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


  卷之五

  痣

  〔世〕 取痣饼药糯米(百粒) 锻石(拇指大) 巴豆(三粒,去壳研)

  上为末,入瓷瓶同窨三日。每以竹签挑粟点上,自然蚀落。

  〔洁〕 取靥风化锻石(一两) 花碱(半两)

  上为细末。上三次,如天色冷,湿用。

  〔衍〕 锻石水调一盏如稠粥,拣好糯米全者,半置灰中,半置灰外经宿,灰中米色变如水精。若人手面上有黑靥子及纹刺者,微微以针头拨动,置药少许于其上,经半日许,靥汁自出,剔去药不用,且不得着水,二三日愈。 又方,用水蛭一条,鸡子一枚,开鸡子小头,内水蛭以皮儿盖合,封之,直至水蛙食尽鸡清干尽,自死乃用之。

  卷之五

  手足皴裂

  夫秋冬风寒燥烈,人手足为之皲瘃者,血少肌肤虚,故易伤也。外润以膏泻,内服益气和血之药可也。

  东垣润肌膏 治手足皱涩,皮肤裂开疼痛,不能见风。

  珠子沥青(四两) 白黄蜡(八钱) 乳香(二钱)

  上三味于铁器内,用文武火熬下沥青在铛内,随手便下黄蜡、乳香;次入清芝麻油一二匙,候沥青尽溶开,微微熬动。放大净水一盆于其傍,以搅药用匙取一二滴滴于水中试之,如硬再入油,如软硬合宜,用新绵滤净,入水中折叠扯之,以白为度。油当旋旋入,勿令软了,以瓷器内盛之,或油纸裹亦得。每用不拘多少,先于火上炙裂子口,却捻合裂子;药亦火上炙软,涂于裂子上,用纸少许贴之,自然合矣。

  东垣老人路次方城北独树店之客舍,有推小车者,皮肤皴裂甚痛,两手不能执辕,足不能履地,而车上宿制此药,敷之即效。明日遂行。自后屡用屡效,故录于此。

  初虞世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

  生姜汁 红糟 白盐 猪膏(腊月者佳)

  上研烂,炒热擦入皴内,一时虽痛,少顷便皮软皴合,再用即安。

  〔丹〕 手足寒皴裂,台椒三四合,煮浸半食顷,须臾再浸,又敷以羊、猪髓脑,甚妙。(《梅师方》)

  〔世〕 治脚跟皴裂,用头发一大握,桐油一碗,于瓦器内熬,候油沸头发溶烂出火,摊冷,以瓦器收贮,不令灰入。每用百沸汤泡洗皴裂令软,敷其上即安。一方,加水粉。

  〔山〕 脚裂烂,蒸藕研成膏,敷之。

  〔世〕 用五倍子为末,同牛骨髓填缝内,即好。

  又治脚指缝烂疮, 鹅时取鹅掌黄皮,焙干烧存性为末,湿则掺之。一方,用生桐油涂之妙。

  黄蜡膏 治冬月手足坼裂。

  上用清油半两,盏内慢火煎沸,入黄蜡一块。同煎熔。入光粉、五倍子末少许,熬令稠紫色为度。先以热汤洗,火上烘干,即用药敷,以纸贴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

  若合药入粉多,则硬而成块。旋以火炙,动挑敷,不妨。一方,无五倍子。

  卷之五

  冻疮

  〔子和〕 经曰:寒疮流水,俗呼为冻疮。或经年不愈者,用野中净土晒干,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饼子如大观钱浓薄,量疮口大小贴之,以艾火加于饼上灸之,不计壮数以泥干为度。去干饼子再换湿饼子灸,不问多少,直至疮痂觉痛痒,是疮可治也。然后口含浆水洗渍,用鸡翎二十茎缚作刷子,于疮上刷洗净。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损伤也,以软帛拭干。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如夏月医之更妙。

  〔世〕 足跟红肿冻疮。 足跟(左足指面后跟赤白肉际骨下,刺入三分,弹针出血,可灸三七壮)

  足跟冻疮溃破,用葱椒汤洗,刮去腐肉,用三棱针出血,将马屁勃入生牛骨髓,调和敷之效。

  〔禹锡〕 取腊月牡鼠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烂绞出渣,再煎成膏,涂冻疮及拆破疮。

  治冻疮,用茄根烧成灰,洗了,用雀儿脑髓涂之。

  〔丹〕 治冻疮,用煎熟桐油,调密陀僧敷。

  〔山〕 用五倍子,煎汤洗。

  如神散(罗氏) 治冻疮皮烂,痛不可忍。用川大黄不拘多少为细末。新水调扫冻破疮上,痛止立效。

  〔子和〕 戴人女僮,足有冻疮。戴人令服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之,遂愈。人或疑之?戴人曰:心火降则寒消,何疑之有。

  雉脑膏 治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黄水及血出不止。

  雄雉脑 (一枚,研烂) 黄腊(各等分) 清油(减半)

  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中盛。每用涂疮上。

  柏叶膏 治冻疮,手足指欲坠及耳欲落。

  柏叶(炙干为末,四两) 杏仁(去皮研,四十个) 头发(一拳大) 食盐(半两,研) 乳香(二钱半,研) 黄蜡(一两) 油(一升)

  上先煎油沸,次下前五味药,待发尽。再下黄蜡搅匀,瓷盒收。先以热小便洗疮,以绵挹干,后以药涂。即以软帛裹,勿令寒气侵入。每日一换,如疮渐瘥,三四日一换。

  橄榄散 治脚冻疮上用橄榄核,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油调涂。

  一女年数岁,严寒上京,两足受冻不仁,用汤泡渍,至春十指俱烂,牵连未落。予用托里之剂,助其阳气自溃脱,得保其生。此因寒邪遏绝,运气不至,又加热汤泡渍,故死而不痛也。余尝见人之严寒而出,冻伤其耳,不知痛痒,若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当以暖处良久,或热手熨之无恙。若以火烘汤泡,其耳即死,至春必溃脱落矣。北方寒气损人若此,可不察之。

  卷之五

  漆疮

  《圣济总录》治漆疮诸方:生柳叶三斤,冬用皮,煎汤适寒温洗之。

  芒硝五两,汤化,浸洗之。

  猪膏一味熬,去滓,停冷,涂贴之。

  生螃蟹一味,取黄涂敷,日三五次。

  荷叶燥者一斤,煮水洗之,以贯众末掺之,干则油和涂。

  鸡子黄涂疮上,干则易之,不过三次。

  黄栌木,煎汤频洗之。

  一方,谷精草煎汤洗,甚速效。

  又方 用白矾煎汤,浸洗。

  又方 用杉本煎汤,洗之效。

  又方 用莽草叶,煎汤洗。

  又方 用无名异末,水调敷。

  又方 用羊乳敷之愈;亦治蜘蛛疮,饮之尤妙。

  治漆疮、冻疮、犬咬疮,并用秫米嚼烂,涂敷。

  治漆疮久不瘥,用漆草捣烂敷患处,立效。

  卷之五

  发痉

  疮疡发痉,因气血亏损,外邪所搏,或内虚郁火所致。其形牙关紧急,四肢劲强,或腰背反张,肢体抽搐,其有汗而不恶寒者,曰柔痉。风能散气,故有汗也。其无汗而恶寒者,曰刚痉。寒能涩血,故无汗也。皆由亡血过多,筋无所养,故伤寒汗下过多,与溃疡、产后多患之,乃败症也。若大补气血,多有复生者,若作风治,速其危矣。 秋官张同野,旧有流注,因暴寒睡炕,口目抽搐,手足战掉,予以为气血虚热而然。用参、 ,归、术、川芎、山栀、柴胡、半夏、天麻、炙甘草,治之愈。 吴瞻之给事,坠马伤首,出血过多,发热烦躁,肉 筋惕,或作破伤风,欲发汗驱风。予曰:此亡血火动也,无风可驱,无汗可发。当峻补其血,用圣愈汤二剂,顿愈。又用健脾胃,养气血而全愈。 一儒者,背疮将愈,发热烦躁,自用降火之剂,项强口噤,自汗恶寒,此汗多内亡津血,筋无所荣也。用补气血之剂,及地黄丸而愈。 一男子,素勤苦,早行遍身发疙瘩,口噤目直,脉弦紧,此劳伤气血,内热外邪所搏也。用补中益气加山栀、羌活、川芎而瘥。半载后遍身作痒,搔破成疮,发热作渴,脉洪大而虚,复以前汤加芍药、麦门、熟地、天麻而愈。 一儒者,善怒患瘰 ,复因大怒跳跃,忽仆地,两臂抽搐,唇口 斜,左目紧小,此肝火血虚,内热生风。用八珍散加牡丹皮、钓藤、山栀而愈。次年春前,病复作,兼小便自遗,左关脉弦洪而数,予谓肝火血燥。用六味丸加钓藤、五味、麦门、芎、归治之渐愈;又用补中益气加山栀、钓藤、牡丹皮而安。 一 妇,因怒仆地,疮口出血,语言謇涩,口眼 斜,四肢拘急,汗出遗尿,或用驱风之剂,六脉洪大,肝脉尤甚,此肝火炽盛也,用加味遥散加钓藤,及六味丸寻愈。 一妇人患内痔,因劳出血甚多,不时发痉,饮食少思,形体倦怠,其面色白。予谓此气伤而不能统血也。用补中益气汤,反寒热出血,此阳气虚寒也,仍以前汤加炮姜四剂,寒热渐止,饮食渐进,又四剂而血顿止。后因劳役或怒气即便血,或发痉,投以补中益气汤加钓藤而愈。 一妇人素性急,患遍身瘙痒,或项间结核,常服搜风顺气之剂,后大怒吐血,唇口牵紧,小便频数,或时自遗,此怒动肝火而妄行。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而愈。 一 妇因劳兼怒,四肢挛屈,头痛自汗,小便短少,畏见风寒,脉浮弦缓,此气血虚而风寒湿热相搏也,先用东垣清燥汤渐愈;再用加味遥散,及八珍汤加牡丹皮而痊。 一妇人素有肝火,两拗间或肿痛,或寒热,忽然昏愦,螈 抽搐,善伸数欠,四肢筋挛,痰涎上升,此肺金燥甚而血液衰少也。用清燥丸,六味丸兼服,寻愈。 一妇人,因大劳患 疮,发疙瘩搔碎成疮,日晡热甚,或口噤发搐,或头目眩晕,此肝脾气血虚而内热。以八珍散加柴胡、山栀治之,诸症少愈。复因怒前症复作,经行不止,此肝脾血热,用加味逍遥散渐愈。又用八珍散加柴胡、山栀而痊。 一妇人发疙瘩,日晡热甚,月经先期,或头目昏眩,或寒热发热,或四肢抽搐,此肝经风热血燥,用加味逍遥散治之寻愈。后因怒前证复作,口噤遗尿。此肝火血燥也。用加味小柴胡汤治之渐愈。又夜间发热谵语,此血分有热也。用小柴胡汤加生地而愈,更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一妇人患茧唇,月经先期,予以为肝火血热。

  不信,乃泛用降火之剂,反致月经过期。复因劳怒,口噤呻吟,肢体不随,六脉洪大,面目赤色,用八珍加五味、山栀、丹皮、麦门数剂渐愈,兼用逍遥散、六味丸料,各三十余剂全愈。 一妇经行遇怒,其经即止,甚则口噤筋挛,鼻衄头痛,痰涌抽搦,瞳子上视,此肝火炽甚,以小柴胡加熟地黄、山栀子、钓藤钩而愈。 一妇素阴虚,患遍身搔痒,误服祛风之药,口噤抽搐,肝脉洪数,予曰:肝血为阴为水,肝气为阳为火,此乃肝经血虚火盛耳。宜助阴血,抑肝火,遂用四物、麦门、五味、柴胡、山栀、生草,热搐顿止;又以八珍加黄 、麦门、五味、钓藤、炙草调理而愈。 一妇人久患流注,脾胃虚弱,忽痰壅气喘,头摇目札,手扬足掷,难以候脉,视其面黄中见青,此肝木秉脾土也。

  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苏,更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而安。

  卷之五

  类破伤风

  破伤风方论,已载杂病第五,此其似是而非者尔。

  〔薛〕 大凡痈疽溃后筋縻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搐,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破伤风相类,而主治之法当大补气血。若果系风症,亦须以大补气血为本,而兼以治风之药。设若不审是非而妄药之,则误矣。 司徒边华泉,肩患痈,溃而发热,目直或 ,殊类中风,日晡热甚,脉益数,此足三阴气血亏损,虚火妄动。用参、 、归、术、炙草,加酒炒黑黄柏、五味、麦门、肉桂,四剂而愈,又数剂而敛。 陆大行,背疮内溃,出脓二碗许,用托里之剂痛止肿消,停药忽寒热作渴,头痛自汗,此元气虚而未能复也。用十全大补加麦门、五味、肉桂二剂,益甚。诊其脉如故,此药力未及,仍用前药加附子一钱,三剂诸症悉愈,乃去附子,加肉桂,数剂而敛。 一儒者患腿痈,深蓄于内,肉色不变,久不穿溃,针出脓瘀五碗许,恶症骈臻,全类中风,此脾胃虚而变症也。用六君子加当归、炮姜,及圣愈汤各四剂而安;又劳心不寐,用归脾汤而愈。 一儒者,伤寒后患流注,肿痛潮热,用十宣散,败毒等剂,出稀脓五六碗许,发热、恶寒、烦躁、作渴,殊类破伤风症而殁。 一男子背疮未痊,敛以膏药,剪孔贴之。患破伤风症而殁。此先失于内补,外邪袭其虚耳。予见了此症,贴膏药剪孔,欲其通气而反患破作风;搽敛药生肌,欲其收口而反助其余毒,以致殁者多矣,可不慎哉。

  卷之五

  水入疮

  皂子散 治水毒入疮肿痛,或刺入骨者。

  皂荚子(七粒) 大干蛤蟆(一枚) 胡椒(五十粒)

  上用干锅,入药在内,瓦盖锅口,慢火烧烟尽,取出研细。每用药,先以温浆水洗疮口,拭干掺药,次以别膏药贴之。良久,水尽出,有刺者,即自见。

  铅丹散 治破伤入水,肿溃不愈。

  铅丹 蛤粉(等分)

  上同炒令变色,掺疮口上,水即出渐愈。

  去水膏 治痈疽破穴后,误入皂角水及诸毒水,以致疼痛;及驴马尿粪,一切毒水入疮,并治。

  糯米粉 砂糖(各三两) 甘草(生末,一分)

  上为膏,摊在绢上贴,毒水出效。

  卷之五

  马汗入疮

  治马汗入疮,毒瓦斯攻肿痛方。

  上用马鞭上手执处皮,烧灰研细,和猪膏涂疮上。一方,以马鞭稍烧灰,猪脂和涂疮上。

  治驴涎、马汗入疮。

  上用干冬瓜烧灰,洗净疮口,擦药在内。一方,用冬瓜青皮,阴干为末,敷之。

  卷之六

  跌扑伤损

  (金疮 杖疮 箭头入骨 竹木刺针入肉)

  卷之六 跌扑伤损

  瘀血停积论

  《素问》云:人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 ,见血则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缪刺论) 《灵枢》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又中风及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又头痛不可取于 者,有所击堕,恶血在内,若肉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之也。(邪气脏腑及厥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