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类经图翼
类经图翼
心:升明、伏明、赫曦之纪,其脏心。(运气十三。)手少阴起心中,出属心系。手太阳络心。
足太阴支者,注心中。足少阴支者,络心。(俱经络二。)足太阳之正,其一道循膂当心入散。
足少阳之正,贯心。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俱经络三。)手心主之别,络心系。(经络五。)督脉上贯心。(经络二十七。)足太阳背俞,注于心。(疾病六十六。)诸血者皆属于心。(经络二十一。)
小肠:手太阳属小肠。手少阴络小肠。(俱经络二。)足太阴之别者,入络肠胃。(经络五。)
膀胱:足太阳属膀胱。足少阴络膀胱。(俱经络二。)三焦下 ,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经络十六。)三焦合入于委阳。(针刺二十四。)
肾:静顺、涸流、流衍之纪,其脏肾。(运气十三。)足少阴属肾。足太阳络肾。(俱经络二。)足少阴之正,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经络三。)肾合三焦、膀胱。(藏象二十八。)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经络十三。)冲脉下者,注少阴之大络。(针刺二十。)胞络者系于肾。(疾病六十二。)
心包络:手厥阴属心包络。手少阳散络心包。(俱经络二。)足少阴之别者,上走心包。(经络五。)
三焦:手少阳属三焦。手厥阴络三焦。(俱经络二。)三焦下 ,在于足大指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经络十六。)手太阴之脉,起中焦。(经络二。)
胆:足少阳属胆。足厥阴络胆。(俱经络二。)
肝:敷和、委和、发生之纪,其脏肝。(运气十三。)足厥阴属肝。足少阳络肝。足少阴上贯肝膈。(俱经络二。)足少阳别者,散之上肝。(经络三。)
〔前后阴部〕二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象四。)静顺之纪。其主二阴。(运气十三。)
阴器:足厥阴过阴器。(经络二。)足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疾病三十九。)足阳明之筋,聚于阴器。足太阴之筋,直者聚于阴器。足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而上结于阴器。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俱经络四。)足厥阴之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经络五。)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俱经络二十七。)跷脉循阴股入阴。(经络二十八。)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疾病三十四。)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疾病七十一。)
毛际:足厥阴入毛中。足少阳出气街,绕毛际。(俱经络二。)足少阳之正,入毛际,合于厥阴。(经络三。)
睾:足厥阴别者,上睾。(经络五。)邪在小肠者,连睾系。(针刺四十七。)
臀:足太阳贯臀。(经络二。)足太阳之筋,上结于臀。(经络四。)督脉别绕臀。(经络二十七。)
肛:足太阳之正,下尻五寸,别入于肛。(经络三。)
尻:足少阳之筋,后者结于尻。(经络四。)
卷六 经络(四)
手太阴肺经穴
肺经穴歌
手太阴经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直出大指端,内侧少商如韭叶。
中府(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去任脉中行六寸,乳上三肋间,陷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肺之募也。(募,结募也,经气之所聚。他仿此。)手足太阴之会。刺三分,留五呼,灸三壮、五壮。(埤雅云:壮者,言以壮人为法也。)
主治肺急胸满,喘逆善噎,食不下,肺胆寒热,咳呕脓血,肺风面肿,汗出肩息背痛,涕浊喉痹,少气不得卧,飞尸遁注,瘿瘤。此穴主泻胸中之热,其治多与大杼、缺盆、风府同。
千金云:身体烦热,刺中府。又云:上气咳逆短气,气满食不下,灸五十壮。
百证赋云:同意舍,能治胸满哽噎。
云门 在巨骨下,挟气户旁二寸,去中行六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云:刺太深令人逆息。千金云:灸五十壮。
主治伤寒四肢热不已,咳逆短气,上冲心胸,胁肋烦满彻痛,喉痹瘿气,臂不得举。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其治与肩 、委中、腰俞大同。
千金云:病瘿上气胸满,灸百壮。
天府 在胸 内廉,腋下三寸,动脉陷中,以鼻取之。刺四分,留三呼。禁灸,灸之令人气逆。
主治暴痹内逆,肝邪相搏,卒中恶风邪气,血溢口鼻,飞尸鬼注,恶语悲泣,善忘喘息,不得安卧, 疟寒热,目眩瘿气。
千金翼云:身重嗜卧不自觉,灸五十壮,刺三分补之。又病瘿恶气,灸五十壮。
百证赋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
侠白 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动脉中。手太阴之别。刺四分,留三呼,灸五壮。
主治心痛气短,干呕烦满。
尺泽 在肘中约文上,屈肘横文,筋骨罅中动脉。手太阴所入为合,肺实泻之。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五壮。甄权云:臂屈伸横文间筋骨罅中,不宜灸。
主治呕吐上气,喉痹鼓颔,心烦身痛不得汗,舌干咳唾脓血,心痛气短,肺积息贲, 疟汗出,中风肩背痛,洒淅寒热,风痹肘挛,四肢肿痛不得举,胁痛腹胀,小便数溺色变,遗失无度,面白善嚏,悲愁不乐,及小儿慢惊风,可灸一壮。
千金翼云:邪病四肢重痛诸杂候,尺泽主之,一名鬼堂。又治呕吐上气,灸三壮、七壮。
又治气短不语,灸百壮。
玉龙赋云:理筋急。又云:兼曲池,疗肘臂挛痛。
灵光赋云:吐血定喘,须补此穴。
席弘赋云:治五般肘痛,又须针清冷渊以收功。
孔最 在腕上七寸陷中。手太阴之 。刺三分,留三呼,灸五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灸三壮即汗出,及咳逆,肘臂痛,屈伸难,吐血失音,头疼咽痛。
列缺 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当食指末筋骨罅中是穴。此手太阴之络,从腕后别走阳明,直出食指内廉出其端。凡人有反关脉者,寸关尺三部正脉不见,而见于列缺、阳溪,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者是也。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慎酒面生冷等物。
主治偏风口眼 斜,手肘痛无力,半身不遂,口噤不开, 疟寒热,烦躁咳嗽,喉痹呕沫纵唇,健忘惊痫善笑,妄言妄见,面目四肢痈肿,小便热痛,实则肩背暴肿汗出,虚则肩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四肢厥逆,螈 尸厥,若患偏风灸至百壮,若患腕劳灸七七壮甚妙。
千金云:男子阴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壮。
玉龙赋云:兼太渊,治咳嗽风痰。
拦江赋云:头部痛须寻之,痰涎壅塞咽干宜此。
席弘赋云: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须泻此穴。偏正头疼求此,又须重泻太渊无不应。
通玄赋云:堪治咳嗽寒痰。
四总穴云:头项须寻列缺。
千金十一穴云:后溪并列缺,治胸项有痛。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此穴,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疾如拿。
经渠 在寸口陷中。手太阴所行为经。刺三分,留三呼。禁灸,灸则伤人神明。
主治 疟寒热,胸背拘急膨胀,喉痹咳逆,上气数欠,伤寒热病汗不出,心痛呕吐。
百证赋云:兼大都,治热病汗不出。
太渊 在手掌后陷中。手太阴所注为 ,即原也。脉会太渊,每日平旦寅时,脉从此始,故一难曰:寸口者脉之大会。刺二分,留二呼,灸三壮。
主治胸痹气逆,咳嗽呕哕,饮水肺胀,喘息不休,噫气咳血,心痛咽干,烦躁狂言,不得卧,目痛生翳赤筋,口 ,缺盆痛,肩背痛引臂 ,溺色变,遗失无度。
神农经曰:治牙疼,手腕无力疼痛,可灸七壮。
玉龙赋云:兼列缺,治咳嗽风痰。
席弘赋云: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针列缺。又云:偏正头疼寻列缺,重泻太渊无不应。又云: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
鱼际 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又云:散脉中白肉际。手太阴所溜为荥。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酒病,身热恶风寒,虚热,舌上黄,头痛咳哕,伤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烦心,少气寒栗,喉咽干燥,呕血唾血,心痹悲恐,腹痛食不下,乳痈,肢满肘挛,溺出,及疟方欲寒,刺手足太阴阳明出血。
席弘赋云:此穴兼承山昆仑,治转筋目眩。
百证赋云:兼液门能治喉痛。
一传此穴兼经渠、通里,可治汗不出者,便得淋漓,更兼三间、三里,便得汗至遍身。
一传齿痛不能食饮,左患灸左,右患灸右,男三女四。
少商 在手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白肉际宛宛中。手太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五吸,宜用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脏之热。不宜灸。甲乙经云:灸一壮。一云三壮。忌生冷。
主治项肿喉痹,烦心呕哕,心下满,汗出咳逆, 疟振寒,腹胀肠满,雀目不明,唇干唾沫引饮,食不下,寒栗鼓颔,手挛指痛,小儿乳蛾。唐刺史成君绰忽项肿如升,喉闭水粒不下,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立愈。
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太乙歌云:男子 癖取少商。
百证赋云:兼曲泽,治血虚口干。
天星秘诀云:专治指痛挛急。
卷六 经络(四)
手阳明大肠经穴
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迎五里,臂 、肩 、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 ,终以迎香二十止。
商阳(一名绝阳) 在手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三壮。
主治胸中气满喘咳,热病汗不出,耳鸣耳聋,寒热 疟,口干颐肿,齿痛目盲,恶寒,肩背肢臂肿痛相引缺盆中痛。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百证赋云:兼太溪,治寒疟有验。
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商、中冲、少冲,使血气流通,乃急救回生之妙穴。
二间(一名间谷) 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所溜为荥。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治颔肿喉痹,肩背 痛,鼽衄齿痛,目黄口干,口眼歪斜,饮食不通,振寒伤寒水结。
玉龙赋云:治牙疼妙。
席弘赋云:兼阳溪,治牙疼腰痛咽痹。
百证赋云:兼阴 ,能疏通寒栗恶寒。
通玄赋云:治目昏不见。
天星秘诀云:兼三里,治牙疼头痛喉痹。
三间(一名少谷) 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所注为 。刺三分,留三呼,灸二壮。
主治鼽衄热病,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 痛,善惊,寒热结水多唾。
席弘赋云:兼肾俞,善除背痛风劳。
百证赋云:兼攒竹,治目中之漠漠。
快捷方式云:治身热气喘,口干目急。
合谷(一名虎口) 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手阳明所过为原。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风疹,寒热 疟,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面肿目翳,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腰脊引痛痿 ,小儿乳蛾。一云:能下死胎。
妇人妊娠,补合谷,即堕胎。千金云:产后脉绝不还,刺合谷入三分,急补之。
神农经云:治鼻衄目痛不明,牙疼喉痹疥疮,可灸三壮至七壮。
拦江赋云:伤寒无汗,泻合谷,补复溜;若汗多不止,便补合谷,泻复溜,神效。
席弘赋云:兼太冲,治手连肩脊痛难忍。又兼曲池,治两手不如意。又云:睛明治眼若未效,合谷、光明不可缺。又云:冷嗽先宜补合谷,又须针泻三阴交。
百证赋云:兼天府,治鼻衄。
天星秘诀云:兼三阴交,治脾病血气。又云:兼内庭,治寒疟面肿及肠鸣。
四总穴云:面口合谷收。
千金十一穴云:曲池兼合谷,可彻头疼。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体热身汗出,目暗视茫然,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能令病自安。
阳溪(一名中魁)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手阳明所行为经。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掌中热,汗不出,目赤烂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痰疟呕沫,喉痹耳鸣齿痛,惊掣肘臂不举,痂疥。
席弘赋云:兼二间,治牙疼腰痛喉痹。
百证赋云:兼解溪,治惊悸怔忡。又云:兼肩 ,能消瘾风之热极。
偏历 在手腕后三寸,手阳明络,别走太阴。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 疟寒热,癫疾多言,目视KT KT ,耳鸣喉痹,口 咽干,鼻衄齿痛,汗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