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图翼


  主治奔豚泄泻,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化,水肿腹胀肠鸣,上气冲胸不能久立,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寒疟,不嗜食,身黄瘦,女人 瘕血结成块,漏下月水不调,淋浊带下。

  千金云:久冷及妇人 癖,小便不通,肠鸣泻痢,绕脐绞痛,灸百壮,三报之。又云:吐血腹痛雷鸣,灸百壮。又云:狂言恍惚,灸百壮。又云:霍乱先下痢,灸二七壮,不瘥更二七壮,男左女右。

  标幽赋云:治虚损。

  百证赋云:兼水泉,治月潮违限。

  一传治挟膝疼痛,腹中气块,久泻不止,虚损劳弱。可灸二十一壮。

  外陵 在天枢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对阴交。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作刺八分。

  主治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

  大巨(一名腋门) 在天枢下二寸,去中行二寸,对石门。刺五分,灸五壮。甲乙经刺八分。

  主治小腹胀满,烦渴,小便难, 疝,四肢不收,惊悸不眠。

  水道 在大巨下三寸,去中行二寸。刺一寸五分,灸五壮。一曰刺八分半。

  主治肩背强急酸痛,三焦膀胱肾气热结,大小便不利,疝气偏坠;妇人小腹胀痛引阴中,月经至则腰腹胀痛,胞中瘕,子门寒。

  千金云:主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灸随年壮。

  百证赋云:兼筋缩,专治脊强。

  归来(一名溪穴) 在水道下二寸,去中行二寸。刺八分,灸五壮。一曰刺二分半。

  主治奔豚九疝,阴丸上缩,入腹引痛,妇人血藏积冷。

  气冲(一名气街) 在归来下,鼠溪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去中行二寸。骨空论王氏注曰:在毛际两旁,鼠鼷上一寸脉动处也。刺禁论王氏注曰:气街之中,胆胃脉也。胆之脉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胃之脉挟脐,入气街中。冲脉所起。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甲乙经曰:灸之不幸,使人不得息。一云禁不可针。艾炷如大麦。

  主治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不得正卧,奔豚 疝,淫泺,大肠中热,身热腹痛,阴肿茎痛;妇人月水不利,小腹痛无子,妊娠子上冲心,产难胞衣不下。一云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三里、巨虚上下廉同。

  千金云:治石水,灸然谷、气冲、四满、章门。

  百证赋云:兼冲门,治带下产崩。

  东垣曰:主血多诸证,以三棱针刺此穴出血立愈。

  髀关 在膝上,伏兔后交文中。一云在膝上一尺二寸。刺六分,灸三壮。一云刺三分,禁灸。

  主治腰痛膝寒,足麻木不仁,黄胆,痿痹,股内筋络急,小腹引喉痛。

  伏兔 在膝上六寸,起肉间,正跪坐而取之。一云在膝盖上七寸,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状,因以此名。刺五分,禁灸。千金云:狂邪鬼语,灸百壮,亦可五十壮。

  主治香港脚膝冷不得温,风痹,妇人八部诸疾。

  阴市(一名阴鼎) 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一云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得之。刺三分,留七呼,禁灸。刺腰痛论注曰:伏兔下陷者中,灸三壮。即此。

  主治腰膝寒如注水,痿痹不仁,不得屈伸,寒疝小腹痛满,少气。

  千金云:水肿大腹,灸随年壮。

  玉龙赋云:兼风市,能驱腿足之乏力。

  通玄赋云:膝 痛阴市能医。

  灵光赋云:专治两足拘挛。

  席弘赋云: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

  梁丘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足阳明 。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脚膝痛,冷痹不仁,不可屈伸,足寒,大惊,乳肿痛。

  神农经云:治膝痛屈伸不得,可灸三壮、七壮。

  犊鼻 在膝髌下, 骨上,骨解大筋陷中,形如牛鼻,故名。一曰在膝头下,近外窟解中。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三分。刺禁论曰:刺膝髌出液为跛。故刺此者不可轻也。

  主治膝痛不仁,难跪起,香港脚。若膝髌痈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勿便攻之,先用洗熨而后微刺之愈。

  灵光赋云:善治风邪湿。

  三里(即下陵,出本输篇) 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坐而竖膝低跗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足阳明所入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千金云:灸二百壮至五百壮。一云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秋月不宜出血,恐土虚也。

  主治胃中寒,心腹胀痛,逆气上攻,脏气虚惫,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腹痛肠鸣,食不化,大便不通,腰痛膝弱不得俯仰,小肠气。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气冲、巨虚上下廉同。

  秦承祖曰:诸病皆治,食气水气,蛊毒 癖,四肢肿满,膝 酸痛,目不明。

  华佗云:疗五劳七伤,羸瘦虚乏,瘀血乳痈。

  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以外,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

  一传心疼者,灸此穴及承山,立愈。以其中有瘀血,故泻此则愈。

  千金云:三里内庭,治肚腹病妙。又身重肿,坐不欲起,风劳脚疼,灸五十壮,刺五分补之。又邪病大呼骂走,三里主之,名鬼邪。

  神农经云:治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饮食不化, 癖气块吐血,腹内诸疾,五劳七伤,灸七壮。

  太乙歌云:兼束骨,刺治项强肿痛,体重腰瘫。

  玉龙赋云:兼绝骨、三阴交,能治连延香港脚。又治心悸虚烦。又兼水分、阴交,蛊胀宜刺。又合太冲、中封,治行步艰楚。

  百证赋云:兼阴交,治中邪霍乱。

  灵光赋云:治气上壅。又兼阳陵、阴陵、申脉、照海,治香港脚及在腰之疾。

  席弘赋云:治手足上下疾,亦治食癖气块。又云:虚喘宜寻三里中。又胃中有积,刺璇玑,此穴功亦多。又气海专治五淋,又须针三里。又治耳内蝉鸣,腰欲折,须兼五会补泻之始妙。又云: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又治腰连胯痛。又治脚肿脚痛,须兼悬钟、阳陵、阴陵、三阴交、太冲行气,并治指头麻木。又腕骨腿疼泻此穴。又兼风府,针度浅深,更寻三里,治膀胱气未散。

  通玄赋云:能却五劳之羸瘦。又云:治冷痹。

  捷法云:治食不充肌。

  天星秘诀云:耳鸣腰痛先五会,后耳门、三里。又云胃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又云:兼二间,治牙疼、头痛并喉痹。又云:兼期门,治伤寒过经不出汗。

  四总穴云:肚腹三里留。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能除心胁痛,腹胀胃中寒,肠鸣并泄泻,眼肿膝胫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光全。增治法云:治五劳七伤,腰痛不举,喉痹,胁间暴痛不得息,咳嗽多痰,足痿足热,腹中瘀血水肿,阴气不足,热病汗不出,喜呕口干,身反折,口噤鼓颔,胃气不足,闻食即吐,泄痢水谷不化,消渴,遗尿,失气,阳厥恶寒,头眩,小便不利,悉宜针灸。

  上巨虚(一名巨虚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两筋骨陷中,举足取之。海论曰:冲脉者,其输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巨虚上廉,足阳明与大肠合。(上廉属大肠,下廉属小肠,出本输篇及邪气脏腑病形篇。)刺三分,灸三壮。甲乙经作刺八分。千金云:灸以年为壮数。

  主治脏气不足,偏风香港脚,腰腿手足不仁,足胫酸,骨髓冷疼,不能久立,挟脐腹痛,肠中切痛,飧泄食不化,喘息不能行,腹胁支满狂走。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气冲、三里、下巨虚治同。

  条口 在三里下五寸,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刺五分,灸三壮。甲乙经云:刺八分。

  主治足膝麻木,寒酸肿痛,趺肿转筋,湿痹足下热,足缓不收,不能久立。

  天星秘诀云:兼冲阳、绝骨,治足缓难行。

  下巨虚(一名巨虚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两筋骨陷中,蹲地举足取之。巨虚下廉,足阳明与小肠合。又为冲脉下输。刺三分,灸三壮。一曰刺八分。

  主治胃中热,毛焦肉脱,汗不得出,少气不嗜食,暴惊狂言,喉痹,面无颜色,胸胁痛,飧泄脓血,小肠气,偏风腿痿,足不履地,热风风湿冷痹, 肿足跗不收,女子乳痈。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气冲、三里、上巨虚同。

  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骨外廉陷中。足阳明络,别走太阴。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头痛面肿,喉痹不能言,风逆癫狂,见鬼好笑,厥逆,胸痛如刺,大小便难,怠惰,腿膝酸痛,屈伸不便,腹痛肢肿,足清寒湿。

  太乙歌云:兼上脘,刺心疼呕吐,伤寒吐蛔。

  玉龙赋云:兼肺俞,治痰嗽。又云:合涌泉、关元,可治尸劳。

  席弘赋云:专治妇人心痛。

  百证赋云:兼强间,治头痛难禁。

  解溪 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足腕上系鞋带处陷中。一曰在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者宛宛中。刺疟论注曰:在冲阳后三寸半。气穴论注曰:二寸半。甲乙经曰:一寸半。足阳明所行为经。刺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治风气面浮,头痛目眩生翳,厥气上冲,喘咳腹胀,颠疾烦心,悲泣惊螈,转筋霍乱,大便下重,股膝 肿。又泻胃热善饥不食,食即支满腹胀;及疗 疟寒热,须兼刺厉兑、三里、解溪、商丘出血。

  神农经云:治腹胀脚腕痛,目眩头疼,可灸七壮。

  玉龙赋云:兼商丘、丘墟,堪追脚痛。

  百证赋云:兼阳谷,治惊悸怔忡。

  一传腹虚肿及足胫虚肿,灸之效。一传气逆发噎将死,灸之效。

  冲阳(一名会原,即仲景所谓趺阳也) 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二寸。足阳明所过为原。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刺禁论曰: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即此穴也。

  主治偏风面肿,口眼 斜,齿龋,伤寒发狂,振寒汗不出,腹坚大,不嗜食,发寒热,足痿跗肿;或胃疟先寒后热,喜见日月光,得火乃快然者,于方热时刺之,出血立寒。

  天星秘诀云:兼条口绝骨,治足缓难行。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所注为 。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曰刺三分。

  主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汗不出,振寒 疟,疝气少腹痛,或胃脉弦者,泻此则水准而胃气自盛。

  千金云:治水病,灸随年壮。

  百证赋云:兼下脘,能平腹内肠鸣。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足阳明所溜为荥。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甲乙经云:刺二分,留二十呼。

  主治四肢厥逆,腹满不得息,恶闻人声,振寒,咽痛口 ,齿龋鼻衄,瘾疹,赤白痢,疟不嗜食。

  一传主疗久疟不愈,并腹胀。

  玉龙赋云:兼临泣,能理小腹之 。

  通玄赋云:治腹膨,休迟。

  千金十一穴云:三里、内庭,治肚腹病妙。

  捷经云:治石蛊。又云:大便不通,宜泻此。

  天星秘诀云:兼合谷,治寒疟面肿及肠鸣。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思食,耳鸣针便清。

  厉兑 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按本输篇曰: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经脉、经筋等篇俱云中指。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络,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各一。据此诸篇之说,可见中指次指之间,皆阳明脉气所发也。足阳明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

  主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心腹满水肿,热病汗不出,寒热疟,不食,面肿喉痹齿龋,恶风鼻不利,多惊发狂好卧,足寒膝膑肿痛。

  百证赋云:与隐白相谐,治梦魇不宁。

  卷六 经络(四)

  足太阴脾经穴

  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坞。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容、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腹胀喘满不得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痛,烦热暴泄,衄血,尸厥不识人,足寒不得温,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小儿客忤惊风。

  百证赋云:兼厉兑,治梦魇不宁。

  大都 在大指本节后内侧骨缝,白肉际陷中。足太阴所溜为荥。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不得卧,身重骨痛,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呕吐闷乱,腰痛不可俯仰,四肢肿痛。凡妇人孕不论月数,及生产后未满百日,俱不宜灸。

  千金云:治大便难,灸随年壮。又霍乱下泻不止,灸七壮。

  席弘赋云:兼横骨,治气滞腰痛不能立。

  百证赋云:兼经渠,治热病汗不出。

  太白 在足大指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阴所注为 ,即原也。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泻痢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肠鸣,膝股 酸,转筋身重骨痛。

  玉龙赋云:治痔漏。

  通玄赋云:能宣导于气冲。

  公孙 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内踝前陷中,正坐合足掌相对取之。太阴络,别走阳明。刺四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曰:留二十呼。

  主治寒疟不食,痫气好大息,多寒热,汗出喜呕,卒面肿,心烦多饮,胆虚腹虚,水肿腹胀如鼓,脾冷胃痛。

  神农经云:治腹胀心疼,可灸七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