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丹发初从髂下起,皆赤,能移走,谓之厉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五、火丹候

  火丹之状,往往如伤赤着身,而日渐大者,谓之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六、飞火丹候

  丹着两臂及背膝,谓之飞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七、游火丹候

  丹发两臂及背,如火灸者,谓之游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八、殃火丹候

  丹发两胁及腋下、 上,谓之殃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九、尿灶火丹候

  丹发膝上,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谓之尿灶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风火丹候

  丹初发肉黑,忽肿起,谓之风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一、暴火丹候

  暴火丹之状,带黑 色,谓之暴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二、留火丹候

  留火丹之状,发一日一夜,便成疮,如枣大,正赤色,谓之留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三、朱田火丹候

  丹先发背起,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谓之朱田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四、郁火丹候

  丹发从背起,谓之郁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五、神火丹候

  丹发两 ,不过一日便赤黑,谓之神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六、天灶火丹候

  丹发两 里,尻间正赤,流阴头,赤肿血出,谓之天灶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七、鬼火丹候

  丹发两臂,赤起如李子,谓之鬼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八、石火丹候

  丹发通身,似缬目,突起如细粟大,色青黑,谓之石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九、野火丹候

  丹发赤,斑斑如梅子,竟背腹,谓之野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茱萸火丹候

  丹发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谓之茱萸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一、家火丹候

  丹初发,着两腋下,两 上,名之曰家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二、废灶火丹候

  丹发从足趺起,正赤者,谓之废灶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三、萤火丹候

  丹发如灼,在胁下,正赤,初从髂起而长上,痛,是萤火丹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四、赤丹候

  此谓丹之纯赤色者,则是热毒搏血气所为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五、风瘙隐胗候

  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胗瘙痒耳。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六、卒腹皮青黑候

  小儿因汗,腠理则开,而为风冷所乘,冷搏于血,随肌肉虚处停之,则血气沉涩,不能荣其皮肤,而风冷客于腹皮,故青黑。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七、蓝注候

  小儿为风冷乘其血脉,血得冷则结聚成核,其皮肉色如蓝,乃经久不歇,世谓之蓝注。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八、身有赤处候

  小儿因汗,为风邪毒瓦斯所伤,与血气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色赤,而壮热是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九、赤游肿候

  小儿有肌肉虚者,为风毒热气所乘,热毒搏于血气,则皮肤赤而肿起。其风随气行游不定,故名赤游肿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大便不通候

  小儿大便不通者,腑脏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华,化为血气,其糟粕行于大肠。若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一、大小便不利候

  小儿大小便不利者,腑脏冷热不调,大小肠有游气,气壅在大小肠,不得宣散,故大小便涩,不流利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二、大小便血候

  心主血脉,心脏有热,热乘于血;血性得热,流散妄行,不根据常度。其流渗于大、小肠者,故大、小便血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三、尿血候

  血性得寒则凝涩,得热则流散;而心主于血。小儿心脏有热,乘于血,血渗于小肠,故尿血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四、痔候

  痔有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酒痔,皆因劳伤过度,损动血气所生。小儿未有虚损,而患痔,止是大便有血出,肠内有结热故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五、小便不通利候

  小便不通利者,肾与膀胱热故也。此二经为表里,俱主水。水行于小肠,入胞为小便,热气在其脏腑,水气则涩,故小便不通利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六、大小便数候

  脾与胃合,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血气,以行经脉;其糟粕、水液,行之于大小肠。若三焦平和,则五脏调适,虚实冷热不偏。其脾胃气弱,大小肠偏虚,下焦偏冷,不能制于水谷者,故令大小便数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七、诸淋候

  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阴,阴,水液之道路;膀胱,津液之府。膀胱热,津液内溢,而流于泽,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气不通于阴,肾热,其气则涩,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沥,故谓为淋。其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脐是也。又有石淋、气淋、热淋、血淋、寒淋。诸淋形证,随名具说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谓诸淋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八、石淋候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状:小便茎中痛,尿不能卒出,时自痛引小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水道塞痛,令闷绝。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九十九、气淋候

  气淋者,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气在膀胱,膀胱则胀。肺主气,气为热所乘,故流入膀胱。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热则气壅不散,小腹气满,水不宣利,故小便涩成淋也。其状:膀胱小腹满,尿涩,常有余沥是也。亦曰气癃。

  诊其少阴脉数者,男子则气淋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二百、热淋候

  热淋者,三焦有热气,传于肾与膀胱,而热气流入于胞,而成淋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二百一、血淋候

  血淋者,是热之甚盛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其热甚者,血即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而成血淋矣。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二百二、寒淋候

  寒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小儿取冷过度,下焦受之,冷气入胞,与正气交争,寒气胜则战寒而成淋,正气胜则战寒解,故得小便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二百三、小便数候

  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有客热乘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受客热,则水行涩,故小便不快而起数也。

  卷之四十九 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二百四、遗尿候

  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足太阳为膀胱之经,足少阴为肾之经,此二经为表里。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腑,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五、三虫候

  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为三虫,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而心痛,贯心即死。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也,居胴肠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 、 、疥、龋虫,无所此既九虫之内三者,而今则别立名,当以其三种偏发动成病,故谓之三虫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六、蛔虫候

  蛔虫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者。或因腑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贯伤心者则死。

  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而弦,今反脉洪而大,则是蛔虫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七、蛲虫候

  蛲虫者,九虫内之一虫也。形甚细小,如今之 虫状。亦因腑脏虚弱而致发动,甚者则成痔、 、 、疥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八、寸白虫候

  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腑脏虚弱而能发动。或云饮白酒,以桑树枝贯串牛肉炙食,并食生粟所作。或云食生鱼后,即饮乳酪,亦令生之。其发动则损人精气,腰脚疼弱。

  又云:此虫生长一尺,则令人死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九、脱肛候

  脱肛者,肛门脱出也。肛门,大肠之候,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痢大肠虚冷,兼用 气,故肛门脱出,谓之脱肛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病候

  者,阴核气结肿大也。小儿患此者,多因啼怒 气不止,动于阴气,阴气而击,结聚不散所成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一、差候

  差 者,阴核偏肿大,亦由啼怒 气,击于下所致。其偏肿者,气偏乘虚而行,故偏结肿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二、狐臭候

  人有血气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气,谓之狐臭。而此气能染易着于人。小儿多是乳养之人先有此病,染着小儿。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三、四五岁不能语候

  人之五脏有五声,心之音为言。小儿四五岁不能言者,由在胎之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儿脏,邪气乘其心,令心气不和,至四五岁不能言语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四、气瘿候

  气瘿之状,颈下皮宽,内结突起, 然,亦渐长大,气结所成也。小儿啼未止,因以乳饮之,令气息喘逆,不得消散,故结聚成瘿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五、胸胁满痛候

  看养小儿,有失节度,而为寒冷所伤,寒气入腹内,乘虚停积,后因乳哺冷热不调,触冒宿寒,与气相击不散,在于胸胁之间,故令满痛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六、服汤药中毒候

  小儿有 患,服汤药,其肠胃脆嫩,不胜药气,便致烦毒也,故谓之中毒。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七、蠼毒绕腰痛候

  蠼 虫,长一寸许,身有毛如毫毛,长五六分,脚多而甚细,多处屋壁之间。云其游走遇人,则尿人影,随所尿着影处,人身即应之生疮。世病之者,多着腰。疮初生之状,匝匝起,初结 瘰,小者如黍粟,大者如麻豆,渐染生长阔大,绕腰,生脓汁成疮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八、疣目候

  人有附皮肉生、与肉色无异,如麦豆大,谓之疣子,即疣目也。亦有三数个相聚生者。

  割破里状如筋而强,亦微有血,而亦复生。此多由风邪客于皮肤,血气变化所生。故亦有药治之瘥者,亦有法术治之瘥者,而多生于手足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二百十九、头疮候

  腑脏有热,热气上冲于头,而复有风湿乘之,湿热相搏,折血气而变生疮也。

  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