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丹方汇编


  雄黄二豆丸(治噎食神效)

  大乌梅肉二十枚(水洗) 砂 雄黄各二钱 乳香一钱 百草霜 黑豆 绿豆各四十九粒为末,和梅打丸弹子大。用一丸噙化,待一炷香方行经络。用面饼一个,热汤泡开,吃之噎膈第一次服:皮硝、儿茶、矿灰各一撮,麝香一分,为末,烧酒调服。

  第二次服:沉香二钱,草果七钱,砂仁、木香、五灵脂各五钱,豆蔻一两,荜澄茄二钱,白术二钱姜汁制,为末,好酒调服一钱。

  第三次服:荜澄茄三钱,麻雀儿七枚煮熟,点茄末食。

  第四次服:猪牙皂角半斤、枣子一斤,煮熟去皂角服。

  第五次服:黑豆一升,黄柏、黄芩、黄连各一两,煮豆食有效。(江西杨大人传)

  一用 阿魏一钱、干屎三钱,为末,五更姜片醮食立愈。(赵王 方)

  一用 白水牛喉,去两头节并筋膜,节节取下米醋一碗,炙至醋尽为末,每用一钱,米饮下愈。(法天生意)

  一用 甘蔗汁二碗,姜汁一碗,每服一碗,日三服,即不吐。(《医宗必读》)

  噎膈初起老姜一斤(童便浸七日,土内埋七日,洗净为末一两) 白术(土炒净末)一两饭丸梧子大。每晨空心服一钱,米饮下有效。(《怀德堂录》)

  噎膈反胃(鼓胀亦治)

  沉香 苏子 广皮各二钱 官桂一钱 木香三分 萝卜子三钱俱为末。每用三分,配狗宝一分,须用好泉水煎通草汤,空心调服。(采医书)

  翻胃吐食黄蚬壳、田螺壳(要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炒成白灰。每二两入白梅肉四两,捣和丸,再入砂盆内,盖定泥固,烧存性,研极细。每服二钱,人参缩砂汤下。或陈米汤亦可。

  一用 地龙粪一钱,大黄七钱,木香三钱,为末。每服五钱,无根水调服,三服见效。

  忌煎炒醋等。(《赤水玄珠》)

  一用 干柿饼三枚,连蒂捣烂,用酒服,甚效。(《医宗必读》)

  久患咳噎(连至四、五十声者)

  姜汁、蜜,同煎三次立效。(抄本)

  凡反胃症得药而愈者,切不可便与粥饭。惟以人参五钱,陈皮二钱,老黄米一两,作汤细啜,旬日后方可食粥。仓禀未固,不宜便进米谷,常致不救。(《医宗必读》)

  病后胃弱(不能饮食者)

  莲子肉 炒米各四两 茯苓二两(为末) 砂糖二两调匀,每服五、六茶匙。不拘时服,白汤下。(《秘方集验》)

  隔食隔气韭汁 梨汁 姜汁 人乳各二盏,饭上蒸熟,服之,三日后再服。如神。(抄本)

  经验丹方汇编

  痰饮

  百病多兼有痰,故病以化痰为先。善治痰者,兼治气,气顺则痰利。痰脉浮滑者宜降;浮实者宜吐,沉小者不宜吐,恐虚故也。凡治痰症,不可全用利药,过使脾气虚弱,则痰反易生而多。若脾虚生痰者,用健脾燥湿,便要利补兼用。陈皮、白术为佐也。痰乃秽浊之物,宜竹沥达痰丸(能运痰于大肠,不损元气,神效)

  半夏二两(泡七次,姜汁浸透,晒干切片,瓦上焙熟) 白茯苓 陈皮(去白,净)二两炙草 人参各一两 大黄(酒浸透晒) 酒芩各三两 沉香五钱 礞石一两(用焰硝一两和匀放入银罐内,用瓦盖好,盐泥封固,晒干,炭 如金黄色)

  上为末,竹沥碗半,姜汁二钟,入锅内熬一刻,将药和捣,磁罐盛之,晒干。仍以竹沥姜汁如前法捣晒七次,仍用竹沥和丸如小豆大。每服百丸,食远米饮下。(《万病回春》)

  风痰头晕(呕逆、目眩、面色青黄、脉弦者)

  半夏 生南星 寒水石( )各一两 天麻五钱 雄黄三钱 小麦面三两为末,水和成饼,水煮浮起,滤出捣丸,每服五十粒,姜汤下,极效。(《古法机要》)

  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巴豆一粒,麻扎紧,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服。 天台李翰林治莫秀才到口便止。(《张果医说》)

  痰火天花粉一斤,切片,初以藜汁一钟拌晒;次以萝卜汁一钟拌晒;次以竹沥一钟拌晒。为末,每服一钱,好茶下。(《怀德堂录》)

  一用 桑白皮四两、款冬二两、薄荷四两、甘草二两、芽茶四两、陈香园四两、卜子五钱、杏仁五钱、鹅管石五钱,水、白糖为丸服。(《卫生备要》)

  经验丹方汇编

  咳嗽

  鸡鸣丸(治男妇咳嗽吐血诸虚,如神)

  从来咳嗽十八般,只因邪气入于肝。

  胸膈咳嗽多加喘,胃嗽膈上有痰涎。

  大肠咳嗽三焦火,小肠咳嗽舌上干。

  伤风咳嗽喉多痒,胆嗽夜间不得安。

  肝风嗽时喉多痹,三因嗽时船上滩。

  气嗽夜间多沉重,肺嗽痰多喘嗽难。

  热嗽多血连心痛,膀胱嗽时气多寒。

  暴嗽日间多出汗,伤寒嗽时冷痰酸。

  此真神仙真妙诀,用心求取鸡鸣丸。

  知母(炒)四两 阿胶(麸炒) 五味各三两 桔梗 人参各五钱 陈皮(去白) 马兜铃 麻黄 旋复花 甘草(炙)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 葶苈(纸上焙) 半夏(姜汁炒)各三两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五更,乌梅生姜枣子汤下。(《万病回春》)

  琼林散(治远近哮嗽,其效如神)

  桑皮四两 五味 甘草(炙) 陈皮各二两 栗壳一斤(去蒂膜,醋浸三夜晒干,再入醋浸晒干)

  冷蜜调服。(《赤水玄珠》)

  久患喘急杏仁(童便浸换半月,焙干),每以枣许,同薄荷、蜜煎服,神效。(抄本)

  哮喘白果(炒)廿一个 麻黄三钱 苏子 半夏(制) 款冬花各二钱 桑皮(蜜炙)二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 炒芩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水煎,分二服。 金陵一铺家,以此方治哮喘,无不效者,因以此起家。(《摄生方》)

  吕祖仙传芦吸散(治新久咳嗽,百药无功,服此神奇)

  鹅管石 陈皮各二钱半 款冬花蕊五钱年老及虚者加人参五分,冬月加肉桂钱半。忌铁器。为末,分七服,每夜仰卧将药一服,作三次入竹筒内,口噙竹筒,近咽喉用力一吸,将温水一口送下,不可多吃水。忌油腻并盐七日。药完后亦少用些油盐,至半月后不忌。(《万病回春》)

  经验丹方汇编

  梦遗白浊

  不梦而自遗者,心肾之伤居多;梦而后遗者,相火之强为害。若夫心动于欲,肾伤于色,或强忍房事,或多服淫方,败精流溢,乃为白浊。

  瑞本丸(专治梦遗)

  苦参 黄柏各二两 牡蛎 蛤粉 葛根 白螺蛳壳( ) 青蒿各一两神典为丸,如梧子大。空心白汤七十丸。却酒一个月,终剂而愈,百发百中。(《赤水玄珠》)

  梦遗铁屑研末,炒,枣肉为丸。每晨服一钱,大妙。(《卫生备要》)

  一方 用乳香,指大一块,临卧时含口中,醒即吐之。数次自愈。(《秘方集验》)

  丸方(专治梦遗)

  石菖蒲 远志 桑螵蛸 益智 枣仁 牡蛎 龙骨 锁阳等分丸服,随手而愈。(《赤水玄珠》)

  五珠金琐丹(治梦遗白浊,能起死回生)

  黄豆 绿豆 糯米 小麦各一斤 熟地半斤(各炒熟勿令黑)

  加入莲须、五味、茯苓各四两,龙骨、牡蛎( )各四钱,白洋糖拌匀作糕。不拘时,白汤下。或用蜜为丸,每服八钱。 鹿含草浸酒服,治梦遗神效。(《卫生备要》)

  气虚白浊黄 (盐炒)八两 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经验方)

  淋闭白浊白茯苓四两作匮,以猪苓四钱入内,煮二十沸,取出晒干,去猪苓为末,黄蜡搜和丸,弹子大。空心嚼咽一丸,以小便清为度。忌米醋。屡试屡验。(《纲目》)

  徐芸稗曰:“凡人欲动则情炽,情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故寤寐时,须制欲静养,心无他出,默坐片刻,然后屈足侧卧,向无走失,慎勿沉溺欲海,神不守舍,致失摄生之道也”。

  经验丹方汇编

  伤寒瘟疫

  (附冒风寒方)

  发散伤寒不问阴阳二症,仓卒无药。生姜一两、葱白十茎、好酒二大碗煎半,热服。盖被,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忌大荤五、七日。春根据此方;夏月葱姜减半;冬月加黑豆二合炒,煎服尤效。如旅次煎药不便,生姜五片,葱白四茎,紫苏叶三钱(无此禾,细茶代),泡汤热服。(《秘方集验》)

  停食伤寒陈香糟六两 生姜四两 水菖蒲根四两 盐二两共捣,炒热为饼,敷胸前痛处,火熨之,内响即去。如口渴任吃茶水,待大便下恶物愈。

  (伤食鸡硬肝内黄皮烧灰,酒服。大小停食不化,服之即愈。

  一用面,研冲酒,澄清去脚,服之最效。三月初三日,收野荠菜花根,晒干贮放,煎汤服之,即消。(徐龙耀方)

  四时感冒风寒初起,葱白连须五根,生捣,冲酒服。(《秘方集验》)

  大头瘟黄连 黄芩各五钱 人参三钱 桔红 元参各二钱 生甘草 连翘 鼠粘子 薄荷叶板蓝根 马屁勃各一钱 白僵蚕 升麻各一钱 柴胡 桔梗各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或拌蜜为丸,噙化。此方全活甚众。(《赤水玄珠》)

  时疫不染苍术三钱三分三厘(米泔水浸,切片炒) 甘草一钱六分六厘 抚芎八钱五分 干葛一钱三分六厘姜三片,连根葱头三个,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也。(《秘方集验虾蟆瘟以金线田鸡捣汁,水调空腹顿饮,极效。(《本草发明》)

  辟疫用雄黄末、菜油调涂鼻中,空心再服雄黄酒一杯,永不染。(方书)

  经验丹方汇编

  疟疾

  夫疟者,因外感风寒暑湿,内伤饮食,劳倦或饥饱,色欲过度,以致脾胃不和,痰留中脘。然无痰不成疟,脾胃属土有信,来去不失其时,若移时,或早或晚者,是邪无容地,疟将好也。疟疾来时,呵欠怕寒,手足冷,发寒战,大热口渴,头痛,腰胯骨节酸痛,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单寒单热,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一日一发,受病浅也,易治。

  间日发者,或二日连发住一日者,皆难治。治宜在表。无汗者,散邪汤为主;有汗者,正气汤为主;在半表半里者,柴苓汤为主;分利阴阳而未已者,人参养胃汤加减。若用截药,吐出黄胆水者,疟自愈也。不可一、二日早截,早则邪气闭塞而成坏症。又不可迟截,迟则元气衰惫而成虚怯。当在三、四日就截为好。须待热退身凉方可饮食也,切不可带热饮食,恐不消而成痞。一名疟母。痞散成鼓者有之矣。

  散邪汤(治疟初起,增寒壮热,头疼身痛,无汗)

  甘草三分 羌活 紫苏 荆芥 白芷 麻黄 白芍 防风各一钱生姜、葱白三根,水煎,露一夜,次早服。有痰加陈皮;有湿加苍术;夹食加香附(《万病回春》)

  正气汤(治疟初起,无增寒壮热,头痛口干,有汗)

  桂皮 甘草各三分 茯苓 半夏(姜汁炒) 白芷 青皮 川芎 草果(去壳) 槟榔 前胡柴胡 麦冬各一钱生姜三片,枣一枚,预先煎服。(《万病回春》)

  柴苓汤(治疟发寒热,病在半表半里,阴阳不分)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肉桂 甘草生姜三片,枣二枚,煎服。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汗多加官桂;热多加黄芩。(《万病回春》)

  治疟陈皮 半夏(制) 当归各一钱 柴胡 黄芩 泽泻 茯苓各八分 甘草(炙) 升麻 干葛各五分生姜二片 枣头一枚 桃头五个水煎热服。忌生冷鱼面。 据月坡云:方有百种,唯此稳当无误,须服二十剂。服五、六剂后加人参更妙。(《陈百坡方》)

  绝疟(十日后神效)

  常山(酒煮晒干) 知母 贝母 草果各半钱水煎,五更热服。渣酒浸发前后。 王隐者云:“予用此方四十年,奇效不能尽述”。切勿加减以致不效。(《养生主论》)

  又方(二十日后神效)

  归身 青皮 赤生首乌 白生首乌 老姜皮各三钱河水、井水各一碗煎八分,露一夜。临来日五更热服即愈。(经验方)

  外绝药大蜘蛛三枚、信砒一钱、雄黑豆四十九粒,为末。滴水为丸,豌豆大。先夜以一丸献于北斗下,次早纸裹插耳内立效。(《宜明方》)

  间日疟白术一钱 茯苓 泽泻 猪苓 柴胡 半夏各一钱 黄芩(热多钱半,寒多一钱)

  加姜三片,大枣二枚,露一夜,临日五更服。(《神效仙方》)

  三日疟(一服立止)

  苍术三钱 制首乌五钱 白术二钱(炒) 知母五分 粉草一钱水四碗煎半,鸡鸣服(寒多生姜六钱,当归五钱;热盛当归六钱,生姜五钱)。将发服愈。(《单方经验》)

  久疟似痨当归(酒洗,下同) 牛膝各五钱 鳖甲 橘红 贝母各三钱 鲜首乌五钱 姜皮二钱半柴胡钱半(二味热多有汗去之)

  加竹沥一盏,水二钟煎半,露一夜,发日五更时温服。(《单方全集》)

  经验丹方汇编

  痢疾

  痢疾赤属血,白属气,赤白相兼脓血杂痢,皆因脾胃失调,饮食停滞,积于肠胃之间,多是暑湿伤脾,故作痢疾。起于肚腹疼痛,大便里急后重,小水短赤,身凉脉缓者易治;身热脉弦急者难治。痢初起一二日,元气壮实者先用玄白散;虚弱者用芍药汤疏通积滞;三、四日后,元气渐弱,调和饮食,加减治之。如不止,服参归芍药汤调理脾胃、补益元气。久不愈,方可服真人养脏汤加减治之,切不可骤用粟壳等药。止塞太早恐内积气未尽,成休息痢,亦恐毒攻上,胸腹饱闷作疼,恶心、呕哕、发呃难治,因毒瓦斯攻胃故也。先水泻后脓血者,是肾传脾难愈;先脓血后水泻者,是脾传肾易愈;又有痢下鲜血者,如尘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如竹筒者,呕吐发呃,烦躁身热者,俱难治也。如鱼脑髓者,身热脉数,大半生半死也。大抵治痢疾:一、二日元气未虚,治宜疏通积滞。此通因利用之法;三、四日后不可疏通,恐元气虚也,当清热解毒,调养脾胃为主。经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若大肠积滞,壅塞而后重,法当疏导之;若大肠气虚,下陷而后重,法当开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