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小柴胡汤 治一切扑伤等症,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自汗,寒热往来,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咳嗽发热,胁下作痛,两 痞满。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半夏 人参(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姜水煎服。
破血散 治乘马损伤,跌其脊骨,恶血流于胁下,其疼苦楚,不可转侧。
羌活 防风 肉桂(各一钱) 水蛭(炒烟尽,另研,半钱) 柴胡 当归梢 连翘(各二钱) 麝香(另研,少许)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盅,煎至一盅,去滓。入水蛭、麝香末,调匀,不拘时,温热服。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腰脊痛
地龙散 治腰脊痛,或打扑损伤,从高坠下,留在太阳经中,令人腰脊或胫、 、臂、腰中,痛不可忍。
地龙 官桂 苏木(各九分) 麻黄(七分) 黄柏 当归梢 甘草(各一钱半) 桃仁(九个)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戴复庵云:癫扑伤疼,酒调琥珀散极佳。再有乌药顺气散,用以治之风腰疼尤宜。有扑人,服药并熏洗、搽贴药皆不效自若,或教以用白芍药、赤芍药、威灵仙、乳香、没药等分,为末。和匀酒调服,随即痛减其半。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腹痛
或大便不通,按之痛甚,瘀血在内也,用加味承气汤下之。既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瘀血未尽也,用加味四物汤补而行之。若腹痛按之不痛,血气伤也,用四物汤加参、 、白术补而和之。若下而胸胁反痛,肝血伤也,用四君、芎、归补之。既下而发热,阴血伤也,用四物、参、术补之。既下而恶寒,阳气伤也,用十全大补汤补之。既下而恶寒发热,气血俱伤也,用八珍汤补之。既下而欲呕,胃气伤也,用六君、当归补之。既下而泄泻,脾肾伤也,用六君,肉果、破故纸补之。若下后手足俱冷,昏愦出汗,阳气虚寒也,急用参附汤。吐泻,手足俱冷,指甲青者,脾肾虚寒之甚也,急用大剂参附汤。口噤、手撒、遗尿、痰盛、唇青、体冷者,虚极之坏症也,急投大剂参附汤,多有得生者。
有一患者,杖后,服四物,红花、桃仁、大黄等剂以逐瘀血,腹反痛,更服一剂,痛益甚,按其腹不痛。薛曰:此血虚也,故喜按而不痛,宜温补之剂,遂以归身、白术、参、炙草,二剂痛即止。 有一患者,仲秋夜归坠马,腹内作痛,饮酒数杯,翌早大便自下瘀血,即安。此元气充实,挟酒热而行散也。一男子,跌伤腹痛,作渴,食梨子二枚益甚,大便不通,血欲逆上,用当归承气汤加桃仁,瘀血下而瘥。此因元气不足,瘀血得寒而凝聚也。故产妇,金疮者,不宜食此。 一男子,孟秋坠梯,腹停瘀血,用大黄等药,其血不下,反加胸膈胀痛,喘促短气。薛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钱,热酒调服,即下黑血及前所服之药而苏。此因寒药凝滞而不行,故用辛温之剂散之。 陈侍御坠马腿痛作呕,服下药一剂,胸腹胀痛,按之即止,惟倦怠少气。诊其脉微细而涩,予曰:非瘀血也,乃痛伤气血,复因药损脾气而然耳,投养脾胃,生气血之药而愈。
加味承气汤 治瘀血内停,胸腹胀痛,或大便不通等证。
大黄、朴硝(各二钱) 枳实 浓朴 当归 红花(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服。仍量虚实加减,病急不用甘草。
〔垣〕定痛乳香神应散 治从高坠下,疼痛不可忍,腹中疼痛。
乳香 没经 雄黑豆 桑白皮 独科栗子 当归(各一两) 破故纸(炒,二两) 水蛭(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醋一盏,砂石器内煎至六分,入麝香少许,温服。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小腹引阴茎作痛
有一患者,瘀血失砭,胀痛烦渴,纵饮凉童便,渴胀顿止,以萝卜细捣涂之,瘀血渐散,已而患处作痒,仍涂之。痒止后,口干作渴,小腹引阴茎作痛,小便如淋,时出白津,此肝经郁火也,遂以小柴胡汤,加大黄、黄连、山栀饮之,诸证悉退;再用养血等药而安。夫小腹引阴茎作痛等证,往往误认为寒证,投以热剂,则诸窍出血,或二便不通,以及危殆,轻亦损其目矣。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肌肉间作痛
营卫之气滞也,用复元通气散。筋骨作痛,肝肾之气伤也,用六味地黄丸。内伤下血作痛,脾胃之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外伤出血作痛,脾肺之气虚也,用八珍汤。大凡下血不止,脾胃之气脱也。吐泻不食,脾胃之气败也,苟预为调补脾胃,则无此患矣。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创口痛
若痛至四五日不减,或至一二日方痛,欲作脓也,用托里散。若以指按下复起,脓已成也,刺去其脓,痛自止。若头痛时作时止,气血虚也,痛而兼眩属痰也,当生肝血,补脾气。 有一患者,患处胀痛,悲哀忿怒,此厥阳之火,为七情激之而然耳,遂砭去瘀血,以小柴胡汤,加山栀、黄连、桔梗而安;后用生肝血,养脾气之药,疮溃而敛。 戴给事坠马,腿肿痛而色黯,食少倦怠,此元气虚弱,不能运散瘀血而然耳,遂用补中益气,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芍药、白术,治之而痊。 儒者王清之,跌腰作痛,用定痛等药不愈,气血日衰,面耳黧色。薛曰:腰为肾之府,虽曰闪伤,实肾经虚弱所致,遂用杜仲、补骨脂、五味、山茱、苁蓉、山药空心服;又以六君、当归、白术、神曲各二钱,食远服,不月而瘥。 一三岁儿,闪腰作痛,服流气等药,半载不愈。薛曰:此禀肾气不足,不治之症也,后果殁。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瘀血作痛
有一患者,肿痛发热,作渴汗出。薛曰:此阴血受伤也,先砭去恶秽,以通壅塞,后用四物,柴胡、黄芩、山栀、丹皮、骨碎补,以清肝火而愈。 有一患者,伤处揉散,惟肿痛不消。薛曰:此瘀血在内,宜急砭之,不从。薛以萝卜自然汁,调山栀末敷之,破处以当归膏贴之,更服活血之剂而瘥。数年之后,但遇天阴,仍作痒痛,始知不砭之失。
有一患者,臀腿黑肿而皮不破,但胀痛重坠,皆以为内无瘀血,惟敷凉药,可以止痛。薛诊其尺脉涩而结,此因体肥肉浓,瘀血蓄深,刺去即愈,否则内溃,有烂筋伤骨之患。薛入针四寸,漂黑血数升,肿痛遂止,是日发热恶寒,烦渴头痛,此气血俱虚而然也,以十全大补之剂遂瘥。 一男子闪伤右腿,壅肿作痛。薛谓急砭去滞血,以补元气,庶无后患。不信,乃外敷大黄等药,内服流气饮,后涌出秽脓数碗许,其脓不止,乃复请治。视其腿细而脉大,作渴发热,辞不治,后果殁。
窗友王汝道,环跳穴处闪伤,瘀血肿痛,发热作渴,遂砭去瘀血,知其下焦素有虚火,用八珍加黄柏、知母、牛膝、骨碎补,四剂顿止;用十全大补汤,少加黄柏、知母、麦门、五味,三十余剂而敛。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血虚作痛
一妇人,磕臂出血,骨痛热渴,烦闷头晕,日晡益甚,此阴虚内热之证,用八珍加丹皮、麦门、五味、骨碎补、肉桂,及地黄丸治之悉愈,却去桂,加牛膝,续断,二十余剂而疮愈。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骨伤作痛
一小儿,足伤作痛,肉色不变,伤在骨也,频用炒葱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日间用健脾胃生气血之剂。数日后服地黄丸,三月余而瘥。 一小儿,臂骨出臼,接入肿痛发热,服流气等药益甚,饮食少思。薛以葱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黄 、柴胡、桔梗、续断、骨碎补治之,饮食进而肿痛消;又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治之,气血和而热退愈矣。
没药丸 治打扑内损,筋骨疼痛。
没药 乳香 川芎 川椒(去目及合口者)
芍药 当归(各半两) 自然铜(二钱半,火烧醋 七次)
上为细末。用黄蜡二两,熔开,入药末不住手搅匀,丸如弹子大。每一丸,用好酒一盅化开,煎至五分,乘热服之。随痛处卧,连服二三丸立效。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湿痰作痛
大宗伯沈立斋,孟冬闪腰作痛,胸间痰气不利,以枳壳、青皮、柴胡、升麻、木香、茴香、当归、川芎、赤芍、神曲、红花,四剂而瘥。但饮食不甘,微有潮热,以参、 、白术、陈皮、白芍各一钱,归身二钱,川芎八分,软柴胡、地骨、炙草各五分,十余剂而康。 刘尚宝,体肥臂闪作痛,服透骨丹,反致肢节俱痛,下体益甚,以二陈、南星、羌活、防风、牛膝、木瓜、苍术、黄芩、黄柏治之,身痛遂安,以前药再加归尾、赤芍、桔梗,治之而痊。 郑吏部,素有湿痰,孟冬坠马,服辛热破血之药,遍身作痛。发热口干,脉大而滑,此热剂激动痰火为患耳,治以清燥汤去人参、当归、黄 、加黄芩、山栀、半夏、黄柏,热痛顿去,患处少愈,更用二陈、羌活、桔梗、苍术、黄柏、姜制生地、当归遂痊。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肝火作痛
杨司天,骨已入臼,患处仍痛,服药不应,肝脉洪大而急。薛曰:此肝火盛而作痛也,用小柴胡汤加山栀、黄连,二剂痛止,用四物,山栀、黄柏、知母调理而康。 有一患者,瘀血内胀, 痛发热,口干作渴,饮食不甘,四肢倦怠。薛曰:此肝火炽盛,脾土受制,故患前证,喜其禀实年壮,第用降火、清肝、活血之剂而愈。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青肿不消
青肿不消,用补中益气汤以补气。肿黯不消,用加味消遥散以散血。若 肿胀痛,瘀血作脓也,以八珍汤加白芷托之。若脓溃而反痛,气血虚也,以十全大补汤补之。若骨HT接而复脱,肝肾虚也,用地黄丸。肿不消,青不退,气血虚也,内用八珍汤,外用葱熨法,则瘀血自散,肿痛自消。若行血破血,则脾胃愈虚,运气愈滞。若敷贴凉药,则瘀血益凝,内腐益深,致难收拾。 一妇人,闪臂腕肿大,已三月。手臂日细,肌瘦恶寒,食少短气,脉息微细,属形病俱虚也,遂投补中益气加肉桂,引诸药以行至臂,再加贝母、香附以解久病之郁,间服和血定痛丸,以葱熨之,肿消二三。因怒患处仍胀,胸膈两胁微痛,以前汤更加木香、山栀、半夏、桔梗服之,少可。复因惊不寐,少食、盗汗,以归脾汤加五味、麦门二十余剂而安,肿消三四,手臂渐肥。但经水过期而少。此心脾之血,尚未充足而然也,乃用八珍加五味、麦门、丹皮、远志、香附、贝母、桔梗,四十余剂诸症悉愈。后因怒发热谵语,经水如涌,此怒动肝火,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二钱,一剂遂止;以四物加柴胡调理而康。 州守陈克明子,闪右臂腕肿痛,肉色不变,久服流气等药,加寒热少食,舌干作渴。薛曰:伤损等症,肿不消色不变,此运气虚而不能愈,当助脾胃,壮气血为主,遂从薛法治之。不二月形气渐充,肿热渐消,半载诸症悉退,体臂如常。 一小儿,闪腿腕壅肿,形气怯弱。薛欲治以补气血为主,佐以行散之剂,不信。
乃内服流气饮,外敷寒凉药,加寒热体倦。薛曰:恶寒发热,脉息洪大,气血虚极也,治之无功,后内溃,沥尽气血而亡。 李考功子,十四岁,脚腕闪伤,肿而色夭,日出清脓少许,肝脉微涩,此肝经受伤,气血虚而不能溃,难治之证也,急止克伐之剂,不信。
乃杂用流气等药,后果出烂筋而死。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腐肉不溃
或恶寒而不溃,用补中益气汤。发热而不溃,用八珍汤。若因克伐而不溃者,用六君子汤加当归。其外皮黑,坚硬不溃者,内火蒸炙也,内服八珍汤,外涂当归膏。其死肉不能溃,或新肉不能生而致死者,皆失于不预补脾胃也。 有一患者,瘀血已去,饮食少思,死肉不溃,又用托里之药,脓稍溃而清,此血气虚也,非大补不可。彼不从,薛强用大补之剂,饮食进而死肉溃,但少寐,以归脾汤加山栀二剂而寐,因劳心,烦躁作渴,脉浮洪大,以当归补血汤二剂而安。 有一患者,受刑太重,外皮伤破,瘀血如注,内肉縻烂黯肿,上胤胸背,下至足指,昏愦不食,随以黑羊皮热贴患处,灌以童便酒、薄粥,更以清肝、活血、调气、健脾之剂,神思稍苏,始言遍身强痛。又用大剂养血补气之药,肿消食进。时仲冬,瘀血凝结,不能溃脓,又用大补之剂,壮其阳气,其脓方熟,遂砭去,洞见其骨,涂以当归膏,及服前药百余剂,肌肉渐生。 少宗伯刘五清, 伤一块,微痛少食,用六君子汤倍加当归、黄,其痛渐止,月余,瘀血内涸而不溃,公以为痊。予曰:此阳气虚极,须用调补。不从,至来春,头晕痰涎壅塞,服清气化痰,病势愈盛,脉洪大而微细,欲以参、 、归、术、附子之类补之。不信,至秋初,因怒昏愦而厥。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新肉不生
若患处夭白,脾气虚也,用六君、芎、归。患处绯赤,阴血虚也,用四物、参、术。若恶寒发热,气血虚也,用十全大补汤。脓稀白而不生者,脾肺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脓稀赤而不生者,心脾血虚也,用东垣圣愈汤。寒热而不生,肝火动也,用加味逍遥散。晡热而不生,肝血虚也,用八珍牡丹皮。食少体倦而不生,脾胃气虚也,用六君子汤。脓秽而不生者,阴虚邪火也,用六味地黄丸。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而不生者,元气内伤也,用补中益气汤。如夏月用调中益气汤,作泻用清暑益气汤,秋令作泻用清燥汤。 有一患者,溃而不敛,以内有热毒,欲用寒凉之药。薛曰:此血气俱虚而不能敛耳,非归、术、参、之类,培养脾土,则肌肉何由而生,岂可复用寒凉克伐之药,重损气血耶!遂用前药,治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