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活人书


  (青竹茹汤)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

  栝蒌根(无黄根者二两) 青竹茹(刮半升淡竹者)

  上以水二升。半煎取一升。一合去滓。分作二三次服。

  (当归白术汤)妇人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痛。腰胯疼。四肢不任。举动无力热发者。

  白术(一分) 当归(一分) 桂枝(一分去皮) 附子(一分生去皮破八片) 生姜(半两) 甘草(一分炙) 芍药(一分) 人参(一分) 黄 (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通口服一汤盏。食顷再服。温覆微汗瘥。

  〔孕妇伤寒药方〕孕妇伤寒。仲景无治法。用药宜有避忌。不可与寻常妇人一概治之也。

  (加减四物汤)孕妇产前腹痛。及治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后。胎气不安。产后血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漏不下。宜此服之。

  当归(切焙) 川芎 熟干地黄 白芍药(各一两)

  上捣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取六厘清汁。带热服。日二三。以知为度。若孕妇下血。即入艾五七叶。阿胶末一钱匕。同煎服如前法。疾势甚大。散药不知。以四味各半两。细锉。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半。去滓分四服。热吃食前服。一日之中令尽。以和为度。平常产乳服至三腊止。如虚弱血脏不调。至一月止。因虚致热。热与血搏。口舌干渴。欲饮水。加栝蒌一两。麦门冬三分。腹中刺痛。恶物不下。加当归芍药各一分。血崩。加地黄蒲黄各一两。因热生风。加川芎一分。柴胡半两。身热脉躁。头昏项强。加柴胡黄芩各半两。秘涩。加大黄半两。桃仁一分。炒。滑泻。加桂附各一分。发寒热。加干姜牡丹皮芍药各一分。呕。加白术人参各半两。腹胀加浓朴枳实各一分。虚烦不得眠。

  加竹叶人参各一分。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两。水停心下微此逆。加猪苓茯苓防己各一分。虚寒状类伤寒。加人参柴胡防风各三分。

  (阿胶散)孕妇伤寒安胎。

  阿胶(炒) 桑寄生 吴白术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煎糯米饮调下二钱匕。日进二服愈。

  (白术散)孕妇伤寒安胎。

  白术 黄芩(各等分。新瓦上并同炒香)

  上捣罗为末。每服三钱匕。水一中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拍破同煎至七分。温服。但觉头疼发热。便可服。三二服即瘥。唯四肢厥冷。阴证见者。未可服。

  (葱白汤)孕妇伤寒。憎寒发热。当发其汗。

  葱白(十茎) 生姜(二两切)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煎至一盏。连服取汗。

  (苏木汤)孕妇伤寒。或中时行。洒淅作寒。振栗而悸。或加哕者。

  赤芍药 陈橘皮 黄芩 宣黄连 甘草(炙) 苏木(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瘥。若胎不安。兼服阿胶散。

  (黄龙汤)孕妇寒热头疼。嘿嘿不欲饮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

  柴胡(一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一分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

  (柴胡石膏汤)孕妇伤暑。头病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背项拘急。唇口干燥。

  柴胡(四两) 甘草(二两) 石膏(八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若气虚体冷者。加人参四两。

  (枳实散)孕妇伤寒。四日至六日以来。加心腹胀。上气。渴不止。食饮不多。腰疼体重者。

  枳实(一两炒微黄) 麦门冬(半两去心)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穣焙)

  上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旋复花汤)孕妇伤寒。头目旋疼。壮热心躁。

  旋复花(半两) 白术(三分) 前胡(一两去芦) 黄芩(三分) 人参(三分去芦) 麻黄(三分去根节用) 赤芍药(半两) 石膏(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

  上捣为粗末。每服四钱。用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 服。

  (麦门冬汤)孕妇伤寒壮热。呕逆头疼。不思饮食。胎气不安者。宜此主之。

  人参(一两) 石膏(一两) 前胡(三分) 黄芩(三分) 葛根(半两) 麦门冬(半两去心)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四片。枣子二枚。淡竹茹一分。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栀子大青汤)孕妇发斑。变为黑色。

  升麻 栀子仁(各二两) 大青 杏仁(去皮尖) 黄芩(各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细切葱白三寸。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芦根汤)千金妊娠头痛壮热。心烦呕吐不下食。

  知母(四两) 青竹茹(三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小盏半。入生芦根一握。粳米一撮。煎至一盏。去滓服尽。更作瘥止。

  (涂脐法)治妊娠遭时疾令子不落。

  取灶中黄土水和涂。干复涂之。一方酒和涂方五寸。又泔清和涂之并佳。

  (葱白豉汤)治妊娠热病。

  葱白(二两半) 豉(半升)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二服取汗。

  (葱白一物汤)治妊娠热病主安胎若胎已死者服之。须臾胎出。

  葱白一把。水一升。煮令熟服之取汗。食令尽。

  (伏龙肝散)

  用伏龙肝鸡子许水调服之。(伏龙肝即灶下黄土是也)

  (葛根一物饮)治热烦闷。

  葛根汁。每服一小盏。如人行五里进一服。无生葛。用干葛 咀煎浓汁服。

  (栀子五物汤)广济疗妊娠伤寒。头痛壮热。

  栀子 前胡 知母(各二两) 黄芩(一两) 白石膏(四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用水一小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

  (前胡七物汤)治妊娠伤寒头痛。支节痛壮热。

  前胡 知母 栀子仁(各二两) 石膏(四两) 大青 黄芩(各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葱白三茎。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升麻六物汤)急救疗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黑。溺血。

  升麻 栀子仁(各二两) 大青 杏仁(去皮尖) 黄芩(各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三茎。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产后药方〕(阳旦汤)治妇人产后伤风。十数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坚。干呕汗出。宜用阳旦汤。(方见第十卷中)

  (治痉法)疗妇人产后血虚多汗。喜中风。身体强直。口噤背反强。作痉治之。(法见第六卷第五十问中)

  (又方)用荆芥末三钱。温酒调下。不瘥再服。

  (神功丸)治妇人产后亡津液。大便多秘。或谵言烦躁。不可用汤液。宜神功丸用青木汤吞下。

  (桂心牡蛎汤)妇人产后头疼。身体发热。兼治腹内拘急疼痛。

  桂心(三两) 牡蛎( ) 白芍药 干地黄(各五两) 黄芩(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蜀漆汤)治妇人产后。寒热往来。心胸烦满。骨节疼痛。及头疼壮热。日晡加甚。又如疟状。

  蜀漆叶(一两) 黄 (五两) 桂心 甘草(炙) 黄芩(各一两)

  知母 芍药(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增损柴胡汤)妇人产后虚羸。发寒热。饮食少。腹胀等疾。

  柴胡(三钱) 人参 甘草(炙) 半夏(汤泡) 白芍药 陈橘皮 川芎(各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大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服。

  (竹叶防风汤)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疼者。

  竹叶(半把) 葛根(一两半) 防风 桔梗 桂枝(去皮)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大钱同煎。呕。加半夏一钱。

  (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蓐中伤风。四肢苦烦热头疼。与小柴胡汤。头不疼但烦。宜用此服之。

  黄芩(半两) 苦参(一两) 干地黄(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服之。

  治妇人产后亡血汗多。故令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但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所以便败者。呕不能食也。宜小柴胡汤主之。

  (干姜柴胡汤)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者。

  柴胡(四两去芦)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一两半) 牡蛎(一两熬)

  干姜(一两炮) 甘草(炙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而愈。

  (海蛤散)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妇人血结胸。法当刺期门。

  仲景无药方治法。此方疑非仲景。然其言颇有理。姑存焉)

  海蛤 滑石 甘草(各一两炙) 芒硝(半两)

  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小肠既壅。膻中血不流行。宜此方。小便利。血数行。宜桂枝红花汤发其汗则愈。

  卷第二十

  此一卷论小儿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寻常风壅发热。鼻涕痰嗽烦渴。惺惺散主之。咽喉不利。痰实咳嗽。鼠粘子汤主之。头额身体温热。

  大便黄赤。腹中有热。四顺散连翘饮三黄丸主之。头额身体温热。大便白而酸臭者。胃中有食积。双丸主之。小儿无异疾。唯饮食过度。不能自节。心腹胀满。身热头痛。此双丸悉治之。小儿身体潮热。头目碎痛。心神烦躁。小便赤。大便秘。此热剧也。洗心散调胃承气汤主之。头疼发热而偎人恶寒者。此伤寒证也。升麻汤主之。无汗者麻黄黄芩汤。有汗者升麻黄芩汤。皆要药也。小儿寻常不可过当服凉药。胃冷虫动。其证与惊相类。医人不能辨。往往复进惊药。如脑射之类。遂发吐。胃虚而成慢惊者多矣。小儿须有热证。方可疏转。仍慎用丸子药利之。当以大黄川芎等 咀作汤液。以荡涤蕴热。

  盖丸子巴豆乃攻食积耳。

  (洗心散)治遍身壮热。头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热冲上。口苦唇焦。夜卧舌干。

  咽喉肿痛。涕唾稠粘。痰壅。吃食不进。心神躁热。眼涩睛疼。伤寒鼻塞。四肢沉重。

  语声不出。百骨节痛。大小便不利。麸豆疮时行温疫。狂语多渴。及小儿天吊风。夜惊并宜服之。

  当归(四两炒) 芍药(四两生用) 甘草(四两炙) 荆芥(四两)

  白术(一两炒) 麻黄(四两去节炒) 大黄(四两以米泔水浸一炊间漉出令干慢炒取熟)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抄二钱。水一盏。生姜一片。薄荷二叶。同煎至八分。放温和滓服了。仰卧。仍去枕少时。如五脏壅实。煎四五钱匕。若要溏转则热服。

  (惺惺散)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或疮疹发热桔梗 细辛 人参 白术 栝蒌根 甘草(炙)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生姜二片。薄荷二叶。同煎七分服。三岁以下作四五服。五岁以上分二服。凡小儿发热。不问伤风风热。先与此散数服。往往辄愈。

  (四顺散)解大人小儿膈热。退壅盛凉心经。

  大黄(熬) 甘草(炙) 当归(洗) 芍药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薄荷二叶。煎至七分温服。小儿量岁数与之。

  (麻黄黄芩汤)小儿伤寒无汗。头疼发热恶寒。

  麻黄(去节一两) 黄芩 赤芍药(各半两)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一分)

  上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调下。日三服。兼治天行热气。生豌豆疮不快。益烦躁。昏愦。或出尚身疼热者。

  (升麻黄芩汤)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疼发热恶寒。

  升麻 葛根 黄芩 芍药(各三钱) 甘草(一钱半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若时行疮豆出不快。烦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钱五分。

  (甘露饮子)治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饥烦不欲食。齿龈肿疼。脓血舌口。咽中有疮。赤眼目睑重不欲开。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

  熟干地黄 生干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并去心焙) 枇杷叶(去毛) 枳壳(麸炒去穣) 黄芩 石斛(去苗) 山茵陈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双丸)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腹胀满。或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数起未瘥。可再服。小儿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并宜用此丸下之。

  甘遂(半两) 朱砂(一钱另研) 麦门冬(二两半去心) 蕤核(去仁另研四两半) 牡蛎(二两 ) 甘草(一两一分炙)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膜研。

  新布绞去油。日中晒之。白如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