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新编


  又方:韭菜捣汁,蒸,微温服,其效无比。

  又方:凤头白鸭,蒸食数只,断根极效。此鸭出广东顺德县,广西义宁、北流两县。又真高丽参嚼食,忌蒸煎,食至数两,断根,神效。

  口鼻流血

  此亦因鼻血过多,以致从口而出,照前第一方治之。若系妇人,恐系月经闭塞,须查妇人科治之。

  鼻忽缩入

  明雄、净朱砂各三钱,用苍朮煎水调服,并将煎过苍朮捣烂敷鼻上,过夜即愈。

  鼻忽脱落

  治法见耳部两耳脱落方。

  鼻孔烂穿

  此名鼻疳。用鹿角(锉碎,焙焦)、枯矾各一两,头发五钱(灯上烧灰),共研为末,用花又方:杏仁(去皮尖),研细末,用纸压去油,以成白粉为度。每杏仁二分,对真轻粉一又方:五倍子烧灰存性,研末,以黄醋与猪油和匀服之。

  鼻内生虫

  金刚藤上疙瘩数个,鸡蛋一枚,煮熟,将蛋去壳再煮良久,先将药罐向鼻熏之,再用蛋向鼻滚擦,其虫自出,以尽为度,极效。

  又方:鸡蛋一个(炒),猪肝四钱(炒),豆豉七粒捣融,新瓦焙干,鸡蛋白和匀作饼,放又方:韭菜子烧烟,向鼻熏之,引虫出净,自愈。

  又方:明雄研末,向鼻中时时嗅之,极效。

  鼻中生疮

  苡米、冬瓜,煎汤当茶饮,神效无比。

  又方:杏仁(去皮尖),捣烂成膏,用人乳调塞鼻内。

  又方黄连膏:黄连、黄柏、姜黄各三钱,归尾五钱,生地一两,用香油十两,将各药熬枯,去渣,用夏布沥净,再加黄蜡四两,溶化离火,搅匀候冷,鼻内干燥如火者,用此搽之,立效。

  又方:嫩桃叶,捣烂塞鼻。无叶,用枝亦可。

  又方:元参研末吹入,或以水将元参泡软塞鼻亦可。

  又方:陀僧、白芷各二钱,共研末,蜡烛油调搽,甚效。

  鼻中生痔

  甜瓜蒂四钱,甘遂一钱,枯矾、螺壳灰、草乌灰各五分,为末,麻油调作丸,如鼻孔大,每日以药塞入一次,其痔化为水,肉皆烂下,即愈。或照上苡米方治之,更妙。

  又方:轻粉二钱,杏仁七粒(去油)白矾五钱,共为末,吹入鼻中,即化为水。

  又方:顶上梅花冰片点之,虽痔肉垂下亦入。或用生藕节、莲须,瓦上焙枯,研末,和顶上冰片,水调敷之,尤妙。

  鼻中肉块

  名曰息肉。生藕节连须,瓦上焙枯,研末吹入,其肉渐渐自落,屡试如神。并治鼻中生疮。

  又方:枯矾、生猪油,和绵裹,塞鼻中,数日肉随药出。

  鼻流清涕不止

  生花生四五斤,入锅内,令本人亲手拌砂炒之,数次即愈,神效。

  鼻流臭水

  名曰鼻渊,又名脑漏。此症从脑顶一股酸气由鼻孔而下,臭不可闻。用真松花粉,时时嗅入鼻中。有人患此数年,百药不效,以此方治之,半月断根。

  又方:干葫芦(瓦上焙枯)研末,时时嗅入鼻内,并用此药兑酒饮,或调粥服,其效如神又方:丝瓜藤(又名水瓜,又名线瓜)取近根下者一尺,瓦上焙枯研末,嗅之,并冲酒服又方:老刀豆(焙枯研末),酒调服三钱,重者不过三服即愈。

  鼻塞出水日久不闻香臭

  蒺藜一两,捣碎煎水,先含满口,并以一合滴入鼻中,嚏出一二肉虫,即愈。

  又方:铁锁须磨石上取末,和生猪油塞鼻,有肉虫出,即愈。

  鼻塞不通

  通草、细辛、附子,共为末,蜜调,绵裹,纳鼻中。

  各项鼻病

  凡鼻渊、鼻痔、鼻中肉块、鼻塞、鼻疮等症,用辛夷花苞(又名木笔花,又名旱莲蓬),去赤肉毛子,用芭蕉煎水泡一夜,焙干为末,加麝香三厘,葱白蘸入鼻孔,数次极效。

  鼻中生毛昼夜可长一二尺渐粗如绳痛不可忍

  此食猪、牛、羊血过多所致。用 砂、乳香等分为丸,服十粒,毛自落。

  又方:猪毛焙存性研末,吹入鼻中,即愈。如食牛、羊血过多者,或加牛、羊毛亦可。

  鼻垂红线尺许痛甚欲死

  真硼砂、顶上牙色梅花冰片各一分,为末,以人乳调之,轻轻点在红线中间,顷刻即消

  鼻大如拳疼痛欲死

  黄芩、生甘草、麦冬、花粉各三钱,桔梗、天冬各五钱,紫菀二钱,百部、紫苏各一钱,水煎服,四剂即消。

  诸物入鼻胀痛不出

  牛油,如枣核大,纳鼻中,油溶则物润而随出矣。

  鼻外生疮

  杏仁(去皮尖)研烂,乳汁调搽即愈。

  鼻梁窒痹

  此肺热也。用知母、川贝母、水梨肉各二两,水熬膏服。

  又方:干荷叶边、连翘心、白芷、滑石各二钱,蔓荆子、苦丁茶各一钱,水煎服,数剂即愈。

  鼻准红赤

  名酒糟鼻。食盐研细,每早擦牙,噙水漱口,吐入手中洗面,月余自愈。

  又方:白果嚼融和甜酒糟,夜敷日洗,甚效。

  又方:荞麦面烧灰存性,研细,麻油涂之。

  又方:雄黄、硫黄各五钱,水粉二钱,用头生乳汁调搽,不过三五次即愈。

  又方:玉蓉粉(见面部)搽之极效。

  唇部

  应参看口、舌各部。

  人中肿大

  生蒲黄二钱,川连、顶上梅花冰片各一钱,共为细末,麻油调敷。

  人中及唇边口角生红白颗粒

  此即疔疮。有头痛、寒热、痛痒等症,亦有麻木不知痛痒者,须查疔疮门赶紧治之。

  嘴唇生疮疮内长齿

  此七情忧郁火动而生,此怪症也。用柴胡、白芍、当归、生地各三钱,川连、川芎、黄芩各一钱,天花粉二钱,白果十个,水煎服。外用顶上梅花冰片一分,僵蚕末一钱,黄柏二钱炒,共为末。掺之,即愈。或照下头生白肿块治之,必效。

  口唇肿黑痛痒不可忍

  大铜钱四个,于石上磨猪油,时时搽之。照疔疮治法亦可。

  嘴唇四围疮如黄蜡

  旋覆花放瓦上火 存性,研末,用真麻油调搽,即愈。

  又方:葵花根照前焙研,麻油调搽,虽经年不愈,亦效。

  口角生疮

  燕子窝连泥带粪研末,麻油调搽。

  又方:砂仁壳放瓦上火焙研敷,即愈。此蔡医博秘方也。

  口唇赤肿发痒或破烂流水

  铜青五钱,宫粉三钱,明矾一钱半,冰片一分,黄连二两,共熬膏敷。临用加麝香一厘,冰片五厘。

  口角四围干燥时以舌口水滋润红肿难堪

  松毛煮豆腐,约半日久,取豆腐贴之,日换数次,虽多年不愈,亦能断根,真神方也。

  口角流涎浸湿红赤

  方见口部。

  口唇紧小

  照后唇菌治之,必效。此名茧唇,又名沈唇。初起口紧,不能饮食,若不急治,难救。

  用新白布作卷如酒杯大,烧燃放刀口上,俟刀口汗出,取汁搽之,日搽十余次,并以青布烧灰冲酒服,极效。

  又方:五倍子、密陀僧各二钱,甘草二分,共为末。另用黄柏二两,将各药末水调敷黄柏上,火上烘干,再敷再烘,药尽为度,然后将黄柏冷透,作薄片贴上,连换数次,过夜即愈。

  又方:五倍子、诃子肉等分为末,香油调敷,神效。

  缺唇

  先用麻药(见痈毒诸方)敷上,然后用刀割开两边薄皮,用丝线缝好,以生蟹黄敷之,静用

  唇破生疮

  瓦松、生姜汁,捣融入盐少许,敷之。

  唇边生疮多年不愈

  蓝靛叶取汁洗之,数日即愈。

  冬月唇干出血

  桃仁捣烂,猪油调敷。

  嘴唇陡然翻突形如猪嘴

  此名唇菌症,乃心脾热毒所致,对时必死,无药可救。急烧两手少商穴(查鼻部鼻血第一方便知),一面用活地龙(又名曲 ,又名蚯蚓)十条捣烂,吴萸二钱研末,加灰面少许,热醋调敷两脚心,用布捆住,半日一换,以愈为止。又用活癞虾蟆(又名老蟾,又名癞团)

  一又方:查卷十一痈毒门疔疮内救唇汤服之亦可。或用溏鸡粪敷之亦妙。

  口部

  应与舌、齿各部参看。小儿口内生疮见小儿科。

  口生肉球有根如线吐出乃能饮食捻之其痛入心

  此名血余症。用真麝香一钱,研末,作两次服,自愈。或用人发烧灰服,亦可。

  口内上生痈

  此亦名悬痈,生口上 ,形如紫葡萄,舌难伸缩,口难开合,鼻内出血,时发寒热。急用食盐(烧红)、枯矾各等分,研细末。以筷头蘸点,日三五次,自消。

  上生虫痒不可忍

  有人上 痒极,凡遇饮食更甚,后有一虫坠下,急忙扯出而愈,后亦无羌。

  口舌生疮

  吴茱萸,去梗研末,好醋调敷两足心,过夜便愈。性能引热下行故也。

  又方:天门冬、麦冬(并去心)、元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噙一丸,虽连年不又方:五倍子末掺之,吐出涎水,便可饮食,极效。

  又方:川黄连、北细辛各二分,生研极细末,以小管吹入疮上,神效。此方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功成而无偏胜,大人、小儿并治,切忌入喉。

  又方:轻粉三分,朱砂、明雄各七厘半,冰片四分,为细末。先用薄荷水或茶漱口,将药吹入,应验如神。或用人中白散(见齿部)治之亦可。

  又方:黄柏蜜炒研末搽之,神效。

  又方:因服轻粉口破者,用三四年陈酱化水,时时含口漱之。

  又方:口疮无论新旧,夜卧时自将两肾子以手捏紧,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夜夜揉之,胜于服药。

  口臭难闻

  每夜临睡时,含荔枝肉一二枚,次早吐出,半月见效。

  又方:每早洗面时,用白牵牛粉擦牙漱口,日久自无此病。

  又方:益智仁一两,甘草二钱,共为末,每用一二钱干吞下,心气不足口臭者最宜。或用密陀僧一钱,醋调漱口亦可。

  又方:茴香煮羹,或生食之,极效。或用盐梅时时含之。

  夜卧口渴喉干

  元参二三片,含口中,即生津液,大有功效。

  此脾冷也。用焦朮、青皮、炮姜各五分,法夏、木香、丁香各一钱,共研细末,米汤为丸如粟米大。小儿一岁者服十丸,大人每服三、四钱,服完自愈。如不见效,则系脾热,须照后方服之。

  又方:治脾热口角流涎。焦朮、滑石各五分,扁豆、茯苓、石斛各三分,黄连二分,葛根一分半,甘草一分,共为末,灯心汤调下,小儿每服一钱,大人每服三四钱。

  舌部

  舌胀满口

  凡中木瓜毒,其舌亦肿胀满口,方见解救诸毒门。

  此症由心经火盛,以致卒然舌大肿硬,咽喉闭塞,实时气绝,名曰 舌,至危之症。

  用皂矾不拘多少,放新瓦上火 红色,摊冷研细,以瓷调羹撬开牙关,或用盐梅搽之,或用半夏擦之自开,将药搽舌上,立效如神。再用锅底烟三钱(以烧草者为佳,烧煤炭者忌用),冲酒送服。若舌肿而喉内有痰者,即是喉风,须查咽喉各方治之。

  又方:醋调锅底烟子,敷舌上下,最效,多敷更妙。

  又方:雄鸡冠血搽舌上,咽下即愈。

  又方:蒲黄研末掺之,如因寒而得者,须斟酌调治为要。

  又方:蓖麻子四十粒,纸上取油,将油纸烧烟熏舌,即消。若舌上出血,熏鼻中自止。

  若已误刺,醋调百草霜涂之。

  舌忽肿退场门外或长数寸

  此亦心火热极所致。用雄鸡冠血一小盏,以舌浸之即缩。或照舌肿各方治之。

  又方:真川连三四钱,煎浓汁,以舌浸之,亦收。

  又方:井水一桶,令人提起,一人引病患前来,不可说明,将近身即劈面泼去,其舌自收。此方暑天始宜。收后仍以川连二三钱煎水服之。

  伤寒热病后舌出寸余不收

  顶上梅花冰片,研细,掺舌上,应手而缩,须用五钱方效。

  舌退场门角时时摇动

  此名翠舌风。用翠鸟舌(舌须取出阴干备用)在两额上点戳几下,即愈。

  舌忽缩入

  银针刺破舌尖,出尽恶血,以蜡烛油搽之,即愈。

  舌上出血

  舌忽出血如涌泉,或紫或黑,由心火上炎,以致血热妄行。用六味地黄汤(见内外备用诸方内)加槐花三钱,煎服,立愈。或照以上舌肿诸方治之,以锅底烟子敷之更妙。

  又方:茅草根、生车前子、乱发各为末,吹、搽立止。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

  又方:槐花炒研掺之。或用头发烧灰,醋调敷之。

  舌头溃烂

  凡舌烂痛极,饮食难进。宜用吴茱萸三四钱研末,好醋调敷两脚心,用布捆好,对时一换,其效如神。或兼用人中白散(见齿部)治之,更妙。

  舌上生菌

  此恶症也。初起如豆,渐大如菌,疼痛,红烂无皮,朝轻暮重,由心脾热毒所致。用砂、人中白各五分,瓦上青苔、瓦松、溏鸡粪各一钱,用倾银罐子二个,将药装入封固,外用盐泥封好,以炭火 红,待三炷香为度,俟冷,开罐取出,入顶上梅花冰片、麝香各一分,共研细末,临用时,先以瓷针刺破血菌,用药少许点之,再用蒲黄末盖之,内服二陈汤(见内外备用诸方)加黄连、黄芩、薄荷,煎服即愈。或用上方地龙吴茱萸涂足之法,更妙。

  落血出,用百草霜敷,或蒲黄末敷,俱效。再用六味地黄东加槐花三钱,煎服,并治重舌,甚效。

  舌硬生衣

  犀牛黄、朱砂各一分,玄精石二两,共研细末,将舌尖刺出紫血,用此药搽之,即愈。

  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

  舌下重生小舌

  参看小儿杂治门重舌各方。照上舌菌第二方治之。

  又方:黄连、山栀、荆芥、黄芩、连翘、木通、薄荷、牛蒡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一小团,水煎服,小儿减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