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针灸逢源
针灸逢源
卷四 经穴考正
背部折法
大椎穴至尾 骨。共计二十一节。通折三尺(项骨三节不在数)上七椎各一寸四分一厘。
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下七椎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背部直寸法根据此 横寸根据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第二行夹脊一寸半。三行夹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半寸未算也。凡夹脊一寸半者。当作去中二寸。(大杼等穴并根据此法)凡夹脊三寸者当作去中三寸半。(附分等穴。并根据此法)
卷四 经穴考正
胸腹部折法
仰人部位图 伏人部位图 天突宛中至膻中折为八寸。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共得九寸六分。(一作八寸四分。误)上蔽骨尖下至脐心。折为八寸人无蔽骨者。取岐骨下至脐共折九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为五寸。胸腹直寸法根据此 横寸法用两乳相去折为八寸。
(按骨度篇。两乳间广。九寸半。详较针灸书。足厥阴经期门在乳旁一寸半。章门去中六寸。得两乳为九寸之数而足阳明经乳根。去中四寸。足少阳经带脉去中七寸半。得两乳间为八寸之数。故各经开中寸法以两乳间。横折八寸约取之)
卷四 经穴考正
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文两头尽处比为一寸。凡手臂(一作足字。误)尺寸及背腹横寸。无折法之处皆根据此法。
中指同身寸图
卷四 经穴考正
同身寸说
(类经图翼)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其当。如标幽赋曰。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盖谓并邻经而正一经联邻穴而正一穴。譬之切字之法。上用一音。下用一韵。而夹其声于中。则其经穴之情。自无所遁矣。故头必因于头。腹必因于腹。背必因于背。手足必因于手足。总其长短大小而折中之。庶得谓之同身寸法。
卷四 经穴考正
周身骨部名目
巅(顶巅也) 脑(头中髓也) 囟(音信。脑盖骨也。婴儿脑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谓之囟门) 额颅(囟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 颜(额上曰颜。说文曰。眉目之间也) (音遏鼻梁。亦名下极即山根也) (音拙目下为 ) 颞 (颞。柔涉切。 音如耳前动处盖即俗所云)颔(音含。腮下也) 目系(目内深处脉也) 目内 (目内角也) 目锐 (目外角也) 人中(唇之上。鼻之下也) 齿牙(前小者曰齿。后大者曰牙) 舌本(舌根也) 咽(所以通饮食。居喉之后) 喉(所以通呼吸居咽之前) 嗌(音益喉也) 会厌(在喉间。为音声启闭之户)肺系(喉咙也) 颃颡(颃音杭咽颡也) 颈项(头茎之侧曰颈头茎之后曰项。又脑后曰项)天柱骨(肩骨上际。颈骨之根也。) 肩解(膂上两角为肩解) 肩胛(胛音甲。肩解下成片骨也亦名肩膊) 巨骨(膺上横骨) 膺(音英胸前为膺。一曰胸两旁高处为膺) 胸中(两乳之间也) 膈(膈膜也。膈上。宗气之所聚是为膻中) 腋(胁之上际) 季胁(胁下尽处短小之肋) (音区腋之下胁之上也) 鸠尾(蔽心骨也) (音吉干。即鸠尾别名) KT 中(KT 音杪季胁下两旁空软处也) 脊骨(脊音即椎骨也) 胂(音申。膂内曰胂夹脊。肉也) 膂(吕同脊骨曰吕象形也又曰夹脊两旁肉也) 骨( 音鱼。端也。肩端之骨) 腰骨(尻上横骨也)腰髁(髁苦瓦反即腰 骨。自十六椎而下。侠脊附着之处也) 腹(脐之上下皆曰腹。脐下为少腹) 毛际(曲骨两旁为毛际其动脉即足阳明之气冲也) 胪(闾卢二音。皮也。又腹前曰胪)睾(音高。阴丸也) 篡(初贯。切屏翳两筋间为篡篡内深处为下极) 下极(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即会阴穴) 臀(音屯。机后为臀尻旁大肉也) 机(侠腰髋骨两旁为机) 髋(音宽。
尻臀也。一曰两股间) 尻(开高切。尾 骨也亦名穷骨) 肛(音工。俗音纲。大肠门也) (音猱肩膊下内侧对腋处高起 白肉也) 肘(手臂中节也。一曰自曲池以上为脉) 臂(肘之上下皆名为臂。一曰自曲池以下为臂) 腕(臂掌之交也) 兑骨(手外髁也) 寸口(开前后两手动脉。皆曰寸口) 阙(手掌后动脉高起处曰关) 鱼际(手腕之前其肥肉隆起处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 大指次指(谓大指之次指即食指也。足同) 小指次指(谓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也。足同) 髀(音彼股也。一曰股骨) 髀关(伏兔上交纹处) 髀厌(捷骨之下为髀厌。即髀枢中也) 髀枢(捷骨之下。髀之上。曰髀枢当环跳穴) 股(大腿也) 伏兔(髀前膝下起肉处) 膑(音频膝盖骨也) (音国。膝后曲处) 辅骨(膝下内外侧大骨也)成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音篆一名腓肠下腿肚也) 腓肠(腓。音肥足肚也) 骨(音杭足胫骨也) (音干足胫骨也) 胫(形去声足茎骨也) 绝骨(外髁上尖骨也) (音窘筋肉结聚之处也。直音云。肠中脂王氏曰肘膝后肉如块者。) 髁骨(髁音科。足跗后两旁圆骨内曰内踝。外曰外髁。一作踝骨。俗名孤拐骨。手宛两旁圆骨。亦名髁骨。) 跗(附甫二音足面也) 内筋(内踝上大筋。在大阴后上踝二寸所) 足岐骨(大指本节后曰岐骨) 跟骨(跟音根。足根也) 骨(一作核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也) 踵(足根也) (音□。足根也。又与 通用) 三毛(足大指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
卷四 经穴考正
十二经络次序
(十四经发挥)十二经络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手阳明。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挟口鼻而交于足阳明。足阳明之支者。从跗上出大指端而交于足太阴。足太阴之支者。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交于手少阴。手少阴无支者。直自本经少冲穴而交于手太阳。手太阳之支者别颊上至目内 而交于足太阳。足太阳之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合 中。下至小指外侧端而交于足少阴。足少阴之支者。从肺出注胸中而交于手厥阴。手厥阴之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手少阳之支者。从耳后出目锐 而交于足少阳。足少阳之支者。从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于足厥阴。足厥阴。之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入喉咙之后。上额循巅行督脉络阴器。过毛中行任脉。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复交于手太阴也。
按人一呼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每刻一百三十五息每时八刻计一千八十息脉行六十四丈八尺。营卫四周于身。十二时九十六刻计一万二千九百六十息。脉行七百七十七丈六尺为四十八周身。刻之余分得五百四十息。脉行三十二丈四尺为二周于身。总之为五十度周身。八百一十丈脉合一万三千五百息也。故五十营篇曰。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此经脉之常度也。而子午流注针灸等书因人身经脉之行始于水下一刻遂以寅时定为肺经。以十二时挨配十二经而为之歌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继后张世贤熊宗立复为分时注释殊不知纪漏者以寅初一刻为始。而经脉营运之度起于肺经。亦以寅初一刻为纪。故首言水下一刻。而一刻之中气脉凡半周于身矣。焉得有大肠属卯时。胃属辰时等次也。且如手三阴脉长三尺五寸。
足三阳脉长八尺,手少阴厥阴左右俱止十八穴足太阳左右一百三十四穴此其长短多寡大相悬绝安得按时分发其失经旨远矣。
卷四 经穴考正
手太阴肺经穴考
(左右二十二穴)手太阴经穴图 中府(一名膺俞) 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旁开华盖(任脉穴名)六寸。仰取之。肺之募手足太阴之会。(针三分灸五壮)治肺急胸满。少气不得卧。
云门 在巨骨下。侠胃经气户旁二寸。间中六寸。动脉应手陷中。举臂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治四肢热不已。咳逆短气。喉痹瘿气。臂痛不举。
天府 在臂 内廉。腋下三寸动脉陷中。点墨于鼻尖凑到臂处是穴。(针四分禁灸灸之令人气通。)治恶语善忘。衄血喘息 疟寒热目眩瘿气。
侠白 在天府下。肘中约纹上去五寸动脉中。手太阴之别。(针三分。灸五壮。)治心痛气短。
尺泽 在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两筋间动脉陷中。肺脉所入为合。实则泻之(针三分。
灸五壮。)治心烦气短喉痹口干。咳血小便数。肩痛四肢肿。善嚏悲哭。小儿慢惊风。
孔最 在腕上七寸。上骨下骨间陷中。侧取之。手太阴 。(同隙针三分灸五壮)治肘臂痛屈伸难咳逆吐血。失音咽痛。
列缺 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当食指末处筋骨罅中。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人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而见于列缺阳 。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也。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者即此。(针二分。灸七壮。)治寒热疟。偏风头痛。惊痫口噤。咳嗽下牙疼。
经渠 在寸口陷中动脉应手。肺脉所行为经。(针二分禁灸)治胸背拘急。喉痹咳逆。心痛呕吐。热病汗不出。
太渊 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肺脉所注为俞。(阴经俞即原下仿此)虚则补之脉会太渊。
每日平旦寅时。气血从此始。故曰寸口者脉之大会。(针二分。灸三壮)治胸痹气逆。哕呕咳嗽。心痛咽干。目生白翳。
鱼际 在大指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肺脉所溜为荥(针二分禁灸。)治喑哑喉燥。心烦目眩。
少商 在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肺脉所出为井。(针一分。出血泄诸藏之热禁灸)治颔肿喉痹。 疟振寒。
卷四 经穴考正
手阳明大肠经穴考
(左右共四十穴)手阳明经穴图 商阳(一名绝阳) 在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大肠脉所出为井。(针一分。灸三壮。)治耳鸣聋。寒热 疟。
二间(一名间谷) 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大肠脉所溜为荥。实则泻之。(针三分灸三壮)治喉痹鼽衄。曰疾齿痛。
三间(一名少谷) 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大肠脉所注为俞。(针三分。灸三壮。)治下齿龋痛。肠鸣洞泄。
合谷(一名虎口) 在食指大指岐骨间陷中。握拳取之。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针三分灸三壮○孕妇禁针。昔有徐文伯泻足太阴经三阴交而补合谷胎遂落盖因血衰气旺也)治中风筋急伤寒头痛。目翳风疹。唇吻不收。
阳 (一名中魁) 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张大指次指取之。大肠脉所行为经。(针三分灸三壮)治热病烦心目翳赤烂。耳鸣惊掣。肘臂不举。
偏历 在手腕后三寸手阳明络。别走太阴(针三分灸三壮。)治寒热癫疾多言。耳鸣鼻衄喉痹齿痛。肩臂酸疼。
温溜(一名逆注一名池头) 在宛后五寸六寸间。手阳明 (针三分。灸三壮)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鬲中气闭口舌肿痛。
下廉 在辅骨下。温溜上二寸五分。去上廉一寸辅锐肉分(针五分灸三壮。)治痹痛乳痈。癖小肠气。
上廉 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斜。(针五分灸五壮)治手臂不仁。胸痛喘息肠鸣小便难。
三里(一名手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锐肉之端。按之肉起。(针三分灸三壮)治偏风下牙疼颔肿瘰 。
曲池 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大肠脉所入为合。虚则补之。
(针七分。灸七壮)治螈 癫疾皮肤痂疥伤寒余热不尽。妇人经脉不通肘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与手少阳经天井穴并。相去一寸四分。(灸三壮针三分)治肘节风痹。臂痛不举。
五里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一云在天府穴下五寸。(灸七壮禁针。)治气逆瘰。
臂 在肩 下一寸。两筋两骨罅陷中。举臂取之(一曰平手取之)手足太阳阳杂之会。
七壮。针三分。不宜深。)治瘰 臂痛(按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肩 下一寸句上。旧有肘上七寸肉端七字。误故删之)。
肩 (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在膊(音博)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中举臂取之有空。手太阳明阳跷之会。(针八分。灸五壮)治中风瘫痪。肩臂痛不能向头。泄精憔悴。瘿气瘰 。
巨骨 在肩尖上行两叉骨罅中。手阳明阳跷之会。(针四分。灸五壮)治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仰。
天鼎 在颈中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针三分。灸三壮)治暴喑气哽。喉痹嗌肿。不得食。
扶突(一名水穴) 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穴后一寸半。开中三寸。仰取之(针三分。灸三壮)治咳嗽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外禾 (一名长 )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针三分。禁灸)治鼻塞鼽衄。
迎香 在禾 上一寸鼻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禁灸)治鼻有息肉。面痒浮肿。
卷四 经穴考正
足阳明胃经穴考
(左右共九十穴)足阳明经穴图 (按此一经自承泣穴出大迎循颊车上至额颅一本头维穴起误)。
承泣(一名面 。一名鼠穴。)在目下七分。上直瞳子陷中。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禁针灸。一曰针三分。)治冷泪出。昏夜无见。
四白 在目下一寸颧空骨内。直瞳子。正视取之(针三分不宜深禁灸)治目赤生翳。
巨 侠鼻孔旁八分直瞳子。足阳明阳跷之会。由此入上齿中复出循地仓。(针三分。灸地仓(一名会维) 侠口吻旁四分外许。近下有脉微动是穴。若久患风其脉亦有不动者。
手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针三分半。灸七壮)治口 不语饮水漏落。
大迎(一名髓孔) 在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针三分灸三壮)治风痉口噤。唇吻动。牙疼颊肿。寒热瘰 。
颊车(一名机关。一名曲牙) 在耳下八分曲颊端。开口有空。(针四分灸七壮)治牙关不下关 在足少阳经客主人下。从颊车上行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闭口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