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寒食药得节度者,一月转解,或二十日解。堪温不堪寒,即以解之候也。
其失节度者,头痛欲裂,坐服药食温作癖,急宜下之。
或两目欲脱,坐犯热在肝,速下之,将冷自止。
或腰痛欲毙,坐衣浓体温,以冷洗浴,冷石熨也。
或眩冒欲蹶,坐衣裳犯热,宜淋头,冷洗之。
或腰疼欲折,坐久坐下温,宜常令床上冷水洗也。
或腹胀欲决,甚者断衣带,坐寝处久下热,又得温、失食、失洗、不起行,但冷食、冷洗、当风立。
或心痛如剌,坐当食而不食,当洗而不洗,寒热相结,气不通,结在心中,口噤不得息,当校口,但与热酒,任本性多少,其令酒气两得行,气自通。得噫,因以冷水浇淹手巾,着所苦处,温复易之,自解。解便速冷食,能多益善。于诸痛之内,心痛最急,救之若赴汤火,乃可济耳。
或有气断绝,不知人,时蹶,口不得开,病者不自知,当须傍人救之。要以热酒为性命之本。不得下者,当斫齿,以酒灌咽中。咽中塞逆,酒入腹还出者,但与勿止也。出复内之,如此或半日,酒下气苏,酒不下者,便杀人也。
或下利如寒中,坐行止食饮犯热所致,人多疑冷病。人又滞癖,皆犯热所为,慎勿疑也,速脱衣、冷食饮、冷洗也。
或百节酸疼,坐卧太浓,又入温被中,衣温不脱衣故也。卧下当极薄,单布不着棉也。当薄且垢故,勿着新衣,多着故也。虽冬寒,常当被头受风,以冷石熨,衣带不得系也。
若犯此酸闷者,但入冷水浴,勿忍病而畏浴也。
或矜战恶寒,如伤寒,或发热如疟,坐失食忍饥,洗冷不行。又坐食臭故也。急冷洗起行。
或恶食如臭物,坐温食作癖也,当急下之。若不下,万救终不瘥也。
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温衣近火故也。但脱衣,冷水洗,当风,以冷石熨咽颡五六遍自瘥。
或胸胁气逆,干呕,坐饥而不食,药气熏膈故也。但冷食、冷冻饮料、冷洗即瘥。
或食下便出,不得安坐,有癖,但下之。
或淋不得小便,为入坐温处及骑马鞍,热入膀胱也。冷食,以冷水洗小腹,以冷石熨,一日即止。
或大行难,腹中牢固如蛇盘,坐犯温,入积腹中,干粪不去故也。消酥若膏,便寒服一二升,浸润则下;不下,更服即瘥。
或寒栗头掉,不自支任,坐食少,药气行于肌肤,五脏失守,百脉摇动,与正气争竞故也。努力强饮热酒,以和其脉;强冷食、冷冻饮料,以定其脏;强起行,以调其关节。酒行食充,关节以调,则洗了矣。云了者,是瑟然病除,神明了然之状也。
或关节强直,不可屈伸,坐久停息,不自烦劳,药气停止,络结不散越,沉滞于血中故也。任力自温,便冷洗即瘥。云任力自温者,令行动出力,从劳则发温也,非浓衣近火之温也。
或小便稠数,坐热食及啖诸含热物饼黍之属故也。以冷水洗少腹,服栀子汤即瘥。
或失气不可禁止者,坐犯温不时洗故也。冷洗自寒即止。
或遗粪不自觉,坐久坐下温,热气上入胃,大肠不禁故也。冷洗即瘥。
或目痛如剌,坐热,热气冲肝,上奔两眼故也。勤冷食,清旦温小便洗,不过三日即瘥。
或耳鸣如风声,汁出,坐自劳出力过矣,房室不节,气迸奔耳故也。勤好饮食,稍稍行步,数食节情即止。
或口伤舌强烂燥,不得食,坐食少,谷气不足,药在胃脘中故也。急作栀子豉汤。
或手足偏痛,诸节解、身体发痈疮硬结,坐寝处久不自移徙,暴热偏并,聚在一处,或硬结核痛,甚者,发如痈,觉便以冷水洗、冷石熨;微者,食顷散也;剧者,数日水不绝乃瘥。洗之无限,要瘥为期。若乃不瘥,即取磨刀石,火烧令热赤,以石投苦酒中,石入苦酒皆破裂,因捣以汁,和涂痈上,三即瘥。取粪中大蛴螬,捣令熟,以涂痈上,亦不过三再即瘥,尤良。
或饮酒不解,食不复下,乍寒乍热,不洗便热,洗复寒,甚者数十日,轻者数日,昼夜不得寐,愁忧恚怒,自惊跳悸恐,恍惚忘误者,坐犯温积久,寝处失节,食热作癖内实,使热与药并行,寒热交争。虽以法救之,终不可解也。吾尝如此,对食垂涕,援刀欲自刺,未及得施,赖家亲见迫夺,故事不行。退而自惟,乃强食冷、饮水,遂止。祸不成,若丝发矣。凡有寒食散药者,虽素聪明,发皆顽 ,告舍难喻也。以此死者,不可胜计。急饮三黄汤下之。当吾之困也,举家知亲,皆以见分别,赖亡兄士元披方,得三黄汤方,合使吾服,大下即瘥。自此常以救急也。
或脱衣便寒,着衣便热,坐脱着之间无适,故小寒自可着,小温便脱,即洗之即慧矣。
慎勿忍,使病发也。洗可得了然瘥,忍之则病成矣。
或齿肿唇烂,齿牙摇痛,颊车噤,坐犯热不时救故也。当风张口,使冷气入咽,漱寒水即瘥。
或周体患肿,不能自转徙,坐久停息,久不饮酒,药气沉在皮肤之内,血脉不通故也。
饮酒冷洗,自劳行即瘥。极不能行,使人扶曳行之。带宁违意,勿听从之,使支节柔调乃止,勿令过差。过则使极,更为失度。热者复洗也。
或患冷,食不可下,坐久冷食,口中不知味故也。可作白酒麋,益着酥,热食一两顿。
闷者,冷冻饮料还冷食。
或阴囊臭烂,坐席浓下热故也。坐冷水中即瘥。
或脚趾间生疮,坐着履温故也。脱履着屐,以冷水洗足即愈。
或两腋下烂作疮,坐臂胁相亲也。以悬手离胁,冷熨之即瘥。
或嗜寐不能自觉,久坐热闷故也。急起洗浴饮冷,自精了。或有癖也,当候所宜下之。
或夜不得眠,坐食少,热在内故也。当服栀子汤,数进冷食。
或咳逆,咽中伤,清血出,坐卧温故也;或食温故也。饮冷水,冷熨咽外也。
或得伤寒,或得温疟,坐犯热所为也。凡常服寒食散,虽以久解而更病者,要先以寒食救之,终不中冷也。若得伤寒及温疟者,卒可以常药治之,无咎也。但不当饮热药耳。伤寒药皆除热,疟药皆除癖,不与寒食相妨,故可服也。
或药发辄屏卧,不以语人,坐热气盛,食少,谷不充,邪干正性故也。饮热酒、饮食、自劳便佳。
或寒热累月,张口大呼,眼视高,精候不与人相当,日用水百余石浇,不解者,坐不能自劳,又饮冷酒,复食温食。譬如 人,心下更寒,以冷救之愈剧者,气结成冰,得热熨饮,则冰销气通, 人乃解。令药热聚心,乃更寒战,亦如 人之类也。速与热酒,寒解气通,酒气两行于四肢,周体悉温,然后以冷水三斗洗之,尽然了了矣。
河东裴季彦,服药失度,而处三公之尊,人不敢强所欲,已错之后,其不能自知,左右人不解救之之法,但饮冷水,以水洗之,用水数百石,寒遂甚,命绝于水中,良可痛也。夫以十石焦炭,二百石水沃之,则炭灭矣。药热虽甚,未如十石之火也。沃之不已,寒足杀人,何怨于药乎?不可不晓此意。世人失救者,例多如此。欲服此药者,不唯己自知也,家人皆宜习之,使熟解其法,乃可用相救也。吾每一发,气绝不知人,虽复自知有方,力不复施也。如此之弊,岁有八九,幸家人大小以法救之,犹时有小违错,况都不知者哉!或大便稠数,坐久失节度,将死候也,如此难治矣。为可与汤下之,倘十得一生耳。不与汤必死,莫畏不与也。下已致死,令不恨也。
或人困已,而脉不绝,坐药气盛行于百脉,人之真气已尽,唯有药气尚自独行,故不绝。非生气也。
或死之后,体故温如人肌,腹中雷鸣,颜色不变,一两日乃似死人耳。或灸之寻死,或不死,坐药气有轻重,故有死生。虽灸之得生,生非已疾之法,终当作祸,宜慎之,大有此故也。
或服药心中乱,坐服温药与疾争结故也。法当大吐下,若不吐下当死。若吐不绝,冷饮自了然瘥。
或偏臂脚急痛,坐久藉持卧温,不自转移,热气入肌附骨故也。勤以布冷水淹 之,温复易之。
或肌皮坚如木石枯,不可得屈伸,坐食热卧温作癖,久不下,五脏隔闭,血脉不周通故也。但下之,冷食、饮酒、自劳行即瘥。
或四肢面目皆浮肿,坐食饮温,又不自劳,药与正气停并故也。饮热酒、冷食、自劳、冷洗之则瘥。
或瞑无所见,坐饮食居处温故也。脱衣自洗,但冷冻饮料食,须臾自明了。或鼻中作鸡子臭,坐着衣温故也。脱衣冷洗即瘥。
或身皮楚痛,转移不在一处,如风,坐犯热所为,非得风也。冷洗熨之即瘥。
或脚疼欲折,由久坐下温,宜坐单床上,以冷水洗即愈。
或苦头眩目疼,不用食,由食及犯热,心膈有 故也,可下之。
或臂脚偏急,苦痛者,由久坐卧席温下热,不自移转,气入肺胃脾骨故也。勤以手巾淹冷水迫之,温则易之,如此不过两日即瘥。
凡治寒食药者,虽治得瘥,师终不可以治为恩,非得治人后忘得效也。昔如文挚治齐王病,先使王怒,而后病已。文挚以是虽愈王病,而终为王所杀。今救寒食者,要当逆常理,反正性,或犯怒之,自非达者,得瘥之后,心念犯怒之怨,不必得治之恩,犹齐王杀文挚也,后与太子不能救,况于凡人哉!然死生大事也,如知可生而不救之,非仁者也。唯仁者心不已,必冒犯怒而治之,为亲戚之故,不但其人而已。
凡此诸救,皆吾所亲更也。试之不借问于他人也。要当违人理,反常性。重衣更寒,一反也;饥则生臭,二反也;极则自劳,三反也;温则滞利,四反也;饮食欲寒,五反也;痈疮水洗,六反也。
当洗勿失时,一急也;当食勿忍饥,二急也;酒必淳清令温,三急也;衣温便脱,四急也;食必极冷,五急也;卧必衣薄,六急也;食不厌多,七急也。
冬寒欲火,一不可也;饮食欲热,二不可也;常疹自疑,三不可也;畏避风凉,四不可也;极不能行,五不可也;饮食畏多,六不可也,居贫浓席,七不可也;所欲从意,八不可也。
务违常理,一无疑也;委心弃本,二无疑也;寝处必寒,三无疑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解散痰癖候
服散而饮过度,将适失宜,衣浓食温,则饮结成痰癖。其状:痰多则胸膈痞满,头眩痛;癖结则心胁结急是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三、解散除热候
夫服散之人,觉热则洗,觉饥则食。若洗、食不时,失其节度,令石劳壅结,痞塞不解而生热,故须以药除之。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四、解散浮肿候
服散而浮肿者,由食饮温而久不自劳,药势与血气相并,使气壅在肌肤,不得宣散,故令浮肿。或外有风湿,内有停水,皆与散势相搏,致令烦热而气壅滞,亦令浮肿。若食饮温,不自劳而肿者,但烦热虚肿而已。其风湿停水而肿者,则必肿而烦热,或小便涩而肿。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五、解散渴候
夫服石之人,石劳归于肾,而势冲腑脏,腑脏既热,津液竭燥,肾恶燥,故渴而引饮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六、解散上气候
服散将适失所,取温太过,热搏荣卫,而气逆上。其状:胸满短气是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七、解散心腹痛心候
鬲间有寒,胃脘有热;寒热相搏,气逆攻腹乘心,故心腹痛。其寒气盛,胜于热气,荣卫秘涩不通,寒气内结于心,故心腹痛而心 寒也。其状:心腹痛而战 ,不能言语是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八、解散大便秘难候
将适失宜,犯温过度,散势不宣,热气积在肠胃,故大便秘难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九、解散虚冷小便多候
将适失度,热在上焦,下焦虚冷,冷气乘于胞,故胞冷不能制于小便,则小便多。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解散大便血候
将适失度,或取热,或伤冷,触动于石,冷热交击,俱乘于血,致动血气,血渗入于大肠,肠虚则泄,故大便血。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一、解散卒下利候
行上违节,饮食失度,犯触解散,而肠胃虚弱,故卒然下利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二、解散下利后诸病候
服散而饮食失度,居处违节,或霍乱,或伤寒,或服药而下利,利虽断而血气不调,石势因动,致生诸病。其状:或手足烦热,或口噤,或呕逆之类是也。随其病证而解之。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三、解散大小便难候
积服散,散势盛在内联,热气乘于大小肠,大小肠痞涩,故大小便难也。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四、解散小便不通候
夫服散石者,石势归于肾,而内生热,热结小肠,胞内痞涩,故小便不通。
卷之六 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五、解散热淋候
夫服散石,石势归于肾,若肾气宿虚者,今因石热,而又将适失度,虚热相搏,热乘于肾。肾主水,水行小肠,入胞为小便。肾虚则小便数,热结则小便涩,涩则茎内痛,故淋沥不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