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子医


  脉不和缓便为病

  和缓原是土之性,人禀胃气它为政。(六脉以胃为主。)

  有时过细与过小,有时过粗与过盛;有时过迟与过柔,有时过疾与过劲。

  皆非胃气之本然,失了和缓便为病。(过则为病,即从此处去治。)

  况且头上窜,(脉出寸口,有到中指之颠者。)况且脚下蹬。(脉出尺部,几至尺泽之上。)

  今日又有这毛病,午会已极方有此象,古书无有此说。尤须急救正。

  久病脉窜,下焦虚寒,宜引气归元

  脉气飞空火上天,除风降火并金丹。(牛黄散亦可。)

  若是空中脉微细,风药犹可丹(金丹)少研。

  况乎久病气血虚,不可大开大泻仍如前。

  云苓意苡宜酌用,川椒故纸小茴添。

  间有海底虚寒甚,肉(肉桂)附(附子)吴萸往下牵。

  上热下寒亦不少,不可泥住脉窜是大端。

  治病治上下,以覆花储石汤为例

  覆花储石治虚呕,本是伤寒真妙诀。

  我尝治病治上下,即会此意为圭臬。

  病窜上焦多是风,覆花之类往上揭。(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之类。)

  病流下焦气不通,金石之类往下掣。(自然铜、阳砂、赤石、滑石、礞石之类。)

  若是中间作一枢,牛黄金丹不用说。(虚用党参、黄芪、当归、白芍之类。)

  只要善会古人意,按住三部细分别。

  肝横午后热,肝肾齐横夜半热,治亦不同

  肝经横滞午后热,桃仁红花青皮决。

  流入下焦三寸长,知母黄柏牛膝啜。

  有了此脉腿必疼,有了此脉夜必热。

  利湿清热宜并用,金丹斑蝥不用说。

  六部以上须要细察

  我遇老妇六十年岁也,膝下儿女亦双全。孰知一诊她里脉,却是喉咄病久缠。

  此本暗气结,三部九候不能传。但看中指动,便知火欲上青天。

  中指中节动,喉间如塞绵。中指根节动,胸中如砌砖。

  大约结滞在海底,阴火上冲昆仑山。二症必要分虚实,方能下药不至偏。

  先清头上火,次开胸中痰,肉桂一引便愈痊。

  如若垒块不能消,必须斗酒大黄煎。二味宜多用,方能上头颠。

  好如泰山雪,一滚到海边。好如银河槎①,一棹到门前。(注:①槎(茶);木筏。)

  我治这些症,不在三部九候间。不是好奇异,大抵运会使之然。

  古人若是生今日,安知不是如此往下传?我今抱此意,愿与古人言。

  六部以下须要细察

  有一庄农甚有情,夫人死了意索索。每夜精魂来入梦,不知不觉龙暗行。

  一日请我去看看,六脉虚弱无病踪。惟有左尺出本位,似乎相火甚不平。

  其中细按有疙瘩,必是疑心暗鬼生。其人问我是何病,我言六脉无病只遗精。

  夜中仿佛美人来,时时与君有旧情。伊闻我言笑着说,必有人对先生明。

  先生既知速用药,休使美人再偷情。即用斑螫滑石哈,一付两付便安宁。

  可知六部以下也有脉,但拘六部便不清。六部以下细细思,思之思之鬼神通。

  我尝相脉上下寻,不知不觉遇神人。神人不言我已晓,何处不有定南针!

  脉窜中指亦有寒积使然者,不可用凉药

  上焦脉窜火最多,亦有寒积起风波。

  皆因气滞与血滞,无有药饵去开拓。

  时候久了生虚热,飞入颠顶作祟魔。

  宜用二胡(柴胡、前胡)清上火,椒(川椒)茴(小茴)故纸为正科。

  干姜吴萸仍多用,烧枣十枚使坠着。

  一切湿寒皆导出,芜花大戟共琢磨。

  僭上之火尽引下,不用连(黄连)桂(肉桂)暗交合。

  岂可泥住窜上理,而忘温和之正药。

  此等之人色多暗,那有真火昭灼灼。

  治病以剂脉之平,脉平便无病

  治病脉法精又精,只要寒热虚实剂其平。

  虚者便宜补,实者便宜行。(开、荡、通、和皆是行,不必定用下药。)

  寒者便宜温,热者便宜清。

  六脉部位分清楚,(六脉各有寒热虚实,各有温凉补泻。)不得颠倒胡乱行。

  果然调剂上天平,便得神仙一体轻。

  (孙真人渡河,神人亦渡河,真人执其手曰:六脉和平,非圣则仙。)

  我尝治一气虚陷下症,二腿疼痛不能行。只用风药大升提(寸关虚而无力),便得神仙一体轻。

  又尝治一遗精陷下症,寸关虚弱难为情。大加升提清相火,便得神仙一体轻。

  又尝治一头懵头疼症,数年服药毫不灵。只用清空十数两,便得神仙一体轻。

  治病无甚奇异方,只要寒热虚实剂其平。

  按:病有偏于虚实寒热,故脉不平。

  若脉理既精,则温凉补泻,各得其宜,而无偏一之害,则脉自平矣。何病之有?

  侄金门谨志。

  程国彭①胃神根三字诀诗

  从来古圣重知生,初诊脉时便知终。五脏和缓禀胃气,本一病之可名。

  但是祸来原不测,顷刻病起如墙倾。主人便请去诊脉,谁知药王灵不灵?

  此中有个把柄法,中候有力犹可通。

  中候有力原有神(人之精神),寒热温凉药成功。(药力须借人之神转动。)

  若是中候无有力,纵然扁鹊亦回程。淹淹缠缠三两月,病沉家人泪暗倾。

  此时若要寻生路,二尺中上连根生。沉候应指还可为,却是主人救难星。

  譬如遍地皆霜雪,岭上寒梅信已通。眼前虽未生枝叶,春回气转便发生。

  此时再加补药三两付,著手成春妙化工。

  胃神根子三字诀,程家恃之作二铭。我亦此中讨消息,不知下手灵不灵?

  注:①程国彭:清代医家,著有《医学心悟》。

  脉能洞见隐情,须要细诊

  有一少男病不安,请我到家将脉看。

  一诊尺部(左尺)结疙瘩,知有积热肾下缠。

  他言先生诊脉须言明,方见此中真的端。

  我言君本遗精不奈①烦,伸手挪住玉茎间。

  留滞败精下不来,于今淋闭不能堪。

  跟随之人忽大笑,声言先生脉理不能瞒。

  凡类此症甚是多,岂仅一二在眼前?

  富贵贫贱人用药相同,实不相同

  有一老妇脉干涩,彻夜咳嗽甚危殆。

  我用十全大补汤,她便悠悠②自在。

  可知一切脉细微,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濡缓,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弦紧,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虚弱,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柔软,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沉迟,只用此汤不用改。

  可知一切脉疾数,只用此汤不用改。

  果能认真此汤头,便可走京与串海。

  纵遇大官家,亦能调鼎鼐。

  惟有一切脉洪实,不吃承气不能得。

  惟有一切脉强硬,不吃金丹(紫金丹)不能得。

  惟有一切脉滞塞,不吃牛黄(牛黄散)不能得。

  惟有一切脉横决,不吃十枣(十枣汤)不能得。

  以治粗人甚是好,以治官家再安排。

  说起这些话,好如登场之傀儡。富贵贫贱实不同,纵是轩皇无生宰。

  无脉之人多不死,要与神色相参

  看起脉来无可言,须要神色相对参。

  有了神色病易理(不昏、不迷、不焦、不暗),纵是无脉亦还元。

  我尝治些无脉症,不过寸口露针尖。一见良药便竖起,昭昭彰彰度余年。

  又有六脉尽窜中指间,三部全无一线牵。

  大用风药加金丹,忽而脉象尽如前。

  又有虚寒已极脉尽无,十全大补气模糊。

  阴分模糊亦不得,加上恶露水顿苏。

  又有疫病疟疾亦数场,气血枯竭脉全亡。

  但用热补十数两,蔻仁一到脉如常。

  更有三部九候皆周全,转眼时节染黄泉。

  不是昏迷似睡着,便是暗淡起寒痰。可知神色亦当家,不必脉理尽关天。

  久病必须诊脉

  人止外观便不灵,必须诊脉始知情。

  我尝治一牙疼症,其人强壮甚熊熊。伊言牙疼已二年,每到吃饭难为情。

  热了一点不能食,凉了一点不能行。必俟饭食温暖后,吃到口中始能平。

  吾初观之以为火,一看脉理大不同。内里阴寒无与比,无怪吃药屡不灵。

  即用肉(肉桂)附(附子)吴萸与故纸,炮姜荜茇一样同。

  一搓搓了十余两,大加升提往上行。(苍术、升麻、细辛、白芷、羌活、独活之类。)

  初吃一煎全不效,再吃二煎始收功。

  吾初不料此人有此脉,并有如此之牙疼。

  虽依脉理去用药,时时思之总朦胧。迟至半月始敢问,二年之病一时清。

  可知圣人治病理,仅恃望闻仍不中。一切五脏与六腑,若不诊脉怎能精?

  左手无脉由相火败坏

  人有命火是纯阳,上下流走左部旁。若是一时伤坏了,左部上下甚光堂。

  手无脉线无起伏,好似大腿肉一方。我尝见一肿胀人,脉象如此以败亡。

  又尝见一娶妾人,脉象如此亦遭殃。皆因左手无脉线,时候不久见阎王。

  可知命为一身主,全赖相火滋元阳。

  若治此症预培补,肉(肉桂)附(附子)吴萸故纸姜。(黑姜。)

  加上熟地与萸肉,方可地久并天长。

  肺脉如草节,其人多痰,亦是危症

  痰症须从脉经看,肺脉头上看所安。肺脉头上空空然,原无粘腻滞心间。

  肺脉头上如草节,定是粘腻满肚缠。有了此脉主哕呕,恼恼积里十余天。

  不用皂(皂角)矾(白矾)去导吐,纵有仙药下亦难。

  谁知一吐十余回,罗②膈以上尽净宣。(②罗:本文意如全、整个。)

  犹有粘腻滞隔下,较之膈上更缠绵。

  又用金丹下数回(金丹加入药中),一切粘腻始尽删。

  恼恼积里尽去了,只是哕意未尽捐①。

  再用六一安胃里,(滑石亦土类.以土安土。)再用金石坠肾间。

  皆用红糖和入内,使他脾气暗周旋。(因他不能用药,故用此类。)

  此皆治痰之妙诀,全在蒙医悟真诠。

  脉以和缓为贵。凡是坚硬如骨头,如冰凌,如劈柴,多是坏症。如草节亦非吉象。

  虽然暂愈,不知将来何如也?

  各种祟脉

  手梢湿凉多有邪祟

  一为诊脉手湿凉,定是狐鬼据中央。若要此症立时愈,山甲为丸入麝香。

  祟脉多战战

  祟脉一诊忽战战,恍有飞鼠过其间。(脉战身亦战。)其人恍惚梦颠倒,鬼门针到便能痊。

  祟脉有似电者

  祟脉恒在中指间,上下飞流电一般。肝脉时乎有也无,定有症瘕痛不堪。

  各种难治之脉

  肝脉如绳者难治

  肝脉如绳紧紧牵,有虚有寒气使然。况且脾脉有也无,噫气不上痛不堪。

  肝脉如针者难治

  肝脉如针中间悬,腰疼腿疼不能堪。略加调理便见效,只恐迟久不能堪。

  凡是血盛易得治,如此细细怎归元?

  肝胃软弱皆难治

  胃脉软弱如麻披,一身举动全无力。肝脉软弱如麻披,一身疼痛无可为。

  略用温补便见效,三日五日病又归。皆因气血虚弱甚,药力一尽难支持。

  胃中双脉如双线者难治

  胃中双脉如双线,积积渣渣痛不堪。纵然治好不时犯,淹淹缠缠饮食难。

  少壮之时不如人,才至四十便瘫痪。

  胃脉如针者难治

  胃脉如针中间悬,隔气隔血痛不堪。略加行药便能愈,只是饮食分外难。

  无头无尾无根抵,焉能连转真机缄?

  胃中吸腰者难治

  我尝诊脉把胃调,谁知胃里中吸腰。

  吸腰之时心上涌(心中满),吸腰之时气下抛。(多放屁。)

  吸腰之甚病必死,吸腰之微亦难疗。日进焦术四五两,始得脾上命根牢。

  寸头脉横如线者难治右寸头者居多。

  寸头一横脉如线,便是呃食小证见。

  开痰利气宜常服,除风降火切莫慢。

  滋养肾水往上潮,引下虚火便如贯。

  左尺右尺硬如芦管者难治

  右尺脉硬如芦管,大肠湿泻不能堪。

  左尺脉硬如芦管,小肠淋闭不能堪。

  或补命门或利水,略加升提便能安。

  此中变化亦多端,惟有石淋须刀剜。

  折脚之脉难治

  折脚之脉无尺部甚难疗,下焦亏损洞昭昭。男子即此是死脉,女子疼腿更疼腰。

  大补水火必见效,(药用肉桂、附子、当归、熟地。)时候久了命根牢。

  肿胀脉如秫①当难治(①秫(孰)(亭):高粱的茎)

  脉如秫肝已横,一寒一热使人惊。大补脾土以制木,或可永世得安生。

  脉如蚯蚓者瘫痪

  瘫痪之脉甚是长,好和蚯蚓卧中央。不起不伏不流走,纵是仙人亦无方。

  各种死脉

  脉似除中②者死

  ②除中:古证名。指胃气败绝,而反能食的反常病证。见《伤寒论》。

  恍惚仅有脉,右似硬骨树中央。现居肺分必是痰,大用牛黄(牛黄散)泻胶糖。

  胶糖泻尽全无脉,日讲饮食似饿狼。(俗云吃尽命食。)

  忽然昏沉不能食,大数已到见阎王。

  又尝治一老叟病在床,脉无根柢神已亡。中间微微有结滞,略进金丹已开张。

  但是枵①(音消:空)腹不因食,三日两日见阎王。如此无神脉气象,不下已亡下亦亡。

  以比伤寒号除中,想是同路走无常。

  胃脉中断者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