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简明医彀
简明医彀
卷之二 伤寒
察脉大要
伤寒之脉,浮、大、动、滑、数属阳;沉、涩、弱、弦、微属阴。阴证见阳脉者生,阳证见阴脉者死。外感、内伤之脉最宜察,人迎紧盛受风寒,气口紧盛伤饮食。初病脉浮紧有力,为伤寒;初病脉浮缓无力,为伤风。有不浮者,一手无脉曰单伏;有不浮者,两手无脉曰双伏。略有头疼发热,表证悉具,即当主方发汗,乃证书不凭脉也。有热邪传里,脉必沉,沉滑有力为里实,沉滑无力为里虚。间有脉沉微无力者,但口渴便秘,身大热,手足温,实热证悉具,亦当大柴胡汤微下也。阴证脉沉迟,微细无力,为虚,为寒,为脏病,宜甘温补益或辛热温散。阳证脉浮洪、实数有力,为实、为热,为胃腑病,宜甘寒清解或苦寒下泄。虚证脉浮芤,细数无力,为表虚,宜参、 、桂、芍以实表;沉涩微弱无力,为里寒,宜参、术、姜、桂、附子温里。实证脉洪大、滑数有力,如斑狂谵语之证,为在经,宜三黄石膏汤或白虎汤清利。若便秘,舌苔之证为在腑,宜服大柴胡汤或承气汤攻下。
卷之二 伤寒
用药大法
初感发热,头疼骨痛,项强,拘急,恶心,有食积,先宜淡盐汤吐之。不吐药兼消导,浓盖卧,腿足裹,烘极暖,次服药。
主方 (羌活冲和汤) 羌活 苍术(各一钱半) 防风 川芎 白芷 黄芩(各一钱) 生地黄(一钱) 甘草(七分) 北细辛(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三个,水煎二次,热服。取汗出至足,即愈。天凉减生地黄、黄芩,加紫苏一钱;胸满有食积加山楂(二钱)、麦芽(一钱)、神曲(六分);夏月大热,主方加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脉浮紧,无汗恶寒,属寒伤荣,宜发表散邪,出汗安,根据主方。脉浮缓,有汗恶风,属风伤卫,宜实表疏邪,止汗安,根据加减。
减苍术、葱,加白术(一钱半、)枣(二枚);微汗,苍、白(各一钱)同用;汗多,去苍加黄(蜜炒,钱半;)有食,楂、芽、曲;汗不止,加桂枝(五分)、芍药(一钱。)上二方,春分后至霜降用。如霜降后天暖,亦用。
冬月正伤寒,脉浮紧,无汗恶寒,头疼骨痛,发热,宜发汗,麻黄汤。减苍术、生地、黄芩、细辛,加麻黄(二钱)、桂枝(三分)、杏仁(一钱)、升麻(五分)、姜、葱、楂、茅、曲。食不消,将所伤之物烧灰服,更用葱熨(见后)。
冬月正伤风,脉浮缓,有汗恶风,头痛脊强,发热,宜止汗,桂枝汤。减苍、地、芩、辛、葱,加桂枝(五分)、赤芍(一钱)、白术(一钱)、枣(二枚)、楂、芽、曲。上二方,霜降后至春分用。如春分后天寒及有微汗,麻(七分)、桂(三分。)
两感伤寒,因日传阴阳两经,表里俱病,故为死证,冲和灵宝饮。主方减苍术、葱,加柴胡、葛根、石膏、枣(二枚),黑豆(一撮),煎服,取微汗。次根据两感论调治。
凡服麻黄、桂枝药,面赤身痒,汗不出者,用紫苏、姜、葱煎汤热饮助汗。已有汗,切勿过表。
前发表四方服后,头疼骨痛、拘急皆减,惟热未尽退,四时可接服柴葛解肌汤疏余邪退热,则不传阳明、少阳也。如再有余热,宜小柴胡汤加减清之。胸犹未宽,加黄连、枳实、栝蒌仁,兼姜、葱熨。切勿早用大黄,必待胸中食积消化,俟下至脐腹间,方可攻之。如邪热渐传阳明,口大渴,热不解,如神白虎汤。若胸宽,惟脐腹硬痛,大便秘,宜大柴胡汤下之。甚至热邪传入阳明之本,大渴引饮,舌上白苔渐变黄黑,谵言狂乱,扬手掷足,揭去衣被,唇焦睛红,小便赤短,大便秘结;或直泄清水,乃协热自利,旁流秽汁,肠中燥屎未下,宜六一顺气汤。小便不通,五苓散合六一散加栀子、灯心。若燥硬宿粪以下,热虽减未清,小柴胡加减。热甚者,凉膈散、黄连解毒汤之类退余热。有伏阴证及妇人邪传冲任血海,舌如煨熟猪腰子,服小柴胡、凉膈散之类。如不效,宜归地养荣汤滋养。有虚人病至七、八日,忽发寒战,悚身大冷,乃邪正相攻,急宜浓盖,火烘极暖,用生姜数两捣细,泡汤一壶,放病患怀中频饮,以助正胜邪去,汗出热除。如多日犹大热大渴舌苔,服诸退热药不效,为过经不解,名坏证,宜鳖甲散、归地养荣汤调理。如病已退、神昏懒言、短气无力,参、 、归、地、白术、茯苓、麦冬、五味、枣仁、远志之类补益气血、安养心神,健脾助胃。随余证加减。如暴感风寒轻浅之证,以十神汤至参苏饮八方采用亦可。又有发表药二、三剂,汗不出,乃阳虚不能作,勿强发,宜再造饮。有身热头疼,不烦便躁,面赤饮水,不能入口,名戴阳证,宜益元汤。无头疼恶寒,惟身热渴,大便黑,口无伦,邪传心脾,名挟血;如见祟,当归活血汤。有头疼身热,恶寒微汗,身痛,腿脚酸疼无力,沉倦脉空,误发大汗为害,此名劳力感寒,宜调荣养卫汤。有因过发汗出不止,宜温经益元汤。患人叉手冒胸,寻衣摸床,乃热乘肺经,宜升阳散火汤。病后无热,二便清利,神思渐昏,不语或独语,目赤唇焦,不饮水,与稀粥则咽,乃邪传心经,导赤各半汤。
卷之二 伤寒
伤寒方法(通计一百二十)
主方 (总合七方)治足太阳膀胱经,初感春温、夏热、秋湿、冬寒等证。散邪发表随证用:大青龙汤、加味麻黄汤、加味桂枝汤、羌活冲和汤、桂麻各半汤、冲和灵宝饮。
十神汤 时令不正,瘟疫妄行,发热头疼,咳嗽无汗,阴阳两感。
麻黄 川芎 甘草(各八分) 干姜 紫苏 升麻 赤芍(各一钱) 白芷 陈皮 香附 (各六分)
姜五、葱三,煎服取汗。
不换金正气散 伤寒岚瘴,商旅远方,不伏水土,霍乱吐泻诸证。
苍术 陈皮 藿香 半夏 浓朴(制。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神术散 四时伤寒发热,头疼项强,咳嗽鼻塞等证。
苍术(钱半) 羌活 白芷 川芎 本(各七分) 甘草 北细辛(各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热服取汗。
香苏饮 伤寒、疫疠、时气,胸满呕逆。
紫苏 香附子 陈皮(各二钱) 甘草(七分)上加姜、枣,水煎服。
对金饮 (即平胃散) 风寒湿气,岚瘴雾露,霍乱吐泻,不服水土,腹满胀闷等证。
苍术(八两) 浓朴 陈皮(各六两) 甘草(四两)
上加木香、砂仁尤佳。为末,姜枣汤或煎服。
冲和散 寒温不常,阴晴时作,客途旅邸,将理失常,头疼拘急。
苍术(三两) 荆芥 甘草(各七钱)为末,每三钱,姜枣汤下,煎亦可。
败毒散 四时不正之气,天行疫疠,妊妇伤寒(方见瘟疫主方。)
参苏饮 感冒风寒,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流涕,有痰胸满(方见伤风)。
大羌活汤 治两感伤寒。
防风 羌活 独活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 甘草(炙) 细辛(各五分) 知母 川芎 生地(各钱半。)
水煎热服。不解再服,见效则止。余证根据两感论。
柴葛解肌汤 服药汗出,表证已除,热犹未退,四时可接服此汤。
柴胡(二钱) 葛根 黄芩(各钱半) 羌活 白芷 芍药 桔梗(各一钱)甘草(五分)
上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口渴加石膏;汗出不透彻,犹头疼骨痛,冬、春加麻黄,夏、秋加紫苏;胸满加山楂、麦芽。
小柴胡汤 少阳寒热往来,口苦,胁痛耳聋,和解余热。
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半夏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姜、枣煎服。
柴胡桂枝汤 本方加桂枝。
柴胡双解散 本方加芍药、陈皮。小便涩,加茯苓;呕加姜汁、竹茹;胁痛加青皮;痰加栝蒌、贝母;似疟加桂;渴加天粉、知母,甚加石膏;嗽加五味子、金沸草;胸满未可下,加枳实、桔梗、黄连、栝蒌,效。少阳阳明合病,加葛根、芍药。
如神白虎汤 身热大渴,有汗不解,或汗后舌干,脉微洪、中 。
石膏(五钱) 知母(二钱) 甘草(一钱) 加麦冬(三钱) 栀子(钱半) 人参(七分)
五味子(十五粒,打)
加姜一、枣一、竹叶二十片。背寒,去栀,加天粉;心烦,竹茹。
三黄石膏汤 伤寒汗不畅,发热脉大,表里皆实,阳盛拂郁;或医谓汗后不解,复下之,致大便频,小便涩,目红面赤,齿黄大渴;或以下脉数,身热拘急。解表清里。
石膏(五钱)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各一钱) 豆豉(半合) 麻黄(冬一钱,夏五分。)
水煎服,未效再服如神。汗下误治后,三焦生热,脉洪,谄语,喘息,鼻衄,热不懈,身目黄,狂叫欲走,或过经坏证。
三黄巨胜汤 阳毒斑、狂、渴、目赤、脉大气喘,便燥,舌卷囊缩。
石膏汤去麻黄、豆豉,加大黄、芒硝、姜一、枣一,煎服。入泥渍水二匙。
小陷胸汤 小结胸胀闷,按之而痛。
栝蒌(三钱) 半夏(二钱) 黄连(钱半)
上先煎栝蒌,次入半夏、黄连煎,热服。口渴去半夏,加枳实。
大陷胸汤 大结胸满实,不按而痛,兼用熨法;或六乙顺气汤去甘草,加甘遂。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甘遂末(一分)
水煎成,纳硝;滚一沸,入甘遂。分为二服,勿多服。
大柴胡汤 内实大便难,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有下证先用此。
柴胡(三钱) 黄芩 芍药(各二钱) 半夏 大黄(各一钱) 枳实(八分)
上加生姜五片,黑枣二枚,水煎热服。渴减半夏,加天花粉。
调胃承气汤 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用承气汤。先此。
大黄(一钱) 甘草 芒硝(各五分)
煎成去渣,入芒硝,滚一沸,服。
小承气汤 五、六日不大便,胸腹胀满,阳明无表证,潮热狂言。
大黄(二钱) 浓朴(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上水二钟,煎八分,热服,得利止。
大承气汤 六、七日大便秘,腹痛烦渴,少阴口燥,日晡热,脉实。
大黄(三钱) 浓朴(五钱) 枳实(二钱五分) 芒硝(一钱)
上先煮浓朴,枳实减半,下大黄;滚数沸,次下芒硝,滚服。
三乙承气汤 三汤证兼有,此汤合治。及中风僵仆,风痫发作。
大黄 芒硝 枳实 浓朴(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三片,煎服。
六乙顺气汤 热邪传里,代大陷至大承、三乙承气等六汤神药。大便秘,或协热自利,口干怕热,揭衣扬手,斑黄,腹满硬痛,燥屎。
大黄 浓朴 枳实 芍药 黄芩(各一钱) 柴胡(二钱) 芒硝 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钟,滚三沸,入众药,煎至八分,次下芒硝,滚一沸。临服入铁锈水三匙。
桂枝大黄汤 太阴腹痛,渴,肢温,脉沉有力,热邪阳经传入,便秘。
大黄(钱半) 芍药 桂枝(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枳实、柴胡、姜、枣煎,磨槟榔入内服。
茵陈大黄汤 太阴腹满,身目黄,小水不利,大便实,渴,头汗际颈而还。
大黄 茵陈 栀子 黄芩 枳实 浓朴 甘草(各等分)上加灯心,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 小腹满痛,小便利,大便黑,有蓄血,下尽黑血,愈。
桃仁(十个,捣) 大黄(钱半) 桂枝 芒硝 甘草(各七分)
上加当归、芍药、青皮、枳实、柴胡,水煎服,入硝。
黄龙汤 大便秘,或利清水,乃日饮汤药也,宜急下。如虚老、产妇不胜下,用此汤。
大黄 芒硝 人参 浓朴 枳实 当归 甘草(各五分)上加姜、枣,水煎服。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恶寒汗出,有阳证仍在,又见脉沉,足冷身重,死证;或姑以此汤渐试。
附子(一钱,水半钟,煎二分)大黄(一钱) 黄连 黄芩(各五分)上用百沸汤半钟,浸去渣,入附子汁服。
阳毒升麻汤 阳毒发斑,狂言吐血。
升麻 犀角屑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青黛一物汤 阳毒发斑。
青黛(二钱) 上水研服,效。
玄参升麻汤 发斑咽痛。
玄参 升麻 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
升麻六物汤 (口疮。)
升麻 栀子(各钱半) 大青 黄芩 杏仁(各一钱) 加葱煎服。
消斑青黛饮 邪热传里失下,里实表虚,血热为斑,便秘短气。
黄连 犀角 玄参 石膏 山栀 知母 生地 青黛 柴胡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加姜一、枣一,水煎服。
生地芩连汤 鼻衄成流不止,热深吐血过多,神昏错语。
生地 黄芩 黄连 山栀 犀角 川芎 芍药 桔梗 柴胡 甘草(等分)
加枣二枚,水煎服。入茅根、藕节汁,磨京墨。
桂苓饮 初病无热,狂躁不安,乃热结膀胱,名如狂证。
猪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知母 黄柏 山栀 甘草 茯苓 滑石(各一钱) 加姜三片,煎服,取微汗。
导赤饮 治小便不利,即桂苓减知母、黄柏,加灯心。汗后、汗多戒利。
再造饮 头疼发热,表汗药汗不出,勿妄发,乃阳虚不能作汗。
黄 人参 桂枝 川芎 附子(制熟) 细辛 羌活 防风(各一钱) 甘草(七分)
加生姜五、枣二煎成,入炒芍药,滚三沸,服。夏加黄芩、石膏。
益元汤 身热头疼,不烦便躁,面赤欲水,不能入口,乃元虚火泛,名戴阳证。若误服凉药者必死。