五味子 白茯苓 阿胶 白术 芎 人参 熟地黄 黄 紫菀 甘草 杏仁桂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卷第七 肺

  麦门冬五膈下气丸

  疗肺劳热肺损生虫形如蚕在肺为病令人咳逆气喘或为忧膈气膈恚膈寒膈热膈皆此劳气所生名麦门冬 远志 附子 细辛 甘草(各十分) 人参 干姜 黄 百部 白术 桂(各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卷第七 肺

  百花煎丸

  治肺虚客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咽干口燥多唾痰沫或有恶物肌瘦发热减食嗜卧人参 紫菀 阿胶 百部 款冬花 山药 天门冬 麦门冬 贝母(各一两) 甘草(四两)

  上为细末熔蜡丸如弹子大每服一粒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滓热服之食后

  卷第七 肺

  钟乳白石英丸

  治肺虚咳嗽背寒食少泄泻钟乳粉 白石英粉 鹿角胶 五味子 山药 麦门冬 黄 干姜 熟地黄 人参 桂(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或酒下

  卷第七 肺

  定嗽散

  治十五种嗽上气不顺咽喉痒诸药无效服之甚良汉防己(半两) 雪白茯苓 紫菀 款冬花 桔梗 桑白皮 紫苏茎叶 杏仁 贝母(各一两)

  上锉碎焙干为末每服一钱津液含化徐徐咽之

  卷第七 肺

  温肺丸

  治肺挟寒上气咳嗽胸满短气呕吐痰涎喘鸣肩息全不嗜食及寒毒疰嗽咯唾脓血紫菀 陈皮 附子 款冬花 半夏 杏仁(各一两半) 干姜 甘草 细辛 桂(各一两) 人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姜汤下

  卷第七 肺

  紫菀丸

  治嗽人参 紫菀 附子 款冬花 橘皮 半夏 杏仁(各三分) 细辛 甘草 干姜 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姜枣汤下

  卷第七 肺

  款肺散

  治肺虚气痞咳嗽喘满胸膈不利痰涎呕逆可思饮食五味子 紫菀 赤茯苓(各一两) 槟榔 枳壳(各半两) 桔梗 大腹皮 白术(各三分) 贝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

  卷第七 肺

  白石英散

  治肺气虚恶寒咳嗽鼻有清涕息气微四肢少力宜服补肺(重校定此方内人参无分两其太平圣惠白石英 五味子(各一两) 麦门冬(三分) 干姜(半两) 白茯苓 附子(各一两)

  甘草(半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时忌生冷油腻等

  卷第七 肺

  温中当归汤

  若痛而不休此重于寒寒留不去与正气相搏脉紧弦者谓之虚寒沉紧而实者谓之积寒虚寒者温而当归 人参 干姜 白术 浓朴 桂(各二两) 桔梗 白芍药(各一两) 附子 甘草木香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第七 肺

  通气丸

  治寒嗽天门冬(二两半) 蜀椒(二两) 乌头(一两三分) 干姜 人参(各二两) 桂(一两半) 蜈蚣上为细末炼饧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含化食后临卧昼夜十丸以胸中温为度

  卷第七 肺

  补肺汤

  治肺气不足咳逆上气心胸气逆喉中闷塞咳嗽短气寒从背起有时而痛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面目麦门冬(四两) 五味子(三两) 紫菀 干姜 款冬(各二两) 白石英(二两一分)

  桑白皮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竹二十叶枣五个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