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子脏宿虚,因产冷气乘之,血气得冷不能相荣,故令开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四十六、产后遗尿候
因产用气,伤于膀胱,而冷气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便,故遗尿。多因产难所致。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四十七、产后淋候
因产虚损,而热气客胞内,虚则起数,热则泄少,故成淋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四十八、产后渴利候
渴利者,渴而引饮,随饮随小便,而谓之渴利也。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
妇人以肾系胞,产则血水俱下,伤损肾与膀胱之气,津液竭燥,故令渴也。而肾气下通于阴,肾虚则不能制水,故小便数,是为渴利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四十九、产后小便数候
胞内宿有冷,因产气虚,而冷发动,冷气入胞,虚弱不能制其小便,故令数。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产后尿血候
夫产伤损血气,血气则虚,而挟于热,搏于血,血得热流散,渗于胞,故血随尿出,是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一、产后大小便血候
夫产伤动血气,腑脏劳损,血伤未复,而挟于热,血得热则妄行。大肠及胞囊虚者,则血渗入之,故因大小便而血出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二、产后大小便不通候
大小肠宿有热,因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本挟于热,大小肠未调和,故令大小便涩结不通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三、产后大便不通候
肠胃本挟于热,因产又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肠胃痞涩,热结肠胃,故大便不通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四、产后小便不通候
因产动气,气冲于胞,胞转屈辟,不得小便故也。亦有小肠本挟于热,因产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胞内热结,则小便不通也。然胞转则小腹胀满,气急绞痛;若虚热津液竭燥者,则不甚胀急,但不通。津液生,气和,则小便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五、产后小便难候
产则津液空竭,血气皆虚,有热客于胞者,热停积,故小便痞涩而难出。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六、产后呕候
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以为血气,血气荣润腑脏。因产则腑脏伤动,有血虚而气独盛者,气乘肠胃,肠胃燥涩,其气则逆,故呕不下食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七、产后咳嗽候
肺感微寒,则成咳嗽。而肺主气,因产气虚,风冷伤于肺,故令咳嗽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八、产后时气热病候
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而为病者,谓之时气。产后体虚,而非节之热气伤之,故为产后时气热病也。
诊其脉弦小者,足温则生,足寒则死。凡热病,脉应浮滑而悬急,以为不顺,手足应温而反冷,为四逆,必死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五十九、产后伤寒候
触冒寒气而为病,谓之伤寒。产妇血气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动,为寒所伤,则啬啬恶寒,吸吸微热,数日乃歇。重者,头及骨节皆痛,七八日乃瘥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产后寒热候
因产劳伤血气,使阴阳不和,互相乘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相加,故发寒热。
凡产余血在内,亦令寒热,其腹时刺痛者是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一、产后疟候
夫疟者,由夏伤于暑,客在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虚更盛,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故疟休作有时。
其发时节渐晏者,此由邪客于风府,邪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日晏。其发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冲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内,其气既上,故其病发更早。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产后血气损伤,而宿经伤暑热,今因产虚,复遇风邪相折,阴阳交争,邪正相干,故发作成疟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二、产后积聚候
积者阴气,五脏所生;聚者阳气,六腑所成。皆由饮食失节,冷热不调,致五脏之气积,六腑之气聚。积者,痛不离其部;聚者,其痛无有常处。所以然者,积为阴气,阴性沉伏,故痛不离其部;聚为阳气,阳性浮动,故痛无常处。产妇血气伤损,腑脏虚弱,为风冷所乘,搏于脏腑,与气血相结,故成积聚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三、产后症候
症病之候,腹内块,按之牢强,推之不移动是也。产后而有症者,由脏虚,余血不尽,为风冷所乘,血则凝结,而成症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四、产后癖候
癖病之状,胁下弦急刺痛是也。皆由饮食冷热不调,停积不消所成。产后脏虚,为风冷搏于停饮,结聚故成癖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五、产后内极七病候
产后血气伤竭,为内极七病,则旧方所云七害也。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任,七者害睡。皆产时伤动血气,其后虚极未平复,犯此七条,而生诸病。
凡产后气血内极,其人羸疲萎黄,冷则心腹绞痛,热则肢体烦疼,经血痞涩,变为积聚 瘕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六、产后目瞑候
目不痛不肿,但视物不明,谓之目瞑。肝藏血,候应于目,产则血虚,肝气不足,故目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七、产后耳聋候
肾气通耳,而妇人以肾系胞。因产血气伤损,则肾气虚,其经为风邪所乘,故令耳聋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八、产后虚热口生疮候
产后口生疮者,心脏虚热。心开窍于口,而主血脉;产则血虚,脏有客热,气上冲胸膈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六十九、产后身生疮候
产则血气伤损,腠理虚,为风所乘,风邪与血气相搏,脏腑生热,重发肌肤,故生疮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七十、产后乳无汁候
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
卷之四十四 妇人产后病诸候下(凡四十一论)
七十一、产后乳汁溢候
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上为乳汁,其产虽血水俱下,其经血盛者,则津液有余,故乳汁多而溢出也。
故令渴也。渴引饮水止,饮入肠胃,则变为下利也。
卷之四十五 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
一、养小儿候
经说:年六岁以上为小儿,十八以上为少年,二十以上为壮年,五十以上为老年也。其六岁已还者,经所不载,是以乳下婴儿病难治者,皆无所承按故也。中古有巫方,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始有小儿方焉。逮乎晋宋,推诸苏家,传袭有验,流于人间。
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皆当以故絮着衣,莫用新绵也。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又当薄衣,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冬月但当着两薄襦,一复裳耳,非不忍见其寒,适当佳耳。爱而暖之,适所以害之也。又当消息,无令汗出,汗出则致虚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慎之。
其饮乳食哺,不能无痰癖,常当节适乳哺。若微不进乳,仍当将护之。凡不能进乳哺,则宜下之,如此则终不致寒热也。
又,小儿始生,生气尚盛,无有虚劳,微恶则须下之,所损不足言。及其愈病,则致深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其冬月下之,难将护,然有疾者,不可不下。夏月下之后,腹中常当小胀满,故当节哺乳将护之,数日间。又节哺之,当令多少有常剂。
儿稍大,食哺亦当稍增。若减少者,此是腹中已有小不调也。盒饭微将药,勿复哺之,但当乳之,甚者十许日,轻者五六日,自当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饮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要当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则致寒热,或吐而发痫,或致下利,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则难治。先治其轻时,儿不耗损,百病速除矣。
小儿所以少病痫者,其母怀娠,时时劳役,运动骨血,则气强、胎养盛故也。若待御多,血气微,胎养弱,则儿软脆易伤,故多病痫。
儿皆须着帽、项衣,取燥,菊花为枕枕之。儿母乳儿,三时摸儿项风池,若壮热者,即须熨,使微汗。微汗不瘥,便灸两风池及背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第九椎两边各二壮,与风池凡为十壮。一岁儿七壮,儿大者,以意节度,增壮数可至三十壮,唯风池特令多,七岁以上可百壮。小儿常须慎护风池,谚云:戒养小儿,慎护风池。风池在颈项筋两辕之边,有病乃治之。疾微,慎不欲妄针灸,亦不用辄吐下,所以然者,针灸伤经络,吐下动腑脏故也。但当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脐中膏涂之。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洗,常以新水洗。
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江东地温无此疾。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用之,多害于小儿。是以田舍小儿,任自然,皆得无横夭。
又云:春夏决定不得下小儿。所以尔者,小儿腑脏之气软弱,易虚易实,下则下焦必益虚,上焦生热,热则增痰,痰则成病。自非当病,不可下也。
卷之四十五 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
二、变蒸候
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髋亦冷,上唇头白泡起,如死鱼目珠子,微汗出,而近者五日而歇,远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无所苦也。变蒸之时,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亦无所苦。蒸毕,自明了矣。
先变五日,后蒸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旁边多人。变蒸或早或晚,根据时如法者少也。
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日数,必是为蒸,服黑散发汗;热不止者,服紫双丸,小瘥便止,勿复服之。其变蒸之时,遇寒加之,则寒热交争,腹痛夭矫,啼不止者,熨之则愈。
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耳热、髋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为余治;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
其变日数,从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变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后百二十八日复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毕也。
卷之四十五 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
三、温壮候
小儿温壮者,由腑脏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调,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
候小儿大便,其粪黄而臭,此腹内有伏热,宜将服龙胆汤;若粪白而酢臭,则挟宿寒不消,当服紫双丸。轻者少服药,令默除之;甚者小增药,令微利。皆当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和调。若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则伤其胃气,令腹满。再、三利尚可,过此则伤小儿矣。
卷之四十五 小儿杂病诸候一(凡二十九论)
四、壮热候
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大体与温壮相似,而有小异。或挟伏热,或挟宿寒。其挟伏热者,大便黄而臭;挟宿寒者,粪白而有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