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
涪翁《食时五观》:
一曰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乃成,用功甚多。何况杀害生灵,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劳。家居则食父母心力所营,纵是己财,亦承余荫。仕宦则食民之膏血,大不可言。
二曰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全此三者,应受供养,无愧缺则已。否当愧耻,不敢尽味。
三曰防心为过,贪等为宗。
于上味食,务远物而求难得,是之谓贪。于下味食,起恚怒,以口腹之故鞭扑人,是之谓嗔。食不过充饥,而求食前方丈,是之谓痴。君子食无求饱,离此过也。
四曰正事良药,为疗形苦。
五谷五蔬以养人,鱼肉以养老。形苦者,饥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食为医药,以自扶持。是故知足者,举箸常如服药。
五曰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先结款状,然后受食。既食,不可怠于道业。
《达庄论》曰:“恬于生而静于死,恬生则不惑死,静死则神不离生。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生究其寿,死终其宜,心气平治,消息不亏。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是以作智巧者害于物,明是考非者危其身。修饰显洁者惑于生,畏死而崇生者失其贞。”
庾阐《神论》曰:“天地者,阴阳之形魄;变化者,万物之游魂。神籁与无穷并吹,大冶与造运齐根。生资聚气之迹,死寄玄牝之门。视荣辱其犹尘埃,邈高尚而不顾。故能外安恬逸,内体平和。”
北宫子曰:“衣其短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终身怡然,不知其为贫也。”
《象山要语》曰:“此道非争竞务进者能知,惟静退者可入。”
又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夫权皆在我,若在物,则为物役矣。”
“学者不可用心太紧,深山有宝,无心于宝者得之。”
“利害、毁誉、称讥、苦乐,能动摇人,释氏谓之八风。”
清修妙论笺 下卷
日抄玄经秘典圣贤教戒省心律己格言计一百五十八条
《大藏经》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避之为吉。今人见左,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避之而务药之。譬之有君者不思励治以求安,有身者不能保养以全寿。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萌。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以小恶为无损而不改。孰知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大祸立至。故太上特指心病要目百行,以为病者之鉴。人能静坐持照,察病有无,心病心医,治以心药,奚俟卢扁,以瘳厥疾?无使病积于中,倾溃莫遏,萧墙祸起,恐非金石草木可攻。所为长年,因无病故。智者勉焉。
喜怒偏执是一病,亡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
憎欲无理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遂非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寡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威势自协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贷不念偿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与恶人交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矜是一病,
诽议名贤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以贵轻人是一病,以贫妒富是一病,
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饰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
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坚执争斗是一病,
推负着人是一病,文拒钩锡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憎是一病,
好杀虫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
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唝嗃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
不受谏谕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笑愚痴人是一病,
烦苛轻躁是一病,擿捶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慢老少是一病,
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当权任性是一病,
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凶横是一病,
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教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
钻穴窥人是一病,不借怀怨是一病,
负债逃走是一病,背向异词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
惊胎损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
笑盲聋哑是一病,乱人嫁娶是一病,
教人捶擿是一病,教人作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
见货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此为百病也。人能一念,除此百病,逐日点检,使一病不作,决无灾害、痛苦、烦恼、凶危,不惟自己保命延年,子孙百世亦永受其福矣。”
《大藏经》曰:“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禄所谓百药以治之。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
近德远色是一药,清心寡欲是一药,
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
虽憎犹爱是一药,心无嫉妒是一药,
教化愚顽是一药,谏正邪乱是一药,
戒敕恶仆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
扶接老幼是一药,心无狡诈是一药,
拔祸济难是一药,常行方便是一药,
怜孤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位高下士是一药,语言谦逊是一药,
不负宿债是一药,愍慰笃信是一药,
敬爱卑微是一药,语言端是一药,
推直引曲是一药,不争是非是一药,
逢侵不鄙是一药,受辱能忍是一药,
扬善隐恶是一药,推好取丑是一药,
与多取少是一药,称叹贤良是一药,
见贤内省是一药,不自夸彰是一药,
推功引善是一药,不自伐善是一药,
不掩人功是一药,劳苦不恨是一药,
怀诚抱信是一药,覆蔽阴恶是一药,
崇尚胜己是一药,安贫自乐是一药,
不自尊大是一药,好成人功是一药,
不好阴谋是一药,得失不形是一药,
积德树恩是一药,生不骂詈是一药,
不评论人是一药,甜言美语是一药,
灾病自咎是一药,恶不归人是一药,
施不望报是一药,不杀生命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不忌人美是一药,
心静意定是一药,不念旧恶是一药,
匡邪弼恶是一药,听教伏善是一药,
忿怒能制是一药,不干求人是一药,
无思无虑是一药,尊奉高年是一药,
对人恭肃是一药,内修孝悌是一药,
恬静守分是一药,和悦妻孥是一药,
以食饮人是一药,助修善事是一药,
乐天知命是一药,远嫌避疑是一药,
宽舒大度是一药,敬信经典是一药,
息心抱道是一药,为善不倦是一药,
济度贫穷是一药,舍药救疾是一药,
信礼神佛是一药,知机知足是一药,
清闲无欲是一药,仁慈谦让是一药,
好生恶杀是一药,不宝厚藏是一药,
不犯禁忌是一药,节俭守中是一药,
谦己下人是一药,随事不慢是一药,
喜谈人德是一药,不造妄语是一药,
贵能援人是一药,富能救人是一药,
不尚争斗是一药,不淫妓(上生下月)是一药,
不生奸盗是一药,不怀咒厌是一药,
不乐词讼是一药,扶老挈幼是一药,
此为百药也。人有疾病,皆因过恶阴掩不见,故应以疾病,因缘饮食、风寒、恶气而起。由人犯违圣教,以致魂迷魄丧,不在形中,肌体空虚,神气不守,故风寒恶气得以中之。是以有德者,虽处幽暗,不敢为非;虽居荣禄,不敢为恶。量体而衣,随分而食,虽富且贵,不敢恣欲;虽贫且贱,不敢为非。是以外无残暴,内无疾病也。吾人可不以百病自究,以百药自治,养吾天和,一吾心志,作耆年颐寿之地也哉!” 【百病一段与《道藏》少异一二,余以家藏宋刻小本考详,似近人情语,故以刻之。初】 【谓《道藏》国刊,似无讹误,余阅一藏以遍,鱼豕之错,不可枚举。】
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两者不和,若四时中有春无夏,有秋无冬矣。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
《太上》曰:“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者,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惑者,死也。”
《书》云:“声色动荡于中,情爱牵缠,心有念,动有着,昼想夜梦,驰逐于无涯之欲,百灵疲役而消散,宅舍无主而倾颓矣。”
《书》云:“欲多则损精。人可宝者命,可惜者身,最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发浮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神仙可惜歌》曰:“可惜许,可惜许,可惜元阳宫无主。一点既随秾色枯,百神泣送精光去。三尸喜,七魄怒,血败气衰将何补?尺宅寸田属别人,玉炉丹灶阿谁处?劝世人,休恋色,恋色贪淫有何益?一神去后百神随,百神去尽人不知。几待说时说不得,临时出口泄天机。”
《孙真人铭》曰:“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 【注曰:扣齿三十六下。】 晨兴漱玉津。 【注曰:早时开眼即以舌搅上下腭,待津生满口,汩汩咽下,直至丹田。】 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注曰:不使咸酸苦辣甜五味偏伤一脏,致使生疾。】 安神宜悦乐, 【注曰:常令心上生欢喜。】 惜气保和纯。 【注曰:常使心气和平,绝躁妄焦烁生怒。】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象山要语》曰:“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
又曰:“志固为之帅,然至于气之专一,则亦能动志,故不但持其志,又戒之以无暴其气也。居处饮食,适节宣之宜;视听言动,严邪正之辩,皆无暴其气之功。”
“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才有一些他意,便沉重了。彻骨彻髓,见得超然于一身,自然轻清,自然灵大。”
陆文达公有二歌,曰:“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懒惰受饥寒,莫到穷来方怨命,虚空自有神明听。”又曰:“听、听、听,衣食生身天付定,酒食贪多折人寿,经营太甚违天命。定、定、定。”
“肾,水也,水生气,气即火矣。心,火也,火生液,液即水矣。水可以滋流百脉,火可以熏蒸四大。”
《经》曰:“心牵于事,火动于中,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天之助人为善也,至快至周,而略无毫发之或悭;天之报人之恶也,亦至信至密,而略无毫发之或漏。细考远计,自当见尔。”
虚斋云:“食服常温,四体皆春;心气常顺,百病自遁。”至哉斯言!
又曰:“乐莫乐于日休,忧莫忧于多求。古之人虽疾雷破山而不震,虽货以万乘而不酬,惟胸中一点堂堂者以为张主。”
张氏曰:“一念之善,则天地神祗,祥风和气,皆在乎此;一念之恶,则妖星厉鬼,凶荒祸害,皆在乎此。可不慎欤?”
“劝君莫存半点私,若存半点私,终无人不知。劝君莫用半点术,若用半点术,终无人不识。”
“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人非贤莫交,物非义莫取,念非善莫行,事非善莫说。”
“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不惧。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凡人伤巧则可悔之事多,全拙则可悔之事少。”
“知止自能除妄想,安贫须要禁奢心。故云:良田千顷,日食二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寡欲。”
“戒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忍事,顺不明人。口腹不节,致病之由;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又曰:“世人之寿,悉可百岁。而以喜怒哀乐,汩没心源,爱恶嗜欲,戕伐性根,而又扬人之短,掩人之长,颠倒方寸,顷刻万变,神倦思劳,难全天和。如彼淡泉,汩以五味,欲其不害,其可得乎?”
“造物劳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劳;老年奔驰,是不知逸。天命我逸而我自劳,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