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女科
证治准绳女科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汁煎药。
猪肾汤 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此。
猪肾(一具) 茯苓 桑寄生 干姜 干地黄 芎 (各三两) 白术(四两)
附子(中者,一枚) 大豆(三合) 麦门冬(一升)
上 咀,以水一斗,煮肾令熟,去肾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剂。
丹溪缩胎丸 九个月用之。
黄芩(一两,宜热药,不宜凉药,怯人减半) 枳壳(炒,七钱半) 滑石(七钱半,临月十日前,小便多时,加此一味) 白术(一两)
上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汤下。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但俟时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宜服滑胎药,入月即服。
滑胎枳壳散 瘦胎易生。湖阳公主每产累日不下,南山道士进此方。
商州枳壳(二两) 粉草(一两)
上为细末,百沸汤点二钱服,空心,日三服。凡怀孕七八个月以上服之,令儿易生,初生胎小微黑,百日以后,渐渐变白。此虽孙真人滑胎易产方,然抑阳降气,为众方之冠,此方分两出《必用方》以此为正。一方枳壳六两,甘草一两。(故加枳壳,减甘草,盖未产人甘草性寒故,而未产前一月,日可三服,忌登高厕。)一方有糯米半升,淘洗控干,同炒为末,米饮或白汤调下一二钱。温隐居加当归、木香各等分。
张氏方 治妊娠胎肥壅隘,动止艰辛,临月服之,缩胎易产。兼治肠中诸疾,下气宽膈。
枳壳(五两) 甘草(一两半) 香附子(三两,炒去毛)
为末,姜煎汤点亦可。如丈夫妇人冷气攻刺,胁肋疼痛者,用葱白三寸同煎服。妇人脾寒,血气成块作痛,热酒调服。大小便不通,白牵牛末煎汤调服。《选奇方》香附子,枳壳(各二两) 甘草(半两。)
内补丸 治妊妇冲任脉虚,补血安胎。
熟地黄(二两) 当归(微炒,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温酒下三四十丸。
许学士云:大率妇人妊娠,唯在抑阳助阴。《素问》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盖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尺中之脉,按之搏手不绝者,妊身也。妇人平居,阳气微盛无害,及其妊子,则方闭经隧以养胎,若阳气盛,搏之则经脉妄行,胎乃不固,《素问》所谓阴虚阳搏,谓之崩也。抑阳助阴之方甚多,然胎前药唯恶群队,若阴阳交错,别生他病,唯是枳壳散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助阴故尔。然枳壳散差寒,若单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疾,以内补丸佐之,则阳不致强,阴不致弱,阴阳调停,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尝论及也。
易产滑胎散 其药性滑利小便。
以车前子(为末)酒调服方寸匕,不能饮者水调。
《诗》云:采采 苡,能令妇人乐有子矣。陆机注云:治妇人产难故也。
神寝丸 瘦胎滑利易产,临入月服之,极有神效。知蕲州施少卿方,蕲州徐太丞传。
通明乳香(别研、半两) 枳壳(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吞下三十丸,怀孕九月以后方可服。《崔氏方》名寐生丸,乳香只二钱半,酒糊丸。
榆白皮散 治妊娠滑胎易生。
榆白皮 甘草(各二两) 葵子(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榆皮,名葵子散。
主孕九个月,将产消息。
猪肚(一具全) 如法用葱五味煮熟食,食如不尽,更食,以尽为度。不得与别人食,无效。
保气饮 安胎宽气、进食,瘦胎易产。设或居处失宜,偶然顿仆,胎动胎痛,漏胎下血,兼服佛手散、(见胎产大法。)神寝丸、枳壳散。(并见上。)此三方,入月内大宜常服。
香附子(四两) 山药(二两) 缩砂仁(一两) 粉草(一两二钱半) 益智仁 紫苏叶(各半两)
木香(四钱)
上为细末,以白汤点服二钱。
无忧散 治妊娠身居富贵,口厌肥甘,忧喜不常,食物不节,既饱便卧,致令胞胎肥浓,根蒂坚牢,行动艰难,因致临产难生,入月可服无忧散,则易生矣。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枳壳 乳香(各三钱) 木香 甘草 血余(即发灰,以 猪心血和之,各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日进两服。
丹溪云:世之难产者,往往见于郁闷安佚之人,富贵豢养之家,若贫贱辛苦者未有也。古方书止有瘦胎饮一论,而其方为湖阳公主作也,实非极至之言,何者?见其有用此方者,其难自若。予表妹苦于难产,后遇胎孕,则触而去之,予甚悯焉。视其形,惟勤于针指,构思旬日,忽自悟曰:此正与湖阳公主相反。彼奉养之人,其气必实,耗其气使平和故易产。今形肥知其气虚,久坐知其不运,必气愈弱,儿在胞胎,因母气不能自运耳,当补其母之气,则儿健易产矣。令其有孕至五六个月来告,遂于《大全》方紫苏饮加补气药与数十帖,因得男而甚快,后遂以此方随母形色性禀,参时令加减与之,无不应者,因名其方曰达生散。
缩胎饮 (即达生散。)
大腹皮(三钱) 人参 陈皮 紫苏茎叶(各五分) 白芍 白术 归身尾(各一钱)
甘草(二钱,炙) 黄杨树脑(七个) 或加枳壳 缩砂 青葱(五叶)
上作一帖,吞下益母丸,临月得二十服易生,产后无病。
按:丹溪云:难产死胎,此血气滞病也。
盖此方补中行滞。春加川芎。气虚倍参、术。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加当归、地黄。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连。热急加黄芩。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食后易饥加黄杨脑。腹痛加木香、官桂、黄芩。冬不用芩。
黑神丸 (一名催生丸,一名益母丸。)用益母草研末粥丸,治妇人临月,一日三次服之,用缩砂饮送下,能催生易产。产后服,能生新血,去旧血,只以白汤送下。虚者煎白术、人参、陈皮汤送下。
卷之四 胎前门
恶阻
〔痰逆不食〕恶阻谓呕吐恶心,头眩恶食择食是也。
〔千金〕凡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欲食饮,又不知其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娠也。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也。觉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将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体强气壮,力足养胎,母便健矣。
〔大全〕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状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闻食气,好食咸酸,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谓之恶阻,但证有轻重耳。轻者不服药亦不妨,重者须以药疗之《千金方》以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阻病,然此二药比来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动胎之性,盖胎初结,虑其易散,此不可不谨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用黄龙汤者,小柴胡汤中去半夏是也。
此盖为妊娠而设焉。王子亨则有白术散,《局方》则人参丁香散,杨振则有人参橘皮汤,齐士明则有醒脾饮,皆不用半夏,用之多效。李茂翁云: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经云:无阴则呕是也。
〔薛〕前证若中脘停痰,用二陈汤加枳壳。若饮食停滞,用六君子加枳壳。
若脾胃虚弱,用异功散。若胃气不足,用人参橘皮汤,兼气恼加枳壳,胸胁痞闷,再加苏梗,胁痛再加柴胡。若饮食少思,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头晕体倦,用六君子汤。若脾胃虚弱,呕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汤。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然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尝用之验矣。痰逆不食证,因食停滞,用半夏茯苓汤加枳壳,兼气恼更加柴胡。因痰壅滞,用半夏茯苓汤加白术。因风寒外伤,用参苏饮。饮食腹胀,用香砂六君子汤,寒热呕吐,人参养胃汤。一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用人参橘皮汤,二剂渐愈;又用六君加紫苏,二剂而安。一妊娠吞酸恶心,时欲作呕,此因脾胃虚而饮食停滞,用六君加枳壳、香附,治之而愈。一妊妇停食腹满,呕吐吞酸,作泻不食,余以为饮食停滞,兼肝木伤脾土,用六君子汤以健脾胃,加苍术、浓朴以消饮食,吴茱萸所制黄连以清肝火,诸证悉愈。又以六君加砂仁调理,而脾土乃安。
一妊妇呕吐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旺而克脾土,用六君子加柴胡、桔梗、枳壳而安。一妊妇呕吐酸水,胸满不食,此脾土虚而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芍药而愈。
一妊妇胸腹膨胀,吐痰不食,此脾胃虚而饮食为痰,用半夏茯苓汤渐愈,又用六君子加枳壳、苏梗、桔梗而饮食如常。后因恚怒,胁胀不食,吐痰恶心,用半夏茯苓汤加柴胡、山栀而愈。
汪石山治一妇形质瘦小,面色近紫,产后年余,经水不通,首夏忽病呕吐,手指麻痹,拳不能伸展,声音哑小,哕不出声,医皆视为风病危之。汪诊脉皆细微近滑、曰:此妊娠恶阻病也。众谓经水不通,安有妊理?汪曰: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此乃事之变也。脉虽细微,似近于滑,又尺按不绝,乃妊娠也。遂以四君子加二陈治之,诸证俱减,尚畏粥汤,惟食干糕香燥之物,而有生意。
给事游让溪夫人,病新愈月余,经事不行,呕哕眩晕,饮食艰进,医以为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法在不治,江 诊之,尺脉虽小,按之滑而不绝,此妊而恶阻,非凶候也。六君加砂仁,数服而安,后产一女。
〔金匮〕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娄全善曰: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予尝治一二妇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绝之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真大哉!圣贤之言也。
《万全方》云:凡妊娠恶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
仲景云: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汤洗去滑,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恶阻,呕吐心烦,头目眩晕,恶闻食气,好食酸咸,多卧少起,百节烦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洗,一两二钱半) 赤茯苓 熟地黄(各七钱半) 橘红 旋复花(《千金方》无旋复,有细辛、紫苏) 人参 芍药 川芎 桔梗 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七片,水煎空心服,兼服茯苓丸。若有客热,烦渴口疮,去橘红、细辛,加前胡、知母七钱半。若腹冷下痢,去地黄加炒桂心半两。若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赤涩,加大黄七钱半,去地黄,加黄芩二钱五分。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吐痰眩晕,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药。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汤泡七次,炒黄) 橘皮(各一两) 白术 葛根甘草 枳壳(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一方加麦门冬。《肘后》加五味子。
疗妊娠心胸支满,痰逆不思饮食。
赤茯苓 前胡 白术 紫苏叶(各一两)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大腹皮(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腹皮、人参、有大腹子槟榔。
疗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水,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枇杷叶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半两) 诃子肉 藿香(各一两) 赤茯苓 枳壳 陈皮(各七钱半)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诃子及枣。
《集验》疗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青竹茹 橘皮(各三两) 生姜 茯苓(各四两) 半夏(五两)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不瘥频服。忌羊肉、饧、 等物。
旋复半夏汤 治妊娠恶阻,吐逆酸水,恶闻食气,多卧少起。
旋复花(去枝萼) 川芎 细辛(去土) 人参 甘草(炙,各七分) 当归(去芦)
半夏(汤泡) 赤茯苓(去皮) 干生姜 陈皮(去白,各一钱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旋复花汤 治妊娠六七个月,胎不安,呕吐。
旋复花(五分) 浓朴 白术 枳壳 黄芩 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 芍药 生姜(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上诸方并用半夏,盖取其辛以散结气,泻逆气,故呕恶自止,非专为痰设也。 娄全善曰:《大全》方论半夏动胎而不用,仲景方乃用之。予治妊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也。经云:有故无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