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有孕妇,不可服。
牛膝散 治足蜘蛛背。
鸡屎子 诈死子 两面龟 赤牛膝 紫金皮 山蜈蚣 凌霄根 脱壳藤 赤葛根天布瓜根 背子蜈蚣上水煎,入酒和服。
敷药方天荞麦 鹿葱根 紫金皮 山布瓜 凌霄根 藜芦子 天南星 赤葛根 鸡屎子 苦薄荷 天布瓜背子蜈蚣上砍烂,入些醋暖涂敷。
又方 地灯心砍烂,缚之。
又方 金鸡舌砍烂,缚之。
又方 臭藤、天布瓜根,砍烂,酒炒敷之。
又方 紫鳖苏,檑酒服,以渣敷患处。
百草膏 治脚面恶疮,如桐油浸淫延漫,及治一切恶疮。不问干湿痛痒,日近年深,百药不瘥者。
上用羊粪二三十粒。留瓦上,四畔炭火烧烟住火。箸钳于地上以盏覆存性,罗成白灰研细,以纱片筛去沙土,麻油调敷。痒入轻粉;痛入麝香少许效。
卷之四 足部(十八)
足跗发
《鬼遗》云:阳疽起足趺及足下,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发赤白脓血不多,其疮上痒及赤黑者死。跗亦作趺,足面也。其处结毒肿痛,亦名足发背,属足厥阴肝、阳明胃经之会,多因湿热乘虚而下注。宜服活命饮加木瓜、肉桂,牛膝及隔蒜灸之,继以十全大补汤、托里温中汤。脓稠可治,脓清紫陷者死。 一人脚背患此,赤肿作痛,隔蒜灸三十余壮痛止,以活命饮四剂而溃,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 一人脚背患之,色黯而不肿痛,烦躁大渴,尺脉大而涩,此精气已绝不治,后殁。 赵子固母刘氏,年六十,左足面一疮,下连大指,上延外踝,以至 骨。每岁辄数发,发必兼旬累月。昏暮痒甚抓搔,移时出血如泉流,呻吟痛楚,殆不可忍,夜分即渐已,明月复然。每一更药,则疮转大而剧,百试不验,如是二十余年。淳熙甲辰仲冬之末,先生为太府丞,一夕母病大作,相对悲泣无计。困极就睡,梦四神僧默出一室,傍有一长榻,子固亦坐,因而发叹。一僧问其故,子固答之以实。僧云:可服牛黄金虎丹。又一僧云:朱砂亦可。既觉颇惊异,试取药半粒强服之,良久大痛,举家相泣且悔。俄而下 物如铁石者数升,是夕疮但微痒不痛而无血,数日成痂,自此遂愈。朱砂之说,竟不复试。先生因图僧像如所梦者而记其事。金虎丹出《和剂局方》,本治中风痰涎壅塞,所用牛黄、龙脑、腻粉、金箔之类,皆非老人所宜。今乃取奇效。意热积脏腑而发于皮肤,岁久根深,未易洗涤,故假凉剂以攻之,不可以常伦。神僧之梦,盖孝感云。
牛黄金虎丹牛黄(研,二两半) 龙脑(生研,五两) 腻粉(研,二十五两) 雄黄(研、飞,一百五十两) 白矾(枯过,二十五两) 金箔(八十片,为衣) 天雄(炮去皮脐、研,十二两半) 天竺黄(研,二十五两) 天南星(汤洗、焙,二十五两研末,用牛胆汁和作饼,阴干,无牛胆,用法酒蒸七昼夜,研)
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有孕妇,不可服。
牛膝散 治足蜘蛛背。
鸡屎子 诈死子 两面龟 赤牛膝 紫金皮 山蜈蚣 凌霄根 脱壳藤 赤葛根天布瓜根 背子蜈蚣上水煎,入酒和服。
敷药方天荞麦 鹿葱根 紫金皮 山布瓜 凌霄根 藜芦子 天南星 赤葛根 鸡屎子 苦薄荷 天布瓜背子蜈蚣上砍烂,入些醋暖涂敷。
又方 地灯心砍烂,缚之。
又方 金鸡舌砍烂,缚之。
又方 臭藤、天布瓜根,砍烂,酒炒敷之。
又方 紫鳖苏,檑酒服,以渣敷患处。
百草膏 治脚面恶疮,如桐油浸淫延漫,及治一切恶疮。不问干湿痛痒,日近年深,百药不瘥者。
上用羊粪二三十粒。留瓦上,四畔炭火烧烟住火。箸钳于地上以盏覆存性,罗成白灰研细,以纱片筛去沙土,麻油调敷。痒入轻粉;痛入麝香少许效。
卷之四 足部(十八)
足心痈
《鬼遗》云:两脚心发,彻骨者不治。如脚心微皮破,不至深发,脓不多者可治。足心发毒肿痛,亦名涌泉疽,俗名病穿板,又名穿窟尺蛇。属少阴肾经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实者服活命饮送六味地黄丸,有表里证量为汗下,虚者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不问晨夜投之。溃烂呕逆迷闷,脉微代者死。
五灵散 治病穿板,亦治穿掌。
鸡屎子 金脑香 山蜈蚣 脱壳藤 紫金藤上水煎,入酒和服。
敷穿板药地灯心 桁 根上醋蒸熏之,并敷上。
又方 滑菜根砍烂,缚之。
又方 仙人掌根、水杨梅根二味砍烂,缚之。
浸洗药 赤梗红花、蜈蚣。煎水浸洗之。
卷之四 足部(十八)
肉刺
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如硬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窄相摩而成。
松脂膏 治肉刺。
松脂 白胶香(各一两) 黄蜡(半两)
上于火上熔成膏。冷贴,用物扎定。
无食膏 治肉刺。
无食子(三枚) 肥皂角(一挺)
上烧令烟尽,细研。以酽醋于砂盆内,别磨皂角如糊;和末敷之立效。
熏硫散 治肉刺。
薰陆香 石硫黄上等分,研匀。涂肉刺上,以烧钗烙之效。
蟾酥膏 治肉刺。
蟾酥(五片,汤浸湿) 腻粉(一钱)
上将蟾酥于盆子中,以腻粉同和令匀。先用针拨破顶头边,然后涂药密裹之。
卷之五
诸肿
无名肿毒者,不拘于头面、手足,胸腹等处, 赤肿硬,结核疼痛,又名肿疡,又名虚疡也。但肿无头无面者俱是也。肿势盛者,以棱针刺去恶血,切不可以火针烙之。恶寒发热,或头疼,或拘急,宜表散之,以荆防败毒散。肿势盛,表里俱实者,追疔夺命汤。无表里证,肿势盛者,以两面龟散。若暴发赤肿,切不可以针破,只宜以洗肿方淋洗,以八仙膏、解毒丸等药涂之。若急切,即用金脑香叶、田茶菊,擂酒暖服,以渣敷患处,以汁刷患处。尾秋骨处结毒,如桃李之大,红赤 痛不能行动,此名病 。用芙蓉叶捣酒炒缚,烂者以 尾壳火 存性为末,用麻油调搽即愈。大效。紫游虚疡,用鱼苞子根,煎水入酒和服;又以水荔花叶、赤子叶捣刷。有热者以追疔夺命汤加鸡屎子、鸡距根。手背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虾之状,名病虾证也。用油炒盐糟令香,以热汤淬之泡汤,乘热淋洗之即消,要服痱疡药。膝内 近折纹之处,结核肿痛,但核形长如鱼之状,名上水鱼。以棱针乱刺去恶血,以 枯,雷廷藤、山樟子叶捣糟炒缚之;又用山雷廷藤、赤牛膝、山苏木、 枯捣盐糟炒缚。又方,雷藤、鳖尿、藤根皮,捣糟炒缚之。又方,鱼苞子、 枯,捣糟炒缚之。又方,山雷廷根皮、 枯捣糟炒缚,及用七圣膏敷之,却以九金六马散服之。遍身起如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搔痒,抓之起白 ,名日蛇虱。用油秽田肥株、山樟子叶、樟树叶、柏叶煎水,入些醋洗之。又方,只用 叶一味,煎水洗更速也,要服苦参丸、蜡矾丸、金银皂角丸。脚背或脚趾肿痛不可忍,以脚高悬起,其疼方止些,若以脚垂下,其疼不可当也,名曰倒拔肿疡。先用两面龟一味煎酒服,次服两面龟散。如不应,以蛇薯磨酒服大效。耳中疼痛不可当者,名曰脑里虚疡。宜以金脑香根或叶捣烂,入井水少许,滤去渣,入片脑半分研匀,滴入耳中即效。又用根磨薄荷汤,入少酒和服。又用金鸡舌、苦参、青木香、金凤尾擂水,入片脑少许和匀滤净,滴入耳中。又服两面龟散,及以水圹子根煎水入酒和服。紫游风,用紫茶根皮擂水刷。又方,加红心蜈蚣、小金钱豆瓣草、马蹄草,金莺叶尾擂水,入些醋暖刷之。
附方两面龟散 治一切肿疡 赤,无名肿毒疼痛者。
两面龟 鸡屎子 鸡KT 根 诈死子 真珠美 山乌豆 紫金皮 脱壳藤 鱼桐根山淡豉 连叉大青 沿地鸡KT上水煎入酒和服。发热加水圹根、吉面消。骨里痛加紫金藤、马蹄金、铁马鞭。又方,加臭木待根、山芙蓉根、山苎根、川山蜈蚣。
鸡屎子散 治虚疡。
鸡屎子 诈死子 冬青根 杨香根上水煎,入酒和服。
退热消毒散 治无名肿毒,发热者。
鸡屎子 鸡KT 根 水圹根 臭木待 白根子 山乌豆 苦花子 紫金藤 金脑香吉面消 连叉大青 落鸦瓜藤 大叶小青 过山龙梗 大叶金凉伞上薄荷煎服。
天花刮毒散 治一切肿毒, 赤疼痛。
天花粉 黄柏(各三两) 南星 赤芍药 姜黄(各一两)
为末,井水调。入些醋和暖刷患处。夏月冷刷亦可。
退肿消核散 治一切无名肿毒,及结核赤肿者。
艮脚根(四两) 紫金皮 樟柳根(各一两)
上为末,用毛屎梯叶、生地黄、苦薄荷、金脑香、金凤尾、地薄荷、赤 子、尻池叶不拘二三味,取叶擂米泔水,入醋少许调匀暖刷。又方,单用艮脚一味为末,以生赤樟柳根,磨米泔调涂更妙。
消肿劫毒散 治一切无名肿毒,虚疡等毒。
毛屎梯叶(七分) 鸡屎子叶(三分)
上末。用米泔水调温刷。
又方 生樟柳根为末。米泔水调温刷;或以毛屎梯叶,同刷亦妙。
〔丹〕 卒肿起大痛。芫青根大者杵之,和苦酒如泥,煮三沸,帛上包之。(葛氏) 风毒肿三年,苦酒浓煎葱白,以布包熨肿上。(《外台秘要》) 治一切热毒肿,商陆根和盐少许,敷之,日再易。(孙真人《食忌》) 治一切毒肿,疼痛不可忍者,捣蓖麻仁敷之立效。(《肘后方》)
治肿,蒺藜子一升,炒黄杵细,以香油和如泥,再炒令焦,以旧布如肿之大小摊之贴肿上,勿开头 上。(《外苔秘要》) 治恶刺,及狐狸刺毒肿,取蒲公英草根白汁敷之,多涂立瘥。予七月十五日夜,左手中指背揩着庭木,痛不可忍,十日后,疮日深渐高,大痛欲死,用此而安。(孙方)
〔经〕 患热肿,水研山豆根浓汁涂,干再涂。
〔衍〕 腊月中,以新瓦罐满注热水,用朴硝二升,投汤中搅散,挂北檐下,俟硝渗出罐外去收之,以人乳汁调半盏,扫一切风热毒瓦斯攻注目脸,及发头面四肢肿痛,应用神效。
〔山〕 肿毒或疼痛处,以赤小豆为末。水调敷频换;或用香白芷,水调敷尤妙。又方,白芙蓉叶晒干,同皂角为末,水调敷。
〔丹〕 治诸处皮里面痛,何首乌末姜汁调膏,以帛裹于痛处,火炙皮鞋底熨之妙。
(《经验方》)
治一切赤肿,但痈毒结未成者,并可消。
上用黄蜀葵花子不拘多少研细。滴水令稀稠得所,将绢帕子裹定,旋挹所余汁,扑肿所四畔数扑之。
犀角饮 治诸风肿。
犀角(一钱,镑) 玄参 连翘 柴胡(去苗,各半两) 升麻 木通(各七钱半) 芒硝(生用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沉香 檀香 射干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锉碎。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及夜食后各一服,利多即减。一名犀角汤,无檀香。
熨风散 治诸疮因风致肿。
羌活 防风 白芷 吴茱萸 细辛 当归 芍药 芫花 官桂(各等分)
上为粗末作一剂,赤皮葱连须细切半斤,同酽醋拌匀炒令极热,帛裹于疮上熨之。稍冷,即换药再熨之上下痛止。
蚕砂熨方 治风肿。
晚蚕砂 盐(各不拘多少)
上相和炒熟,布裹熨之。冷即再炒,各入醋少许尤佳。
水澄膏 治热肿痛大效。
大黄 黄柏 郁金 天南星 白芨 朴硝 黄蜀葵花(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用新水一盏半,药末二钱,搅调匀,候澄底者去浮水。以纸花子摊于肿处贴之。如急燥津唾润之,此药除热毒亦肿神效。如皮肤白色者,勿用之。
卷之五 诸肿
石痈、石疽
(谓痈疽肿硬如石,久不作脓者是也。)
犀角汤 治石痈热毒瓦斯盛,肿硬疼痛,口干烦闷。
犀角(镑) 木香(各七钱半) 连翘 栀子仁 射干 当归(切焙) 升麻 赤芍药 玄参枳壳(麸炒) 甘草(生,各一两) 大黄(炒,二两)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黄连散 治石痈结硬发热,紫赤色,毒瓦斯攻冲未定,日夜疼痛。宜用此消肿化毒止痛。
黄连 川大黄(生) 白蔹 马牙硝 黄柏(各一两) 麒麟竭 青盐(各半两) 赤小豆(半合,炒熟) 杏仁(四十丸粒。汤浸去皮尖,研)
上为细末。蜜水调涂,干即易之。
大黄散 治石痈肿硬疼痛,心腹烦闷不得宣畅。
川大黄(一两,炒) 川芒硝 黑豆皮 枳壳(去穣,麸炒,各半两) 牛蒡子(微炒) 当归 芎(各二钱半) 甘草(生锉,半两)
上锉碎,分作三服。每服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以利为度。
治石痈坚如石,未作脓者。
上用生商陆根,不拘多少,熟捣敷之,干即易,取软为度及治湿漏诸疮疖。羊城人用此方取效者多。
沉香汤 治石疽肿毒结硬,口干烦热,四肢拘急不得卧。
沉香 防风(去叉) 木香(各七钱半) 麦门冬(去心) 当归(切、焙) 枳壳(麸炒) 独活(去芦) 羚羊角(屑) 升麻 玄参 地骨皮 赤芍药 甘草(生,锉,各一两) 大黄(锉,炒,二两)
上锉碎。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五
瘭疽(风疽)
瘭疽者,肉中忽生点子如豆粒,小者如黍粟,极者如梅李。或赤、或黑、或青、或白,其状不定。有根不浮肿痛,伤之应心,根深至肌,经久便四面悉肿, 黯熟紫黑色,能烂坏筋骨,若毒散逐脉入脏杀人,南人名为拓着毒。浓肉处即割去之,亦烧铁烙之令焦如炭。或灸百壮,或饮葵根汁,或饮蓝青汁,若犀角汁及升麻汁、竹沥黄龙汤诸单方治,专去其热,取瘥。其病喜着十指,故与代指相似,人不识之呼作代指,不急治之,亦逐脉上入脏杀人。南方人得之皆斩去其指,初指头先作黯 ,后始肿亦黑黯, 痛入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