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衍义曰:马兜铃,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铃尚垂之。其状如马项铃,故得名。然熟时则自折坼,间有子全者。采得时须八、九月间。治肺气喘急。

  卷第十一

  仙茅

  仙茅 味辛,温,有毒。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一名独茅根,一名茅瓜子,一名婆罗门参。《仙茅传》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尔。生西域,又大庾岭。亦云忌铁及牛乳。二月、八月采根。(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一切风气,延年益寿,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益房事。彭祖单服法:以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后,无妨损。

  图经曰:仙茅,生西域及大庾岭,今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叶青如茅而软,复稍阔,面有纵理,又似棕榈。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黄,不结实。其根独茎而直,旁有短细根相附,肉黄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衡山出者花碧,五月结黑子。谨按《续传信方》叙仙茅云: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李勉司徒、路嗣恭尚书、齐杭给事、张建封仆射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无效,及得此药,其益百倍。齐给事守缙云,日少气力,风继作,服之遂愈。八、九月时采得,竹刀子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捣筛,熟蜜丸如梧子。每旦空肚酒饮任使下二十丸。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减药力也。《续传信方》伪唐筠州刺史王颜所着,皆因国书编录,其方当时盛行。故今江南但呼此药为婆罗门参。

  海药云: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纹理。其黄色多涎。梵云呼为阿输干 。

  味甘,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久服轻身,益颜色。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叶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有小毒。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不倦。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雷公云:凡采得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曝干。勿犯铁,斑人须鬓。

  卷第十一

  羊桃

  味苦,寒,有毒。主 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去五脏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气。可作浴汤。一名鬼桃,一名羊肠,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音姚)

  弋。生山林川谷及生田野。二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子。小细,苦不堪啖,花甚赤。《诗》云:隰有苌楚者即此也。方药亦不复用。唐本注云:此物多生沟渠隍堑之间。人取煮以洗风痒及诸疮肿,极效。剑南人名细子根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生平泽中。叶、花似桃,子细如枣核,苗长弱即蔓生,不能为树。今处处有,多生溪涧。今人呼为细子根,似牡丹。疗肿,尔雅云:苌楚,铫弋。郭云:今羊桃也。释云:叶似桃,花白,子如小麦,亦似桃。陆机云:叶长而狭,华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着热灰中脱之,可韬笔管也。

  陈藏器云:味甘,无毒。主风热羸老。浸酒服之。生蜀川川谷中。草高一尺,叶长小,亦云羊桃根也。肘后方:治伤寒毒攻手足痛,煮羊桃汁渍之,杂盐豉尤好。

  卷第十一

  鼠尾草

  鼠尾草 味苦,微寒,无毒。主鼠 寒热,下痢脓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

  一名 (音 ),一名陵翘。生平泽中。四月采叶,七月采花,阴干。

  陶隐居云:田野甚多,人采作滋染皂。又用疗下 ,当浓煮取汁,今可丸服之,今人亦用作。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所在下湿地有之。叶如蒿,茎端夏生四、五穗,穗若车前,赤、白二种花。七月采苗,日干用之。尔雅云: ,鼠尾。释曰:可以染皂草也。一名鼠尾。陈藏器云:鼠尾草,平。主诸痢。煮汁服,亦末服,紫花,茎、叶堪染皂。一名乌草,又名水青也。

  图经曰:鼠尾草,旧不载所出州土,云生平泽中,今所在有之,唯黔中人采为药。苗如蒿,生,茎端作四、五穗,穗若车前,花有赤白二色。《尔雅》谓 ,鼠尾。云可以染皂草也。

  四月采叶,七月采花,阴干。古治痢多用之。姚氏云:浓煮汁如薄饴。饮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

  圣惠方:治久赤白痢不瘥,羸瘦。用鼠尾草捣为末,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

  卷第十一

  女青

  味辛,平,有毒。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若是蛇衔根,不应独生朱崖。俗用是草叶,别是一物,未详孰是。术云:带此屑一两,则疫疠不犯,弥宜识真者。唐本注云:此草即雀瓢也。叶似萝摩,两叶相对。子似瓢形,大如枣许,故名雀瓢。根似白薇。生平泽。茎、叶并臭。其蛇衔根,都非其类。又《别录》云:叶嫩时似萝摩,圆端大茎,实黑,茎、叶汁黄白。亦与前说相似。若是蛇衔根,何得苗生益州,根在朱崖,相去万里余也?《别录)云:雀瓢白汁,主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女青,使,味苦,无毒。能治温疟寒热,蛇衔为使。

  图经文具蛇衔条下。

  肘后方:辟瘟病。正月上寅日,捣女青末,三角缝囊盛,系前帐中,大吉。子母秘录:治小腹皮青黑赤,不能喘息。即急用此方,并治吐痢卒死,用女青末纳口中酒服。亦治大人。紫灵南君南岳夫人内传治卒死。捣女青屑一钱,安喉中。以水或酒送下,立活也。

  卷第十一

  胡麻鞋底

  水煮汁服之。解紫石英发毒,又主霍乱吐下不止,及解食牛马肉毒,腹胀吐痢不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故麻鞋底,主消渴。煮汁服之。鞋纲绳如枣大,妇人内衣有血者,手大钩头棘针二七枚,三物并烧作灰,以猪脂调敷狐刺疮出虫。(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破草鞋和人乱发烧作灰,醋和敷小儿热毒游肿。

  陈藏器云:取麻鞋尖头二七为灰,岁朝井华水服之,又主遗溺。又故麻鞋底烧令赤,投酒煮谷汁中服之,主霍乱转筋。外台秘要:近效尿床。取麻鞋纲带及鼻根等,唯不用底,须七量,肛脱出。以炙麻履底,令人频按,永瘥。又故麻鞋底、鳖头各一枚,烧鳖头捣为末,敷肛门,将履底按入,即不出也。经验方:治鼻塞。烧麻鞋灰吹鼻中,立通。一名千里马,麻鞋名也。广利方治鼻衄血。鞋 作灰吹鼻孔中,立效。

  卷第十一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 味苦,温。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痢。生江南。

  唐本注云: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

  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实黄白作穗,蒿之类也。今出越州。夏收苗,日干之。日华子云:刘寄奴,无毒。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又名刘寄奴。六、七、八月采。

  图经曰:刘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有数穗,互生,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花、子通用也。

  雷公云: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曝干用之。经验方:治汤火疮至妙。刘寄奴捣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汤着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汤着处,先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末敷之。

  卷第十一

  骨碎补

  骨碎补 味苦,温,无毒。主破血止血,补伤折。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 。

  江西人呼为胡孙姜。一名石庵 ,一名骨碎布。(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骨碎补,使。能主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陈藏器云:骨碎补,似石苇而一根,余叶生于木。岭南虔、吉亦有。

  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作此名耳。日华子云:猴姜,平。治恶疮蚀烂肉,杀虫。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图经曰:骨碎补,生江南,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唯根入药。采无时,削去毛用之。本名胡孙姜,唐明皇以其主折伤有奇效。故作此名。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之裹伤处良。

  又用治耳聋。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耳,亦入妇人血气药用。又名石毛姜。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曝干用。又《干宁记》云: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准前曝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灵苑方:治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牙龈痒痛。骨碎补二两,细锉炒令黑色,杵末。根据常盥漱后揩齿根下,良久吐之,临卧用后睡,点之无妨。

  衍义曰:骨碎补,苗不似姜,姜苗如苇梢。此物苗,每一大叶两边,小叶槎牙,两相对,叶

  卷第十一

  连翘

  连翘 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鼠 瘰 ,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去白虫。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折根,一名轵,一名三廉。生泰山山谷。八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处处有,今用茎连花、实也。唐本注云: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着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唯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连翘,微寒。《图经》云:苗高三、四尺,今所在下湿地有,采实,日干用之。

  尔雅云:连,异翘。释曰:连一名异翘。郭云:一名连苕,又名连草。药性论云:连翘,使。一名旱莲子。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日华子云: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所在有。独茎,梢开三、四黄花,结子内有房瓣子。五月、六月采。

  图经曰:连翘,生泰山山谷,今近京及河中、江宁府、泽、润、淄、兖、鼎、岳、利州,南康军皆有之。有大翘、小翘二种,生下湿地或山岗上,叶青黄而狭长,如榆叶、水苏辈,茎赤色,高三、四尺许,花黄可爱,秋结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以此得名,根黄如蒿根。八月采房,阴干。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细。南方生者,叶狭而小,茎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黄,实房黄黑,内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莲草,南人用花、叶。中品鳢肠亦名旱莲,人或以此当旱莲,非也。《尔雅》谓之连,一名异翘,一名连苕,又名连草。今南中医家说云:连翘,盖有两种:一种似椿实之未开者,壳小坚而外完,无跗萼,剖之则中解,气甚芬馥,其实才干,振之皆落,不着茎也。一种乃如菡萏,壳柔,处有跗萼抱之,无解脉,亦无香气,干之虽久,着茎不脱,此甚相异也。今如菡萏者,江南下泽间极多。

  如椿实者,乃自蜀中来,用之亦胜江南者。据本草言:则蜀中来者为胜,然未见其茎、叶如何也。

  集验方:洗痔。以连翘煎汤洗讫,刀上飞绿矾,入麝香贴之。

  衍义曰:连翘,亦不至翘出众草,下湿地亦无,泰山山谷间甚多。今只用其子,折之,其间片片相比如翘,应以此得名尔。治心经客热最胜。尤宜小儿。

  卷第十一

  续随子

  续随子 味辛,温,有毒。主妇人血结月闭,症瘕 癖瘀血,蛊毒鬼疰,心腹痛,冷气胀满,利大小肠,除痰饮积聚,下恶滞物。茎中白汁,剥人面皮,去 。生蜀郡及处处有之。

  苗如大戟。一名拒冬,一名千金子。(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研碎酒服之,不过三颗,当下恶物。日华子云: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敷一切恶疮疥癣,单方日服十粒。泻多,以酸浆水并薄醋粥吃即止。一名菩萨豆。千两金,叶汁敷白癜,面 。

  图经曰:续随子,生蜀郡,及处处有之。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数茎相续。花亦类大戟,自叶中抽秆而生,实青有壳。人家园亭中多种以为饰。秋种冬长。春秀夏实。故又名拒冬。实入药,采无时。下水最速,然有毒损人,不可过多。崔元亮《海上方》:治蛇咬肿毒,闷欲死。用重台六分,续随子七颗,去皮,二物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敷咬处,立瘥。茎中白汁,剥人面,去 ,甚效。

  斗门方:治水气。用联步一两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只可一服,丈夫生饼子酒下,妇人荆芥汤下,凡五更服之,至晚自止。后以浓朴汤补之。频吃益善。仍不用吃盐、醋一百日瘥。联步,续随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