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图经曰:代赭,生齐国山谷,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以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者良。古方紫丸治小儿用代赭,云无真者,以左顾牡蛎代使,乃知真者难得。今医家所用,多择取大块,其上文头有如浮沤丁者为胜,谓之丁头代赭,采无时。次条又有白垩,生邯郸山谷,即画家所用者,多而且贱,一名白善土。胡居士云:始兴小桂县晋阳乡有白善,俗方稀用。今处处皆有,人家往往用以浣衣。《山海经·西山经》石 (音跪)之山,其阴灌水出焉,而北流于愚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恶。又云: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又《北山经》天池之山,其中多黄垩。又《中山经》葱聋之山,其中有大谷,多白、黑、青、黄垩。注云:言有杂色之垩也。然则赭以西土者为贵,垩有五色,入药唯白者耳。

  雷公云:凡使,不计多少,用蜡水细研尽,重重飞过,水面上有赤色如薄云者去之。然后用细茶脚汤煮之,一伏时了,取出又研一万匝,方入用。净铁铛一口,着火得铛热底赤,即下白蜡一两于铛底逡巡间,便投新汲水冲之于中,沸一、二千度了,如此放冷,取出使之。斗门方:治小肠气。用血师一两,米醋一升,以火烧血师通赤,淬入醋中,以淬竭为度,捣罗如面。

  用汤调下一大钱,即瘥如神矣。血师即代赭也。御药院治风疹疼痒不可忍。赤土不计多少研碎,空心温酒调下一钱。丹房镜源云:代赭出金色。别说云:谨按;今处州岁贡,数不啻万斤,其色亦丹鲜。

  衍义曰:代赭,方士炉火中多用,丁头、光泽、坚实、赤紫色者佳。白垩,即白善土,京师之白土子。方寸许切成段,鬻于市,人得以浣衣。今人合王瓜,等分为末,汤点二钱服,治头痛。赤土,今公府用以饰椽柱者。水调细末一、二钱服,以治风疹。

  卷第五

  石燕

  石燕 以水煮汁饮之,主淋有效。妇人难产,两手各把一枚,立验。出零陵。

  唐本注云:俗云因雷雨则从石穴中出,随雨飞堕者,妄也。永州祁阳县西北百一十五里土岗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蚶而小,坚重如石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尔雅》云:蠃小者 (音含)。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石燕,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饮之。自死者鼻,不如落崖死者良。(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别有乳洞中食乳有命者,亦名石燕,似蝙蝠口方,生气物也。日华子云:石燕,凉,无毒。出南土穴中,凝强似石者佳。

  图经曰:石燕,出零陵郡,今永州祁阳县江旁沙滩上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实石也。或云生山洞中,因雷尔则飞出,堕于沙上而化为石,未审的否?今人以催生,令产妇两手各握一枚,须臾子则下。采无时。

  食疗云: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余月采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又,治法:取石燕二七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斗,浸三日,即每夜卧时饮一、两盏,随性也。甚能补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圣惠方:治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用石燕捣罗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简要济众:治淋疾。石燕子七个,捣如黍米粒大,新桑根白皮三两,锉如豆粒,同拌令匀,分作七贴。用水一盏煎一贴,取七分去滓,每服空心、午前各一服。灵苑方:治久患肠风痔 一、二十年不瘥,面色虚黄,饮食无味,及患脏腑伤损,多患泄泻,暑月常泻不止,及诸般淋沥,久患消渴,妇人月候湛浊,赤白带下,多年不瘥,应是脏腑诸疾皆主之。用石燕净洗,刷去泥土收之。上每日空心取一枚,于坚硬无油瓷器内,以温水磨服之,如弹丸大者一个分三服,大小以此为准,晚食更一服。若欲作散,须先杵罗为末,以磁石 去杵头铁屑后,更入坚瓷钵内,以硬乳槌研细,水飞过,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干。每服半钱至一钱,清饭饮调下,温水亦得。此方偏治久年肠风痔,须常服勿令歇,服至及一月,诸疾皆愈。

  衍义曰:石燕,今人用者如蚬蛤之状,色如土,坚重则石也。既无羽翼,焉能自石穴中飞出,何故只堕沙滩上?此说近妄。《唐本》注:永州土岗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蚶而小,重如石,则此自是一物,余说不可取。溃虚积药中多用。

  卷第五

  戎盐

  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陶隐居云:今俗中不复见卤咸,唯魏国所献虏盐,即是河东大盐,形如结冰圆强,味咸、苦,夏月小润液。虏中盐乃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主腹胀气满;胡盐,主耳聋目痛;柔盐,主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凝是卤咸,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并主眼痛,二、三相乱。今戎盐虏中甚有,从凉州来,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从敦煌来,亦得之,自是稀少尔。其形作块片,或如鸡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尝气臭,正如 鸡子臭者言真。又河南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疗马脊疮,又凝世或者。盐虽多种,而戎盐,卤咸最为要用。又巴东朐 县北岸大有盐井,盐水自凝,生粥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伞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紫赤。又云:卤咸即是人煮盐釜底凝强盐滓,如此二说并未详。唐本注云:陶称卤咸,疑是黑盐,此是碱土,议如前说,其戎盐即胡盐。沙州名为秃登盐,廓州名为阴土盐,生河岸山 之阴土石间,块大小不常,坚白似石,烧之不鸣 尔。臣禹锡等谨按陈器云:盐药,味咸,无毒。主眼赤皆烂风赤,细研水和点目中。又入腹去热烦,痰满,头痛,明目,镇心,水研服之。又主 蛇恶虫毒,疥癣,痈肿,瘰 。以前入腹,水消服之,着疮正尔摩敷。生海西南雷、罗诸州山谷。似芒硝末细,入口极冷。南人多取敷疮肿,少有服者,恐极冷,入腹伤人,且宜慎之。日华子云:戎盐,平。助水脏,益精气,除五脏症结,心腹积聚,痛疮疥癣等。即西蕃所出,食者号戎盐,又名羌盐。

  图经文具食盐条下。

  陈藏器云:戎盐累卵。丹房镜源云:戎盐,赤、黑二色。累卵,干汞,制丹砂。

  衍义曰:戎盐,成垛,裁之如枕,细白,味甘、咸。亦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涩昏。

  卷第五

  大盐

  味甘、咸,寒,无毒。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病。令人吐。生邯郸及河东池泽。(漏芦为之使。)

  唐本注云:大盐,即河东印盐也,人之常食者是,形粗于末盐,故以大别之。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大盐,臣。

  图经文具食盐条下。

  太平广记:梁四公子传KT 杰曰:交河之间平碛中,掘深数尺有末盐,红紫色鲜,味甘,食之衍义曰:大盐,新者不苦,久则咸苦。今解州盐池所出者,皆成斗子,其形大小不等,久亦。海水煎成者,但味和。二盐互有得失。入药及金银作,多用大盐及解盐。傍海之人多黑色,盖日食鱼盐,此走血之验也。齿缝中血出,盐汤嗽之,及接药入肾。北虏以盐淹尸使不腐

  卷第五

  卤咸

  味苦、咸,寒,无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去五脏肠胃留热结气,心下坚,食已呕逆喘满,明目目痛。生河东盐池。

  陶隐居云:是煎盐釜下凝滓。唐本注云:卤咸既生河东,河东盐不釜煎,明非凝滓。此是碱土名卤咸,今人熟皮用之,斯则于碱地掘取之。

  图经文具食盐条下。

  丹房镜源云:卤盐纯制四黄,作焊药。

  卷第五

  浆水

  味甘、酸,微温,无毒。主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痢,消宿食。宜作粥,薄暮啜之,解烦去睡,调理腑脏。粟米新熟白花者佳。煎令醋止呕哕,白人肤体如缯帛。为其常用,故人不齿其功。冰浆至冷,妇人怀妊,不可食之,食谱所忌也。(新补)

  外台秘要:大妙去黑子方:夜以暖浆水洗面,以布揩黑子令赤痛,水研白檀香取浓汁以涂之旦又复以浆水洗面,仍以鹰粪粉黑子。孙真人食忌:手指肿方:煎浆水和少盐,热渍之,冷即易。又方:食生脯腊过多,筋痛闷绝。煮细浆水粥,以少鹰粪末搅和,顿服三、五合。鹞子粪亦得。兵部手集:救人霍乱,颇有神效。浆水稍醋味者,煎干姜屑,呷之。夏月腹肚不调,煎呷之瘥。产宝云:孕妇令易产。酸浆水和水少许,顿服立产。杨氏产乳云:妊娠不得食浆水粥,令儿骨瘦不成人。

  衍义曰:浆水,不可同李实饮,令人霍乱吐利。

  卷第五

  井华水

  味甘,平,无毒。主人九窍大惊出血,以水 面,亦主口臭,正朝含之,吐弃厕下,数度即瘥。又令好颜色,和朱砂服之。又堪炼诸药石,投酒醋令不腐。洗目肤翳,及酒后热痢,与诸水有异,共功极广。此水井中平旦第一汲者,《本经》注井苔条中略言之,今此重细解也。(新补)

  千金方:治心闷汗出,不识人。新汲水和蜜饮之,甚妙。又方:欲产时,取井花水半升,顿一服。又方:治马汗及毛入人疮。肿毒热痛,入腹害人。以冷水浸疮,顿易,饮好酒立愈。又云井华水,服药、炼药并用之。梅师方:治眼睛无故突一、二寸者。以新汲水灌渍睛中,数易水,睛自入。又方:治卒惊悸,九窍血皆溢出。以井华水 面当止,勿使知之。

  衍义:井华水,文具半天河条下。

  卷第五

  菊花水

  味甘,温,无毒。除风补衰,久服不老,令人好颜色,肥健,益阳道,温中,去痼疾。出南阳郦县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为菊味。盛洪之《荆州记》云:郦县菊水,太尉胡广,久患风羸,常汲饮此水,后疾逐瘳。此菊甘美,广后收此菊实播之京师,处处传植。《抱朴子》云: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无不寿考。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痹及眩冒,皆得愈。(新补)

  衍义曰:菊花水,本条言南阳郦县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为菊味,此说甚怪。

  且菊生于浮土上,根深者不过尺,百花之中,此特浅露,水泉莫非深远而来。况菊根亦无香,其花当九月、十月间,只三、两旬中,焉得香入水也?若因花而香,其无花之月合如何也?殊不详。水自有甘、淡、咸、苦,焉知无有菊味者?尝官于永、耀间,沿干至洪门北山下古石渠中,泉水清澈。众官酌而饮,其味与惠山泉水等,亦微香,世皆未知之。烹茶尤相宜。由是知泉脉如此,非缘浮土上所生菊能变泉味,博识之士,宜细详之。

  卷第五

  地浆

  寒,主解中毒烦闷。

  陶隐居云: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之,以解中诸毒。山中有毒菌,人不识,煮食之,无不死。又枫树菌食之,令人笑不止,唯饮土浆皆瘥,余药不能救矣。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下品之下今移。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地浆,无毒。

  圣惠方:治热渴心闷,服地浆一盏并妙。梅师方:食生肉中毒。掘地深三尺,取土三升,以水五升,煎五沸,清之一升,即愈。

  卷第五

  腊雪

  味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胆,仍小温服之。藏淹一切果实良。春雪有虫,水亦便败,所以不收之。(新补见陈藏器及日华子。)

  别说云:谨按霜治暑月汁渍,腋下赤肿及痱疮以和蚌粉,敷之立瘥。瓦、木上以鸡毛羽扫取,收瓷瓶中,时久不坏。今宜附腊雪后。

  衍义腊雪,文具半天河条下。

  卷第五

  泉水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兼洗漆疮,射痈肿。令散,久服却温,调中,下热气,利小便,并多饮之。又新汲水,《百一方》云:患心腹冷病者。

  若男子病,令女人以一杯与饮;女子病,令男子以一杯与饮。又解合口椒毒。又:主食鱼肉,为骨所鲠。取一杯水,合口向水,张口取水气,鲠当自下。又:主人忽被坠损肠出,以冷水喷之,令身噤,肠自入也。又。腊日夜,令人持椒井旁,无与人语,纳椒井中,服此水去温气。《博物志》亦云:凡诸饮水,疗疾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浊暖,非直无效,固亦损人。(新补)

  沈存中笔谈:东阿是济水所经,取其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服。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卷第五

  半天河

  微寒。主鬼疰,狂,邪气,恶毒。

  陶隐居云:此竹篱头水也,及空树中水,皆可饮,并洗诸疮用之。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半天河,在槐树间者主诸风及恶疮,风瘙疥痒,亦温取洗疮,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今移。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半天河,单用。此竹篱头水及高树穴中盛天雨,能杀鬼精,恍惚妄语,勿令知之与饮,瘥。日华子云:平,无毒。主蛊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