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治验〕阁老,杨石斋子,年十七,发热作渴,日晡颊赤,左关尺脉大而浮,此肝肾阴虚,用补阴八珍汤五十余剂,又加参 二十余剂而溃。但脓水清稀,肌肉不生,乃以参、 、归、术为主,佐以芍药、熟地、麦门、五味,脓水稠而肌肉生。更服必效散一剂, 毒去而疮口敛。 容台张美之,善怒,孟春患此。或用伐肝之剂不愈,余以为肝血不足,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至季冬而愈。 一儒者,愈后体瘦,发热昼夜无定,此足三阴气血俱虚,用八珍加麦门、五味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六味丸而愈。 儒者张子容,素善怒,患此久而不愈。疮出鲜血,左关弦洪,重按如无,此肝火动而血妄行,证属气血俱虚,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用六味丸以滋肾肝而愈。
一人耳下患五枚如贯珠,年许尚硬,面色痿黄,饮食不甘,劳而发热,脉数软而涩,以益气养荣汤六十余剂,元气已复,患处已消,一核尚存,以必效散二服而平。 一人先于耳前、耳下患之将愈,延及项侧缺盆三年,遂延胸腋。诊之肝脉弦数,以龙荟、散坚二丸治之将愈,肝脉尚数。四年后小腹、阴囊、内股皆患毒,年余不敛,脉诊如前,以清肝养血,及前丸而愈。 一人因怒,耳下及缺盆患 ,溃延腋下,形气颇实,疮口不合,治以散肿溃坚丸而愈。 一人因劳而患,怠惰发热,脉洪大按之无力,宜用补中益气汤。彼不信,辄服攻伐之剂,吐泻不止而死。 大抵此证原属虚损,若不审虚实而犯病禁、经禁,鲜有不误。常治先以调经解郁,更以隔蒜灸之多自消。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贴之,候有脓则针之,否则发生他证,设若兼痰、兼阴虚等症,只宜加兼症之剂,不可干扰余经,或气血已复而核不消,却服散坚之剂,至月余不应,气血亦不觉损,方进必效散或遇神仙无比丸,其毒一下,即止二药,更服益气养荣汤数剂以调理。疮口不敛,豆豉饼、琥珀膏贴。气血俱虚,或不慎饮食起居七情者,俱不治。然此证以气血为主,气血壮实,不用追蚀之剂,彼亦能自腐,但取去,使易于收敛,若气血虚,不先用补剂,而数用追蚀之药,适足以败矣。若发寒热,眼内有赤脉贯瞳人者亦不治。一脉者一年死,二脉者二年死。 一人患之,痰盛胸膈痞闷,脾胃脉弦,此脾土虚,肝木乘之也,当实脾土,伐肝木为主。彼以治痰为先,乃服苦寒化痰药,不应。又加破气药,病愈甚,始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思,以补中益气汤倍加白术月余,中气少健,又以益气养荣汤四月,肿消而血气亦复矣。夫右关脉弦,弦属木,乃木盛而克脾土为贼邪也,虚而用苦寒之剂,是虚虚也。况痰之为病,其因不一,主治之法不同,凡治痰,利药过多则脾气愈虚,虚则痰愈易生,如中气不足,必用参术之类为主,佐以痰药。 一人久而不敛,神思困倦,脉虚,予欲投以托里,彼以为迂。乃服散肿溃坚汤半月余,果发热,饮食愈少,复求治。投益气养荣汤三月,喜其谨守,得以收救。齐氏曰:结核瘰 初觉宜内消之。如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或脓汗清稀,毒瓦斯不出,疮口不合,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大抵托里之法,使疮无变坏之证,所以宜用也。
一妇患瘰 ,延至胸腋,脓水淋漓,日久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干咽燥,发热盗汗,食少嗜卧,月水不调,脐腹作痛,予谓血虚而然,非 故也。
服逍遥散月余少可,更服八珍汤加牡丹皮、香附子,又月余而经通,再加黄 、白蔹两月余而愈。 一妇久患瘰 不消,自汗恶寒,此血气俱虚,服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溃。然坚核难取,疮口不敛,灸以豆豉饼,仍与前药加香附、乌药,两月而愈。 一妇 溃后,发热,烦躁作渴,脉大无力,此血虚也,以当归补血汤六剂顿退,又以圣愈汤数剂少健,加以八珍汤加贝母、远志,三十余剂而敛。一妇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三十余剂,更敷针头散腐之,再与前汤三十余剂而敛。一妇久溃发热,月经过期且少,用逍遥散兼前汤两月余,气血复而疮亦愈,但一口不收,敷针头散,更灸前穴而痊。 一妇肝经积热,患而作痛,脉沉数,以射干连翘汤四剂少愈,更用散肿溃坚丸月余而消。 一妇瘰 ,与养气顺血药不应,服神效栝蒌散二剂顿退,又六剂而消。却与托里药,气血平复而愈。
一妇年逾三十,瘰 已溃不愈,与八珍汤加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贝母,五十余剂,形气渐转,更与必效散二服,疮口遂合。惟血气未平,再用前药三十余剂而平。
一妇瘰 不消,脓清不敛,用八珍汤少愈,忽肩背痛不能回顾,此膀胱经气郁所致,当服防风通气汤。彼云瘰 胆经病也,是经火动而然,自服凉肝降火之药,反致不食,痛盛。
予诊其脉胃气愈弱,先以四君子加陈皮、炒芍药、半夏、羌活、蔓荆子,四剂食进痛止;继以防风通气二剂而愈。 一女年十七,患瘰 久不愈,月水尚未通,发热咳嗽,饮食少思,老妪欲用巴豆、肉桂之类,先通其经。予谓:此证潮热经候不调者,不治。但喜脉不涩,且不潮热,尚可治。须养气血,益津液,其经自行。彼欲效,仍用巴桂。此剽悍之剂,大助阳火,阴血得之则妄行;脾胃得之则愈虚,果通而不止,饮食愈少,更加潮热,遂致不救。 一妇人,瘰 久不愈,或以木旺之证,用散肿溃坚汤伐之,肿硬益甚,薛以为肝经气血亏损,当滋化源,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至春而愈。此证若肝经风火暴病,元气无亏,宜用前汤。若风木旺而自病,宜用泻青丸,虚者用地黄丸。若水不能生木,亦用此丸。若金来克木,宜补脾土,生肾水。大凡风木之病,壮脾土则木自不能克矣。若行伐肝,则脾胃先伤,而木反克土矣。 一妇患之,恐不起,致少寐年余, 破脓水淋漓,经水或五十日、或两月余一至,误服通经丸,展转无寐,午前恶寒,午后发热。薛以为思虑亏损脾血,用归脾汤作丸,午前以六君送下,午后以逍遥送下,两月余得寐,半载后经行如期,年余疮愈。
一妇瘰 后,遍身作痒,脉大按而虚,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治之而愈。大凡溃后午前痒作气虚,午后痒作血虚,若作风症,治之必死。子和治一妇人,病瘰 延及胸臆,皆成大疮相连,无好皮肉,求戴人疗之。戴人曰:火淫所胜,治以咸寒,命以沧盐吐之,即一吐而着痂,次用凉膈散、解毒汤等剂,皮肉反复如初。
东垣连翘散坚汤 治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者名马刀。疮从手足少阳经中来也,或生两胁,或已流脓作疮,或未破并皆治之。
当归(酒洗) 黄芩(生) 连翘 广术(酒炒) 京三棱(细锉,同广术酒洗一次,微炒干,以上各半两) 土瓜根(酒炒) 草龙胆(酒洗,各一两) 柴胡根(一两二钱) 酒炒芩(七钱) 炙甘草(六钱) 黄连(酒炒) 苍术(各三钱) 芍药(一钱)
上以一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一半 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八分,先浸半日,煎去滓。热服临卧,头低脚高,去枕而卧,每口作十次咽;留一口送下丸子,服毕如常安卧。
升阳调经汤 治绕项下或至颊车,生瘰 。此证出足阳明胃经中来也,若其疮深远,隐曲肉低,是足少阴肾中来也,是戊土传癸水。夫传妻,俱作块子坚硬,大小不等,并皆治之。或作丸服亦得。
升麻(八钱) 连翘 草龙胆(酒炒) 桔梗 黄连(去须,酒洗) 京三棱(酒洗,同广术微炒) 葛根甘草(炙,以上各半两) 知母(酒洗,炒) 广术(酒洗、炒,各一两) 细黄芩(酒炒,六钱) 黄柏(去粗皮,酒炒二次,七钱)
上秤一半作丸,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一半 咀。每服半两。
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钱止。水二盏,先浸半日,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卧,身脚在高处,去枕头,噙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在后,送下丸子,服药毕,卧如常,此治法也。
散肿溃坚汤 治马刀疮,结硬如石,在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或至胁下,皆手足少阳经中;及瘰 遍下颏,或至颊车,坚而不溃,在足阳明经中所出。或二疮已破,及流脓水,并皆治之。服药多少,临病斟酌,量病患饮食多少,大便硬软,以意消息之。
柴胡梢(四钱) 草龙胆(酒炒) 黄柏(去粗皮,酒炒) 知母(炒) 栝蒌根(酒洗) 昆布(去土) 桔梗(各半两) 甘草根(炙) 京三棱(酒炒) 广术(酒洗,炒) 连翘 当归(各三钱) 白芍药 葛根 黄连(各二钱) 升麻(六钱) 黄芩梢(八钱,一半酒洗,炒一半生用)
上 咀。每服六钱或七钱。水二盏,先浸半日,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于卧处伸脚在高处,头微低,每噙一口,作十次咽,至服毕,根据常安卧,取药在胸中,停留故也。
另攒半料作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此汤留一口送下。更加海藻半两炒食,后量虚实加减。多少服皆仿此例。
救苦胜灵丹汤 治马刀挟瘿者,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上,或入缺盆中者,乃手足少阳经之分野。其瘰 在于颏下,或至颊车者,乃足阳明经之分野,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将二证合治之。
黄 (一钱。护皮毛,实腠理,及活血气。又实表补元气,乃疮家之圣药也) 人参(三分。补肺气,如气短及不调而喘者加之) 真漏芦(半钱。勿以白头翁代之) 升麻(一钱) 葛根(半钱,此三味,俱足阳明本经药) 甘草(半钱。能调中和诸药,泻火益胃)连 翘(一钱。此一味,乃十二经疮中之药,不可无者,能散血结气聚,此疮家之神药也) 牡丹皮(二分。去肠胃中,留滞宿血) 当归身(三分) 生地黄(三分)
熟地黄(三分。此三味诸经中,和血生血凉血药也) 白芍药(三分,如夏月倍之。其味酸,其气寒,能补中益气,治腹痛。如冬月寒症勿用) 肉桂(二分。大辛热,能散结聚,如阴症疮疡,少用之,此寒因热用之意。以为阴寒覆盖,其疮用大辛热去之。烦躁者勿用) 柴胡(功同连翘,如疮不在少阳经,勿用) 黍粘子(三分。无肿不用) 昆布(二分。味咸,若疮坚硬甚者用之,咸能软坚也) 京三棱(炮,二分) 广术(三分。此二味,疮坚硬甚者用之。不硬者,勿用) 羌活 独活 防风(各一钱,以上三味必关手、足太阳证,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防风辛温,如疮在膈上,虽无手、足太阳经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邪故也) 益智仁(二分。如唾多者,胃不和也。或吐沫、吐食,胃中寒者加之。
无则勿用) 麦芽(一钱。消食健脾) 神曲(炒,二分。食不消化者,用之) 黄连(炒,三分,治烦闷)
浓朴(姜制一钱二分,如腹胀加之) 黄柏(炒,三分,如有热,或腿脚无力加之,如烦躁欲去衣者,此肾中伏火也,更宜加之)
上共为细末,汤浸蒸饼,捏作饼子,晒干,捣如米粒大。每服三钱,白汤下。如气不顺,加橘红;甚者加木香少许,量病患虚实,消息之。毋令药多,妨其饮食,此治之大法也。如止在阳明分者,去柴胡、黍粘子二味,余皆用之。如在少阳分,为马刀挟瘿,去独活、漏芦、升麻、葛根,加瞿麦三分。如本人气素弱,其病势来时气盛而不短促者,不可考其平素,宜作气盛,而从病变治之权也。加黄芩、黄连、黄柏、知母、防己。视邪气在上、中、下而用之。假令在上焦,加黄芩,(半酒洗,半生用。)在中焦,加黄连,(半酒洗,半生。)在下焦,加酒制黄柏;知母、防己之类选而用之。如大便不通而滋其邪盛者,加酒制大黄以利之。如血燥而大便干燥者,加桃仁泥、大黄。如风结燥不行者,加麻仁、大黄以润之。如风涩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有气涩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风燥。如阴寒证,为寒结秘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半硫丸,或加炮附子、干姜煎,候冰冷服之。
大抵用药之法,不惟疮疡一家,凡诸疾病,气素怯弱者,当去苦寒之剂,多加人参、黄 、甘草之类,以泻火而补元气,余皆仿此。
柴胡通经汤 治小儿项侧有疮,坚而不溃,名曰马刀。亦治瘰 。
柴胡 当归尾 生甘草 连翘 黄芩 牛蒡子 京三棱 桔梗(各一钱半) 黄连(一钱)
红花(少许)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此是攻里内消之剂。
柴胡连翘汤 治男子妇人,马刀疮。
柴胡 连翘 知母(酒制) 黄芩(炒,各半两) 黄柏(酒制) 生地黄 甘草(炙,各三钱) 当归尾(一钱半) 桂(三分) 牛蒡子(二钱) 瞿麦穗(六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或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稍热,时时服之。
消肿汤 治马刀疮。
柴胡 黄芩(生用,各二钱) 黄连 牛蒡子(炒,各半钱) 黄 栝蒌根(各一钱半) 连翘(三钱) 当归尾 甘草(各一钱) 红花(少许)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稍热服。忌酒、湿面。
罗谦甫云:曲阳县刘禅师,善治疮疡、瘰 ,其效更捷。授予四方:太乙膏,玉烛散,克效散,翠玉膏,用之每每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